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脚凉吗(糖尿病会导致脚凉吗)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总感觉腿脚特别凉,可能与这6种疾病有关,赶紧就医

在寒冷季节,尤其是在停止活动时,下肢特别是脚便会感到寒冷。

这是因为人体下肢距离心脏最远, 局部血流相对缓慢所导致的。但有时即使气温并不太低,鞋的保暖作用也很好,仍然感到下肢发冷,这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免延误病情。

引起下肢异常寒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是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病变,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

发病初期,大多表现为受寒后足部发冷、麻木、疼痛,走路时小腿酸胀、乏力;若病情加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走几步路之后就感觉下肢无力,需要停下来歇一歇);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加剧;严重者有肢体端溃疡和坏死脱落。

2.闭塞性动脉硬化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肢体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

随着病情的进展,缺血程度加重,出现下肢持续疼痛,尤其是当肢体抬到高位时疼痛加重;疼痛在夜间更为剧烈,患肢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汗毛脱落、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骨质稀疏。

在病变晚期,可出现趾、足或小腿的干性坏疽和溃疡,且较为广泛。糖尿病患者常有湿性坏疽和继发感染。

闭塞性动脉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多见于腹部主动脉下端的大、中型动脉闭塞,两下肢同时发病。

对于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等老年患者,如发生上述症状,需要引起警惕。

3.肢端动脉痉挛症

肢端动脉痉挛症又称雷诺综合征,是由于支配周围血管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表现为手指等四肢对称性阵发性发白,随后潮红、疼痛,通常因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而诱发。

在寒冷季节中发作较频繁,起病缓慢。患者在受寒之后,尤其是与冷水接触之后容易发作,故冬季多发。

对于抵抗力低的患者,由于指端缺血而发生的溃疡,有可能导致骨髓炎、败血症等疾病,这也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正确而及时地应用抗感染药物 有助于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多表现为乏力、怕冷、腹胀、 便秘、嗜睡、月经过多;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表现为眼睑浮肿、鼻宽大、唇舌肥厚、皮肤干燥角化、毛 发稀疏干黄、眉毛外侧1/3脱落、声音低粗、心率缓慢、不可凹陷性水肿。

在寒冷季节,有些严重患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表现为体温低、低血压、呼吸浅慢、心率缓慢、 低氧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5.神经系统疾病

一些神经衰弱的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出现持续性下肢寒冷的感觉。

表现为心悸、气短、 多汗、腹胀、头痛、易失眠、疲乏等症状。而这些患者在体格检查时并无异常现象,此时应考虑是否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嫌疑。

临床上,我们常见有些癔症患者由于言语暗示产生的双下肢寒冷感觉。

可见,下肢寒冷也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作者: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潘琦

糖尿病来临 腿脚会出现3种异常

随着如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压力的增大,患上各种各样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较为典型的营养过剩疾病,该病虽然可以控制,但是大多数患者都需终身用药治疗。

糖尿病早期时,很多人都察觉不到,其实糖尿病在来临之前,就给身体发出多种信号了,只不过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些信号症状;这些信号症状在腿脚等处表现较为明显。糖尿病者腿脚会有哪些异常症状呢?

1.腿脚冰冷

人体内的血液是无时无刻不在流动的,通过心脏的跳动,会使血液流动到身体各个组织跟器官,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与营养物质。

不过若是患上该病,导致血糖过高,那么就会造成血液黏稠,影响血循环。

而腿脚又处于循环的最末端,当这些地方的血循环变慢时,就会导致腿脚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跟氧气,然后出现冰冷的症状。若是腿脚冰冷的症状频繁出现,那么就要重视起来了。

2.腿脚皮肤发干发痒

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过高时,就会导致血液过于黏稠,影响血液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中的毛细血管容易收缩,致使皮肤出现缺水、发干的症状。

当然除了发干症状外,患者还会有发痒症状。若是患者体内的血糖不降下来,这种症状就会持续很久。

3.腿脚浮肿

糖尿病者会因体内过高的血糖,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液循环流动的速度变慢,影响废物跟垃圾的排出,然后导致废物跟垃圾在腿脚等处大量堆积,出现水肿的症状。

另外,因为腿脚处于肢体的最末端,所以这种症状也极为明显。

上述就是糖尿病者血糖过高时,腿脚可能会出现的三种异常症状。了解这些症状,可方便大家提前做好预防,及时发现治疗。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1.健康饮食

