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青少年糖尿病特征(青少年糖尿病治疗方法)

北方名医 0
文章目录: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得了糖尿病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吴娜


近年来,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全球性增多的儿童肥胖症和缺乏身体锻炼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关键诱因。那么,出现什么症状时,提示孩子血糖可能出现问题?得了糖尿病怎么办?为此《北方名医》栏目组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副主任吴娜……


出现什么症状时提示孩子血糖可能出现问题?

1、“三多一少”症状
小孩血糖高的症状之一就是“三多一少”症状 ,主要表现为饮食量增多、喝水量增多、排尿量增多以及体重减少。这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果小孩的血糖过高,也会出现这些症状表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症状,就要及时带他们到医院去做血糖监测,以便尽早确诊病情和治疗。
2、视力模糊

如果小孩子身体内的血糖过高,那么糖代谢就会发生紊乱,这样很容易影响到视网膜的健康,甚至导致视网膜病变,使得眼底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这个时候视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视力模糊的现象。如果孩子表示自己看东西不清楚,不要单纯的以为是近视,很有可能是血糖过高所致。



3、皮肤瘙痒
很多血糖高的小孩子都会感觉皮肤瘙痒,这也是血糖高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血糖过高会使血液循环变得很差,而且这个时候体内的糖分充足,会给细菌入侵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加大各种皮肤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常见的就是皮肤瘙痒。

4、爱发脾气
如果小孩子的血糖偏高,往往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使得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出现爱发脾气的现象。如果说孩子本来是比较安静的性格,突然变得情绪容易失控,动不动就会大发脾气,有可能是血糖过高所致,就要尽早的带孩子就医检查。
5、身体疲乏
正常的小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但如果血糖的指数较高,会让他们感到身体疲乏,和同龄人相比没有那么活泼,甚至动不动就想睡觉,嗜睡的现象比较明显。


孩子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1、合理饮食: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等。同时,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2、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控制体重,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有利于控制血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3、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孩子体内代谢的稳定,有利于控制血糖。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病情需要,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5、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心理支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特邀嘉宾

吴 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编辑:刘少宇

审核:于波

监制:蔺颖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6:50

重播时间:次日06:25

年轻人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任何年龄均可以发病,但是以年轻人为主。如果儿童或青少年出现口渴、多饮、易饥、多食以及短时间内体重下降迅速,或是出现恶心、呕吐、口腔有异味,应立即至医院就诊。

2型糖尿病在我国糖尿病中占比最高,常于成年起病,儿童和青少年中也偶有患病。

早期发现糖尿病,需要首先看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如果有一级或二级亲属患糖尿病,或母亲怀孕时诊断过妊娠糖尿病,或是有胰岛素抵抗表现(黑棘皮征、多囊卵巢、高血压、血脂异常、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建议自10岁起(青春期提前者从青春期开始)至少每3年筛查一次,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mmol/L,或是任意点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建议进一步查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明确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更需家长日常科学“监测”

“Ⅰ型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青壮年和少年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Ⅰ型糖尿病智能化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指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在上升,其中Ⅰ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上升更为明显,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更需家长日常科学“监测”。

青少年所患糖尿病多为Ⅰ型糖尿病,致病原因是自身免疫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发病急、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而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者逐年增多,Ⅱ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率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2013年至2017年,在翁建平的带领下,众多专家共同开展中国全人群Ⅰ型糖尿病患者登记注册管理研究,覆盖全国13个研究区域7大行政区10%的全国人口,505家医院参与。通过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摸清了我国Ⅰ型糖尿病全人群发病率:中国全年龄段Ⅰ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01/10万人。据此估算,我国现有Ⅰ型糖尿病患者约50万。与患者群体庞大的Ⅱ型糖尿病相比,Ⅰ型糖尿病显得很“小众”。Ⅰ型糖尿病易发于儿童青少年,影响的是国民健康的未来。

“被调查人群诊断时,急性并发症比例高,诊断人群半年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率高达40%。”翁建平说。

“青少年糖尿病症状一开始总是很难被发现,当我们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章秋介绍,青少年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三多”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多。同时又有“一少”,即体重和体力下降。青少年儿童由于无法准确表达出身体的不适,需要家长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体征变化。家长要提高警惕,出现上述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儿在饮食方面要非常注意,既要适量补充身体发育所需要的糖分,又要严格控制多余糖分的摄入。Ⅰ型糖尿病患儿缺少胰岛素,目前只能以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的方法加以补充,并且还要完成血糖监测及计划饮食。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的急性并发症,发病急,来势凶。如果不及时抢救治疗,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贪玩爱动是青少年的天性,针对患糖尿病的青少年,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患儿家长必须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避免可能引起低血糖的情况发生。患儿独自在外时,应随身携带糖果以备用。(记者 鲍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