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低密度高(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标准)

刘医师talk健康 0
文章目录: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低密度”须进一步降低!光吃他汀,可能不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患者有没有这样的困扰?血糖控制得不错,饮食也算规律,药也没少吃,可医生每次都盯着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皱着眉头说——还是太高了,得再降!

糖尿病和血脂之间的关系,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复杂,仅靠他汀类降脂药,可能远远不够。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到底有多坏?它就像血管里的“垃圾运输车”,如果超载太多,垃圾(脂质)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最终堵住血管,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天生更脆弱,容易受到坏胆固醇的侵害,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甚至血管完全堵死。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氧化、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更顽固、更危险的斑块,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4倍。

光吃他汀,能解决问题吗?答案可能让人失望。

他汀类药物确实是降胆固醇的“明星”,但它的作用有限,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多人吃了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还是降不下去,或者达不到糖尿病患者的目标值(一般建议低于1.8mmol/L)。他汀虽然能降低坏胆固醇,却未必能改善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

有些患者一查血脂,发现总胆固醇不高,就以为没事了。关键是看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而不是总胆固醇。 有些人总胆固醇正常,但低密度脂蛋白依然超标,心血管风险一样高。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不能只依赖他汀,必要时加用其他降脂药

如果吃了最大剂量的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还是降不下来,可以考虑联合依折麦布,这是一种能减少肠道胆固醇吸收的药物,和他汀联合使用,降脂效果更强。

如果情况更严重,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PCSK9抑制剂,这种新型药物能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极低水平。

饮食控制不能只盯着糖,还要盯着脂肪

很多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时,盯着糖分不放,啥甜的都不敢碰,可是却忽略了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元凶”,比如肥肉、动物内脏、奶油蛋糕、炸鸡、奶茶等都要少吃。

可以用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来替代,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亚麻籽油,这些食物有助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清理血管垃圾。

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

燕麦、苹果、胡萝卜、红薯、豆类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帮助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天吃25-30克膳食纤维,可以显著改善血脂,但很多人日常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

适量运动,提升“好胆固醇”

运动不仅能帮助降低血糖,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促进坏胆固醇的代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行、游泳等,长期坚持,能有效改善血脂情况。

控制体重,尤其是腹型肥胖

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腹型肥胖(腰围超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往往更高。脂肪堆积在腹部,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同时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减重5%-10%,就能显著改善血脂、血糖和血压

中医调理,改善血脂代谢

中医认为,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多与脾虚、痰湿、气滞血瘀有关。适当使用山楂、丹参、决明子、荷叶等中药,有助于活血化瘀、降脂通络。但中药调理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服用。

真实案例:血糖正常不代表血管安全

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10年,血糖控制得不错,糖化血红蛋白长期维持在6.5%左右。但每次复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始终在2.6-2.8mmol/L之间,医生建议调整降脂方案,但他认为血糖都控制住了,胆固醇应该没那么严重,就没太在意。

直到去年突发心绞痛,送医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80%,紧急放了支架。当时他懊悔不已,觉得自己“血糖控制好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害了自己。

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血管高危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必须控制在1.8mmol/L以下,甚至更低,否则血管迟早会出问题。

总结: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比血糖管理更关键!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斤斤计较,却忽视了血脂管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诱发心血管病的“头号杀手”,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甚至越低越好。

单靠他汀不够,饮食、运动、体重管理、联合降脂药物,甚至中医调理都要综合考虑。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全身代谢的慢性病,只有全方位管理,才能真正降低心脑血管风险,延长健康寿命。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管理专家共识(2023)》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动脉粥样硬化与胆固醇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低密度”须进一步降低!光吃他汀,可能不够

文 | 外科医生Kris

编辑 |外科医生Kris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大魔王”是高血糖,但你以为它只会慢慢折腾你的血管?错!真正让你猝不及防的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它在你体内就像个搞破坏的熊孩子,见到血管壁就“涂鸦”,时间久了,血管就变成了“老旧水管”,堵塞、爆裂,心梗、脑梗找上门!

所以,血糖控制住了不代表万事大吉,LDL-C更是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必须警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光吃他汀还不够,降“低密度”到底要怎么整?

LDL-C:血管的“拆迁队”,糖尿病患者的“隐形炸弹”!

