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抑制食欲(糖尿病怎么抑制病毒)
协和医生说|直面新冠,“糖友”如何做好防护与自我管理
近三年来,新冠疫情反复延宕,虽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已较前减弱,但其传播力强、起病急,常伴有高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依然会给本身存在免疫功能受损且常常伴有心脑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以下称“糖友”)带来不小的挑战。新冠疫情期间,“糖友”们应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与管理,以从容面对疫情的挑战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为您解答。
问
糖友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吗?
答
迄今为止,尚没有研究表明糖友较普通人群更易感染新冠。但是,糖友感染新冠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且血糖控制越差、风险越高。此外,如果糖友患有多种合并症(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出现重症的风险也会明显增高。因此,糖友更应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感染新冠,一旦感染则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重症发生。
问
面对新冠流行,糖友应如何提前做好应对?
答
(1)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2)疫苗接种: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新冠感染风险、降低新冠重症率及病死率,对于糖友来说是重要且十分必要的预防措施。研究发现,糖友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获得良好的抗体反应,因此鼓励符合接种条件且无禁忌的糖友尽快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3)控制好血糖:糖友应该努力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老年或基础疾病较多者可以放宽至7.5%-8%)。若因疫情影响无法至医院就诊,可通过线上诊疗等方式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将血糖调整达标。
(4)准备充足的药物:糖友一旦停用降糖药物,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建议疫情期间提前储备充足的降糖药物,一般至少储备14天的药量。可以及时与社区医生取得联系协助开药,或通过医院线上诊疗系统开药。另外,建议提前准备少量的退烧药和无糖咳嗽药水。一般来说,少量含糖的咳嗽药水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每天多次服用定会引起血糖升高。
(5)准备一些小零食:最好是根据以往经验,准备些自己在生病发烧时也很愿意吃的食物,比如酸奶、小饼干、糖果、葡萄干、果汁等等,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一方面如果糖友发烧没有食欲,不能按时进餐,可以少量进食补充能量和蛋白质;另外一方面,一旦出现低血糖情况,可以马上拿到糖果等食物救急。
(6)准备一个有刻度的水杯:以便了解自己每日的饮水量。
问
糖友感染新冠病毒后有何临床表现?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送医?
答
糖友感染新冠后,新冠相关的症状与普通患者类似,包括发热、咽痛、肌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腹泻等。另外,还可能会出现高血糖或者低血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口干、多饮、虚弱、多尿或者饥饿感、大汗、乏力等等。
糖友如果感染了新冠,首先不要慌张,若之前病情一直稳定,可以考虑居家治疗,同时每日监测体温、血糖、血尿酮体等。
一旦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血糖明显升高(持续超过16.7mmol/L)、低血糖(反复出现小于3mmol/L)、明显口渴、精神萎靡,血/尿酮体升高,或者合并症加重,如心前区疼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问
新冠居家治疗期间,糖友应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答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友,切记多饮水、避免脱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尤其对于高龄老人、可能存在渴感减弱,家属或照护者应及时喂水。若病情不影响进食,则按照平时糖尿病饮食原则,少油、少糖,增加优质蛋白、蔬菜摄入,适当水果摄入。若因食欲不振、咽痛等影响进食,仍要鼓励自己尽量进食以补充能量,可少食多餐,必要时可适当进食少量含糖的零食、果汁等。
问
新冠居家治疗期间,糖友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答
糖友需提前准备好血糖试纸、血糖仪,并学会如何使用。建议感染后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如空腹、午餐前/晚餐前、三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血糖共计七个点的血糖,或每4-6小时监测一次,必要时夜间也需要监测血糖,以避免夜间低血糖情况。若出现心悸、手抖、出汗等可疑低血糖症状时,则随时测血糖。
对于胰岛素需求较高的患者(如1型糖尿病或者胰岛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除了监测血糖外,还应提前准备血酮试纸、血酮仪或者尿酮体试纸进行血/尿酮体检测。
问
感染新冠后发热、不想吃东西,原来的降糖药物能停吗?
答
千万不要随意停用降糖药物。
事实上,当疾病来临时,体内升糖激素大量分泌,此时即使进餐量较平时减少,但血糖仍有可能较平时高。因此,建议糖友在上述自我血糖监测的基础上,决定原来的降糖药物是否需要减量,必要时可以电话联系家庭医生,或者通过线上诊疗与内分泌专科医生讨论降糖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在进食碳水化合物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容易诱发血糖正常的糖尿病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此时应暂时停用。
一些中成药可能与降糖药产生相互作用。比如藿香正气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乙醇,乙醇会和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等降糖药物产生双硫仑样反应,正在服用上述降糖药物的人群禁用藿香正气水。另有一些中成药中亦含有磺脲类药物,如消渴丸中含有格列本脲,服用这些中成药时同样禁用藿香正气水。
问
处于新冠康复期的糖友需要注意什么?
