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多吃糖糖尿病(吃糖糖尿病吗)

医者良言 0
文章目录:

长期大量吃糖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医生直言:吃糖您得悠着点

“医生,吃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吗?”

糖块

今天我去查房的时候,有个病人告诉我说,他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有医生说吃糖吃多了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但是根据他的见闻,自己身边有好几个人都是因为长期大量吃糖而得了糖尿病。因此,他对网上的吃糖吃多了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表示怀疑,所以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那吃糖吃多了会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呢?今天医者良言就跟您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

1.长期大量吃糖会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自从踏入医学领域之后,我也在一直思考,长期大量吃糖是否真的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实习的时候,我还专门问过带教老师,他们都告诉我说吃糖多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不过我对他们的观点都抱有怀疑的态度。

翻看最新版的糖尿病的相关书籍,里面也都没有提到说长期大量吃糖是否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不过后来无意之间看到一个研究,里面提到长期大量吃糖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仔细想想还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很多人认为人之所以变胖了,主要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脂肪,然而真相可能超出您的认知。虽然说脂肪的能量高,但是人吃了脂肪以后,大多数的脂肪都会被排出体外,真正被吸收的脂肪并不多。真正使人变胖的是糖类,它才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胰岛素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清楚糖类是如何让人变胖的,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当人吃了大量的糖以后,就会在体内转化成葡糖糖进入血液中,这个时候人体为了控制血糖的稳定,就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主要途径就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储存起来、促进人体对葡糖糖的利用。也就是说,当人吃了很多糖的时候,就会促进人体合成较多的脂肪,长此以往,不变胖就奇怪了。

胰岛细胞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肥胖者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为了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细胞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样的话,就相当于胰岛素在“加班工作”。一两天的“加班”,胰岛细胞还能承受,但是长期这样,它也受不了,这个时候就会有胰岛细胞衰竭。当胰岛细胞衰竭到一定程度的是,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了,从而形成了糖尿病。

另外,长期大量吃糖,也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长此以往,胰岛细胞的功能就会下降,分泌的胰岛素就会减少,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糖尿病。胰岛素这种激素比较特殊,它是人体内唯一的降糖物质。当你吃了太多的糖的时候,这些糖就会分解变成葡萄糖,胰岛细胞就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把血糖降下去。胰岛细胞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也会有“累死”的时候,当胰岛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从而引发糖尿病。

综合以上,长期大量吃糖是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的!

2.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来说,人类对于糖尿病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糖尿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考虑和以下原因有关,具体总结如下。

遗传因素:现在已经证实了糖尿病和遗传因素是有关的,但是这并不是说糖尿病就是一种遗传病。在医学上有个叫做遗传易感性的名词专门描述这个情况,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兄弟姐妹得了糖尿病以后,那自己得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高于正常人。

可能大家还是不太理解遗传易感性啥意思,这里我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有的人吸烟、喝酒一辈子,但是却没有得肺癌,而有的人不吸烟、不喝酒却得了肺癌,这就跟遗传易感性有关。暴露在同样的病因下,有遗传易感性的人就会比较“脆弱”,更容易发病。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比如微生物的感染、某些毒物的作用、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年龄增长、活动量不足等。

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而且感染本身也会造成免疫系统的异常,进一步损伤胰岛细胞。

就拿年龄来说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风险是增加的。这个主要是因为,喷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胰岛细胞的功能就会下降,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会下降。当胰岛细胞的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从而引发糖尿病。

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异常: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会使得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这样的话,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就会攻击胰岛细胞。这样的话胰岛细胞就会受损,其功能也会下降,从而引起糖尿病。

之所以要介绍糖尿病的病因,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去预防糖尿病。在上述糖尿病的病因之中,有一些病因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年龄、遗传因素等。

要预防糖尿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到清淡而均衡的饮食、坚持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接触某些毒物、积极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定期体检等。

这里需要说一下定期体检,其实正常人到糖尿病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经过糖尿病前期的。如果定期体检,就可以提前发现糖尿病前期,在这个时候进行干预,就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

专家解惑:吃糖过多会引发糖尿病吗?

中新网银川11月14日电 (记者 杨迪)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达到1.41亿人,预计中国糖尿病患者将在2045年达到1.74亿人,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为全球第一。糖尿病的名称有何由来?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近日,中新网记者采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红梅,对此解答。

李红梅介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所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便有记载,被称为“消渴症”。因患者尿糖常为阳性,即“尿甜”,便被称为“糖尿病”。

吃糖过多就会引发糖尿病吗?李红梅表示,这一说法并不全面。“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多种,除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症、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糖尿病。”

李红梅介绍,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可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如不及时救治,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此外,糖尿病所引发的慢性并发症,会导致糖尿病眼病、肾病等,严重的可导致患者失明、罹患尿毒症。

那么,公众应如何有效防治糖尿病?李红梅建议,公众应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如果确诊糖尿病,应及时接受治疗,阻止和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完)

长期大量吃糖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医生直言:吃糖您得悠着点

在当今社会,饮食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糖分摄入方面,许多人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近日,我遇到了一位患者,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长期大量吃糖是否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这位患者的疑问源于他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似乎与他周围人的经历相悖。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并促使我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这位患者名叫李先生,今年45岁,是一位企业高管。在一次例行的体检中,他被诊断出患有轻度糖尿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他告诉我,他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因此常常通过甜食来缓解压力。他还提到,他曾在网上看到一些医生表示,适量吃糖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然而,他身边的几位朋友却因为长期大量摄入糖分而患上了糖尿病。这种矛盾的信息让他感到困惑。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通常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2型糖尿病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当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

在讨论糖分摄入与糖尿病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提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导致胰岛素无法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长期高糖饮食被认为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我们摄入过多的糖分时,身体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胰腺可能会因过度工作而功能减退,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此外,糖分的过量摄入还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肥胖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控制糖分摄入不仅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还能帮助减轻体重,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回到李先生的情况,他的生活习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他经常加班,工作压力大,因此依赖甜食来缓解压力。这种不健康的应对方式不仅会导致糖分摄入过多,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我建议他尝试一些更健康的减压方法,如运动、冥想或与朋友交流。

除了个人的饮食习惯外,社会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糖分摄入量。现代社会的食品工业高度发达,许多加工食品和饮料都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食品往往价格低廉、口感诱人,很容易让人上瘾。因此,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需要更加谨慎,关注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

为了帮助李先生更好地管理血糖,我为他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首先,我建议他减少甜食的摄入量,尤其是糖果、蛋糕和含糖饮料。同时,我鼓励他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此外,我还建议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或游泳,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在实施新的饮食计划的同时,李先生还需要密切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我建议他使用家用血糖仪,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先生的血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他告诉我,他不仅感觉身体状况有所改善,而且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加饱满。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更加坚信,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至关重要。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对胰岛素抵抗更为敏感,这些人需要更加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这类人群,定期的健康检查和专业的医疗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分摄入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糖分摄入过多与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孩子们的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结束这次讨论之前,我想再次强调,糖分摄入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制定饮食计划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个案例,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糖分摄入与糖尿病关系的重视。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家人和朋友的健康。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