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白肺糖尿病(老人白肺糖尿病怎么治疗)
入院时已“白肺”的耄耋老人,顺利实现回家过年心愿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已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成为“重点保护对象”。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成功救治一名被查出“白肺”的耄耋老人,助老人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
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
老人送院时已是“白肺”
郜大爷(化名)今年89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元旦前,他出现发热并有咳嗽咳痰情况,家人为防老人旧病复发,陪同其到南医五院心血管内科二区就诊。经检查,郜大爷已经“阳了”,胸部CT显示双肺变成了“白肺”。
心内二区主任陈刚介绍,郜大爷就诊后病情已加重,考虑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处于生死一线。第二天,他迅速被转入ICU监护治疗。
ICU主任高源根高度重视患者病情的严重性,立即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并快速制定治疗计划:“患者高龄,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呼吸急促每分钟达40多次,指脉氧饱和度低至80%左右,状况不容乐观。”
ICU当即予以高流量氧疗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给予抗炎、抗感染、抗病毒等一系列的对症、支持和稳定内环境综合治疗,密切监测呼吸、血氧、血压、神志等情况变化。
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
治疗 护理与病毒抢夺生命
救治期间,郜大爷病情反复,几度告急。高源根和副主任医师陈毅飞带领医护团队时刻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时优化调整治疗方案,全力以赴争迎战病毒。
高源根说,除了药物等常规治疗方法,营养治疗是促进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之一。郜大爷一开始出现肠胃功能障碍,吞咽困难,经过对症治疗情况得以好转,一日三餐可以自主进行营养喂食。
ICU护士长高碧华带领护理团队遵循医嘱,详细教导家属提前准备适合患者的餐食,每天由值班护士少量多餐给老人喂食,避免呛咳误吸等不适。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复查CT可见“白肺”明显吸收好转,氧合明显改善,被转入新冠救治综合二区。经过治疗和观察,老人已康复准备出院。
患者即将回家过年,医护人员献上新年爱心礼包
重症救治“全院一盘棋”
“我们收治的患者多数属于70岁以上的老年特殊人群,他们年龄偏大、体质偏弱,大部分合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脑梗等基础疾病。”高源根说,“重症救治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细致,要随时关注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要勤,勤查房、勤思考、勤应对,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做好综合管理。专科问题应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快速制定适合患者的最新治疗和康复方案。”
南医五院党委书记李绍波介绍,自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发热门诊累计接诊8773人次、急诊接诊32794人次、收治重症患者421人次、住院患者6109人次。近期,该院迅速成立了多个重症救治小组,组建与扩建多个专科ICU,同时加大医护人员新冠重症救治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全院床位使用率已超过100%,确保住院患者应住尽住,减少等候入院时间。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考验,南医五院将根据上级政策动向,结合工作实际与所积累的经验,加强研判分析,制定疫情防控与病患救治策略。”李绍波说,“我们将实行全院一盘棋,做好统筹人员调配,统筹设备、药品保障,统筹床位使用,统筹救治工作等‘四个统筹’工作,继续加大收容,提升重症救治能力,不断完善ICU建设。”
【记者】钟哲
【通讯员】南五萱
【作者】 钟哲
广东健康头条
家人发现缺氧症状及时送医,曾是“白肺”的老人要出院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30日讯 “为医护人员的救治护理点赞!”30日,67岁的新冠感染者郑先生(化姓)从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康复出院,出院之际,他与家属向医护团队表示感激。
半个月前,老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家人非常关注他患病后的身体状态。家人发现,郑先生虽然并没有高烧,但是经常喘气,夜间也无法安睡,总说感觉“胸口闷”。15日,家人发现,老人精神恍惚,面色发紫、呼吸窘迫、呼叫反应迟钝,赶紧把他送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救治。
监护仪检测到,老人血氧饱和度仅为60%,情况危急。通过CT检查发现,老人双肺98%都已白化,“大白肺!”随即,医护人员为其进行气管插管,接入呼吸机,收入ICU治疗。随后两周,医护人员实施了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抗感染、调控血糖及血压、营养治疗、肺康复等综合救治方案,老人开始好转,成功撤掉呼吸机,“白肺”的表现逐渐消退,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到95%以上,达到出院标准。
出院前,医护人员专门教郑先生通过吹气球练习进行肺部功能康复锻炼。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介绍,肺部是由肺泡组成的,肺泡里充满空气,在CT检查时,它通常显示为灰黑色。由于感染、创伤各种原因致肺泡里边出现炎症和感染,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肺泡就被这些渗出液或者炎性细胞填充,有很多沉积物甚至实变,肺部透过X线的能力大幅减弱,在胸片或CT上,会看到肺的整个组织不是灰黑颜色,而是显示为白色区域,就是大家所说的“白肺”。
CT影像检查显示“白肺”说明肺炎病变范围较广,几乎累及整个肺部,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病情危重伴有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及时发现缺氧状况,及时救治是关键”,付守芝建议,有基础疾病的新冠感染患者需要备好指尖血氧仪,如果低于93%就要多加注意。如果没有准备血氧仪,家人要密切关注患者精神状态,是否嗜睡、是否能进食、神志是否清醒,口唇或指端是否发绀,还可通过呼吸频次增快来判断,在老人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如超过30次,也需要提高警惕。(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江泓颖 李菡)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老人阳后嗜睡一检查已是白肺
77岁的张大伯(化名)感染新冠后一直嗜睡,以前早睡早起的他现在半个白天都在床上昏睡,家人有些担心,送他来医院检查。杭州一医院CT检查量激增 接诊医师安排张大伯来放射科行急诊胸部CT检查,图像很快传至诊断医师工作站,诊断医师李杰立刻调阅胸部CT图像后发现,张大伯的双肺弥漫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边缘模糊,两肺叶受累面积占比竟超过75%,呈典型的“白肺”表现,另外还有双侧胸膜增厚,心脏增大,主动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等发现。 追查张大伯本院病史,发现他有15年糖尿病史,未服药治疗,也未控制饮食,2020年3月接受降糖治疗,目前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另外还有10余年高血压病史,“整体情况堪忧。” 老人很快就被收治住院,进一步治疗。
王浩初解释道,“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不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医学定义。大多数年轻人在新冠康复后不会出现“白肺”,大家不用太过焦虑。 但如果患者有持续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或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等,建议及时来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作进一步检查治疗。(北京青年报)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