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无糖酱油(无糖酱油好吗)
糖尿病不只因吃糖,这四种调味品或影响血糖,患者需谨慎食用。
文 | 纵论健康
编辑 | 纵论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哎呀,肯定是糖吃多了!”但你知道吗?糖尿病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而且,关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网上也是各种传言满天飞:“豆腐乳不能吃?”“蚝油会升血糖?”“酱油也有糖?”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无稽之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让糖尿病患者纠结的调味品!
1. 先搞清楚:糖尿病≠吃糖多?真相可能让你大吃一惊!你是不是也觉得,糖尿病就是“糖”吃太多导致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不吃糖是不是就不会得糖尿病了?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不是吃糖,而是胰岛素的“罢工”或者“效率低下”。简单来说,胰岛素就像是“钥匙”,负责把血液中的葡萄糖送进细胞,让身体利用它来提供能量。但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它“不感冒”(胰岛素抵抗),葡萄糖就会堆积在血液里,血糖就飙升了。
当然,吃太多糖确实会间接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比如导致肥胖,而肥胖又容易让胰岛素“罢工”。但糖尿病的真正“幕后黑手”远不止糖,还有遗传、压力、久坐、饮食结构等。所以,糖尿病患者不是单纯“戒糖”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整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说到调味品,糖尿病患者的内心真是五味杂陈。到底哪些能吃?哪些要少吃?咱们一个个来拆解!
(1)豆腐乳:真的“糖”太多?其实关键在这里!豆腐乳凭借其独特的咸香和发酵风味,深受吃货们喜爱。但不少糖尿病患者听到“豆腐乳”就心惊胆战,觉得它“含糖量爆表”。实际上,豆腐乳的含糖量因品牌和制作方式不同,有的确实加了不少糖,而有的则主要是盐和发酵风味。
重点是——别被“甜口味”迷惑!有些豆腐乳确实额外加糖,比如红腐乳、甜味豆腐乳,含糖量可能高达10%-15%。但如果选低糖或无糖的豆腐乳,适量吃一点问题不大。
不过,由于豆腐乳的钠含量较高(100克可能含2000mg以上的钠!),吃多了对血压也不友好,所以糖友们要少量尝尝鲜,别天天吃。
(2)蚝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但别贪多!蚝油,炒菜提鲜神器,但也常被认为“含糖太多,糖尿病患者不能碰”。其实,普通蚝油的主要成分是蚝汁、淀粉、盐和糖,确实有一点糖,但含量并不算“爆表”。一般来说,每100克蚝油的糖含量在6-10克左右,但你做菜时通常只用一小勺(约5克),所以摄入的糖其实很少。
不过,低糖版蚝油是更优选择,现在不少品牌推出了“低糖”、“无添加糖”版本,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这些。同时,蚝油的钠含量也不低(100克可能含2000mg以上钠),所以用的时候也别太豪放,适量就好。
酱油也是“调味界的灵魂人物”,但很多糖友听到“老抽”就害怕,觉得它含糖高。其实,生抽和老抽的区别主要在于颜色和制作工艺:
- 生抽:主要用于提鲜,颜色较浅,含盐量较高,但糖含量相对较低。
- 老抽:颜色较深,主要用于上色,会额外加糖,所以甜味更明显。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生抽会比老抽更友好,但同样要注意控制用量,因为酱油的钠含量也不低。现在市面上也有低钠酱油,是更好的选择。
(4)料酒:含糖吗?糖尿病患者能放心用?料酒的主要作用是去腥增香,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些料酒喝起来微微带甜?这是因为部分料酒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糖或淀粉,来平衡风味。但总体来说,料酒的含糖量远低于其他调味品,每100克可能只含2-4克糖。
糖尿病患者如果担心,可选择无糖料酒,或者用白酒 生姜来替代料酒去腥,这样更放心。
3. 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吃调味品?牢记这3个原则!(1)选“低糖、低钠”版本,少量使用市面上很多调味品都有“低糖”或“低钠”版本,比如低糖蚝油、低钠酱油、无糖料酒,糖尿病患者可以优先选择这些。即便是普通调味品,也要少量使用,别因为“就一点点”就毫无节制。
(2)学会“天然调味”,减少加工品依赖除了传统调味品,可以尝试用柠檬汁、醋、香草、天然香料(比如黑胡椒、辣椒粉、孜然)来调味,既能增加风味,又能减少糖和盐的摄入,一举两得!
