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有甜味(糖尿病尿甜味明显)

广东卫生信息 0
文章目录:

【科普】糖尿病人的尿真是甜的吗?

关于糖尿病,社会上流传着各种说法,

其中最为流传的一种就是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

很负责任地回答大家是的,确实是甜的!

(这可不是因为有人尝过)

是因为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

多余血糖排出尿液

导致尿液有甜味

不过,这可不能成为你们在家自测的唯一标准哦

因为尿中有甜味不能确诊糖尿病

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

一起来了解!

糖尿病人的尿真的是甜的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并不一定都是甜的。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都含有糖分。

血糖控制平稳时: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相对平稳,尿液中可能不会有葡萄糖,因此尿液不会发甜。

血糖水平较高时: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时,多余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这时尿液中就可能含有糖分,从而使尿液呈现甜味。通常,当血糖水平超过10mmol/L时,尿液中可能会出现无法吸收的葡萄糖。

肾脏问题:此外,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肾脏疾病,导致肾糖阈下降,也可能导致尿液中糖分增加,从而使尿液变甜。

因此仅凭尿液有无甜味,是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相对于尿糖检测来说,血糖检测更能精准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的确诊需要通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吗?

糖尿病并非由进食糖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发病原因也不尽相同。

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环境因素:饮食、生活方式、肥胖等环境因素也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摄入过多的糖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但糖尿病并非仅仅由吃糖引起,其他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等也是危险因素。

自身免疫机制: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可能因自身免疫机制而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因此,虽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需要控制,但糖尿病并非单纯由吃糖引起。

糖尿病伴随可怕的并发症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其并发症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

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可能导致失明。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损害肾脏微血管,可能引发肾衰竭。

神经病变:可累及周围和自主神经,引发肢体麻木、疼痛、心跳异常等症状。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如冠心病、心肌病。

脑血管疾病:高血糖影响脑血管结构和功能,可能导致脑梗死和脑出血。

糖尿病足:足部感觉减退,供血不足,容易引发溃疡、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

得了糖尿病,需要怎么做?

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饮食:规律饮食,定时定量,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限制碳水化合物和油脂摄入。

增加运动:保证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利于保持体重及控制血糖。运动前需咨询医生,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

监测血糖:规律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合理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如果出现并发症,还需要使用治疗并发症的药物。

定期复诊:建议每3-6个月于内分泌门诊复诊,评估血糖情况以及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广卫君小结: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并不一定都是甜的,糖尿病的发病也并非单纯由吃糖引起。但糖尿病的并发症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编辑:陈佳 责编:陈广泰

小便异常——尿有甜味者与中医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小便异常是指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气味及解便感觉等方面异于平常的一种症状,其基本病机是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因此,小便变化不仅是肾与膀胱病变的主要症状,也是观察体内津液盈亏及病情顺逆的指征。

尿有甜味者

尿有甜味者,是小便异常之一,那么,尿有甜味者,中医怎么治疗呢?

尿有甜味,最常见的是糖尿病的症状,即消渴病的主要特征。(消渴病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患者尿液中有葡萄糖。由于血糖水平过高,尿液中要排除多余的葡萄糖,所以尿液就会散发出甜味。有糖尿病的患者都会有多喝、多吃,但是会消瘦、多尿的症状,患者都很疲惫。如果糖尿病加重,发生了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尿液除了散发甜味,呼吸中还会出现烂苹果味,这时就说明病情已经加重。

还有一种尿液如果有甜味,叫枫糖尿病。枫糖尿病,这是一种隐性的遗传疾病,主要侵犯的是神经系统。这种人的尿液中有枫糖的糖浆味,是甜味。发现这种情况,尽快去医院确诊治疗。

尿有甜味者——消渴病——中医药治疗

消渴病起病缓慢,病程漫长。本病以多尿、多饮、多食、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其证候特征。中医将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通常把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1.上消

肺热津伤: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消渴方:方中重用天花粉以生津清热,佐黄连清热降火,生地黄、藕汁等养阴增液,尚可酌加葛根麦冬以加强生津止渴的作用。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为肺热津亏,气阴两伤,可选用玉泉丸二冬汤。玉泉丸中,以人参、黄芪、茯苓益气,天花粉、葛根、麦冬、乌梅、甘草等清热生津止渴。二冬汤中,重用人参益气生津,天冬、麦冬、天花粉、黄芩、知母清热生津止渴。二方同中有异,前者益气作用较强,而后者清热作用较强,可根据临床需要加以选用。

2.中消

胃热炽盛: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玉女煎: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之热,生地黄麦冬滋肺胃之阴,川牛膝活血化瘀,引热下行。可加黄连、栀子清热泻火。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增水行舟”,待大便通后,再转上方治疗。本证亦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除烦热,人参益气扶正,甘草、梗米益胃护津,共奏益气养胃、清热生津之效。

