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餐3高(糖尿病人餐三血糖高于餐二)

吕军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这样吃3餐,一天血糖都不高

俗话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对普通人来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样的吃法适合糖尿病人吗?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影响血糖的4个身体因素

你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的高低吗?

很多糖友会说,这题我会:饮食、运动、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架马车”。

恭喜你回答正确。

那如果我这样问:你知道哪些身体因素会影响血糖的高低吗?

相信很多糖友就会有点蒙圈了,身体因素?这是什么意思?

我常常跟大家说,糖尿病千人千面,每个糖尿病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其实指的就是个体的身体因素。

我们知道,人的睡眠周期是有节律的,这个节律就叫“生物钟”。但是你知道吗,血糖波动也有“生物钟”。它会受到4个因素的影响: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腺分泌的胰岛素量、肌肉消耗的葡萄糖量、肝脏产生的葡萄糖量。

这4个因素,就是影响血糖的4个“身体因素”,每位糖友都各不相同。

这跟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这4个因素会导致血糖周期性的波动,如果我们顺应这个周期来安排饮食,血糖控制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换句话说,同样的一餐食物,放在不同的时间来吃,血糖反应可能会截然不同。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请接着往下看。

三餐如何分配更合理

一日三餐如何分配对血糖影响更小?

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

2021年,国际知名营养学期刊《Nutrient》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进餐时间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体重的影响研究》,对三餐的进食时间与餐后血糖的波动进行了论述。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三餐最佳的进食时间,是按照生物钟来进食。否则会导致相关生物钟的基因表达中断,餐后血糖水平升高。

具体包括3个方面:

1)不吃早餐

研究人员认为,与正常吃早餐相比,不吃早餐反而会导致午餐和晚餐后的血糖明显升高。

原因就在于,不吃早餐时,身体生物钟的基因表达会受影响,导致随后一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增加。

受试者餐后血糖变化;早餐于0min时摄入,午餐于210min时摄入

2)晚餐高热量VS早餐高热量

研究发现,在保证全天的总热量一致的前提下,晚餐分配更多的热量,对血糖的影响显著高于早餐吃更多热量。

两种受试者相比,早餐高热量组减少的体重,比晚餐高热量组要高出2-5倍之多,并且早餐组的全天平均餐后血糖也比晚餐组显著降低。

富早餐组与富晚餐组的体重变化

富早餐组与富晚餐组的餐后血糖反应

3)一日三餐VS一日六餐

有些糖友为了减少餐后血糖波动,会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这样对血糖控制会更好吗?

研究者对此同样做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一日三餐与一日六餐相比,前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优于后者。

总之,这一研究有力证明,我们的饮食时间可能在血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餐后的血糖水平有显著的影响。我们身体的饮食生物钟更最适合早上吃东西、晚上禁食和休息。

三餐吃什么对血糖更好

知道了如何分配三餐,那吃什么东西对血糖更好呢?

中国虽然是美食大国,但是我们的饮食结构并不是最健康的。最主要的弊端,是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过高。这种饮食结构营养不够均衡。

《中国居民早餐饮食状况调查报告》显示,55%的调查对象每餐吃的食物不足三种,乳制品和果蔬类的比例相对较低。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物种类要包括 4 大类:

1、谷类

2、动物性食物(肉类、蛋)

3、奶及奶制品

4、蔬菜和水果

具体吃什么则没有统一要求,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自行搭配,关键是保证营养均衡。

比如,我们以早餐为例,传统的中式早餐是怎么搭配的?

是不是下面这样:

1、稀饭 馒头 咸菜

或者这样:

2、1份蛋肠

抑或者这样:

3、杂粮糊糊 煎饼

上面是传统中式早餐的经典搭配,这样的搭配都有各自的缺陷,营养不均衡。

我们可以这样搭配:

杂粮粥一碗,肉包一个,素包一个,豆浆/牛奶一杯,水果一个。

这样吃其实并不复杂,但是主食、肉类、蔬菜、水果、豆/奶制品都有了,营养就比较均衡。

如果早上时间匆忙,也可以更简单一点,但是建议至少有3样食物:牛奶、鸡蛋和主食。就能保证最基本的营养。

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专家研究发现:如果糖尿病患者每周饿3顿,其效果堪比药物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专家研究发现:如果糖尿病患者每周饿3顿,其效果堪比药物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负担。