糖尿病管理的关键在于整体饮食的平衡,而不是单纯纠结某种食物能不能吃。只要整体控制好碳水化合物摄入、保持膳食均衡、合理运动,适量吃点调味品是完全OK的,不必过度焦虑!
4. 结语:糖尿病不是“吃糖病”,调味品也别一刀切!糖尿病并不是“糖吃多了”的问题,而是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的。至于豆腐乳、蚝油、酱油、料酒这些调味品,糖尿病患者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选择合适的版本,并控制用量。
与其焦虑某种食物能不能吃,不如从整体饮食习惯入手,控制总热量和碳水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糖尿病管理的“王道”!
最后,问你个问题:你是不是也有“糖尿病不能吃××”的误区?留言聊聊吧!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管理指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柳叶刀》关于糖尿病风险因素的研究
豆瓣酱是糖尿病的“夺命酱”?医生:想控制血糖,少放3种调味料
文 | 艾中医健康说
编辑 | 艾中医健康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阿姨今年刚满60岁,平时身体硬朗,唯独这几年因为糖尿病的缘故,饮食上多了许多讲究。她无比怀念过去那种随心所欲吃美食的日子,尤其是那一口香浓的豆瓣酱。于是,某天饭桌上,王阿姨忍不住又夹了一块豆瓣酱拌饭吃。结果吃完不久,她的血糖忽然飙升,一下子让她心慌不已。这一幕让她心生疑虑:豆瓣酱怎么会对血糖有这么大的影响?难道豆瓣酱真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夺命酱”?
豆瓣酱:味道背后的秘密豆瓣酱自古以来就是家常菜中的调味神器,尤其是川菜,它赋予了食物浓郁的风味,让人难以抗拒。然而,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豆瓣酱中的盐、糖和油含量其实都非常高。每一口豆瓣酱,背后可能藏着对血糖的巨大威胁。某些品牌的豆瓣酱不仅含有高盐,还会加入大量糖分来调和口感,而这些糖,正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极力避免的"隐形杀手"。
医学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而高糖摄入则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这也是为什么像王阿姨这样控制不住嘴,吃了豆瓣酱后,血糖会迅速飙升的原因。很多人认为,少量的调味品不会对血糖有太大影响,但事实上,调味料中的糖和盐常常是被忽视的“幕后黑手”。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少吃豆瓣酱?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重点在于血糖的平稳波动。而豆瓣酱,作为一种发酵调味品,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钠和脂肪,这三者都是血糖控制的“敌人”。当这些成分进入体内,尤其是大量的钠,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进一步加重胰岛素的负担。胰岛素抵抗的增加,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更加困难。
很多市面上的豆瓣酱为了增加风味,添加了不少糖分。虽然一小勺看似微不足道,但当这些隐形糖分积累起来,对血糖的影响可能远超想象。糖尿病患者若长期食用高盐、高糖的调味品,不仅会导致血糖波动,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忌讳的并发症之一。
除了豆瓣酱,糖尿病患者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三种常见调味料,它们同样可能成为血糖的“隐形杀手”:
1. 酱油
酱油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调味品,但糖尿病患者应谨慎使用。普通酱油含有大量钠,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有些酱油为了调味,加入了糖分,这种隐形糖分同样会导致血糖的波动。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低钠、无糖的酱油替代品,但也要控制用量。
2. 番茄酱
番茄酱看似无害,甚至给人一种健康的错觉,因为番茄本身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然而,市售的番茄酱大多含有大量的糖和盐。为了追求口感,许多品牌的番茄酱中糖的含量甚至超过了甜点。过量摄入番茄酱,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很容易失控。
3. 沙拉酱