大多数的糖尿病者都存在一定的饮食误区,总认为吃一些甜度不是很高的食品,就能够稳定好血糖。

其实生活中一些食物吃起来不是很甜,但是升糖的指数却非常高,如包子、馒头、米饭等主食。

这些主食里面的淀粉量特别高,容易在体内转换成葡萄糖,升高体内的含糖量。因此,糖尿病者平时需健康饮食,减少主食的摄入,多吃些蔬菜。

2.多喝水多运动

多喝水可以稀释患者体内的血浓度,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帮助稳定血糖指数。

另外,若是在水中放入一些能稳定血糖的花草茶,如甘草、苦丁、枇杷叶等,也是能很好地促进新陈代谢,稳定血糖的。

而运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毒素跟垃圾的排出,然后缓解糖尿病症状。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知道,糖尿病早期并不是不痛不痒的,患上该病的人腿脚会有浮肿、皮肤发痒发干、冰凉等异常症状。

发现这些异常症状时,患者需及时进行降糖治疗。治疗后,患者也需健康饮食,多喝水,多运动。同时,做好日常病情监测,每天多次测量血糖的水平。 (医说健康)

来源: 东南早报

糖尿病人脚凉麻,不是天气冷了,可能是严重并发症来了

糖尿病并发症有时会有些信号,只是有些糖尿病人没有重视就不容易发现,比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发病虽然并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许多糖尿病友容易忽视日常保健预防,有些患者因为饮食过度肥甘而导致血糖波动,有的患者则因为天气温差较大从而掩盖了某些症状,比如许多人以为脚麻就是因为天凉所致,暖和暖和就好了。其实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麻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当然也有可能是腰椎病所致,所以糖尿病人有此症状一定要到医院找医生查清楚,不可延误治疗时机。

一、糖尿病人神经、血管病变的原因

1、长期血糖高引起血管病变

糖尿病人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的原因,会导致患者的足部出现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进而导致糖尿病人出现脚麻的症状,早期双脚皮肤瘙痒、怕冷、发白或发紫,肢端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2、长期血糖高引起了神经病变

因为长期糖尿病的话,则是会导致患者发生神经病变,而这些神经病变则是会导致患者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

为什么糖尿病人易发脚麻呢?因为脚离心脏远,血液循环一次距离远,而长期血糖高引易发血管神经病变,让微血管病变,有可能让大血管堵死,而血液循环受阻营养跟不让,所以就易引发下肢麻木。

二、糖尿病人神经病变为啥易引发足病?

糖尿病足病的起因就是从神经病血管变开始的

1、起源:早期双脚皮肤瘙痒、怕冷、发白或发紫,肢端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2、进化:在行走时出现下肢疼痛,必须休息一下才能继续行走。休息时下肢也疼痛,甚至疼得彻夜难眠。

3、结果:足部皮肤发生溃烂、坏死,创口久久不愈,坏死可深至肌腱、韧带以及骨头,严重时需要截肢。

4、高危影响

糖尿病足溃疡可导致局部组织的破溃、感染,引发骨髓炎、坏死等,治疗非常困难。还会诱发其他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三、得了糖尿病怎么预防神经病变?
方法一、糖尿病人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足背动脉和神经肌电图,先排除一下是不是别的原因引起来的,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方法二、如果发现因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神经病变导致的脚麻症状,需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使用药物疏通血管,改善神经,进而避免溃疡之类的严重病变。

方法三、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是基础,首先要保证血糖的正常稳定也是控制和治疗疾病的关键,同时还要控制好血脂和血压,也是预防神经病变的主要措施。

四、得了糖尿病神经病的自我护理是防足病的关键

1、糖尿病的鞋袜要求:应选择柔软、舒适、通气性好、鞋头宽大的平跟厚底鞋,如千层底鞋。鞋的松紧度要适宜,应比原先鞋码大一码。在袜子的选择上应选宽松、柔软的棉袜,建议每天换洗,亦可将袜口剪掉一截,使袜筒更加宽松,避免赤脚行走。如果足部有畸形,建议使用特制的鞋垫或脚趾矫形器。避免足部压力增高或磨破,引起足部感染。

2、糖尿病的足底按摩:足底穴位按摩能够缓解足底血运,而且还能刺激脑干网状系统,有利于调节血糖。同时可以感知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温度及弹性。穴位常选用涌泉、太溪、隐白、太冲等。按摩动作要轻柔,手部保持温暖,避免大力揉搓。

3、秋冬季节糖尿病的足部保暖:不能使用热水袋、电暖宝、暖身贴等取暖,以免烫伤。如足部无溃烂,可坚持泡脚10分钟,每日一次,水温以37~40℃为宜,或采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足浴,有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积极良好的足部护理可有效降低神经病变、足溃疡及感染风险。但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不重视的足部护理,更不重视血糖监测和控制,从而引发了神经病变,当神经病变发生时轻度和通过治疗缓解,但重度就不可逆转了,所以要早期预防,不可等有症状了才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