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前期如何饮食(糖尿病前期如何干预)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要吃对食物,也要吃对时间!早餐吃好,更有助控糖

“衣、食、住、行”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其中“食”是这些要素之一。

当今糖尿病患病率之高与国人生活条件,尤其是饮食水平提高密切相关。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紊乱、血糖紊乱,最终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肿瘤患病增加。

科学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通过科学饮食可实现糖尿病患者减重、血糖稳定、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01

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均衡饮食

目前,针对节食减肥的有生酮饮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有地中海饮食。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学界更建议采用均衡饮食。所谓均衡饮食,就是每日热量摄入的50%~6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15%~20%来源于蛋白质,15%~30%来源于脂肪。

糖尿病患者均衡饮食不是限制某一类食物摄入,而是限制一日总热量摄入,实现体重10%~15%的减轻。一日三餐是人类千年来形成的习惯,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当然这些习惯和活动可能会影响进食习惯,有人几乎不吃早餐;有人常年上夜班;有人早餐进食少,晚餐进食为主等等不一。

02

三餐以早餐为主更有助控糖

那么,这些进食习惯是否会影响个体健康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呢?一日三餐尤其是早餐为主的三餐是最符合人类生物节律的进食习惯。有研究显示,早餐为主餐的进食习惯与晚餐为主餐的饮食习惯相比,在同等热量情况下,早餐为主对非糖尿病个体体重减轻更有利。除早餐餐后血糖较高外,午餐后、晚餐后血糖均较低,全天餐后血糖总体水平早餐为主餐的个体更低。对糖尿病患者也是如此,全天胰岛素用量更低,饥饿感更低。

同样是一日三餐,早餐热量占全天热量比越高,个体胰岛素敏感性越高;而晚餐热量比越高,胰岛素敏感性越差。早餐热量比达到25%~50%,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最优。早餐进食食物种类对全天血糖控制情况也有不同。有研究显示,早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占全天总热量比25%~30%,碳水占50%)与低碳水化合物(占全天总热量比15%~20%,碳水占10%)比较,早餐后血糖较高,但全天平均血糖更低,次日空腹血糖更低。

03

晚餐最好坚持高蛋白低碳水饮食

那么,晚餐吃什么呢?

研究人员观察了晚餐高蛋白低碳水饮食对空腹血糖、全天血糖的影响,发现高蛋白饮食餐后血糖更加平稳。研究人员比较了不吃早餐与一日三餐对个体血糖的影响,发现不吃早餐者,虽然早餐后时间段血糖不升高,但是午餐后、晚餐后血糖波动更显著,胰岛素分泌更差。这进一步提示,早餐进食有利于全天胰岛素分泌,血糖更加平稳。

最后提醒一下,除了一日三餐,早餐为主之外,进食顺序也显著影响餐后血糖波动。对同等热量进食情况观察发现,按菜—肉—粗杂粮顺序或菜肉同吃—粗杂粮进食与先吃主食或吃三明治相比,餐后血糖更加平稳,胰岛素分泌更少。甚至糖尿病前期者改变饮食顺序,也可显著避免下次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肥胖、糖尿病患者,即便是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病及肿瘤患者均应该采用一日规律进餐,早餐不可缺,甚至应当热量足,正所谓早餐如皇帝、午餐如平民、晚餐如乞丐,晚餐外出进食时少吃碳水更优。

转自人卫健康

来源: 健康北京

糖尿病早期的几大症状 早发现早预防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患上该疾病,但根据数据显示,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糖尿病,因此即使再年轻,我们也要需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措施。

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出现哪些症状预示着糖尿病的发生?别着急,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这几个问题。

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引起胰岛素分泌下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症状。

而糖尿病在前期时常没有症状出现,但是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就需要注意了,这些症状有很大概率是糖尿病造成的。

01

尿多

尿多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尿多的情况,是因为患者的体内胰岛素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身体的组织器官无法有效使用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增高。

而血糖浓度增高会使尿中的糖含量也升高,尿液渗透压也因此变高,人体的水分就会被吸入到尿液之中,引起患者出现多尿的症状。

02

喝得多

由于尿多的症状,患者体内的水分会大量丢失,导致细胞内发生脱水,进而刺激渴觉中枢,令患者产生口渴感,从而增加了患者的饮水量和饮水次数。

因此,喝得多和尿多是互相关联的,喝得多也会促进排尿增多,反之亦然。

03

吃得多

如果得了糖尿病,患者会很容易感到饥饿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患者体内的糖分利用过快,引起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的状况,从而引起患者的饥饿感。

