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妊娠糖尿病(如何避免妊娠高血糖)
协和医生说 | 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如何平稳度过孕晚期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妊娠期糖尿病的人数也明显增多。准妈妈如果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焦虑、担忧随之而来。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别慌,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医护人员就来跟您聊一聊,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孕晚期该如何度过?
1.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2.如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以下1项及以上标准即可诊断:
①空腹血糖5.1~6.9mmol/L;
②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
③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8.5~11.0mmol/L。
3.哪些孕妇是高危人群?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BMI>28、年龄>35岁、不良孕产史、多囊卵巢综合都是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
4.妊娠期糖尿病的不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孕妇及宝宝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孕妇子痫前期、高血压、终身糖尿病;宝宝早产、肩难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先天畸形等。
5.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方面:主食每日定量4~6两,类似每餐一个拳头的大小。粗细搭配,以全谷类玉米、大麦、燕麦、黑米、高粱等代替精白米、精白面。
餐餐进食蔬菜,每日总量在500克左右,约为两手并一起,一捧的量。
鱼禽瘦肉类,每餐进食一个巴掌大小的量,每天一袋奶、一个鸡蛋满足蛋白质摄入的需要。
避免进食鸡皮、肥肉、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脂肪的食物。限制火腿、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
水果放在两餐之间食用,食量为一个拳头大小。对于升糖指数偏高(GI≥55)的水果,要少量或不吃。
坚果当作零食,适量食用。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建议每天油量不超过30克,即一个拇指尖的大小;盐不超过6克,同时要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的摄入。
烹调方法以蒸、拌为主,煎炸会导致摄入脂肪增多,升高血糖。土豆、山药、藕、芋头等根茎植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应当作一般蔬菜随意进食。推荐饮用白开水,不建议饮用浓茶和咖啡。
运动管理: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达到浑身发热、微微出汗的运动量为好。餐后先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再运动,每天30分钟左右,循序渐进。
血糖监测:以微量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达到空腹、餐前或睡前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文字/国疗综合二病房 任庆宇 刘丹
审核/临床营养科 陈伟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管理,从这5个方面入手
妊娠期糖尿病(GDM)会显著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中国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共同管理指南(2024版)》旨在提升GDM母儿共同管理意识,规范管理策略,改善母儿近远期结局,减轻疾病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关于GDM孕妇的管理方案,指南主要提出了以下推荐意见。
运动干预
推荐意见1:妊娠前和妊娠早期规律运动可明显降低孕妇GDM 发生风险;规律运动可改善GDM孕妇的糖代谢,减少母儿不良结局(A 级)。
推荐意见2:无运动禁忌证的GDM 孕妇,每周至少5 d 每天进行30 min,或每周至少累积150 min 的中等强度运动(C 级)。
推荐意见3: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或两者结合均是妊娠期可接受的运动形式(C 级)。
推荐意见4:妊娠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者,运动时要做好低血糖的防范(C 级)。
推荐意见5:根据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或剖腹产)以及有无并发症,GDM 产妇可以在产后适时恢复运动(C 级)。
营养干预
推荐意见6:GDM 孕妇在制定营养方案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推荐由专业营养师提供个体化的营养方案(B 级)。
推荐意见7:GDM 孕妇根据孕前BMI、理想体重、GWG 情况、孕周等决定每日总能量摄入,以妊娠早期不低于1 600 kcal/d(1 kcal=4.184 kJ),妊娠中晚期1 800~2 200 kcal/d 为宜;孕前肥胖者应适当减少能量摄入,但妊娠早期不低于1 600 kcal/d,妊娠中晚期适当增加(C 级)。
推荐意见8:推荐GDM 孕妇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低于175 g,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不低于70 g,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5%~20%;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5%~30%,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摄入的7%(A 级);限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B 级);推荐每日摄入25~30 g 膳食纤维(B 级)。
推荐意见9:建议GDM 孕妇每天的餐次安排为3 次正餐和2~3 次加餐,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应分别控制在每日摄入总能量的10%~15%、30%、30%,每次加餐的能量占5%~10%(C 级)。
推荐意见10:推荐GDM 孕妇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根据妊娠期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有计划地增加铁、叶酸、钙、维生素D、碘、肠道微生态制剂等的摄入(A 级)。
推荐意见11:GDM 孕妇应根据孕前BMI 制定妊娠期的体重管理目标(C 级)。
药物治疗
推荐意见12:GDM 孕妇经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不达标,或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能量摄入血糖又超过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者,应及时加用药物治疗。胰岛素是治疗GDM 的首选药物(A 级)。
推荐意见13:妊娠期可以使用的胰岛素剂型包括人胰岛素及人胰岛素类似物(B 级)。
推荐意见14:根据孕期血糖监测的结果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B 级)。
推荐意见15:胰岛素使用及调整的原则: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选择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依据血糖控制目标,结合孕妇体重,按照每2~4 U胰岛素降低1.0 mmol/L 血糖的原则进行调整,避免低血糖的发生(C 级)。
推荐意见16:A2 型GDM 孕妇因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在增加胰岛素剂量但降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加用其他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以减少胰岛素抵抗(C 级)。