说起胆固醇,很多人都一脸懵:“它到底是好是坏?” 别急,先搞清一个概念——胆固醇分两种:好胆固醇(HDL-C)和坏胆固醇(LDL-C)。

好胆固醇像是个清洁工,帮你打扫血管里的垃圾;坏胆固醇就厉害了,简直是“血管堵塞小能手”,一边在血管壁上堆垃圾,一边还让血管越来越狭窄,最后直接堵个严严实实!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本来就更脆、更容易受伤,LDL-C一高,简直是火上浇油!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血糖,还得同时盯紧LDL-C,否则心梗、脑梗分分钟找上门!

光吃他汀就够了?别天真了,坏胆固醇比你想的更“狡猾”!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说“坏胆固醇”要降,就立马抱住他汀不撒手。确实,他汀是当前最强的降LDL-C药物之一,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但问题来了:

1. 他汀不是万能的!

有些人的LDL-C本来就高,光靠他汀降不够,可能还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比如依折麦布,甚至PCSK9抑制剂,才能彻底把LDL-C压下去!

2. 糖尿病患者的LDL-C目标更“狠”!

普通人LDL-C低于3.4mmol/L就算合格,但糖尿病患者不同!国际指南建议:糖尿病 心血管高风险人群,LDL-C要降到1.8mmol/L以下,甚至最好低于1.4mmol/L!要达到这个目标,单靠他汀可能不够,得用上“组合拳”!

3. 生活方式调整,才是降LDL-C的“王炸”!

药物再猛,也比不上管住嘴、迈开腿。饮食、运动、作息,全方位调整,才能真正控制LDL-C,降低心血管风险!

降LDL-C,光靠药不行?这些关键点必须做到!

1. 饮食调整:少碰“油腻炸弹”!

LDL-C高,很多时候是你自己“吃”出来的!少吃饱和脂肪高的食物,比如炸鸡、肥肉、奶油蛋糕,改吃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血管会感谢你的!

2. 适量运动:血管的“疏通师”!

别总坐着,每天坚持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能提高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让血管更通畅!

3. 控制体重:脂肪少了,LDL-C也乖了!

肥胖是LDL-C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腹型肥胖(大肚腩)的人,心血管风险更高!控制饮食 运动,减掉5%-10%的体重,LDL-C也会跟着下降!

4. 远离烟酒:别给血管添堵!

吸烟会让坏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酒精也会干扰脂肪代谢,所以想保护血管,就别抽烟,少喝酒!

别等心梗脑梗找上门,LDL-C该降就得降!

很多人觉得:“我血糖控制得不错,应该没啥问题吧?” 但现实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第一大死因不是高血糖,而是心血管病!

心梗、脑梗的“幕后黑手”,往往就是LDL-C!它悄悄在血管里堆垃圾,等到某一天,血管彻底堵住,你才发现问题,但那时候已经晚了!

所以,糖尿病患者别光盯着血糖,LDL-C更要降到目标值!别让“坏胆固醇”成为你的健康杀手,赶紧行动起来,管住嘴、迈开腿、按时吃药,保护自己的血管,才能真正远离心梗、脑梗的威胁!

最后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降LDL-C,必须做到这几点!
  1. LDL-C一定要降,目标值≤1.8mmol/L,最好低于1.4mmol/L!
  2. 光吃他汀可能不够,必要时需联合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
  3. 饮食调整,少吃高脂食物,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
  4. 坚持运动,每天30分钟,提升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
  5. 控制体重,尤其是腹型肥胖,减重5%-10%有助于降低LDL-C!
  6. 远离烟酒,戒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少喝酒,别给血管添堵!
好了,今天的“健康唠嗑”就到这里!

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三者都得盯紧,不能只管一个!别等到血管堵了才后悔,趁早控制LDL-C,心梗、脑梗才能离你远远的!

觉得有用?赶紧转发给家人朋友!毕竟,血管健康,才是长命百岁的关键!

参考文献:

《2023年中国成人血脂管理指南》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低密度”须进一步降低!光吃他汀,可能不够

相信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听医生强调过:一旦患上糖尿病,“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要比普通人控制得更低。

比方说,对于普通人群而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就算正常;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则至少需要维持在<2.6mmol/L才行。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往往也需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

然而,上面所提到的,仅仅是“过去”的标准!