另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细胞无法有效使用糖分,进而刺激了大脑的饥饿中枢,引起患者出现饥饿感,但是进食后往往没有饱腹感,导致患者会不断进食。

04

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05

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06

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如何预防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而预防糖尿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控制高糖类物质的摄入

想要避免患上糖尿病,我们在饮食上就需要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避免造成血糖升高。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高糖食物有蛋糕、饼干、雪糕、冰淇淋、山楂片、糖果、果味饮料等,这些食物要严格控制食用量。

☆适当进行锻炼

很多人喜欢一直待在椅子上、沙发上或是床上,而不花点时间进行锻炼,而缺乏锻炼会增大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想要预防糖尿病,就需要每天抽出时间进行锻炼,帮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如果有以上症状发生,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手段。

而预防糖尿病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做到控制糖量的摄入和多加锻炼,就能起到不错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可定期体检,从而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来源: 吉林12320

在糖尿病前期“逆转”!务必做好这5点

很多人对于糖尿病的认知

就是“一旦拥有,终身相伴”,

但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逆转的案例。

如何在糖尿病前期逆转?

赶紧收藏好这5点经验。

经验一

控制好日常饮食

根据《2020年糖尿病前期管理指南》,糖尿病前期要注意合理膳食,要利用低热量饮食控制糖尿病前期的病情发展,在保持低热量饮食四周以后,就可以使我们胰岛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粗粮,少吃细粮。粗粮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能够降血脂,降血糖,防止便秘。同时也应注意粗粮和细粮的摄入要保持一定比例,保持一个均衡的营养状态。单纯地只吃粗粮,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

在糖尿病早期阶段,要注意减少零食的摄入。尽管有些无糖食品糖尿病人可以摄入,但是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到体内同样可以转变为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而零食之中的其他成分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来说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所以为自身健康考虑,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少吃零食。

有少数糖尿病人认为,一日三餐之中,少吃主食就可以控制糖分的摄入从而降低血糖,而对于一些副食品却保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很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过多副食品的摄入还容易产生高血脂,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高。

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来说,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各种维生素,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各种肉类交替食用,保证营养均衡,牛肉,鸡肉,鱼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经验二

坚持锻炼科学减重

《2020年糖尿病前期管理指南》指出,要进行恰当的运动锻炼。指南要求我们每周大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锻炼。长期的坚持会让我们很大一部分糖尿病前期的病友逆转为正常人,即便不能逆转的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也能够推迟进入糖尿病的时间。

糖尿病前期病人可以进行慢跑,爬楼梯,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要尽量避免进行剧烈和对抗性的运动,采取从轻度到中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即运动时身体容易出汗的活动。要循序渐进,不能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导致低血糖。从短时间轻体力活动开始随体质的增强而逐步增加运动量以及运动时间。

定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降低体重以减少胰岛素抵抗,而且可以加速血糖消耗,锻炼自身心肺功能,增强自身耐氧能力,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益处。

经验三

定期监测关注疾病变化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到医院检查一次。

糖尿病早期最初诊断之后,患者需要做各种身体检查,严格监控各项身体指标。主要如下几种:

1

血液相关的检查。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

2

肾功能检查,包括尿酸。

3

尿的检查。要检查尿常规,尿的微量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发现肾脏的损害。

4

b超检查。相关的检查包括:腹部b超,检查肝肾的形态有无变化,腹部有无其他疾病;同时要检查血管的b超,包括颈动脉的超声和下肢血管的超声。

5

心电图的检查,胸片的检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检查,以及非常重要的眼底的检查。

糖尿病早期患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可以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三个月就要检查一次。其他并发症的检查,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检查频率也要增加。

经验四

遵医嘱用药干预

一般来讲,如果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3~6个月之后我们仍然不能把体重和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进行一定的药物干预。但对于药物的应用,要遵从医嘱,不能私自服用。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最主要的还是控制摄入的总热量,保持营养均衡,保持运动,加强血糖的监测,不能太过依赖药物控制疾病发生。

经验五

戒烟限酒健康生活

虽然戒烟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早期患者来讲极为痛苦,但为自身健康考虑,若想早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应该下定决心及时止损,早日戒掉吸烟这一恶习。

而饮酒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也并不友好,酒精也会对身体产生种种不利影响,影响病情的控制。

转自:健康时报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