沙拉酱在西餐中广泛使用,尤其是搭配蔬菜沙拉时,常被认为是健康的选择。但实际上,沙拉酱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糖分。很多人认为少量沙拉酱无妨,但一旦过量,糖分和脂肪的叠加效应会让血糖迅速上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低糖、低脂的沙拉酱或自制调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医生常常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吃“原味”,尽量保持食物的天然风味。摒弃对繁多调料的过度依赖,让身体切实适应清淡滋味。这不仅有益健康,还能唤醒对食材本真的感知。实际上,长期秉持清淡饮食的习惯,有益于降低胰岛素抵抗,平稳血糖的起伏波动。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不仅仅是控制主食和甜食那么简单,调味品中的隐性糖和盐才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豆瓣酱、酱油、番茄酱之类的调味品,于平素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作用虽细微,却极具力量,影响着我们的味蕾感知。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此类调味品所潜藏的威胁实不可轻视。它们看似寻常,却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小的隐患。
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须谨慎挑选调味料,远离高盐高糖的物品,善用天然食材的原味。唯有这样,方能守护自身健康,提升生活品质。
王阿姨在医生的建议下,逐渐减少了豆瓣酱和其他高糖调味品的使用,转而尝试低盐低糖的生活方式。几个月后,她的血糖逐渐稳定,再没有出现过像那天晚餐后的恐慌。她终于意识到,健康饮食不仅仅是少吃米饭、少喝甜饮料,更要关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调味品。
我的观点:健康饮食,拒绝“隐形危机”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须谨慎挑选调味料,远离高盐高糖的物品,善用天然食材的原味。唯有这样,方能守护自身健康,提升生活品质。
王阿姨在医生的建议下,逐渐减少了豆瓣酱和其他高糖调味品的使用,转而尝试低盐低糖的生活方式。几个月后,她的血糖逐渐稳定,再没有出现过像那天晚餐后的恐慌。她终于意识到,健康饮食不仅仅是少吃米饭、少喝甜饮料,更要关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调味品。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患者调味品摄入建议
糖尿病病友厨房必备6种食材,看你的厨房缺了什么
健康是一种智慧。“糖友”在自家的厨房,也可以发现或购置一些有助于控制血糖、维护我们身体健康的食材。下面就向大家介绍6种厨房里的保健食材,供参考。
豆豉:帮助降压调脂
示意图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的豆制品,鲜美可口、香气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早在汉代就被誉为能“调和五味”的食品。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大量生产豆豉供应志愿军食用,以增进食欲、补充营养。豆豉一直广泛使用于中国烹调之中。可用豆豉拌上麻油及其他作料做助餐小菜;用豆豉烹调豆腐、茄子、芋头、萝卜等菜肴别有风味;著名的麻婆豆腐、炒回锅肉等均少不了用豆豉做调料。广东人更喜欢用豆豉做调料烹调粤菜,如豉汁排骨、豆豉鲮鱼等。豆豉中含有的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对减少血中胆固醇、降低血压也有一定帮助。“糖友”在控制血糖稳定的同时,维持正常血压与血脂同样重要。
纳豆:减肥、调血糖
示意图
纳豆是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在日本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书记载,纳豆曾是日本皇室、僧侣、贵族的营养美容品,明治维新以后才流入民间。纳豆是日本的“国宝”,目前全世界,尤其是整个东南亚的人们对纳豆的作用高度认可,食用者众多。研究表明,纳豆的保健功能主要与其中的纳豆激酶、纳豆异黄酮、皂青素、维生素K2等多种功能因子有关。肠内细菌重量约为1公斤。为了生存,它也需要饵食供给,这些饵食就是人体吸收的营养,而纳豆菌在肠内大约能坚持1周左右,可以促进其他有益菌增殖。加上纳豆激酶可燃烧脂肪,因此对减肥有帮助。纳豆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一是因为纳豆菌有吞噬葡萄糖和黏物质的作用,二是因为纳豆中的高弹性蛋白酶(或称胰肽酶E),抑制了血糖升高。现在,我们在大的超市就可以买到纳豆,食用时要注意以下细节:
