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喝酒禁忌(糖尿病患者 喝酒)

健康科普李医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不能饮酒?医生:满足6个条件可以喝,最后一条是底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提起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忌嘴”——不能吃糖、不能吃甜食,更不能喝酒。尤其是“酒”这个东西,不仅被医生点名,还常常出现在患者家属的“黑名单”里。

但真的一点酒都不能碰吗?其实不然!如果满足一些条件,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饮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糖尿病和酒,到底有没有可能“和平共处”?


酒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到底有多复杂?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在于血糖调节异常,而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绝不仅仅是“醉”。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直接影响肝脏的糖原分解,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

这听起来似乎是好事,因为血糖可能会下降,但别高兴得太早——这种下降是不可控的,尤其是在空腹或饮酒过量时,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甚至引发昏迷。

更麻烦的是,酒精还可能干扰胰岛素的代谢,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忽高忽低。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波动过大比长期高血糖更危险,因为它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医学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一项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16亿糖尿病患者,其中45%的人对饮酒的危害认识不足。更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每年因为饮酒导致低血糖死亡的比例高达5%。

但有趣的是,少量饮酒(例如每天小于10克酒精)甚至可能对部分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产生保护作用,这也是近年来医学界争议的焦点。


能不能喝?满足6个条件再说

虽然糖尿病患者饮酒有风险,但并不是完全“零容忍”。

如果你真的想喝酒,必须满足以下6个条件,缺一不可,尤其是最后一条,更是底线。

1. 血糖控制稳定

糖尿病患者分两种:一种是血糖控制得非常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在目标范围内;另一种则是血糖动不动就“翻车”。

显然,只有第一种情况下,医生才会勉强同意你适量饮酒。

提示:如果你的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还是老老实实戒酒吧!

2. 没有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多,比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如果你已经有了并发症,特别是肾脏功能受损,那酒精无疑是“火上浇油”。

研究表明,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这种物质会加重肾脏负担,让病情雪上加霜。

3. 选对酒种,控制量

喝酒时,酒的种类和饮用量非常关键。优先选择低酒精度的红酒或啤酒,尽量避免喝烈酒。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患者每次饮酒的酒精摄入量不得超过15克。换算一下,大概就是:

· 红酒:约50毫升

· 啤酒:约200毫升

· 白酒:约15毫升

注意: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酒量,过量饮酒的后果可能比不喝更严重。

4. 饮酒时不能空腹

空腹饮酒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因为酒精会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空腹状态下更容易引发低血糖。

医生建议,在喝酒之前最好先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馒头或粥,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5. 避免与降糖药物同服

很多降糖药物(例如磺脲类药物)会加重酒精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如果你正在使用这类药物,最好完全避免饮酒。

此外,酒精还会影响二甲双胍的代谢,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医生提醒:如果你不确定药物是否与酒精相冲突,一定要提前咨询医生。

6. 必须有家人陪伴

这一点是底线。糖尿病患者饮酒后,因为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如果无人陪伴或监测,很可能在昏迷时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所以,哪怕你满足了前面5个条件,也一定要确保家人或朋友在身边,一旦有异常,能够及时送医。


医生的真实案例:一杯酒,差点要了命

有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老张(化名),患糖尿病多年,但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

某天聚会时,他禁不住朋友的劝酒,喝了两杯白酒。结果回家后,他感到头晕、冒冷汗,家人测血糖发现只有2.8mmol/L,属于严重低血糖。

由于送医及时,他捡回了一条命。

事后分析,他喝酒前没有吃东西,而且当天还服用了磺脲类药物,导致酒精和药物“联手”诱发了低血糖。

这件事给老张和他的家人都敲响了警钟。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误区

谈到糖尿病喝酒,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有一些误区,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错误认知:

1. “喝点红酒有益健康”

很多人听说红酒对心血管好,就觉得可以放心喝了。但红酒的“益处”只适用于健康人群,且前提是每天饮用不超过50毫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波动的风险远大于红酒的益处

2. “喝酒能让血糖降低”

