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一型糖尿病瘦(一型糖尿病瘦的原因)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友”日渐消瘦?可能是这4个原因!增重要讲究科学方法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部分降糖效果是以增加体重为代价的,比如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容易出现体重增加。控制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甚至明显消瘦,这是什么回事呢?

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01血糖控制不达标

虽然患者进行了降糖治疗,但是由于平时忽视了血糖管理,未定期监测血糖,不了解血糖状况,治疗方案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甚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葡萄糖利用不足,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或消瘦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伴有多食、易饥饿,说明血糖可能又升高了。

02治疗方案不合适

有一些降糖药物有减重作用,比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选用这类药物是合适的。但是体重偏低或者是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纳差、恶心、腹泻,也会出现体重明显的减轻。

03饮食控制过于严格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为了血糖数据漂亮主食都不敢吃,什么都忌口;或者过于追求血糖正常范围,运动量过大,而能量的摄入不足。这样出现了负平衡,最终出现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情况。注意锻炼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是过度消耗。

04病情有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发症,比如近期出现感染性疾病、较大的手术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方案不合适、血糖升高了;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反复腹泻;或者是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或长期的失眠,抑郁症等,也会出现体重的减轻。要注意出现体重减轻伴有相关系统的一些症状,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警惕,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增重?

01专业指导,制定个体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增重,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高血糖状态时就应该及时用胰岛素治疗;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不达标患者慎用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

02科学饮食

饮食一定是要科学,定时定量,不要担心血糖升高而过于严格的饮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的血糖应宽松管理,注意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活质量。对于体重不达标人群,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或者调整饮食结构。

03坚持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增加肌肉含量,保持健美的形体。

04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

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出现合并症或者是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还要经常测量体重,发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认真查找原因。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日研究团队开发出1型糖尿病新疗法 或能减轻患者负担

2019-11-13 13:44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团队12日宣布,有关儿童中多发的1型糖尿病,通过老鼠实验开发出了不使用胰岛素,而是采用另一种被称为“瘦蛋白”(Leptin)的荷尔蒙降低血糖值的治疗方法。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7年9月25日,捷克布拉格,一名男子在老城广场上方挑战高空缆绳行走,为糖尿病人筹款。

报道称,若实现临床应用,每天4只5次胰岛素注射可以改成每天1次的下药或注射,能减轻患者的负担。

据报道,名古屋大学综合保健体育科学中心副教授坂野僚一等人的团队,着眼于瘦蛋白作用于大脑后具有的降血糖效果。他们给通过基因操作使名为“PTP1B”的蛋白质缺损的老鼠使用瘦蛋白,结果发现即使不用胰岛素,血糖值也回到正常水平。

鉴于上述成果,研究团队今后将推进组合抑制PTP1B作用的药物与瘦蛋白制剂后提供给老鼠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血糖值的变化与最合适的下药量带动临床应用。

据称,1型糖尿病是分泌胰岛素的胰腺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血糖值不下降的疾病,与受遗传及生活习惯影响的2型不同。只要不进行器官移植,就需要每天通过注射等方式补充胰岛素。

该研究得到支援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NPO法人“日本IDDM网络”的赞助,截至2023年度将获得总额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资金。据称,这是若研究成果被实际应用并出现收益则归还资金,提供给其他研究人员的“循环型”支援。

责编:韩雯雯

日研究团队开发出1型糖尿病新疗法 或能减轻患者负担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团队12日宣布,有关儿童中多发的1型糖尿病,通过老鼠实验开发出了不使用胰岛素,而是采用另一种被称为“瘦蛋白”(Leptin)的荷尔蒙降低血糖值的治疗方法。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7年9月25日,捷克布拉格,一名男子在老城广场上方挑战高空缆绳行走,为糖尿病人筹款。

报道称,若实现临床应用,每天4只5次胰岛素注射可以改成每天1次的下药或注射,能减轻患者的负担。

据报道,名古屋大学综合保健体育科学中心副教授坂野僚一等人的团队,着眼于瘦蛋白作用于大脑后具有的降血糖效果。他们给通过基因操作使名为“PTP1B”的蛋白质缺损的老鼠使用瘦蛋白,结果发现即使不用胰岛素,血糖值也回到正常水平。

鉴于上述成果,研究团队今后将推进组合抑制PTP1B作用的药物与瘦蛋白制剂后提供给老鼠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血糖值的变化与最合适的下药量带动临床应用。

据称,1型糖尿病是分泌胰岛素的胰腺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血糖值不下降的疾病,与受遗传及生活习惯影响的2型不同。只要不进行器官移植,就需要每天通过注射等方式补充胰岛素。

该研究得到支援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NPO法人“日本IDDM网络”的赞助,截至2023年度将获得总额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资金。据称,这是若研究成果被实际应用并出现收益则归还资金,提供给其他研究人员的“循环型”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