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糖尿病(直肠癌糖尿病手术饮食)
糖尿病更容易患癌!糖尿病9年,他被查出直肠癌!选降糖药很关键
“直肠癌!”看到诊断结果的林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近几个月他经常腹泻,起初以为是吃降糖药引起的,没当回事,但是腹泻始终不见好,而且还出现便血、腹部肿块,这才赶紧到医院检查,却被告知患上了直肠癌。9年的糖尿病已经把他折磨得痛苦不已了,为何又雪上加霜出现直肠癌?
医生说,直肠癌的出现与糖尿病有一定的关系。
林先生特别不解,糖尿病怎么会和直肠癌扯上关系呢?但糖尿病会增加患者患癌风险的事实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也就是说有糖尿病的人更容易患癌!
在糖尿病患者体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患者长期处于血糖水平异常偏高的状态,就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以及各类慢性炎症反应等,而这些异常变化的出现,均被证实可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1、血糖水平升高
血糖水平升高会增加癌细胞摄取、代谢葡萄糖,高血糖为癌细胞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外,高血糖状态可促进癌细胞的表达和抗凋亡,通过上皮向间充质转化,来提高癌细胞的杀伤力。
2、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致使血糖得不到利用,胰岛会误以为自己分泌的胰岛素不够,代偿性地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但是这种状态会激活相应的受体和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
3、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伴有肥胖或者超重,脂肪组织可产生白介素-6、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等炎症标记物,这些物质被多项研究证实,可调节癌细胞的生长、分化,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林先生的身高大约在180cm左右,但体重已经超过210斤,明显体重是超标的。而且,虽然说林先生患糖尿病后一直在吃药,但血糖控制从未达标,空腹血糖一直维持在8-9mmol/L之间,也就是说,在他的体内始终存着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的状态。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他出现直肠癌,也就说得通了。
道理已经说明白了,相信更多的人想知道应该怎么办。难道得了糖尿病只能眼睁睁地等着癌症自己找上门来吗?怎么做才能将癌症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呢?
医生说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很关键!
降血糖是降低糖尿病患者癌症发生风险最根本的方法,其中合理选择降糖药是非常关键的一条。常见的降糖药与癌症发生风险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1、二甲双胍
在减少肝糖原输出、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基础上,可激活一种蛋白酶系统,抑制癌细胞增殖,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发生风险。
2、噻唑烷二酮类
这类药物中的西格列酮和曲格列酮可能通过激活相应的受体,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但吡格列酮对癌症的影响有不同观点,有研究发现这类药物会增加患者膀胱癌的发生风险。因此,服用此类药物要慎重。
3、磺酰脲类药物
这类药物能够促进胰岛素释放,进而降低血糖,降糖效果不错,但对癌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比较有争议。
4、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是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的方式,降糖效果明显。研究发现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但出现胃、肝和呼吸道肿瘤的风险增加;另有研究数据表明,胰岛素的使用与癌症风险无关。总的来说,现有的数据不能证实胰岛素与癌症发生风险高低之间的关系。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降糖药的时候,能稳定降血糖且身体能够耐受是第一位的。在保证这一前提的情况下,可考虑优先使用能够抗肿瘤的降糖药物。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亲密关系”,你知道吗
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几个并发症,已经受到了大多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然而,糖尿病和直肠癌之间的“亲密关系”却未必为人所熟知。
糖尿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
国内外都已有多家中心报道,经过长期跟进随访,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比例比同年龄的健康对照人群更高。简单来说,糖尿病患者患直肠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的2倍,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肥胖,这种风险会提高到3倍左右。
反过来,得结直肠癌,换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
最近也有研究表明,在确诊结直肠癌后的第一年,相比健康对照人群有53%的更高概率罹患糖尿病。由于结直肠癌治疗效果较好,不少人可以长期生存,但他们仍然可能还是要面对更高的糖尿病风险。研究团队,追寻到第5年发现结直肠癌患者仍有20%的更高概率罹患糖尿病。
可能有共同的原因
结直肠癌发病原因复杂,但生活方式也考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有:体重超标,爱食腌制红肉,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锻炼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体重指数BMI<18属于体重过低, 18.5~23.9属于正常, ≥24属于超重,≥28属于肥胖。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比如,张三身高1米6,体重120公斤,他的BMI=120/(1.6*1.6)=46.875。
而从发病人群的特点来看,糖尿病的人群与体重超标,缺乏锻炼有很大的交集,甚至可以说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缺乏锻炼、体重超标、饮食不健康等)。
如何预防
一方面从生活习惯入手,避免久坐、高脂、高热量饮食,多参加体育锻炼,多食新鲜果蔬。保持正常体重范围,一方面降低结直肠的发病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血糖控制。
另一方面,控制好糖尿病,定期做结直肠癌的基础筛查:每年一次粪便隐血试验,3-5年一次肠镜检查。若发现结直肠有息肉(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前身”)可以将其切除,切断这些息肉癌变的可能。
