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二型中药(二型糖尿病可以吃什么中药)

精诚仁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多年,多数是气阴两虚,当归六黄汤,养阴清热,来了解一下

我国糖尿病目前发病率不低,该病也被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个病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界越来越富裕之后多起来的。

先看看西医怎么认识和治疗,只想了解中医部分的朋友可以下拉忽略!

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代谢疾病,跟遗传有关,糖尿病主要是胰岛功能出现了异常,胰岛是干啥的呢?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又是干啥的呢?胰岛素就是降血糖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体内血糖降不到正常范围了,就容易得糖尿病了。

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一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能被有效利用,所以要人为的干预。咋办呢?

一型糖尿病只能体外补充胰岛素了,因为自己不能产生了!

二型糖尿病可以自己产生胰岛素,但不能有效利用,所以研制出了好几种增强利用的口服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PP-4酶抑制剂等)大家只要知道是增强胰岛素的利用既可以!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是降血糖,要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但是每天按时吃药,严重时还要每天挨至少一针是比较痛苦的,如果降糖药应用过量,还存在低血糖的风险,大家注意!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容易造成人体晕厥,大脑缺氧等严重问题,所以降糖药都是逐渐加量的。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人体长期泡在高渗糖水中就像温水煮青蛙,时间长了,神经,血管都会出问题,神经会出现损伤,表现出现麻木、疼痛等,血管会出现粥样硬化,形成斑块,这些是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高发因素。有的严重还会出现烂脚丫(溃烂)严重甚至需要截肢,看到这了,大家知道为何医生总是强调要规律用降糖药了吧!

糖尿病人伤口破溃不容易愈合,日久容易溃烂

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可怕。


怎么预防并发症?怎么减少并发症?这里交给大家两个中医方法,大家了解一下!

第一个是解决糖尿病麻木的问题,糖尿病麻木中医是什么认识的呢?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中医认为麻木跟气血经络不通关系密切,经络受阻,气血不通,导致出现麻木,常见的阻滞经络导致淤堵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导致的经络不通会出现胀痛,刺痛,疼痛夜间加重,看舌苔,舌质紫暗,瘀斑,嘴唇也是紫暗的,这种疼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像针扎一样,这种需要活血祛瘀止痛,打搅可以了解一下血府逐瘀汤颗粒,之前有介绍过,大家可在自行查一下。

2、痰瘀阻滞,这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主要是麻木的表现!

一句话形容就是平时就麻木,四肢末梢明显,干活是更严重!这种也有办法,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大家打开链接了解一下。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 文章

这两味是主药,其他表现要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不能机械的生搬硬套。


接下来说一下今天的正题,糖尿病后期出现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的问题!

最近接连有朋友找我咨询糖尿病的问题,一个是10多年病情,另一个是30多年的病情,二者症状不尽相同,但表现出的都是一派热像:

燥热,睡不着觉,口渴,口干,口苦,颜面潮红,喜欢喝凉水,睡觉出汗,小便黄,总没力气,乏,容易发脾气,舌头很红。

以上的表现是糖尿病后期,出现了一种阴虚内热的状态,糖尿病我们中医叫消渴,因为糖尿病的人饿得快,消化快,总感觉口渴,所以中医称之为消渴。

怎么产生的呢?中医认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者后天饮食没有节制,出现了脾胃受损,脾胃是管消化和代谢的,脾胃为中焦,是人体转化运输的轴,胃为水谷之海,食物经过胃的腐熟,消化,还要运送到脾,脾对水谷转运和吸收,化生水谷精微和气血,脾能升清,把水谷精微和气血送到脏腑、头面等部位去发挥作用,胃降浊把糟粕垃圾送到大小肠再排出体外。

脾胃是人体的轴,有生化和转输作用

脾胃损伤会产生一种脾虚湿盛的状态,这个时候是舌胖大,苔白腻,人比较能吃,大便稀的,大家会有疑问,怎么讲到脾虚湿盛了,不是阴虚内热吗?不要急,脾虚湿盛是糖尿病的前中期情况。

如果失治误治,湿在体内待久了就像沼气池一样,会发酵,发酵产生热量,生成湿热,湿热比较缠绵,不容易好,会逐渐伤及阴液,阴液受损太严重,就出现阴虚内热了。就会出现口干、口苦,盗汗、乏力、燥热等阴虚内热的表现。

要怎么办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养阴清热,清虚热、除湿热、止汗的方子,叫做当归六黄汤,看一下组成,我们来分析下它的作用。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

(为啥叫当归六黄汤?因是由为一个当归,加上留个带黄字的重要组成。)

这个方子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为便于理解,我们给它分类一下。

第一组:生地、熟地、当归。

生地、熟地、当归可以入肝肾来滋阴养血,阴血充盛水能制火,三个共同组成了君药。

我们看,这里面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熟地滋补肾精,当归养血活血,三者都有滋补肝肾的作用,两寒一热,寒热并用,而清热力量更胜温热,这样就能清热不伤阳,肝肾同源,肝血和肾阴属于都属于偏凉润的物质,肝肾同补,滋阴降火,虚火不光要用凉药清火,还得把火潜下来,肝阳上扰动加重了火热,滋补肝肾还可以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

