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中医(糖尿病眼病中医怎么治疗)
糖尿病引发眼病,中医可以提供治疗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糖尿病引发眼病,中医可以提供治疗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群中主要导致失明的眼部疾病之一。
中医常将这种疾病称为“消渴目病”或“消渴内障”。病因包括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绪不稳、气血不足。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体内气阴不足,长期影响到肝肾功能,最终导致阴阳失衡,瘀血、郁结和痰湿是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辨证治疗
治疗气阴两虚可采用补益气阴、活血明目的方法,有助于改善血液状态,促进积血的吸收;而对于肝肾亏虚,可以采用补益肝肾、明目通络的治疗方法,以活血明目,控制病情的发展。采用阴阳平衡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温补阳气、化瘀通络的方式来改善视力,使眼睛更加明亮。
二、针灸和药物结合治疗
在非增值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可以采用针刺联合药物的方法。针灸的穴位包括风池、太阳、睛明、攒竹、三阴交和合谷。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帮助改善疾病症状并促进康复。有助于减轻症状并减少眼底出血,增强视力。
三、应用中药贴敷穴位
选择穴位可以帮助提升身体的阳气,增强阳光下的活力,使眼睛更加明亮。
四、利用耳穴按压豆状物进行治疗
在进行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耳穴压豆治疗。选择耳穴上的肝、脾、内分泌、耳迷走神经反射点、眼、屏间前以及屏间后进行治疗。
五、食疗调理
对于气阴两虚的人,可以选择喝山药猪胰炖汤来增强气血、滋养阴阳;而对于阴阳两虚的人,则可以饮用知母人参茶,以促进阳气生长、阴气滋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血糖、血脂和血压等全身情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调理肝气,平抑情绪,根据症情适当加减药物以舒肝解忧、清肝泻火、健脾和胃,最终达到控制病情发展,保持患者视力的目的。#日常医学科普##眼科##眼科医生##中医#
一个神奇药方,专门对付糖尿病眼病,对视物模糊,黄斑水肿有奇功
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诗句的著名诗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其诗句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众多诗歌朗朗上口。
但鲜有人知道,这么出名的诗人杜甫,居然有可能被一种眼病反复折磨!
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秋日咏怀》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耳聋》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小寒食舟中作》
这些诗句所描述的症状,都与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呈现的现象高度吻合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网) ,为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坏的一系列病变,是一种致盲性眼病,容易产生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疾。
“拿到糖尿病的确诊报告后,从糖尿病科出来,就应该考虑去眼科医生那里去看看了。”
这是我经常给糖尿病患者说的一句话,很多眼底病患者来找我看病,10个患者里面有8个都是因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原因引起的眼底病,早些年都不放在心上,等出现了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的症状再来看的时候,可能这个病都已经发展到晚期了。
真实案例
赵先生,65岁,糖尿病有十多年了,发现双眼视物模糊,去了医院被诊断为“双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7针,后雷珠单抗4针;双眼各打了11针,眼看着最近三四针,效果越来越不好,水肿复发的间隔越来越短,一家人都为他感到着急,机缘巧合之下,他的女儿看到了我的文章,于是带着他找到了我。
0CT检查:双眼黄斑水肿、黄斑前膜。查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视乳头色泽可,视网膜见大面积金箔样反光,见点片状出血及渗出,网膜呈黄白色,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未见。
经过详细询问,得知赵先生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后来又发现有高血压的症状,饮食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
初步诊断:消渴目病,痰瘀互结证
开方:陈皮、茯苓、泽泻、姜半夏、桂枝、麸炒白术、姜竹茹、红花、当归、川芎、麸炒枳壳、赤芍、炒桃仁、生地黄、三七粉
复诊:赵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首先,他自觉双眼视物模糊的情况有所减轻,虽然还未完全恢复,但已能辨识出更远的物体,并且对光线的敏感度也有所提升。再次进行眼底检查,结果显示双眼黄斑水肿有所减轻,视网膜上的金箔样反光面积有所缩小,点片状出血及渗出的情况也有所缓解。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虽仍未完全恢复,但已可见微弱的反光。
三诊时,赵先生双眼黄斑水肿已经基本消退,他的双眼的视物模糊情况进一步减轻,自述几乎已经能够恢复到之前的视力水平。视网膜上点片状出血及渗出的情况也大大减少。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已经能够清晰可见。
赵先生表示:“我以前没把糖尿病当回事,身上也一直没什么症状,就没管过血糖,真没想到对眼睛的影响会这么大,而且只知道西医治疗糖尿病和眼病,没想到中医也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我对赵先生说,他的眼睛之所以出了问题,就是因为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才导致的的严重并发症。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消渴目病”范畴,其发病机制多与痰瘀互结、气血不畅有关。