糖尿病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可能会遇到的,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高达1.14亿,成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1.6%,而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高达50.1%。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宜早不宜迟。
55岁男子糖尿病7年,被查出直肠癌,医生:选对降糖药很关键
▶多年糖尿病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大便带血,前往医院就诊
55岁的王叔是一名多年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磺酰脲类药物搭配注射胰岛素进行控糖治疗,因为嫌弃吃药麻烦,王叔经常漏服药物,注射胰岛素也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在日常生活方面,王叔也没有听从医生建议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导致其血糖水平十分不稳定,空腹血糖甚至高达10mol/L。
王叔仗着自己还年轻体壮,所以即使出现高血糖现象也不以为然,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几年的时间。但是最近,王叔的肚子经常感觉到不适,甚至经常出现腹泻的症状,误以为是吃坏了东西的王叔多次私下服用胃肠道类药物进行治疗。
又过了一段时间,王叔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一连几天出现腹痛、腹胀的症状,排便的时候也带有血液,王叔觉得是痔疮复发了,于是又买了外用痔疮膏进行治疗。一直到前天,王叔觉得自己腹痛难忍,不仅无法正常排便,连排气都十分困难,深感不对劲的王叔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门诊就诊。
医生了解了王叔的基本情况后,做了简单的查体,并为王叔开了血尿便常规和血糖的检查。检查结果提示王叔的餐后2小时血糖高达25mol/L,而便常规中也检查出了隐血2+。医生又紧急为王叔进行了肛门指检,摸到了不明肿块,医生建议王叔立刻进行肠镜的检查。
王叔根据医生要求检查完肠镜后,医生看着化验结果连连摇头,表示王叔的结果并不好,需要入院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王叔住院检查完肿瘤标志物,等待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根据王叔的情况写下如下病历内容(部分):
患者体温36.8℃、血压128/86、身高177cm、体重68kg。患者腹部平坦,无压痛,无反跳痛,肛门指诊提示于右前壁可触及一质硬包块,固定,轻度压痛,指套带血,色呈暗红色。肠镜显示直肠处存在肿瘤,肿瘤标志物检查提示为肠癌晚期。
主诉:腹痛、腹胀,大便带血,身体消瘦,食欲不振。
病史:
患者有多年糖尿病病史,长期服用磺酰脲类药物搭配注射胰岛素进行控糖治疗,治疗过程不遵从医嘱,经常漏服药物,日常亦不注重控糖,导致血糖水平很不稳定,近期发现腹部胀痛,大便带血等症状后,并未引起重视,自行服用药物无果后,现已停药。
王叔:“医生!肠癌晚期还有救吗?求求您帮帮我吧。”
医生:“哎,目前从你的情况看来,肠癌发展到了中晚期,已经基本失去了手术介入的机会,目前我建议你进行保守治疗,姑息化疗和姑息放疗都是不错的治疗方式。如果后期再出现排便困难或肠梗阻的现象,可以再进行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手术。你放心,只要你积极配合我们治疗,我们会最大程度上帮助你延长寿命的。”
王叔:“为什么我会得肠癌啊?我家又没有肠癌病史。”
医生:“肠癌确实有家族遗传的因素在,但是糖尿病也是诱发肠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生向王叔详细讲述了糖尿病为何会诱发肠癌,大致内容如下:
1. 高血糖:
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很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这样就会为癌细胞提供充足的葡萄糖和养分,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发育,所以控制血糖是抑制癌细胞的重要手段。
2.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这样就会导致胰岛素为了更好地分解糖分大量进行分泌,甚至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而此情况就会激活癌细胞,促使其进行快速的转移。
3. 慢性炎症:
糖尿病的患者大部分有肥胖的困扰,而大量的脂肪组织可以产生白介素-6、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等炎症标记物,使得身体一直处于慢性炎症的状态,这种情况就会使得癌细胞快速分化、生长和进行转移。
王叔:“那我们糖尿病的患者只能等着癌症的发生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肠癌的几率?”
医生:“当然有了,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在日常和药物的作用下进行合理化的控糖,只有把血糖控制好了,才能避免并发症和癌症的发生。但是选择降糖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是十分关键的。”
医生向王叔列举了选择降糖药的标准:
1. 二甲双胍系列:
二甲双胍作为目前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药物的作用机制就是减少肝糖原输出、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得机体内的蛋白酶系统活跃起来,这种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癌细胞的发展和扩散,起到抗癌的效果。
2. 噻唑烷二酮类:
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可以促使癌细胞快速凋零和死亡,所以在临床方面,对于抗肿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服用噻唑烷二酮类也可能有提高膀胱癌风险的概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进行选择。
3. 胰岛素、磺酰脲类药物:
这两种药物降糖的效果都十分明显,临床上显示的副作用也比较少,尤其是胰岛素类药物,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降糖选择。但是这两种药物目前在抑制癌症方面都没有确切的数据,所以并不能直接证明其风险的高低。
所以根据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降糖药的选择,如果患者对于二甲双胍类药物没有明显的过敏或者其他禁忌症状,建议还是将二甲双胍作为日常控制血糖的用药,但是如果患者单独服用二甲双胍起不到稳定控糖的效果,那么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搭配其他类型的药物联合用药,因为只有控制好了血糖,对于患者来说才是预防癌症的最好方式。
▶复查结果良好,王叔在医生指导下经过日常调节控制住了病情
王叔在医院治疗完毕后出院,王叔定时返回医院进行复查,最终显示目前癌症情况控制良好,除此之外,王叔还谨遵医嘱,选择更换了降糖药物,在日常饮食也注意糖分的摄入,每日适当增加运动量,帮助控糖,王叔觉得身体状态越来越好。
总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选择控糖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作主张,选对适合自己身体的降糖药物才能更好起到控糖和抑制癌症发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