熟地黄滋补作用强于生地黄

生地黄凉血作用更强

第二组:黄芩、黄连、黄柏

汗为心之液,盗汗属于阴虚火旺,心属火,肾属于水,由于水火不能共济,心火太过旺盛,热迫使津液外泄导致,所以用黄连清心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均属于苦寒之品,苦能坚阴,就是把阴液留在体内的意思。黄芩入上焦,又能清上焦火,黄柏入下焦,能泻下焦热,这三者配合能把人体整个三焦的火都给压下去了。三者是臣药。

黄芩入上焦,清肺火去湿热,还能安胎

黄连入中焦,可以清心火,胃火,还能泻中焦湿热

黄柏入下焦,能清肝肾之火,还能去下焦湿热

最后交上了一味黄芪,黄芪味甘,甘具有补的作用,能够补中焦,补脾胃之气,(参见:补中益气汤)黄芪还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用于卫表气虚的自汗盗汗,(参见:牡蛎散),糖尿病后期,阴虚内热,卫气不固,不仅自汗,还盗汗,这时候用黄芪益气实卫固表,表气一强盛,汗自然就少了。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个当归六黄汤的介绍了,既可以滋阴清热, 去除阴虚燥热,口眼干燥,口苦尿黄等热盛的问题,还可以固表止汗,解决阴虚内热出现的自汗盗汗问题,大家学会没有呢?

最后提醒大家,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出现,减少并发症危害。

西医都认可的降糖中药,出自权威经典《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所推出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收录了大量的传统中药。说明近些年通过中医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不断努力,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因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所推出的,国内最权威的糖尿病指南。能将传统中药加入其中,说明中药在临床上得到了非常好的疗效。

今天小雨药师讲指南之中所提及的4个传统中药。分别是出自于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白虎加人参汤、大柴胡汤以及葛根黄芩黄连汤。《金匮要略》中:肾气丸。

第一、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五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益气、生津的功效,用于阳明热盛、气津两伤的患者。

第二、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甘草,黄芩,黄连,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清泻里热,解肌散邪的功效。用于表证未解、邪热入里的患者。

第三、肾气丸: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八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证。

第四、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共八味中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泄热结的功效,用于:少阳阳明病。

在这里还是要强调,虽然上述4个传统中药都是非常好的中药,但是切莫自行用药,因为中医对于糖尿病也有中医自己的分型辩证方法,例如:三消辨证,三型辩证,以及糖尿病4个自然阶段分期。其中三型辨证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类。而4个自然阶段分为前期:郁,早期:热,中期:虚,晚期:损,4个阶段。而上述分型辨证必须通过中医,望闻问切,4诊合参,辨证论治才可以,因为中医只有对症才有效,如果不对症效果会很差,所以切莫自行用药。因此使用任何中药,一定建议您到您附近的公立医院由医生号脉之后再使用中药。

虽然中医在1840年之后整整停滞了100年,但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医人的不断探索发展,使得中医又焕发了青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中医成果不断涌现,使很多的西医指南中都加入了中药。相信随着发展的不断继续,更多的中药重新得到认可。

这份中药降糖方,2型糖尿病请收下!不仅降血糖还改善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如同难以摆脱的牛皮糖,被视作一生的 “甜蜜负担”。一旦血糖失控,心、脑、肾以及下肢等全身组织器官都可能受波及,引发各种并发症。

西医多借助降糖药物与胰岛素治疗,虽能迅速控制血糖水平,但在应对胰岛素抵抗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差强人意。而中医注重整体调理,目标不仅是降低血糖,还在于调节全身机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预防并发症。

以门诊案例来看,52 岁的王先生,饱受口干烦渴、多饮多尿困扰达半年之久,近期又出现视物模糊、乏力和夜尿频繁等症状,经医院检查被确诊为 2 型糖尿病。

此前,他已服用二甲双胍等西药两个月,可血糖控制效果不佳,于是前来寻求中医治疗。中医诊断发现其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细数,空腹血糖 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8%,B 超显示轻度脂肪肝,辨证为阴虚热盛、脾虚湿滞。

治疗采用滋阴降火、健脾化湿之法,药方包含生地黄、天花粉、麦冬、山药、黄芪、茯苓、白术、枸杞子、桑螵蛸、泽泻、丹参、甘草。

一段时间后,王先生头胀减轻,空腹血糖降至 8.8mmol/L。医生依据其状况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半月后,他全身不适症状消失,血糖降至 4.8mmol/L。继续服用原方加减一个月后复查,症状基本消失,血糖趋于正常,精神状态也显著改善。

该方成效显著的原因在于:生地黄、天花粉、麦冬可滋阴降火,有效缓解口干烦渴;山药、黄芪、白术、茯苓能健脾益气,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益;枸杞子、桑螵蛸可补肾固精,改善夜尿频繁;泽泻利水渗湿,丹参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协同作用,既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需注意,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本文仅供参考,切不可擅自用药,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糖尿病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