如今,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专家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即便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了2.6mmol/L以内,也很可能仍然不够;并且,在他汀以外,还多半需要搭配上其他类型的降脂药!

≥40岁的糖尿病患者 LDL-C应<1.8

当我们翻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21年权威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就会发现,其中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控制目标】是这样描述的:

  • 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那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到“<2.6mmol/L”就可以了;
  • 只有当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合并有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时,才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1.8mmol/L”。

应该说,这是当前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只用控制到“<2.6mmol/L”的主要理论来源。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然而,实际上,这一标准到2024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了!

2024年4月,由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与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牵头发布的《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就重新定义了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标准。

首先,糖尿病患者只要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那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就不再是“<1.8mmol/L”,而是进一步被调整为了“<1.4mmol/L”。

其次,年龄只要≥40岁的糖尿病患者,即便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也不再是“<2.6mmol/L”,而是进一步被调整为了“<1.8mmol/L”。

只有年龄<40岁、不合并任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并且,还不具备任何极高危特征的糖尿病患者,才只用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由此不难看出,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相比,《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明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管理要求!

过去,没有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确实只用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2.6mmol/L”即可。

而如今,即便是没有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比如年龄≥40岁的)也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1.8mmol/L”。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真的有必要这样“下调”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吗?

客观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从来都没有被“下调”过!

与非常权威的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完全一致,《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同样认为:

  • 心血管【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为“<2.6mmol/L”
  • 心血管【极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为“<1.8mmol/L”
  • 心血管【超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为“<1.4mmol/L”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事实上,真正发生改变的,并不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标准】,而是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水平】!

举例来说,过去认为:大多数没有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只属于【高危】,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到“<2.6mmol/L”就够了。

而如今则是认为:只要糖尿病患者的年龄≥40岁,即便没有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其心血管风险也达到了【极高危】,所以才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控制到“<1.8mmol/L”。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大家只要走进心血管内科与神经内科病房,看看有多少冠心病、心梗、脑梗患者是从糖尿病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就会明白这样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不得不说,过去,我们可能还是“低估”了糖尿病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危害,而如今,医学上正在逐步地对此进行“纠正”!

≥40岁的糖尿病患者 光吃他汀或许不够

伴随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从“<2.6mmol/L”转变为“<1.8mmol/L”,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40岁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相应的降脂用药强度也应该有所加强!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当中,由于大多数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只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到“<2.6mmol/L”,因此,这份医学指南所强调的是: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降脂药就可以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但在《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当中,情况则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于这份较新的医学专家共识认为: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1.8mmol/L”,并且,较基线水平的降幅还得>50%。

因此,这部分患者从一开始就推荐直接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来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这里,之所以特别推荐使用“中等强度他汀 依折麦布”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使用“高强度他汀”,具体原因有两点:

第一,中国人群一般不太耐受“高强度他汀”,因此,不论是以前的医学指南还是现在的专家共识都有强调,只推荐中国人群使用“中等强度他汀”。

而“中等强度他汀”一般确实难以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降幅达到50%以上,因此,治疗强度大概率是不够的。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第二,“中等强度他汀 依折麦布”可以轻松地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幅达到50%-60%,并且,依折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安全性良好,也不增加他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简言之,相较于“增加他汀剂量”或者“改服高强度他汀”,“中等强度他汀 依折麦布”的联用降脂用药方案,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同时,在安全性方面还有一定优势。

因此,《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才会直接建议: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一开始就可以采用“中等强度他汀 依折麦布”的用药策略。

当然,现实当中也不排除有仅服用“中等强度他汀”就能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幅≥50%的患者。

因此,如果单用某一种“中等强度他汀”就能够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全面达标,那么,原则上,也不是必须增加依折麦布。


综上所述,与过去很多人印象当中“糖尿病患者只用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2.6mmol/L”不同,如今,这一标准又有了变化。

更新的医学理念认为:对于年龄≥40岁的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便没有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最好是降到<1.8mmol/L的水平!

而相对应的,这些患者所需要的降脂治疗措施也应该有所加强。假如单用某一种“中等强度他汀”无法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那么,最好是在他汀的基础之上增加依折麦布或海博麦布等“非他汀类”的降脂药。


【参考文献】

1,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年4月 第16卷 第4期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3,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3年3月 第38卷 第3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健康科普,内容均基于医学指南与专家共识!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