1.晚餐吃纳豆效果最好。食用纳豆1~12小时之间纳豆激酶发挥溶解血栓的功能。而据统计,脑梗塞、心肌梗死等各种血栓病的发病时间多为清晨,因此纳豆在晚上吃效果最好。
2.尽可能不加热吃。纳豆激酶不耐热,加热到70℃活性就消失了,所以纳豆最好生吃。
3.必须坚持每天吃。纳豆激酶进入体内,活性只能维持12小时。所以尽可能每天吃30~100克。
桂粉:调节血糖
示意图
肉桂中含有黄烷醇多酚类抗氧化物质,能提高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稳定作用和降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病友常吃肉桂食品,能起到暖身和降糖的双重作用。国外研究也发现,肉桂可使胰岛素水平升高,对2型糖尿病病友有辅助治疗作用。美国农业部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肉桂粉所含的某种成分能使糖的分解加快20倍。瑞典马尔默大学的研究员发现,在布丁上撒一匙肉桂粉,能减缓餐后血糖升高。肉桂的好处远不止这些,美国人类营养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病友每天食用1~6克肉桂粉,40天后他们的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明显降低。
肉桂吃法很多,除了药用,也可制作肉桂茶、肉桂水。如将2匙干燥肉桂粉倒入1杯开水,浸泡约10分钟后过滤即可。寒冷的冬天喝一杯肉桂茶,可以温暖全身、温经通络。对于一向怕冷、腰膝酸软的老人,则可用肉桂6克、薏米12克、肉苁蓉9克,加适量水稍微煎煮后制成肉桂水,经常代茶饮用,效果也很好。
糖尿病病友不妨在日常饮食中添一点肉桂粉,看看是否真的能够控制血糖。建议可把四分之一汤匙的肉桂粉混合麦片试试。不过,不能拿肉桂来取代降糖药。
咖喱粉:调节血糖
咖喱粉
咖喱粉被称为“ 生 命 香料”。咖喱的主要成分是姜黄粉、川花椒、八角、胡椒、桂皮、丁香和芫荽籽等含有辣味的香料,能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我们知道,控制糖尿病不仅要控制膳食,还要懂得如何调味食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Tortoriello是哥伦比亚大学Naomi Berrie糖尿病中心的研究科学家,他与同事给瘦老鼠喂类似人食的高脂肪食物,使它们变得肥胖且患上糖尿病。之后,研究员给一半同样高脂肪食物的老鼠添加高剂量的姜黄素,观察到老鼠的血糖显著下降,在口服姜黄素两周后,它们的糖尿病症状基本上消失了。
据报道,以色列的科学家从咖喱中提取分离出了一种凝胶样可溶性纤维,动物实验证明,它能降低空腹血糖和血胆固醇水平。印度营养学家将咖喱粉给1型糖尿病病友服用,亦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所以,糖尿病病友在烹调时,可适当用咖喱粉作为调味料。
优选无糖酱油做菜
酱油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普通酱油的含盐量高达18%~20%,即5毫升酱油里大约有1克盐,除了调味以外,主要是为了防止酱油腐败变质而添加的。故糖尿病病友不能多吃盐也包括不能多吃酱油,大概的比例是食用5毫升的酱油就要相应减少1克盐的摄入。
在北京某些大型菜市场的调味品专柜可以寻找到无糖酱油。它已经上市五六年了。目前有些大医院的食堂已在使用这种酱油为糖尿病病友烹调菜肴。无糖酱油属于酿造酱油,由于已经将蔗糖提取出去,所以适合糖尿病病友食用。配料主要有黄豆、小麦、食盐、苯甲酸钠等,烹调菜肴和做凉拌菜时均可使用,价格只比普通酱油贵20%左右。
小麦胚芽
小麦胚芽是小麦籽粒的精华、生命的胚胎,虽然只占小麦籽粒的1.5%~2%,却含有高浓度的维持生命运动的各种营养成分。它被冠以“人类天然营养宝库”、“抗衰老食品”、“可以吃的美容抗疲劳运动食品”和“营养减肥食品”等美名。
小麦胚芽中的亚麻酸被誉为“血管清道夫”,使血管保持年轻。小麦胚芽中的膳食纤维、胆碱也有利于体内胆固醇的清除,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大有裨益。小麦胚芽食品中含有极高的天然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可以起到降低高血脂,降低血黏度,促进血液良性循环的作用。而高含量的亚油酸能有效地促使体内胆固醇的排泄,维生素E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它们可以有效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量膳食纤维不但可以协助调节血脂,还可以帮助降低血糖、缓解便秘。
小麦胚芽的食用方法:
1.煮豆浆、牛奶至九成熟时加入少量小麦胚芽,稍微搅拌即可。
2 .做各种面食:如烙饼、馒头、面包、面条时,加入相当于总面粉量3%~7%的小麦胚芽,多揉两三遍,使小麦胚芽和面粉充分粘合,然后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操作即可。
本文为《糖尿病之友》原创,关注糖尿病之友公众号(tnbzy2013),欢迎转发收藏,转载需注明出处,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