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2型病例(2型糖尿病历模板)
13岁女童查出2型糖尿病,父母痛哭流涕,医生:怎么能天天吃这些
在当今社会,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儿童的健康,更是牵动着每一个家长的心。然而,最近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名13岁的小女孩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这一事件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再次敲响了儿童健康问题的警钟。
事件的起因:不良生活习惯的累积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雨的女孩,今年刚刚13岁。她原本应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年纪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一系列健康问题却悄然降临。据小雨的妈妈王芳回忆,小雨从小就对甜食和快餐情有独钟。无论是放学后的零食时间,还是周末的聚餐,她的手中总是离不开那些高糖、高脂肪的食品。王芳和丈夫平时工作繁忙,常常无暇顾及女儿的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小雨的饮食结构变得严重失衡。
除了饮食问题,小雨的生活方式也令人担忧。她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这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得小雨的体重逐渐超标。而这一切,都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埋下了隐患。
病情的发现:一次偶然的就医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王芳发现小雨的精神状态不太好。她总是显得无精打采,食欲也不如往常,甚至在起床后还感到疲乏无力。王芳心里一紧,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她深知孩子的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于是毫不犹豫地带着小雨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在医院,主治医生吴立国仔细询问了小雨的症状,并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时,吴医生的神情变得凝重。小雨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功能也受到了影响。结合小雨的身高体重指数(BMI)偏高,吴医生初步判断小雨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王芳听到这个诊断结果,瞬间感到难以置信。她反复确认:“医生,会不会搞错了?我女儿才13岁啊!”吴医生耐心地解释说,2型糖尿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率的上升,低龄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而小雨的情况很可能与她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密切相关。
病因的剖析:饮食与运动的失衡
王芳回想起女儿的日常饮食,心中满是愧疚。小雨从小就喜欢吃甜食和快餐,还经常喝各种含糖饮料。这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再加上长期运动不足,导致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出现障碍,最终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吴医生进一步解释说,相比成人,儿童2型糖尿病的进展往往更快,并发症风险也更高。如果不及时控制,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早发,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听到这里,王芳和丈夫的眼眶湿润了。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多大的疏忽。作为父母,他们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
健康的警示:儿童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
小雨的案例并非个例。据统计,我国儿童肥胖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甚至超过20%。而肥胖正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偏好高糖、高脂肪食物的习惯,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再加上久坐少动,肥胖的风险随之升高。久而久之,糖尿病的阴云也开始笼罩在他们头上。
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学校也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社会应加大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营造一个远离肥胖和疾病困扰的良好生活环境。
此外,定期体检也不可忽视。一些肥胖儿童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前期的表现,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干预,完全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都值得我们用心呵护。小雨的故事提醒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以爱为名,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为他们铺就一条健康快乐的人生之路。
回顾:52岁男子查出2型糖尿病,吃格列本脲降糖,一年后身体咋样
资料来源:
[1]吴林通,黄月娇,黄亚明.门冬胰岛素与格列本脲联用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4,37(03):279-283.
[2]钟奇山,周德群,彭倪.格列本脲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08):7-9.
[3]余亮.格列本脲联合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2,21(06):1041-1043.DOI:10.19937/j.issn.1671-4199.2022.06.053.
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攀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它不仅会引发视网膜病变,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还会导致肾脏损伤,引发肾衰竭,累及神经,引发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心血管疾病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此外,它还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2020年,周奇今年52岁是一位跑长途的货车司机。有时候为赶送货时间,周奇能连续开十几个小时的车,累得不行了就在驾驶座上打个盹,醒来接着跑。除了上下车,周奇几乎一整天都坐在驾驶座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让身体逐渐变得僵硬,他总觉得自己身体还算健康,这些小问题不算什么事。
1月2日,周奇跟往常一样开着货车在路上跑。开了几个小时后,周奇突然觉得喉咙干得冒烟,就像有团火在烧似的,他赶紧拿起副驾驶座上的大水杯,灌了几大口,可没过一会儿又渴得不行,而且周奇发现自己上厕所的次数明显变多,以前跑长途几个小时都不用停车,可今天却频繁地找服务区。不过周奇想着可能是天热水喝太多,也就没放在心上。
过了大概一个月,最近这段时间周奇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每天早上起床都浑身没劲儿,就好像一晚上都没睡似的,就算在开车的时候,周奇也时常感到眼皮打架,身体沉重得像灌了铅一样,每做一个动作都要费很大的力气,以前周奇一天能跑好几趟运输,现在跑一趟就累得不行。