推荐意见17:手术前后、产程中、产后非正常饮食期间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改用静脉滴注胰岛素,避免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B 级)。
推荐意见18:手术前、产程中或手术中应每1~2 小时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静脉滴注的胰岛素剂量(C 级)。
推荐意见19:妊娠期应用胰岛素的产妇剖宫产术后禁食或未能恢复正常饮食期间,予静脉输液,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6~1∶4,同时监测血糖水平及尿酮体,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应用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C 级)。
推荐意见20:妊娠期应用胰岛素的产妇产后恢复正常饮食,应暂停使用胰岛素,及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决定是否使用胰岛素。血糖明显升高者,应皮下注射胰岛素(C 级)。
推荐意见21:GDM 孕妇因主客观原因无法使用胰岛素,在排除禁忌证后,经知情同意可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A 级)。
推荐意见22:妊娠期应用二甲双胍的有效性和对母儿的近期安全性与胰岛素相似(A 级)。二甲双胍对子代的长期作用尚不明确(B 级)。
血糖监测
推荐意见23:推荐所有GDM 孕妇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SMBG(B 级)。
推荐意见24:建议A1 型GDM 孕妇每周至少监测1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和三餐后血糖(C 级)。
推荐意见25:建议A2 型GDM 孕妇每周至少监测2~3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和三餐前后血糖(C 级)。
推荐意见26:推荐睡前胰岛素应用初期、可疑夜间低血糖发作、增加睡前胰岛素剂量但FPG 仍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测夜间血糖(C 级)。
推荐意见27:推荐GDM 孕妇的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为FPG 及餐前血糖<5.3 mmol/L、餐后1 h血糖<7.8 mmol/L 或餐后2 h 血糖<6.7 mmol/L,避免夜间血糖<3.3 mmol/L(B 级)。
推荐意见28:GDM 孕妇应根据治疗方案、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CGM(C 级)。
推荐意见29:CGM 不能代替SMBG 以实现最佳的餐前和餐后血糖控制目标(C 级)。
推荐意见30:GDM 孕妇需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监测随机血糖不得低于3.3 mmol/L 或传感器血糖不得低于3.5 mmol/L(C 级)。
推荐意见31:推荐HbA1c用于GDM 的首次评估,A2 型GDM 孕妇至少每2 个月检测1 次(C 级)。
推荐意见32:妊娠期无低血糖风险者HbA1c水平控制在6% 以内为最佳,若有低血糖倾向,HbA1c的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7% 以内(B 级)。
推荐意见33:建议GDM 产妇分娩后24 h 监测FPG 和餐后2 h 血糖,如果FPG>7.0 mmol/L,连续餐后2 h 血糖>11.0 mmol/L,建议转至糖尿病专科门诊。A1 型GDM 产妇若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产后24 h 可停止血糖监测;A2 型GDM 产妇可在产后初次随访前继续血糖监测(C 级)。
产后随访
推荐意见34:推荐GDM 产妇进行母乳喂养(A 级)。
推荐意见35:推荐对所有GDM 产妇进行关于产后血糖筛查、健康生活方式、避孕、再次妊娠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坚持长期随访(B 级)。
推荐意见36:GDM 产妇初次随访于产后4~12 周进行,行75 g OGTT。结果正常者,推荐此后每1~3 年进行血糖检测(B 级)。
推荐意见37:产后随访时发现有糖尿病前期的妇女,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或)服用二甲双胍,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A 级)。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共同管理指南(2024版)[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 11(6): 11-3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远离糖尿病威胁 牢记七项预防策略
【来源:大河健康报】
《 大河健康报 》( 2024年12月10日 第 A13 版)
□惠济区人民医院普通内科
刘少华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慢性疾病。它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升高,长期高血糖会对多个器官系统造成损害。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多发于中老年人,与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此外,还有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等。
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口渴、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症状)等。然而,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其主要的危害所在,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眼病等。这些并发症可导致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合理饮食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淀粉类食物和精米精面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控制体重 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戒烟限酒 烟草和过量饮酒均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监测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高风险群体,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建议每晚保持7~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确保睡眠质量。
心理调节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影响血糖水平,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建议通过冥想、练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管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树立信心 患者勇敢地接受现实,充满自信地迎接挑战,正确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配合治疗。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尿糖、体重、血压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正规服药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健康饮食 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合理搭配营养。
规律运动 坚持规律运动,合理控制体重,提高身体素质。
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策略,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糖尿病的威胁,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