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素与糖尿病(环素药物)
「每日一药」替加环素
重要警示!
以下内容对您的健康非常重要,请仔细阅读!
1.用药后可能出现胰腺炎、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如果您怀疑出现以上副作用,请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
2.牙齿发育阶段(怀孕后半期、婴儿期、8岁以下儿童期)使用替加环素可能导致永久性牙齿变色。
▶ 替加环素是什么药?
本药属于甘氨酰环素类的抗生素。
▶ 本药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替加环素具有抗菌的作用。主要用于细菌引起的腹腔内感染、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
注意:
1.因替加环素用于糖尿病足感染、医院获得性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时治愈率较低或死亡率较高,替加环素不适用于以上疾病。
2.替加环素是抗菌药,不能用于病毒性感染(如普通感冒)
注:医生可能因其他原因给您处方本药。
▶ 本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本药为广谱抑菌药,受四环素类药两大耐药机制(核糖体保护和外排机制)的影响较小,不受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靶位修饰、大环内酯类药外排泵或酶靶位改变(如旋转酶或拓扑异构酶)等耐药机制的影响。
作用机制
本药为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通过与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阻止氨酰化转移核糖核酸(tRNA)分子进入核糖体A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肽链因合并氨基酸残基而延长。
抗菌谱
(1)革兰阳性菌:粪肠球菌(仅限万古霉素敏感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菌株)、无乳链球菌、咽颊炎链球菌族(包括咽颊炎链球菌、中间链球菌和星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2)革兰阴性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嗜肺军团菌。(3)厌氧菌、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单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微小消化链球菌。
▶ 用药前您需要了解什么?
1.如果您存在肝功能损害,请提前告知医生。您的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8岁以下儿童禁用
2.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暂不清楚。牙齿发育期使用替加环素可造成牙齿永久性变色。请不要给8岁以下儿童使用。
孕妇用药请咨询医生
3.替加环素可能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损害。孕妇用药需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您已经怀孕或者计划怀孕,请提前告知医生。
哺乳期妇女用药请咨询医生
4.用药后乳汁中可能含有替加环素,哺乳期妇女慎用。如果您处于哺乳期请提前告知医生。也有资料建议哺乳期妇女最后1次用药后的9天内最好将乳汁吸出后丢弃,用药时间超过4周时最好避免哺乳。
▶ 如何使用这个药品?
1.经静脉滴注给药,滴注液颜色为黄色至橙色。成人滴注时间为30-60分钟。儿童滴注时间至少为60分
请不要擅自停药
2.用药早期病情通常会好转,请按医嘱继续用药。跳过剂量或未完成治疗疗程可能导致疗效降低和耐药。请不要擅自停药。
注:不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用药可能影响疗效且会增加毒副作用。
▶ 用药期间应注意哪些方面?
请尽量避免驾驶等危险行为
1.用药后可能出现头晕等症状。请您尽量避免驾驶和操作机器。
请采取防晒措施
2.用药期间您可能比较容易晒伤,请您采取防晒措施。
请采用非激素方法(如安全套)避孕
3.替加环素可能导致口服避孕药作用降低。请同时采取其他避孕措施,如安全套。
4.儿童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凝血参数、血常规、淀粉酶和脂肪酶。
5.替加环素具有抗菌作用,可降低含活菌成分的保健品(如益生菌制剂的疗效。如需合用,请间隔2小时使用。
▶ 用药后可能出现以下副作用:
用药后常见恶心、呕吐、腹泻、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脓肿)、眩晕、腹痛、消化不良、厌食、皮疹、瘙痒、头痛、愈合能力下降、注射部位反应等副作用。
用药后还可能岀现急性胰腺炎(可表现为腹痛、严重的胃痛、背痛、恶心或呕吐,通常在用药至少1周后出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可表现为水样便或血便、伴或不伴胃痉挛和发热,可发生在用药期间或停药后,甚至停药后数月)。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
注:您可能出现其他的副作用,如果您用药后感觉不适,请就诊!
▶ 如何保存或处理这个药品?
请在25°C以下,密封保存。
如果您有其他用药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提问吧[呲牙]
甲钴胺是糖尿病患者之友,还能治疗5种疾病,要吃多久?
李阿姨今年56岁,退休后确诊了糖尿病,之后一直遵医嘱服药控制病情,病情控制的很稳定。
最近一段时间,她的双腿经常感觉麻木,还隐隐有刺痛感,开始以为是最近运动过度了,但停掉运动后还是没有缓解。
不得已的情况下,她只好去了医院检查,医生告知她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性病变,需要服用甲钴胺缓解。
这让李阿姨觉得很诧异,之前自己高血压医生也给开过这种药,怎么糖尿病也要吃呢,医生不会给自己开错药了吧?