对于病程较久,以及过用寒凉而致脾胃气虚,表现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而于,脉弱者,治宜健脾益气、生津止渴,可用七味白术散。方中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葛根升清生津止渴。《医宗金鉴》等书将本方列为治消渴病的常用方之一。

3.下消

3.1肾阴亏虚: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脉细数。

六味地黄丸:方中以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山萸肉固肾益精,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该二药在治疗时用量可稍大;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清泄肝肾火热,共奏滋阴补肾,补而不腻之效。

阴虚火旺而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等益肾缩泉。气阴两虚而伴困倦,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补益正气。

3.2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金匮肾气丸:

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并用附子、肉桂以温补肾阳。本方以温阳药和滋阴药并用,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长,而泉源不竭。”而《医贯·消渴论》更对本方在消渴病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盖因命门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不能熏蒸上润乎肺,如釜底无薪,锅盖干燥,故渴。至于肺亦无所禀,不能四布水津,并行五经,其所饮之水,未经火化,直人膀胱,正谓饮一升溲一升,饮一斗溲一斗,试尝其味,甘而不咸可知矣。故用附子、肉桂之辛热,壮其少火,灶底加薪,枯笼蒸溽,稿禾得雨,生意维新。”

对消渴而症见阳虚畏寒的患者,可酌加鹿茸粉0.5g,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气化。本证见阴阳气血俱虚者,则可选用鹿茸丸以温肾滋阴,补益气血。上述两方均可酌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以补肾固摄。

糖尿病患者的尿喝起来什么味?品尿师:像蜂蜜

你有没有想过,在科技与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知道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是甜味的人,究竟尝试了什么?

在细说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味道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古人对糖尿病的认知。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发现了糖尿病这种病症的存在。

糖尿病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

在《埃伯斯纸莎草纸》医学文献中,其中记载有一个参考疾病,症状表现为:「频繁排泄尿液」和「体重异常减轻」。

在世界各地的多种文化中,都有关于糖尿病病症的记录。古人还发现了到糖尿病患者的另一病症表现——尿液发甜。

比如在古印度,印度教的文字记载了一种人体神秘消瘦的疾病,患病者的尿液如同蜂蜜一般,因此糖尿病在当时还有「蜜尿」的绰号。

古埃及与古希腊人发现,这些患者的尿液会吸引蚂蚁吸食。

就连糖尿病的英文全称也与蜂蜜有关,diabetes mellitus,其中「mellitus」就是拉丁语中的「honey」。

对尿液发甜的这个认知,令「无所不能」的中世纪又催生出了一个奇葩的职业——品尿师(water taster)。

这个职业尝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工作,老铁们应该心里有数了。

那时的欧洲大陆,如果有患者发现自己频繁排尿,且体重骤减,就会聘请品尿师品尝他们的尿液。一旦品尿师鉴定患者的尿液「如蜂蜜般甜腻」,那么家里便会为患者开始准备后事。

毕竟在当时,胰岛素治疗方法还尚未问世,因此品尿师的一句「甜的」,几乎等同于宣判了一位病患的死刑。

只不过,没条件的平民或许会放弃挣扎,但是贵族阶级多少还是想搏一搏。对此,中世纪的医生们对糖尿病贵族患者的治疗建议是——多运动。这个治疗建议,听着似乎和现代医学的建议还有些类似。

但中世纪的欧洲人从不会让大众失望,当时的医生给出的运动种类是马术。他们认为,患者多骑马可以减少尿意,从而减少如厕次数,延长生命。

而除了「用尿液的甜度判断糖尿病」这一手段,病人的尿液在古代还有其它用途。

现代医学普及之前的欧洲医生,会用绘制有颜色的表盘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比照,判断对方感染了什么疾病,这也是现代医学成形之前的古代尿检方法。在那时,医生手里拎个尿壶并不是什么惊奇的组合。

而且,古代医生们除了会用尿液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对病人的粪便也不放过。通过尝粪来诊断病情的方法,适用于古代许多病症。

根据《诸蕃志》的记载,「南毗国」(印度西南部一带)有尝粪诊症的做法,官员会品尝贵族粪便来帮助治病。尝粪,是印度传统医学的执着追求。

印度对粪便的热爱,自古至今不停歇

除了印度,尝粪诊症的方法在我国古代也存在,它不光是中国医药民俗的一部分,而且在古代中国的礼教中,还被列入孝道行为。

我国首个品尝患病亲人粪便来判断病况的事迹,记载于《梁书·庾黔娄传》,当时的南齐地方官吏庾黔娄,吃了父亲庾易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发现粪便带甜味,因此担心父亲病情危重。

清任伯年《二十四孝图》的尝粪忧心示意图,

孝子(图右下)把手放到父亲的便桶内,舔着手指,品尝父亲粪便。

而小编只能说,无论是品尿的人,还是尝粪的人……真的都为人类的健康付出太多了。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来源:狂丸科学

编辑:乐子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