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手上长疮(糖尿病手上长泡)

信网 0
文章目录:

有些小毛病要去查血糖 糖尿病患者为何爱长口疮

原标题:有些小毛病要去查血糖!这六类人易患糖尿病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应酬,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其实,平时稍加注意,提早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做您的健康智库,同您一起将健康进行到底!

有些小毛病要去查血糖

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全民:糖尿病发病之初,身体会释放一些信号,但常常会被大家所忽视。

皮肤瘙痒。一到冬季皮肤干燥缺水,很多人的胳膊、下肢和后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大部分人会选择清洁皮肤、外搽护肤品来应对。但皮肤瘙痒有时不仅仅是皮肤问题,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约有10%的早期患者会出现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肤瘙痒,外阴和肛门部位较为常见。另外,皮肤瘙痒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形式。当糖尿病患者有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感觉时,可能已经产生神经并发症了,这种感觉叫蚁行感。

低血糖。大多数人认为糖尿病是高血糖的代名词,但其实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早期的表现之一。这类低血糖在中年人中较为常见,患者初期常常有饭前饥饿难耐等表现。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与食物吸收引起的血糖变化不同步,饭后血糖达到高峰的时候,胰岛素分泌却没有达到高峰值,到下一餐血糖回落的时候,胰岛素达到了高峰值,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出现餐前饥饿感。所以,如果患者反复出现餐前低血糖,建议做一个胰岛素释放试验,看有无高胰岛素血症的可能,另外就是应该注意按时进餐,避免饥饿。

腹泻。与糖尿病有关的慢性腹泻,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很多人以为肚子不舒服可能是最近“吃坏了”或者肠炎等肠道疾病,就忽视了糖尿病的可能。很多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缓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但会因并发症如胃肠道症状(腹泻)就诊。糖尿病腹泻多见于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胃肠植物神经功能受损障碍,引起腹泻。

还有些患者可以表现为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这主要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影响到了肠管的血供及神经损伤,导致肠道的功能出现紊乱。交替表现为在某一段时间内以腹泻为主,而过了这个时期又以便秘为主。高龄老人容易出现相关症状,家人需提高警惕。

嗜睡。有相关数据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在白天嗜睡的时间是正常人的两倍左右,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在夜间睡眠充足的情况下白天睡不醒,就要多加当心。

视力下降明显。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使视力受到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力影响最严重,患者常常因视网膜出血,造成视力突然下降。

手脚麻木。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了手脚麻木、胀痛感以及行动不便等异常表现时,往往提示糖尿病的可能。

伤口久不愈合。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影响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加之营养丢失严重,抵抗力下降,会导致伤口愈合困难。

反复尿路感染。因为长期高血糖,所以尿液里也含有大量葡萄糖,容易滋生细菌。同时,患者抵抗力下降,白细胞吞噬功能不如以前,感染便容易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尤其是年纪大的部分女糖友还会出现尿道口干涩、排尿不尽、排尿后小腹酸胀,甚至小便失禁等症状。

控制体重,糖前期可逆转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杨国庆:超重的糖前期患者需在3~6个月内减掉5%~10%的体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这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进食高脂肪食品;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的为佳,如粗粮、全谷物等;多吃鱼、禽类等;多参加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不仅可以减重,还可以消耗血糖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另外,要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前期是糖尿病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患者大多无症状,是体检时意外发现的。因此,有糖尿病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即40~45岁以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病的人群,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检查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一般来说,当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就处在糖尿病前期了。

六类人易患糖尿病

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爱萍:空腹血糖长期在5.6mmol/L以上。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如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其实,血糖长期处在5.6mmol/L以上会损害人体微血管。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类人对血糖控制能力势必减弱,若不加以控制,大部分人若干年后血糖回达到糖尿病标准。

空腹血糖值正常,餐后血糖值异常。正常情况下,餐后1小时的血糖为6.7~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递减,餐后3小时恢复正常,但若餐后血糖异常,甚至3小时后依然维持原样或降低过慢,意味着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加重心、肾负担。

是否有大肚子。相比于全身肥胖,内脏性肥胖的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何谓内脏性肥胖,最常见的就是“啤酒肚”、“游泳圈”的人。因此,对于减肥的人来说,减小腰围尤为关键。