答
处于新冠康复期的糖友仍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做好个人防护,保暖,避免病情再次加重。康复期可能出现胃口大增的情况,但仍要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或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造成血糖波动。体力逐渐恢复后,需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如散步、做操等。根据进食和血糖情况逐步恢复原来的降糖方案。
作者介绍:余洁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审核专家:许岭翎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学会老年胰岛细胞学组委员。
来源: 协和医生说
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饮食上这些坏习惯尽快改掉
1、吃饭速度过快
普通人尚且不能吃饭速度过快,更别说糖尿病患者了。糖尿病患者如果吃饭速度过快,容易吃下过量的食物,让餐后血糖上升。而且这样做会让糖尿病患者长胖,肥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不好,是很多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想要控制血糖,就要细嚼慢咽,这样才能发挥胰岛素的降血糖的作用。
2、过于相信无糖食品
现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号称是一点糖也不添加。世界上虽然这些食品被称作无糖食品,但是会添加一些人工的糖精,这些人工的糖精会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而且这些无糖食品的原料本身就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所以不能无节制的吃这些无糖食品,要懂得适可而止。===PEI_PAGER_PEI===
3、爱吃油炸食物
不可否认油炸食物是非常好吃的食物,但是它的油脂含量太高了,经常吃油炸食物会让热量超标让血糖失去控制。而且这些油炸食物当中有可能含有一些苯并芘等致癌物,对于健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生活中还是应该吃得清淡一些,多吃一些比较清口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就是不错的选择。
4、饮食失控就擅自增加药量
有些糖尿病患者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食欲,经常在饮食上失控,他们想到的补救措施就是提前吃更多的降糖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种做法也很危险,它会加重胰腺的负担,还会增加低血糖的几率,血糖会迟早失控。不管怎样都要按照规范来服药,除非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不然就得一直按照治疗方案进行。===PEI_PAGER_PEI===
5、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都是非常用心的,目的是为了把血糖控制到位。有些糖尿病患者一听粗粮是必备的食物类别,就光吃粗粮不吃细粮。粗粮虽然含有很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能够降血脂,还能够预防便秘,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不能完全的用粗粮去代替细粮,不然会给肠胃带来负担。而且在量上也不能吃太多,粗粮也是碳水化合物,如果一点也不限制,对血糖控制不利。
6、用代餐粉来代餐
代餐粉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代餐方式,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代餐粉虽然也有营养,但是它并不能完全的满足人体日常的营养所需,长时间的用代餐粉代餐,不仅会给肾脏带来一定的负担,还会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不能太过于盲目,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控制的过于严苛,也不能太过于放纵,饮食控制不力完全是自己不自律造成的,大家要下定决心,真正的把饮食控制好,这样才能预防并发症的到来。
我饿呀,看见吃的控制不住!如何用药物改变糖尿病人的饮食习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西方饮食文化的盛行,我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和共病率均明显升高。为了更合理的平衡膳食,中国营养协会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出中,以重量的形式直观表现出各类食物每人每天的推荐摄入量。
但是能够根据这个膳食要求去做的少之又少,能去做的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原因在于患者说,
我饿呀,看见食物想吃,控制不住啊!
糖尿病人食欲亢进是降糖过程中的一个拦路虎。
因此在肥胖的人群中很早就开始使用了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甲双胍可能刺激胃肠道,使患者的食欲减退,恶心,腹泻等出现,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的进食量减少。
20年前的医生,把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当成了治疗作用,效果好像不错,但是患者也可能出现了药物性胃炎等,导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受限,血糖控制不佳。
现在二甲双胍被作为了一线的首选降糖药物、减重药物,用于那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作为一种注射制剂,在国外普遍被作为减重肥药物。我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这种药物的适应证。
临床发现,这种药物能够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抑制食欲从总体上减少患者的摄入量,部分患者的饮食口味自觉转向清淡,开始对油腻的事物物产生厌恶情绪,开始忌油忌咸。
糖尿病患者大多都接受过少荤多素、控制主食量,平衡膳食等糖尿病基础饮食知识教育,但是过于明显的饥饿感,让患者难以真正实行,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后,患者的摄食量及饥饿感见底,促使 其树立改变饮食习惯的信心,并开始尝试健康的饮食结构。
患者对减重作用的期望值较大,从主观上能够帮助患者树立起合理饮食的意识。
在控制吃饭量的同时,患者的饮食习惯得到了优化。三餐分配更加合理,更接近中国居民膳食推荐的三餐的分配标准,夜间加餐次数明显减少,使能量供应与活动消耗得到更好的匹配,有利于全天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的管理。
用药后,进食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者减少,进食时间趋于集中,进食速度适中,有助于饱食中枢感知并下达指令,终止进食过程,以防进食量明显超过机体所需的摄入量,也可避免因进食时间过长,摄入过量食物,刺激胰岛素持续分泌而加重胰岛细胞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对于食欲过好,食量过大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控制食量的一个办法。通过食量的减少,就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健康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从而减轻体重,更好的控制血糖。
#长江健康计划##360行,行行有真知#
我是爱生活、爱美食的孙医生,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知识。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还可能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体重才是治疗的根本。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并点赞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请转发给他们。这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