甲钴胺又称甲基维生素B12,是维生素B12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其进入体内可促进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合成,同时让轴突以及神经髓鞘再生,以此来达到修复受损神经的目的,让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改善,对周围神经 病变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甲钴胺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以下几种疾病:
1、糖尿病周围神经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肢体麻木、疼痛,通过补充甲钴胺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让损伤的症状减轻。
2、二甲双胍所致维生素B12缺乏症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常用药物,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发生。医生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多会给患者开具抑酸剂,可抑酸剂会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容易让患者罹患维生素B12缺乏症,服用甲钴胺可改善患者的维生素B12缺乏问题。
3、面神经炎
面部神经炎一般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服用甲钴胺可直接参与物质的甲基转换,让卵磷脂、核酸蛋白质合成增加,起到修复受损面部神经、改善症状的作用。
4、疱疹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患者很多在治疗结束后还有遗留神经痛,通过服用甲钴胺可缓解疼痛症状,同时缩短疼痛的时间。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5、巨幼细胞性贫血
对于缺乏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服用甲钴胺可达到和肌注维生素B12的疗效相同,可相互替代使用。
甲钴胺用途很广泛,在服用的时候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这几件事一定要做好,避免不当的服药方式影响健康。
1、甲钴胺注射剂已被限制使用
甲钴胺注射剂在临床上被严格控制,因肌注甲钴胺会给身体造成刺激,对血管健康不利。
2、特殊人群用药要留心
甲钴胺进入体内可参与叶酸代谢,将体内的甲基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会与汞发生置换反应,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汞离子。对于本身从事汞以及化合物的工作人员来说,千万别服用甲钴胺。
另外,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较低的儿童以及孕妇,服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以免给身体带来风险。
3、甲钴胺要吃多久能够停药?
在连续用药后1个月症状还没有好转的话,要及时停药。长期服用甲钴胺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12浓度超标,反而会对健康带来损害。
4、维生素B12不可替代甲钴胺
维生素B12和甲钴胺都属于维生素B12家族,但二者的结构不同,在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上也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5、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
甲钴胺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是否更换药物。
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糖尿病的并发症有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表现为麻木、针刺、烧灼以及感觉减退等,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常见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 病变的药物除了上文提及的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之外,还有以下几种药物,看看您都选对了没?
1、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药物:依帕司他
依帕司他进入体内可抑制葡萄糖转化成山梨醇,对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效果很好,且长期应用的耐受性良好。
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胆红素升高、胃肠道反应以及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要注意监测发生异常及时停药。
2、抗氧化应激药:α-硫辛酸
α-硫辛酸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让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增加,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该药的安全性也很高,少数患者会有眩晕、出汗、头痛等低血糖症状,建议在餐前半小时服药,以免影响硫辛酸的吸收。
3、改善细胞能量代谢药物:乙酰左卡尼汀
该药具有改善神经细胞能量代谢以及镇痛的作用,对于周围性神经 病变所致的感觉异常有很好的疗效。
服用该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打嗝、头晕以及腹胀等,注意不要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一起服用,否则会影响药效。
4、改善循环药物:贝前列素
该药是一种强效口服活性前列环素类似物,可起到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对糖尿病神经 病变所致的异常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异常可起到改善作用。
建议在餐前服用药物,有出血症状的患者不能服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以及面色潮红。
5、缓解疼痛药物:普瑞巴林
普瑞巴林要遵循夜间起始、逐渐加量以及缓慢减量的用药选择,部分患者服药后会有戒断反应,所以建议在停药前1周逐渐减少用量。
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血管性水肿等,要避免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药物联用,否则会加重血管性水肿表现。
甲钴胺是个用途非常广泛的药物,对于多种疾病均有不错的质量效果,但还是不建议盲目自行服药,用药前一定要遵医嘱。
参考资料:
[1] 《合理用药 | 甲钴胺片吃一个月得停?其实真相是……》.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2024年02月28日
[2] 《科普 | 什么是甲钴胺?能治哪些病?》.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2022年03月26日
[3] 《药知道系列: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神经病变常用口服药物推荐,您选对了吗?》. 金医药健康 2024年11月14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糖友如何预防视网膜病变?看看医学专家怎么说
许多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逐渐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大多数糖友们都会以为是老花或者白内障,其实这很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持续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微血管结构损伤,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渗出,基底膜增厚,微血栓形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发生微循环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
眼睛和肾脏是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最容易影响的器官,所以糖友们常常会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那究竟如何预防?以下这些药物糖友们一定要知道。
这5类药物帮助糖友预防视网膜病变
1. 降糖药物
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强化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糖友们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甚至更严格的<6.5%,可以更好地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此外,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可以优先选择具有微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例如新型降糖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或者DPP-4抑制剂。
2. 血管扩张药
血管扩张药可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使异常的血流动力恢复正常化,从而改善组织灌注,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这一类药物主要有胰激肽原酶、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等。
3. 影响血液流变学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和促纤溶药,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抗凝血因子以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微血管堵塞。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血药有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促纤溶药有蚓激酶。
4. 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
这类药物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减轻炎症对血管的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减轻血管渗漏,从而改善微循环,同时还能够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导致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这类药物主要有血管保护药羟苯磺酸钙和递法明,还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如雷珠单抗和贝伐单抗。
5. 中药制剂
传统的具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上也常被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组成,可提高抗体抗凝和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前列环素类物质,具有抗凝血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大类药物以外,由于糖尿病常常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所以降压药和降脂药也是必不可少的。糖友们在复查或者体检时应注意都血压和血脂的检查,当发现升高时,也应及时应用降压药和降脂药来治疗。
参考文献:
[1]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
[2]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
#健康真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