餐后想睡觉。国外有研究显示,餐后容易犯困的人,意味着血糖控制能力较弱,将来发生糖尿病的危险也会增加。

睡眠质量不佳。不少研究证实,睡眠时间过短或昼夜节奏紊乱的人,易出现血糖控制障碍的情况。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应激系统启动,体内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饮食方式“两高一低”。“两高一低”是指高脂、高热量、低纤维,经常吃大鱼大肉、煎炸食品及汉堡等高饱和脂肪或高反式脂肪酸食物的人,热量容易超标,更易得糖尿病;生活中常吃谷物纤维含量低的米饭、馒头、面条、面包等精制主食,易得糖尿病。

糖友为何爱长口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黏膜科主任医师关晓兵:1.饮食不均衡。糖尿病患者为控制血糖,饮食上有诸多避讳,使体内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如蔬菜、水果摄入减少,会使人缺少锌、铁、维生素B12等;肉食摄入过少导致蛋白质减少。这些情况均可能是导致口腔溃疡的原因。

2.睡眠不足。糖尿病患者睡眠普遍不好。有些是因为多尿、血压异常等原因:多尿直接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血压异常也会让睡眠不稳定。睡眠质量差会降低免疫力,导致口腔黏膜更容易发生感染。此外,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状态,会出现神经衰弱,给控制血糖造成困难。

3.心情不佳。有研究通过心理评价的方法,研究在校医学生患口腔溃疡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精神紧张、环境适应不良者居多,患者在发病前后,常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些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口腔溃疡发作及复发。

4.长期高血糖。长期处于高血糖时,唾液含糖量也高,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此时若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就易有局部炎症反应。而且糖尿病患者口腔中的黏膜上皮修复能力较差,会使口腔溃疡长期不愈。

5.口腔健康状态不佳。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较慢,因此,有些患者担心治疗口腔问题时易出现感染,不愿及时治疗口腔里的坏牙,导致口腔问题增多。口腔里留有的残根(烂牙根)、残冠,以及一些不良修复体,对口腔局部健康影响非常大。其实糖尿病不是口腔治疗的禁忌证,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治疗的。(人民健康网综合自生命时报、健康时报)

[来源:人民网 编辑:可可]

身患糖尿病却只“迷恋”保健品 宿迁一男子患上搭背疮住院

(速新闻记者 张又千)今年55岁的肖先生是名糖尿病患者,认为长期吃药、打针会有依赖,他一直“迷恋”保健品可以“不吃药不打针,控制糖尿病”的强大功效,便停了降糖药。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搭背疮,最后躺倒在医院里。

据了解,肖先生患上糖尿病已经5年了,一直正常吃着降糖药控制。后来他从电视上看到有种保健品可以不用吃药打针便可控制病情,肖先生便买来开始吃。“停药后我就吃些保健品,也没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肖先生说。12月初的一天,他突然感觉脖子后面的毛囊炎似乎变严重了,便去诊所开了药膏涂抹。12月10日,抹药的患处不仅越来越疼痛,还开始红肿扩大。12日上午,肖先生来到市区某医院就诊,医生发生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搭背疮,需要立即住院,切开伤口引流。

“ 搭背疮”或称“手够疮”是民间对后背痈疽疮的俗称,意为患者本人反手后背能够着的地方出现的疮疖。搭背疮因生在背部肌肉及脊椎神经较密集的地方,所以破坏性较大,初起会出现红肿热痛,后逐渐化脓突起直至溃破。”医生告诉肖先生,正常人吃点消炎药或者输液,红肿便可以消失了,但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免疫力低下伤口便会感染严重,而且治疗起来很麻烦。这都是他没有好好用药控制住血糖,而去盲目相信保健品的后果。

“大家要对糖尿病重视起来,一旦确诊后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不要怕有依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还得定期做并发症筛查。千万别去听信所谓的保健品可以治疗糖尿病的虚假广告。”医生提醒。

60多岁男背上长疮,检查结果差点吓到医生:直言他本不该进ICU

外科医生把病人推进来时,说情况不是太好,内科疾病很多。

我问做了什么手术,外科医生说是背上的脓肿切除术。

他顿了顿,说手术很简单,麻烦的是这老人家的基础疾病很多,有糖尿病、高血压,而且都是不吃药的,太不把这病当回事了。

经过外科医生解释,我才了解清楚,眼前这个60多岁的老头,有高血压、糖尿病十多年了,一直没怎么吃药,十多天前背部长了个小包,后来越长越大,而且还破溃了,他自己胡乱搞了些草药外敷,反而越长越大,眼看包不住了,才去医院求助。