直到2月17日,周奇在货箱里卸货,他刚把一箱货物扛在肩上,突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双腿也不受控制地哆嗦起来,膝盖发软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周奇拼了全身的力气才勉强稳住身形,随后他发觉每吸一口气都特别费劲,胸口就像压了块大石头,手也一直抖个不停,手指又麻又没力气,连简单握个拳头都做不到。这时周奇意识到不对劲,于是立即打车前往医院检查。
到医院后,医生给周奇开了血常规、血糖检测、尿常规等检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10.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更1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胰岛素抵抗指数3.4,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为30mg/24h。医生根据检查数据,确定周奇患上了2型糖尿病。
医生一脸严肃地提醒周奇说:“你这情况可不乐观呀,而且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你血糖长期没控制好,已经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这关系到你的身体健康和以后的生活质量,要是血糖还控制不好,甚至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说完,医生给周奇开了格列本脲等降糖药,并叮嘱按时吃药,并调整生活习惯。
回到家后,周奇每天按时服药,并且每天早睡早起,坚持运动清淡饮食,他还会严格控制每顿饭的分量,不再像以前那样吃得撑撑的。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周奇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在逐步恢复,以前的症状也越来越轻。
6月20,周奇来到医院进行复查。检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7.0%,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mg/24h,医生对周奇说:“你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这都得益于你这段时间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只要你继续保持,血糖一定能控制得更好,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听到医生的话,周奇决定一定要继续坚持吃药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绝不再让疾病有可乘之机。可是,天不遂人愿。
11月24日,周奇正在家里吃饭,他刚夹起一块红烧肉,突然感觉身体不对劲,起初嘴里有些发苦,周奇以为是菜不合胃口,随后他感觉全身没劲,手里的筷子都快拿不稳,周奇想站起来去喝口水,可刚一站起来,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妻子赶紧扶住周奇,问他咋回事,周奇只觉得胸口闷得厉害,呼吸也急促起来,妻子看着不对劲,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
到达医院后,医生立即为周奇进行血液生化、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结果显示:血肌酐600umol/L,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尿蛋白呈强阳性,尿潜血3 ,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医生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周奇被确诊为肾衰竭,而且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肾衰竭是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一种严重疾病。急性肾衰竭发病突然,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要是不及时救治,会快速危及生命;慢性肾衰竭会引发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方法有药物、透析或肾移植。
听到医生的诊断,周奇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仅仅是糖尿病,怎么就发展成了肾衰竭呢?周奇急忙向医生问道:“医生,您是不是搞错了?我就是有点糖尿病,而我按时吃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血糖也控制得很稳定,怎么会肾衰竭呢?”
周奇的话让医生一时也愣住了,他说的确实没错,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医生心里也犯嘀咕,难道是有什么细节被忽略了?想到这儿,医生立刻追问周奇这一年来的生活、饮食和用药情况,仔仔细细地排查每一个环节。经过一番仔细询问,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医生满是遗憾地说道:“糊涂啊!你平日按时吃格列本脲以及那些降糖措施做得确实面面俱到,按理来说能很大程度上控制血糖。但百密还是有一疏,你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3个不起眼的细节。其实不光是你,很多吃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也经常忽略这3点。正是因为一时大意,才让肾衰竭钻了空子啊!”
第一个细节是周奇平日里特别喜欢吃柚子,但柚子里含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它会抑制体内某些酶的活性,而这些酶正好参与了降糖药的代谢,药物进入体内后,这些酶就会把药物分解代谢,让它发挥作用后排出体外,柚子中的成分抑制了这些酶,药物就无法正常代谢,会在体内堆积,浓度升高。这不仅可能让降糖效果增强,导致低血糖,还会增加药物对肾脏的负担,肾脏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自然就容易出问题。
还有周奇平时吃的香蕉、土豆这些富含钾的食物,同时又在服用保钾类的降糖药,过多摄入这类食物,会使体内钾离子浓度过高。肾脏是调节体内钾平衡的重要器官,这样一来,肾脏的工作压力就增大了,时间一长,肾功能肯定会受到影响。
第二个细节是周奇觉得自己酒量不错,偶尔喝上几杯也没关系。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次饮酒后,肝脏会优先处理酒精,而且酒精还会影响降糖药的疗效,磺脲类降糖药与酒精同时摄入,就很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频繁的低血糖对身体各个器官都有损害,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肾脏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和氧气,功能就会逐渐下降。
第三个细节是药物的不当使用。周奇除了患有糖尿病,还有高血压,平时也在吃降压药。有些糖尿病患者和周奇一样,除了降糖药还因为其他疾病在服用其他药物,但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作用,比如某些抗生素和降糖药一起服用,可能会改变降糖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影响降糖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的副作用,加重肾脏排泄负担。多种药物同时进入体内,会让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肾脏长期处于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就容易出现损伤,进而引发肾衰竭。所以,在服用任何新药之前,一定要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让医生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注:《回顾:52岁男子查出2型糖尿病,吃格列本脲降糖,一年后身体咋样》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关于2型糖尿病的18个真相!
