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体高呕吐(糖尿病酮体高出现头晕恶心)
腹痛、恶心、呕吐......是急性肠胃炎?小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每逢假期,免不了各种聚会,美酒佳肴,饕餮盛宴,对于吃货们来说,那可是挡不住的诱惑啊。这不,小王在假期就经历着这样大鱼大肉的“好”日子。
然而,在一场酒席后,小王开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家人以为是饮酒过多,诱发了急性胃肠炎,吃点药应该就会好了,就自行服用腹可安、黄连素等药物;另外,因为呕吐吃不下东西,还去当地诊所输了些葡萄糖。
谁知这一番操作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甚至出现全身酸软、乏力,心慌,嗜睡,气短等不适,整个人看起来“蔫蔫的”,这下家人慌了,赶紧把小王送来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治疗。
急诊医生了解患者情况后,完善相关检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抽血结果显示小王的静脉葡萄糖到了20.1mmol/L(正常的随机血糖应该在7.8mmol/L以下),酮体高达5.6mmol/L(正常值<0.5),尿酮体(3 ),尿糖(3 ),血气分析显示酸碱度(PH值)下降,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升高,胰腺炎2项正常,腹部CT平扫也没有问题。接诊医生看完后,给小王的诊断是:糖尿病急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不是简单的急性胃肠炎。
随后,急诊科医生给小王采取了降糖、补液消酮、纠正酸中毒、护胃止呕等治疗方案,第二天小王的情况就明显好转了,并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住院期间,医生对小王进行了详细的健康宣教,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复查随访建议等,不久病情稳定出院。
一、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指患者在多种诱因作用下,体内胰岛素极度缺乏,组织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脂肪过度分解,导致以高血糖、高血酮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DKA易发生于1型糖尿病病人,常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等病史。2型糖尿病病人在饮食失调、急性感染、外伤、手术、心脑血管意外、治疗不当等情况下,也可诱发。
DKA出现腹痛的原因有:①体内大量堆积血酮体及酸性代谢产物,对消化道黏膜刺激,诱发胃肠道痉挛而引起腹痛;②电解质紊乱,进而导致细胞内失钾及失镁,致使胃肠道运动受阻,而引发腹痛;③患者严重脱水,全身血量减少,腹腔脏器血循环系统受阻,引发功能性幽门梗阻。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DKA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和急性消化道穿孔等急症的临床症状极其相似,容易被患者忽视,延误治疗。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提高警惕,及时监测血糖,以便判断病情。
三、发病的常见诱因1、感染:为最常见诱因,感染可以导致我们体内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增加机体的胰岛素抵抗,使得胰岛素的降糖效能下降;另外,感染还可以使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这两种作用都可导致血糖的升高。
2、各种应激情况:当经历外伤、烧伤、急性心梗、中风、接受手术等特殊情况的时候,身体会过多的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引起血糖的升高。
3、某些药物的影响:比如糖皮质激素就是外源常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长期使用或短期大量使用可使血糖升高,就可能诱发DKA。
4、治疗不当:突然停用降糖药物,或用量不足,可导致血糖突然升高。
DKA常见于1型糖尿病,而二型糖尿病相对少见。为了避免酮症酸中毒,糖友(特别是1型糖尿病)应规范、合理的治疗,不能随意中断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等),特别是在出现感冒、发烧等不适的情况下。
当糖友出现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外伤、准备手术等情况时,应及时与内分泌科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方案,稳定血糖。
如果糖友出现明显口干、喝水增加、尿频、体重短时间内下降明显的症状,可能提示血糖的升高,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就医。
做好日常的血糖监测,如果发现血糖持续高于13mmol/L时,提示目前治疗方案可能失效,建议及时内分泌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做好日常的生活方式管理,规律饮食及运动,避免暴饮暴食。
【医学指导】
唐咸玉:主任中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张发荣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荣获2009年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之实力中青年医生、入选2020、2021年度《岭南名医录》。
擅长:中西医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痛风、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疾病;对于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非常病例##家庭医生超能团#
糖尿病患者恶心、呕吐、腹痛、烦躁?警惕“酮症酸中毒”
先来看一个案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清酮体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1型糖尿病容易诱发生DKA;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DKA。
周某,女性,71岁,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伴有厌食、疲劳、口干3个月,尿失禁一个月,因疲劳厌食加重并伴有恶心,前来急诊就诊。主要实验室检查如下:
该病人除具有高血糖外,血清酮体、尿糖、尿酮体、以及阴离子间隙均明显升高,结合临床症状和糖尿病史诊断为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经过对症治疗,病人转危为安。
如此凶险的DKA是怎么形成的呢?又如何诊断和预防呢?
