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前沿(糖尿病足前期能治疗吗能治疗好吗)
- 1、东北地区首例!吉大二院手外科完成糖足治疗“新突破”同时解决糖足血运和创面的“双重难题”
- 2、生物技术抗衰!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明显
- 3、南华附二医院成功举办衡阳市糖尿病足及足踝运动损伤研讨会
东北地区首例!吉大二院手外科完成糖足治疗“新突破”同时解决糖足血运和创面的“双重难题”
来源:吉网
近日,吉大二院手外科创面及烧伤学组完成了东北地区首例“腘—胫动脉旁路联合游离皮瓣治疗糖尿病足”手术。术后14日,患者皮瓣成活,宣告手术成功,标志着该学组又攻克了一项糖尿病足(以下简称糖足)治疗难题。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患者为49岁男性,糖尿病病史5年。入院前,患者双下肢均因糖尿病引发膝下动脉广泛狭窄闭塞,右侧为重。此次,患者因右足磨损破溃继发感染入院。虽然患者已经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由于下肢血管闭塞,肢体远端血运差,药物难抵感染部位,足部感染迅速蔓延。入院明确诊断后,医生为患者进行清创手术,清除右足感染和坏死组织。清创后,患者右足形成了一个较大创面,且有骨骼和肌腱外露,足部血运不佳,创面难以愈合。
术后15日,皮瓣完全成活,患者足皮温升高,皮色近正常
如何在改善患足血运的同时,尽快修复创面,避免患者因创面延迟愈合,骨骼和肌腱外露导致的组织坏死?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最大技术难题。针对患者膝下肢动脉闭塞,传统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手段,疗效差,时效短。医生们只能“另辟蹊径”——既然原有血管堵了,就为患者建立一个新的血管通路,即通过旁路手术进行血管搭桥,建立新的血流通道,恢复远端肢体供血。针对足部露骨创面,常规术式是为患者进行皮瓣移植手术,即从大腿前侧切取带血管的组织块,将其血管与足部血管吻合后,利用这一组织块覆盖创面。但糖足患者的下肢血管存在病变且血运差,几乎没有可能完成常规皮瓣移植手术。
该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军表示,在足部进行搭桥手术难度极大,手术一旦成功,患者将长久受益。皮瓣手术可以快速修复创面,使患者尽快进行康复训练,大大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若将两个高难度手术组合起来,无疑是治疗患者糖足的最佳治疗方案。
患者检查影像
“面对手术难度大,国内罕有该手术的尝试且难寻可借鉴经验的现状,我们凭借对既往两种手术的大量经验积累,经过反复设计、系统评估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这项难度极大的组合手术。”刘军说,首先选择了合适的搭桥点进行搭桥,又将切取的皮瓣血管与桥血管吻合,一条旁路血管既恢复了小腿和足部的血运,又保证了皮瓣的血供,同期修复了足部创面。
术后2周,患者皮瓣成活,顺利进入康复阶段。该手术可以同时解决糖足末梢血运差和糖足创面修复的双重难题,大大缩短了糖足患者治疗周期,使患者得以早期康复,降低了血栓、肢体废用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手术填补我省该领域尚属空白,标志着该院手外科糖足治疗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越明
图片由吉大二院提供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吉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生物技术抗衰!研究显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明显
“长寿不衰”是人类的“终极愿望”。一直以来,了解衰老过程以及如何延缓衰老,是科学家们致力于破解的难题,也是许多科学研究项目的关注热点。
9月25日,在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承办的“2021第七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学术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主任魏于全作了题为《生物技术在抗衰老上的应用——新药研发的新机遇》的主旨演讲,分享了目前国际医学前沿技术关于抗衰的系列研究。
论坛开幕式。
魏于全院士。
其中,一项“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典型病例分享,图片展示,一名69岁的老年女性患者,缺血性糖尿病足、肺部感染、肾功能受损,无法进行血管微创手术,传统常规治疗21天,糖尿病足无明显好转。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0天后即有好转,1年后糖尿病溃面愈合。
论坛上,魏于全院士介绍,根据中国人口增长趋势统计数据,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将占到总人口的16.2%。而随着衰老,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也与日俱增,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肿瘤、Ⅱ型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关节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在患癌情况下随年龄呈指数增长。而黄斑老化性变性、糖尿病眼病、白内障、青光眼等衰老性眼部疾病,也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
过去数十年,科学家们对衰老的研究,逐渐从表型转向背后的遗传机制。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衰老过程的发生,伴随着基因突变、DNA损伤、端粒缩短、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因素。
2013年,发表在《Cell》(《细胞》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列举了目前已知的9大衰老机制,包括:基因组不稳定、表观遗传改变、端粒磨损、蛋白质稳态丧失、新陈代谢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耗竭、细胞之间的通讯异常。科学家们围绕包括以上机理在内的角度出发,不断挖掘衰老机制背后的“奥秘”。
论坛上,魏于全院士细数了目前全球多个关于抗衰的生物技术项目,例如用于减缓衰老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项目,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人类脐带血重塑老年老鼠海马功能,以探索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等研究项目……《柳叶刀》子刊也曾刊文,首个健康年轻人热量限制研究表明,每天少吃12%的热量,心血管和衰老指标显著改善,还能减肥。
据了解,2021第七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学术论坛以“精准医学前沿高峰技术”为主题,邀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两院院士、国际精准医学领域顶尖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聚焦精准医学前沿技术发展,围绕社会关注热点和行业发展关键点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助力精准医学全产业链及“政医产学研资”一体化创新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南华附二医院成功举办衡阳市糖尿病足及足踝运动损伤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12月24日讯(通讯员 袁梦媛)近日,一场聚焦医学前沿领域的学术盛会——衡阳市糖尿病足(MDT)多学科诊疗暨足踝运动损伤研讨会在衡阳落下帷幕。此次研讨会由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骨科及手足外科承办,吸引了众多业内权威专家与精英骨干,围绕糖尿病足的前沿诊疗方案、足踝运动损伤的棘手难题等关键议题,展开了热烈且深入的交流探讨,旨在整合多学科优势资源,为本地相关病症的诊治水平提升添砖加瓦,有力推动区域医疗迈向新高度。
会上,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李宏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程少文、姚江凌、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的鲁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莫朝晖、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杨芙蓉及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陈平、戴先鹏等,围绕糖尿病足诊疗的最新突破、足踝运动损伤修复的前沿技术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棘手难题,通过专题授课、案例剖析、互动研讨等形式,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碰撞。
专家们不仅分享了当前成熟的临床经验,还对一些尚在探索阶段却极具潜力的新型技术与理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内容涵盖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创新应用及数字化诊疗手段在足踝外科的精准切入等多个方面,参会者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拓宽了临床视野,为日常诊疗工作储备了更多“新式武器”。
此次研讨会成功搭建起跨区域、多学科的学术交流桥梁,有力推动了衡阳市乃至湖南省在糖尿病足及足踝运动损伤领域的诊疗规范化进程,促使各医疗机构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未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携手业内同行持续深耕,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救治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