2型糖尿病严重的降低的患者们的生活质量,了解2型糖尿病的真相刻不容缓!
(一)2型糖尿病有许多不同的危险因素
①体重:超重/肥胖;②脂肪分布:腹部脂肪堆积;③久坐不动;④家族史:一级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⑤种族:黑人、西班牙裔、印第安人或者亚裔美国人;⑥年龄:≥45岁;⑦前驱糖尿病;⑧妊娠期糖尿病;⑨多囊卵巢综合症。
(二)有家族史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2型糖尿病
一个危险因素不足以100%的致病,就算你有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也不是判了死刑,只要肯努力,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法预防或降低患病的风险。
(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生
其实不仅是2型糖尿病,很多疾病都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经济情况差的患者,一般只会购买廉价的、高度加工的包装产品和快餐,能有多健康?就算他们知道这样子不好,又能怎样?钱,只能负担这些。
(四)2型糖尿病≠胰岛素缺乏
1型糖尿病是机体缺乏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它就在那儿,但是机体不能正确使用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会用我!)
(五)胰岛素抵抗不仅仅是因为吃了太多的甜食
首先,“糖”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如淀粉和碳水化合物),所以葡萄糖的来源也会很多,甜食只是其中一种或几种;其次,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不仅仅与饮食有关,还与运动、体重、妊娠和遗传因素等不可分割。
(六)不过,大多数患者需降低饮食中添加糖的含量
尽管患糖尿病≠不能吃甜食,但患者最好尽量避免食用精制白砂糖和糖果,饮食中的水果和浆果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水果中含有天然糖分和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和血糖过快升高。
(七)2型糖尿病≠胖子
超重/肥胖虽然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确不是疾病的决定因素,任何体型的人都有可能发生2型糖尿病。
(八)2型糖尿病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定
如前所述,≥45岁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建议45岁以上的人都要进行糖尿病筛查。但是,这一危险因素并不是患病的必要条件--儿童或青少年也有可能患上该疾病,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小胖纸”,或者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小胖纸”。
(九)一个人可以同时患上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后者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成人中),1型糖尿病也可以出现2型糖尿病的特征,这被称为“双糖尿病”或“混合型糖尿病”。双重糖尿病患者常常由于肥胖而被认为是的2型糖尿病,因为后者比较多见,但是随后的血液化验却显示他们的确是1型糖尿病。
(十)既往没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还不明确,有人认为它与妊娠期体重的增加和血糖的升高有关、有人认为和妊娠期的激素变化有关、当然也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病因中占有一定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纷纷指明,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十一)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线治疗是改变生活方式
摒弃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我们也一直强调,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
(十二)调整饮食能帮助血糖控制
目前众多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可改善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相关指标。
(十三)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有益于控制血糖
除了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运动还会降低胰岛素需求,因为运动让肌肉更有效的摄取葡萄糖。所以,在燃烧卡路里和减肥之外,还应该看到运动对血糖控制的效力。
(十四)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特别严格的饮食限制
一个最佳的饮食方案将有助于改善血糖、血压和胆固醇。饮食中应含有的核心营养物质有:全谷物、家禽或鱼、豆类、蔬菜、水果、非脂肪乳制品的瘦肉。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患者需要遵循过于严格的饮食计划。
(十五)注射胰岛素不是唯一的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最后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但这并不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唯一选择,它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各种口服降糖药。不过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2型糖尿病也有注射胰岛素的需要。
(十六)前驱糖尿病发展为2型糖尿病之前,最好来个“惊天大逆转”
前驱糖尿病是指在患有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的患者中存在的葡萄糖代谢障碍,但其并未达到标准的 II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前驱糖尿病是可逆的!可逆的!可逆的!但是,由于很少有人会发现它的存在,所以就只有更少的人会针对前驱糖尿病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这样一来,最终实现逆转的可能性就变小了--有可能当你发现时,就已经是2型糖尿病了。所以,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定期体检,重视体检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十七)2型糖尿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糖尿病看似简单,其实却非常复杂,同时,它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去内分泌科或者糖尿病门诊和病房看看,就知道这个病有多“红”。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最好的办法完全治愈2型糖尿病,但是可以努力做到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十八)2型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并发症,将对患者造成全身性的严重影响。例如脚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一旦碰上糖尿病,可能恶化程度会呈指数增长,甚至会造成截肢和死亡。
参考文献:
Caroline,Kee, BuzzFeed Staff.19 Facts Most People Don’t Know About Type 2 Diabetes.May 31, 2016;
作者:鉴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