当地医院一测他血糖,55mmol/L!这太高了,正常人的血糖不会超过11.1mmol/L(随机血糖),完善了检查后,发现酮体很高,还有酸中毒,最终诊断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病人体内没办法利用血糖,所以血糖堆积在血管里面,导致血糖彪高。机体转而利用脂肪,最终代谢产生了很多酮体和其他酸性物质,所以会有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糖尿病原有的症状会加重,而且会出现明显缺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会有呼吸困难,甚至会有昏迷,严重者可迅速致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来就很严重了,再加上他背部有这么大一个脓肿,还破溃感染了,这是个烫手山芋,当地医院没敢接,赶紧转来广州。转来之前已经在处理酮症酸中毒了,而且效果不错,所以来到医院时血压、心率基本是稳定的,但人有点迷糊了。

手术很顺利吧,我问外科医生。看他疲惫的眼神中又透露出几分淡定,我猜应该是顺利的。

是的,他无奈笑了笑,说入院时血糖已经基本正常了,但估计容量还是有点欠缺,所以补足液体后就推手术室了。

他的酮症酸中毒,可能是背部这个脓肿感染诱发的吧,我看着患者心电监护说了一句。

外科医生点点头,说估计是,感染是最常见诱发酮症酸中毒的原因。

交代了些事情后,外科医生匆匆走了,还有别的手术。

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人明知道糖尿病而不治疗的,真是愚蠢至极,我暗自骂了病人一句。最终代价就是发生急性并发症,还搞出了这么大的一个脓肿,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神经就有病变,脓肿是很难愈合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糖尿病足了。

拿好所有知情同意书,出接待室找家属签字。

当我见到患者儿子的那一瞬间,我所有的火气都消失了。

他儿子年纪应该比我小,估计也差不多30了,黑黝黝的,个头比我小点,穿着比较朴素,一看就是农村人。看起来很老实。

我说农村人并不是瞧不起他,我也是农村来的,都是农民的孩子。我只是想表达,病人家庭经济应该很一般,我也知道他为什么不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了。我之前就见过好几个患者因为舍不得医药费而不肯治疗的患者。

我说你爸的情况不是太好的,你知不知道。我小心翼翼跟他说,怕吓着他。

他点点头,说听手术医生说了。看他眼神透露出慌乱和紧张,我有点于心不忍。

不过还好,我说,手术前的各种指标都还行,术后出来情况也还理想,只不过人还没清醒过来,如果今晚监测到一切正常,明天早上就送他回普通病房,你可以陪他了。

那就好,他呼了一口气。看得出手术过程中,他憋了一大口气,不敢放松。听我这么一说后,整个人明显轻松多了。

你爸爸这个脓肿怎么回事啊,血糖怎么彪那么高也不吃药。

他无奈的摊了摊手,说他自己在广州打工,他爸在老家住,平时很节省,他寄回去的钱他爸爸都不舍得花,也不舍得看病吃药,这次背部长疮,也是随便找人敷了点草药,才搞成这个样子。

他咬了咬嘴唇,好像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接着说,我爸爸这辈子没享过福,今天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兄弟俩商量了,努力救治,花多点钱也无所谓。只要他能好起来就好了。

这个愿望是淳朴的,他的人也很淳朴。

我说ICU一天的费用要好几千(保守估计),病情重的时候要上万,甚至更多,你爸爸有没有医保?

有的,有农村合作医疗。他告诉我。

那就好一点,自己出5成左右。我说。起码可以减轻一点压力。

如果今晚一切顺利,明早就转回普通病房了,不会花很多钱。我告诉他,目的是让他安心。但如果病情不稳定,那就不好说了。我没敢把话说死,所以加了后面这句话。

明白的,他点点头,一切听医生的。

这个黑黝黝的年轻人,让我对他有种莫名的感动。

那天晚上,患者情况逐渐稳定。我也松了一口气。

半夜他打电话过来,问我他爸情况怎么样。

我说还行,估计问题不大,明天再看看。

他很开心,连续说了几声谢谢医生。

第二天,我把他安全地送回了普通病房。

之所以感动这个病例,因为他让我想起了20年前,我的爸爸因为重病住入监护室,他醒来后看到自己住在医院,跟医生说要出院,他不说原因,我也懂的,因为家里面的几百块钱仅仅够我的学费。

祝爸爸妈妈们都能健康顺利,儿女们也要督促父母看病吃药。

写于文末:

糖尿病患者最怕就是发生急性并发症,每一个急性并发症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平时一定要好好控制血糖,该吃药就吃药,该用胰岛素就用胰岛素,不要抵触。

另外,不管什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都是非常必要的。

等到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的时候,那就更加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