方中陈皮、茯苓、泽泻能够健脾利湿,化痰消瘀,有助于改善痰湿内蕴的状况;姜半夏、桂枝则能温阳散寒,通经活络,有助于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则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对于改善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变化有显著作用。
虽然赵先生视力恢复的好了很多,但是我还是提醒他不能掉以轻心。
有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因眼部不适或视力严重衰退就诊时,有超过70%的已因严重的眼部病变导致了不可逆转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所以定期为眼睛做“体检”和控制血糖尤为重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种常见症型:
1、痰瘀互结症:往往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容易导致体内痰湿内生;而缺乏运动、气血不畅,则容易形成瘀血。体内痰湿与瘀血相互交结,形成病理产物,阻塞脉络,影响气血的正常流通,最终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形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一般采用活血化瘀、祛痰化湿的药物,以疏通脉络,促进气血流通。
2、心肾不交症:往往与患者的心理压力、情绪波动以及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肾主水液,由于心火不能下行温养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眼部脉络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可能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一般表现为心烦失眠、心悸多梦、腰膝酸软等症状,中医治疗常采用养心安神、滋阴补肾的药物,如酸枣仁、柏子仁、熟地黄、山萸肉等,来调和心肾,同时辅以枸杞子、菊花等,以滋养眼部脉络,促进气血流通。
3、肝肾阴虚症:多与患者长期患病,肝肾阴液耗损有关。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肾藏精,然而,糖尿病的长期发展会导致体内阴液耗竭,肝肾阴虚,从而引发眼部干涩、视力模糊、夜盲等症状,同时加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中医治疗常选用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具有滋补肝肾阴液功效的药物,来补充患者体内的阴液,改善眼部干涩等症状。同时,辅以山药、茯苓等健脾益气的药物,以增强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气滞血瘀症:患者长期患病,气血不畅,气机郁滞,血液运行受阻,形成瘀血。这种瘀血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的病变,导致视力下降、视野模糊甚至失明。中医治疗气滞血瘀症,强调疏通气血、活血化瘀。常用的药物包括丹参、红花、川芎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同时,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情志,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舒缓情绪,从而改善气滞血瘀的病机。
最后提醒大家,中医讲究对症调理,文章中的方法不适合所有人。万不可照搬照用,还需诊断才能更为准确。如不对症盲目套方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八年,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一张古方,调理15天改善!
我们都知道,比糖尿病本身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不仅会危及生命,而且很难治疗,西医目前并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分享一则案例:
我之前有位患者,糖尿病史8年,高血压6年;患者自述:平日里口干乏力、动则气短、饮水多、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可见大片及小片出血,白色棉絮状渗出。视力检测结果显示,右眼0.04,左眼0.15。
切脉观舌发现患者舌淡苔薄白,脉细
辩证:气虚血瘀、脉络受阻、血溢脉外;
根据患者情况拟了一方:生黄芪、茯苓、白术、甘草、广地龙、怀牛膝、当归、赤芍、三七;同时叮嘱患者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
效果如何?
患者服用15天后,自觉眼睛舒服了一些,视力有所改善。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后,视物不清的情况较之前明显好转。
再次检查视力,右眼提升至0.1,左眼提升至0.2。眼底检查显示,双眼可见散在点状出血,较前好转,渗出正在全部吸收;再原方基础上加减继续服用,前后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患者口干乏力、气短等症状明显改善,视野模糊和视力下降的情况也得到了显著缓解。饮食、大小便恢复正常,血糖水平也控制在了正常范围。
后电话随访至今,患者一切正常,并无不适,血糖血压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为何有如此疗效?
糖尿病眼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目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血瘀于脉,血压运行受阻,导致血溢脉外见眼底出血。因此治疗应以益气活血、通络明目为主。
方中的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加强摄血之功;广地龙活血通络,祛瘀血;当归、赤芍、三七活血止血;怀牛膝引药下行。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之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切勿胡乱用药,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