确实,少量饮酒可能暂时降低血糖,但这种降低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更重要的是,酒精会干扰胰岛素和药物的作用,长远来看对血糖管理百害而无一利。

3. “无糖啤酒更健康”

无糖啤酒的确减少了糖分,但酒精含量并没有降低。

而且,一些“无糖”饮品为了提升口感,可能会添加其他甜味剂,这些物质同样会影响血糖。


总结:糖尿病患者喝酒,真的值得冒险吗?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血糖的稳定是治疗的核心目标。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任何形式的饮酒都会增加血糖波动的风险,尤其是低血糖的威胁不容小觑。虽然满足6个条件后可以适量饮酒,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无虞”。

在医生看来,不喝酒永远比喝酒更健康。

如果真的想喝,那就请务必严格遵守上述条件,并在饮酒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毕竟,健康无价,而一时的酒兴却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慢性病报告》

3. 《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管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饮酒!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良好的降糖药物,同时也可以起到减重的效果,尤其适合二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患者。

本身糖尿病的患者就不建议长期饮酒,尤其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更不建议饮酒!

酒精可以抑制肝糖原分解和体内糖原异生。

这两个反应是人体饥饿时通过分解体内储存的肝糖原释放葡萄糖或分解脂肪合成葡萄糖从而保持血糖稳态的关键反应。

当糖尿病患者大量饮酒之后,尤其处于饥饿状态时,不能及时的合成葡萄糖入血,从而发生低血糖反应。

尤其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大量饮酒,特别是空腹饮酒,会加重抑制糖异生反应和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更严重的低血糖。

在肝肾功能受损或伴有可导致机体缺氧疾病的情况下,服用二甲双胍期间饮酒,将导致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显著增加,甚至增加肾损害!

参考:中华内科杂志, 2023,62(6) : 619-630.作者:《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专家组

糖尿病人什么都不能吃?这份饮食指南请收好

有朋友年纪轻轻就查出了糖尿病!一起出去约饭,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可太愁人了。

糖尿病患者确实应该控制饮食。但控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吃。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没有绝对坏的食物,但有绝对坏的吃法。

那糖尿病病人应该怎么吃?

下面这份饮食指南,糖尿病人一定要收藏。

01

主食

人是铁,饭是钢,千万不能因为糖尿病而不吃主食。糖尿病饮食,首先考虑的就是每日能量摄入。如果不吃主食,能量摄入过低,让机体处于饥饿状态,就会引发脂质代谢紊乱,甚至出现酮血症。

这样安排主食:

主食粗细搭配,各占一半

我们推荐主食粗细搭配,白米饭、通心粉、白面包等细粮与糙米、荞麦、莜面、玉米碴、青稞、藜麦等粗粮各占一半。

能量摄入标准:

按照每天 25~30千卡/千克标准体重摄入能量,每日食物首先保证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45%~60%。

02

肉类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肉类属于动物性蛋白,是优质蛋白,在体内利用率较高,胜过豆制品蛋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必须有肉。

这样安排肉类:

白肉优于红肉,鱼虾>鸡鸭>瘦牛羊>猪肉,每天3两以内为宜。

03

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也比较胖,肥胖的人脂肪供能比不能超过30%。

油分好油和坏油。不饱和脂肪酸多是好油,如橄榄油、山茶油、花生油、菜籽油、豆油以及坚果等;各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都是坏油,如牛油、羊油、棕榈酸等。

一般而言,不饱和脂肪酸每日占能比不超过10%,每日20~25g烹调用油即可。

04

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可以提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推荐每天吃新鲜的绿叶蔬菜500~1000g、水果200~300g。在这个范围内不必顾虑含糖量,可以换着花样吃。

05

少喝酒

喝酒容易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尤其是服用磺脲类药物、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导致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此外饮酒还会对肝脏、消化道造成损伤。有百害无一利。

总结

得了糖尿病

没有绝对坏的食物

只有绝对坏的吃法

与其这不吃、那不吃

不如精心搭配、合理膳食

吃饱了才有劲儿控糖!

转自:人卫健康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