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糖尿病的针(治糖尿病的针剂商品名)
解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恐惧”,我国无针给药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在一家餐厅,一位老先生在座位上忽然把裤腰带解开,“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可能认为他的行为不正常,但是对我来说,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他要打胰岛素了。”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在首届“科技×爱 快舒尔无针给药技术创新峰会”说。
纪立农说,这位老先生拿出针来,犹豫了下,开始注射胰岛素,打了四次才打进去。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一天要注射多次胰岛素。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纪立农表示,在门诊中,给患者加药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告诉患者需要注射治疗,患者就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纪立农说,对注射的恐惧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导致患者反复推迟使用胰岛素的时间。在此次峰会上,快舒尔“X无针给药技术平台”发布,该平台整合快舒尔无针递送最新科技,实现不同药物特性精准匹配给药参数,可以为药物研发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给药解决方案并量产。据了解,自2005年起,快舒尔医疗专注无针递送技术研发,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药物以极细液体流注入皮下,0.3秒内即可抵达预定深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快舒尔的临床实验单位之一。纪立农强调,药物生产因规模化成本优势显著,而在给药成本核算上,无针注射有着巨大潜力,若能进一步优化,将对整体药品生产成本的降低起到关键作用。
“当前全球的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创新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监督处副处长于浪摆在峰会上表示,医疗器械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不断涌现的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正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预期。
北京市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副局长郭萌表示,作为经开区内的优秀企业代表,快舒尔填补了我国在无针注射领域的技术空白,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是经开区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未来,经开区还将持续优化经开区内对医疗器械的相关扶持政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药制造产业高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有了这个东西,糖尿病患者还怕打针吗?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长期注射胰岛素确实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导致出血、断针、注射部位感染、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等问题;还有少数患者有“打针恐惧症”,一看到注射针,立刻全身瘫软,注射时甚至出现“晕针”。
那么,除了心理沟通、加强患教、提高注射操作技术培训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德国科学家率先研发了一种无需金属针头的注射方式——无针注射器,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使用。除此之外无针注射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疫苗注射、牙科和医疗美容领域。
无针注射器是没有针头,注射的时候通过注射器主机产生压力将胰岛素注射器药管(医用塑料材质的)前端极细的小孔压进体内,整个注射过程没有金属异物入侵肌体,从而实现微创微痛,舒适注射,没有针头彻底避免恐针现象。
无针注射器特点:
避免针头刺入皮肤,消除金属过敏和针头带来的恐惧,避免针头划伤和断针带来的伤害。无针注射消除了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提高了注射依从性,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药物是弥散式进入体内的。传统针头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后,在针尖的位置聚集成一个药池,而无针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是呈现一个5cm直径的雾状均匀分布区域,跟皮下组织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吸收更充分。糖尿病患者用普通针头注射胰岛素,在餐前通常要提前30分钟注射,因为吸收慢,药效会延迟。用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在饭前5分钟注射即可。
无针注射方式,胰岛素吸收的更充分,无胰岛素残留,可以预防皮下脂肪增生。糖尿病患者注射的胰岛素,本身是有促进生长作用的,如果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以后,没有被充分吸收有残留的话,会导致组织增生,产生硬结,时间久了,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无针注射方式可以延缓这种现象出现。
无针注射方式由于是弥散式注射,吸收充分,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会节省15-20%的胰岛素使用量,降低费用。
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重复使用所导致的感染几率,使用更安全。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对糖尿病患者肌体的伤害。
无针注射器避免了针头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升了患者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让糖友们也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无针注射给恐针的糖友们多了一份选择,多了一份舒适!所以建议害怕打针的糖友们看看这篇文章,应该恐针的情况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吧~记得转发身边也有恐针情况的糖友看哦~
无针注射,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来源:经济日报
不良反应降低 治疗效果更优
无针注射,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当前,中国已成为糖尿病流行最为广泛的国家,成年糖尿病(20岁至79岁)患病人数已达到1.14亿。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能够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注射感受和治疗效果,且没有出现胰岛素注射后皮下硬结,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也没有增加。”前不久,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7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与参会者分享了一项由他领衔的被称为“FREE研究”的研究结论。
据悉,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分组,以有针胰岛素笔为对照,评价新型胰岛素无针注射器作为施药载体用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是首个将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探讨无针注射胰岛素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也是按照国际标准临床研究方法开展的世界最大规模比较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和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研究。我国共有10家三甲医院参与,入组患者427例,跨度112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禁忌时,仍需使用胰岛素。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甚至是必须的控制血糖措施。
“但是,传统有针胰岛素注射方式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纪立农举例说,传统有针注射方式对患者心理存在影响。一些患者因恐针或惧怕疼痛而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或因不能按照医嘱按时注射胰岛素导致血糖控制差,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加。
注射针头重复使用也会影响胰岛素注射准确性并增加皮下硬结发生机会。而无针注射利用压力射流的原理来完成药液皮下注射,即通过无针注射器内部的压力装置产生压力,使药液瞬间穿透人体表皮到达皮下,并呈3.5厘米直径的弥散状被吸收。这种方式明显减轻了注射的痛感。
对于患者而言,除了疼痛感,有针与无针注射还有哪些不同?相关研究证实:与有针注射相比,无针注射提高了速效胰岛素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且吸收更快。
在我国开展的“FREE研究”中,研究人员共选出427位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和无针胰岛素注射组。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与有针注射胰岛素相比,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非劣效于有针胰岛素治疗组,并具有统计学优效和临床优效;与胰岛素笔注射相比,胰岛素使用剂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与胰岛素笔注射无差异;无针注射胰岛素患者疼痛感更低,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如划伤、硬结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纪立农强调,我国在无针注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可以说,目前无针注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技术的安全性与实际效果也得到了临床证实。未来仍需全社会共同推动,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经济日报 记者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