科学研究表明,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

近年来,关于减少进食次数对糖尿病管理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如果糖尿病患者每周减少三顿正餐的摄入量,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与药物治疗相媲美。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机制与危害

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胰岛素是机体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负责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血糖水平会持续升高,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完全或部分缺乏,因此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逐渐衰退,与生活方式、肥胖、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多个器官系统造成损害,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包括

  1. 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2. 糖尿病肾病: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降低肾功能,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可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引发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 糖尿病神经病变:长期血糖异常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四肢麻木、疼痛,甚至感觉丧失。
  5. 糖尿病足:由于神经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患者足部伤口愈合能力下降,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减少进食频率对糖尿病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关于减少进食次数对糖尿病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适当减少进食频率,尤其是每周减少三顿正餐,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减少胰岛素负荷,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波动。

1. 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问题,当胰岛素作用降低时,机体需要分泌更多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最终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研究发现,减少进食频率可以降低胰岛素分泌负荷,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代谢。

当人体短时间内不摄入食物,胰岛素水平会显著下降,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几率。同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提高,使葡萄糖更容易被细胞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2. 稳定血糖波动,减少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容易剧烈波动,这不仅影响体内代谢平衡,还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减少进食次数有助于降低血糖波动,使血糖水平更加平稳,减少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

长期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对于糖尿病足的患者,减少血糖波动可以降低伤口感染的概率,提高愈合能力,减少截肢风险。

3. 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肥胖相关风险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过量的脂肪组织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减少进食频率可以提高体内脂肪代谢,减少内脏脂肪堆积,降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

当人体处于短暂的能量缺乏状态时,会优先消耗储存的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这不仅有助于体重管理,还可以减少脂肪细胞的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的进展风险。

4. 影响肠道菌群,优化代谢环境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减少进食频率可以优化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有益菌生长,减少有害菌繁殖,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况。

健康的肠道菌群有助于改善葡萄糖代谢,降低炎症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合理调整饮食模式,结合减少进食次数的方法,来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整体健康状况。

如何科学减少进食次数

糖尿病患者在减少进食频率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原则,避免因进食减少而导致营养不良或低血糖。

  1. 选择适合的餐次减少方案:建议从每周减少一顿正餐开始,逐步调整到每周减少三顿,同时确保每日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
  2. 保证优质营养摄入:减少进食次数的同时,应选择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食品。
  3. 合理安排进餐时间:可以采用轻度间歇性禁食模式,例如每日8小时进食窗口,其余时间仅饮用水或低热量饮品,以减少胰岛素波动。
  4. 监测血糖变化:糖尿病患者在调整饮食模式时,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确保血糖稳定,避免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依赖药物,还需要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适当减少进食频率,每周减少三顿正餐,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波动,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管理策略,中国医学杂志,2023

低频饮食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内分泌代谢学报,2022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中华内科医学,2023

间歇性禁食对代谢健康的影响,营养学研究进展,2023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关系探讨,中国微生物学杂志,2022

糖尿病人牢记“2要3不要”!这样血糖就会稳稳的

春节快要过去了,糖尿病的朋友们可得留意了,别让血糖成了节日后的烦恼。想要血糖稳稳当当,就记住这“两要三不要”!

两要:

要管住嘴,假期聚餐多,餐桌琳琅满目,但咱们糖尿病人得理智,像那些高油高糖的菜、坚果、果干小零食,尝尝鲜就好,别让它们导致血糖升高

要守规律,作息不乱套。假期热闹,但熬夜、睡眠不足是大忌,血糖可不喜欢这样的节奏。尽量晚上11点前就睡觉,保证每天7小时以上的时间

三不要:

别贪杯。聚会多,酒是少不了,但咱们糖尿病小伙伴最好还是远离酒精,特别是血糖不稳、血压高、心脏不太好的朋友,酒精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咱们还是健康第一。

不停药,遵医嘱是关键。休息时也别忘了按时吃药,医生的话得听进去。血糖一旦失控,还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这些急性并发症。

拒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甜是甜,但血糖飙升也快,可以自己动手泡杯茶,比如苦瓜茶、蒲公英茶、桑叶等,既健康又降糖。

关于糖尿病人的小贴士就到这里,有问题都可以跟我聊聊,我们一起为了你的健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