一、发病机制复杂,严重时可危及生命DKA发病机制较复杂,其重要特征是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的同时,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相对过多,出现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产生严重高血糖(一般血糖>16.7mmol/L)、高酮血症(血酮体>5mmol/L)、脱水、电解质乱和代谢性酸中毒(PH<7.3)。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危及生命。
发生本病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脏经β氧化,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酮体,其中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为较强的有机酸。
酮体明增高时,消耗体内大量储备碱,病情早期尚不发生酸中毒,当增高的酮体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时,则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此时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Pexels
二、5大DKA诱因1、感染:常见的诱因,占50%以上;
2、胰岛素使用不当:随意中断胰岛素的使用或突然减少胰岛素剂量;
3、体内代谢负荷剧增:饮食失控,或短期内不适当静脉输入过多葡萄糖;
4、应激状态: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外伤、手术、麻醉、妊娠分娩、卒中及甲亢等;精神因素精神创伤、过度激动等;
5、其他诱因:如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Pexels
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警惕DKA发作DKA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 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称为糖尿病酮症;
● 轻、中度除酮症外,还有轻至中度酸中毒;
● 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DKA昏迷),或虽无意识障碍,但血清碳酸氢根低于10 mmol/L。
DKA常呈急性发病。
- 在DKA发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的加重;
- 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
- 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
- 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四、怀疑发生DKA,该做哪些检查?首要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糖、尿素氮/肌酐、血清酮体、电解质、渗透压、尿常规、尿酮体、血气分析、血常规、心电图等。若怀疑合并感染还应进行血、尿和咽部的细菌培养。
五、如何明确诊断?如血清酮体升高,或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增高,血pH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都可诊断为DKA。具体诊断标准见下表。
DKA的治疗原则为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单有酮症者,需适当补充液体和胰岛素治疗,直到酮体消失。DKA应按以下方法积极治疗。
1、补液
能纠正失水,恢复血容量和肾灌注,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清除酮体。对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在补液过程中要监测血浆渗透压,并经常对患者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状况进行评估以防止补液过多。
当DKA患者血糖≤13.9 mmol/L时,须补充5%葡萄糖并继续胰岛素治疗,直至血清酮体、血糖均得到控制。
©Pexels
2、胰岛素
DKA是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应选用短效胰岛素静脉给药。当DKA患者血糖降至13.9 mmoL/L时,应减少胰岛素输入量并开始给予5%葡萄糖液,此后需要根据血糖来调整胰岛素给药速度和葡萄糖浓度,并需持续进行胰岛素输注直至DKA缓解。
3、纠正电解质紊乱
在开始胰岛素及补液治疗后,若患者的尿量正常,血钾低于5.2 mmol/L即应静脉补钾,一般在每升输入溶液中加氯化钾1.5~3.0 g,以保证血钾在正常水平。
治疗前已有低钾血症,尿量≥40 ml/h时,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同时必须补钾。
严重低钾血症可危及生命,若发现血钾<3.3 mmol/L,应优先进行补钾治疗,当血钾升至3.5 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以免发生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呼吸肌麻痹。
4、纠正酸中毒
DKA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治疗后会抑制脂肪分解,进而纠正酸中毒,一般认为无需额外补碱。但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会引起心肌受损、脑血管扩张、严重的胃肠道并发症以及昏迷等严重并发症。PH<7.0时适当补碱治疗。
5、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
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脑水肿和肾衰竭等。
七、DKA的预防当随机血糖超过19.05 mmol/L(血清酮体≥3 mmol/L)时,可预警DKA。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2、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由嘉会医疗医疗团队撰写并审核,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糖友酮症酸中毒四大表现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赵同峰
老王是位老糖友了,眼看夏天就要过去,老王决定再吃一次西瓜。考虑到之前吃西瓜也没事,家人就没约束他。然而当晚老王就开始恶心呕吐,还伴有腹痛。来到医院后,医生说是酮症酸中毒。
当患者胰岛素严重缺乏时,糖代谢紊乱加重,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就用脂肪供能,而脂肪燃烧不完全,就会继发脂肪代谢紊乱:当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超过了组织所能利用的程度时,就会在体内积聚,出现酮血症。酮体由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组成,均为酸性物质,它们的堆积导致血液酸化,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友出现以下表现,要警惕是否为酮症酸中毒。1.脱水表现。轻则口干、皮肤干燥、眼眶下陷,重则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舌干是估计脱水程度重要而敏感的体征。2.酸中毒表现。酸中毒会抑制组织对氧的利用、使微循环出现障碍,使心肌收缩力下降,血压下降和体温降低。3.电解质平衡紊乱的表现。高血糖需要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会把钾转移到细胞内,造成血清钾浓度下降,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4.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脱水、酸中毒、微循环障碍等,会损伤脑细胞,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精神萎靡、烦躁,甚至嗜睡、昏迷。此外,患者还会恶心呕吐、食欲低下、全腹部不固定疼痛、呼气有烂苹果味等。
出现酮症酸中毒应尽快到医院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使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糖友除了按时服药外,还要控制糖摄入量,如果血糖过高就要暂时停止食用水果等含糖食物。(特约记者 简文杨)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