糖尿病工门会(糖尿病病人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糖尿病患者谨防肛周脓肿的发生
张先生作为一名“老糖友”,对自己的血糖并不重视,既没有规律用药,也没有糖尿病饮食和运动。1周前张先生突然感觉肛旁肿痛不适,伴有肛周憋胀、下坠感,大小便排出不畅,并伴发热,全身乏力,体温最高达39℃,在家人陪同下来医院就诊。肛肠病医院二病区孙林梅主任医师经过诊查后告诉他得了“肛周脓肿”,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测随机血糖23mmol/L,孙主任告诉患者,此次肛周脓肿发病跟他的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有很大关系。
肛周脓肿主要是肛门附近的软组织间隙发生感染后引起的化脓性病变。糖尿病是目前我国比较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当机体长时间处于高糖的状态时其血浆渗透压会不断上升,导致大量的细菌繁殖,进而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肛周脓肿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其并发症会引起机体出现感染的症状,一旦发生感染后,患者整个机体的防御能力就会不断地下降,导致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迅速衰败、死亡,而趋化细菌和吞噬细菌的能力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患者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如果自身就患有痔疮、肛裂等肛周疾病时,加上其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排便方式等都会引起肛周发生脓肿性病变,此症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对机体造成进一步的损伤,需立即手术治疗。
因张先生肛周感染范围大、疼痛剧烈,本着“急则治标”的原则,先给他做了切开引流术,术后请内分泌科医生对其进行会诊,更专业的监测与调控血糖。在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张先生肛周的手术切口也顺利愈合。
在这里提醒“糖友”:肛周脓肿的发病与血糖的控制息息相关,要充分了解控糖的重要性,做好肛周脓肿的预防措施。如果肛周出现肿块,且红肿、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接受专科治疗。
科普时间
1.肛周脓肿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门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典型症状包括肛门周围疼痛、红肿、发热等。肛周脓肿的临床症状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肛旁肿块:表现为肛门周围出现硬结,伴有疼痛和灼热感等。
肛旁疼痛:初期疼痛不显,随着脓液聚集,疼痛开始加重,特别是在即将破溃时,疼痛最甚,破溃后疼痛可缓解。
肛旁流脓:肿块破裂后,会有脓液流出,伴有腥臭味。
肛周瘙痒:由于脓液流出导致的肛门潮湿,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和瘙痒。
全身症状:恶寒、发热、全身乏力,感染严重者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等。
2.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得肛周脓肿?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性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糖状态,影响眼、肾、血管等组织的微循环,导致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由于血管微循环受到影响,细菌会以微循环组织的高血糖状态为培养基,极易诱发或加重感染。因肛门周围血管分布丰富,当患者有糖尿病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细菌极易滞留在有丰富血供的肛门周围,导致感染;又因肛门周围组织疏松,间隙较多,发生感染时极易向周围间隙扩散,从而导致广泛或者深部的脓肿。
3.糖尿病患者如何向肛周脓肿Say No?
①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周的清洁。
③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对肛门区域的压力。
④合理饮食,保持大便成形,避免便秘及腹泻。
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避免体重超重。
糖尿病患者,你知道「感染」对你来说有多么可怕吗?
大家好像都知道糖尿病会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可是你知道不知道,糖尿病患者会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并使已经发生的感染难以控制。
一大早病房就来电话了,“病人又发热了!”
发热的是一个中年男性,有多年糖尿病史,自己认为“身体好”,并没有在意自己身患糖尿病,也没有监测过血糖。有长年重度饮酒史。
不久前劳累后发热,自己认为“是感冒了,也没在意,没做任何处理”。随后出现肛周疼痛,体温近40度,当地医院诊断“肛周脓肿”,并对肛周脓肿进行了处理。同时发现血糖接近30mmol/L,尿中酮体2 ,考虑糖尿病酮症。患者感心悸明显,遂入院。
入院后给予抗炎治疗,并及时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控制,可是化验又发现肝酶升高。除外传染病后做腹部超声发现一个约占整个肝脏1/3的肝脓肿。当时脓肿液化不完全,不能抽脓。
于是又加大抗炎力度。但患者病情依然出现反复,再次发热,白细胞达2万多,于是紧急超声导引下穿刺抽脓才使得病情得以控制。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脓肿自行破溃或单纯切开引流后可以形成肛瘘。本病起病急,疼痛剧烈,以青壮年男性居多,是肛肠科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肛周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倦怠、排尿困难等。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蛋白质合成受阻,免疫球蛋白(抗体)同样合成减少,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此以往,会出现消瘦、营养不良,抗感染能力低下;另外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糖原含量也增高,给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如肛周脓肿、疖肿等。反过来,肛周脓肿一定程度上可使血糖应激性升高,使得肛周脓肿愈合速度减缓。
糖尿病并发肛周脓肿,极易发展成更加凶险的疾病——肛周(会阴)坏死性筋膜炎,有报道其致死率可达到40%。做好以下几点有助于防止肛周脓肿发生:
1、控制好血糖
2、便后清洗肛门、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
3、清淡饮食,避免辛辣
4、维持正常排便,防止便秘,发生腹泻要及时诊治
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患者肝脓肿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肝脓肿是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肝脏引起的化脓性感染。若不积极治疗,可以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脓肿破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病死率可高达10%~30%。肝脓肿的症状主要包括:寒战和高热、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
发生肛周脓肿后,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细菌可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形成脓肿。
糖尿病可导致神经损害使得机体疼痛敏感性下降,导致症状和体征都不典型,极易掩盖细菌性肝脓肿病情,使早期诊断困难。所以,对持续发热久治不缓解者应警惕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生,行腹部超声检查。
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患者治疗应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继发感染。对于体积较大、脓腔液化、凝血功能正常、心功能可耐受穿刺的患者应及时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同时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感染。
所以,你看,糖尿病多可怕。健康生活,控制饮食远离糖尿病是最佳选择;已经得了糖尿病的要认真控制血糖,切不可因为糖尿病没有症状就听之任之。
糖友便秘五个原因
受访专家: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康志强
据统计,约2/3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便秘史。长期便秘不仅引起患者腹痛、腹胀等不适感,还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影响患者情绪,使得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增加,成为血糖升高的诱因。整体而言,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原因有以下五种。
1.血糖波动,特别是高血糖会导致代谢紊乱,肠道水分不足,引起大便干结、排便困难。2.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会抑制胃肠蠕动,使得排空减慢,导致便秘;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会使患者直肠肛门括约肌功能出现障碍,直肠肛门蠕动减弱,导致大便不易排出。3.相比于正常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常患有各种慢性炎症,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容易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的情况,病史较长者更易便秘。4.糖尿病病程迁延时间较长,患者多会出现焦躁、不安等问题,焦虑感引起的排便肌群紧张不协调,使便秘问题加重。5.年纪大的糖友因有肢体麻木、运动功能障碍等不利于运动的问题,导致运动量不足,再加上肠胃蠕动功能生理性减弱,就会促使便秘发生。此外,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如阿片类、抗帕金森药、利尿剂、抗组胺药物也会引起便秘。
糖友便秘应采用综合措施,要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治疗。适当服用B族维生素、神经肌酐等营养神经药物,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采用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适当服用胃肠促动力药如莫沙比利等。但切忌乱用泻药,以免出现依赖性或加重肠道菌群失调。
糖友饮食一般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少量多餐,禁食辛辣食物,禁烟忌酒;加强日常锻炼,其有助于提高胃肠蠕动能力;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经常揉腹,每日多做收腹提肛运动,以提高排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