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眩片糖尿病(清眩片效果怎么样)
中成药药性大全
一内科用药
1.感冒类19味
风寒感冒类(注意没说应用的都是大标题共性的内容)
其实可以分三类下面我只分了二类,还有一类其实也可归纳为暑湿感冒.
1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环A同用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
2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初起。孕妇禁用.外感初起.
3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要记单独的能祛湿.
4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5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体弱者适应.
注意共同的使用注意,一般共性的考的较少,都以功效为主,各自的特点为辅来考.
风热感冒类
1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
2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3感冒舒颗粒:疏风清热,发表宣肺。使用注意事项中最多的一个,稍留意一下.
4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5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使用方法同羚翘解毒丸.
6小柴胡颗粒:散热解表,疏肝和胃。用于病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
7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用于流行性感冒。
8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主要用于执毒壅盛所致.
9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火热内盛,高热所致的.孕妇禁用这一点可以联系记一下.
10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热毒雍盛。
11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型脑炎。
12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注意同口服液区别,抗病毒颗粒剂在体内有一个崩解在释放的过程,比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肯定要强.
13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公众号:思考部落。凉血解毒。孕妇及哺乳都禁用
14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顾名思义,应用于感冒属暑热型.
2.咳喘类35味
含有婴粟壳类.
1止咳丸: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于肺,肺气不宣.
2克咳胶囊:止咳,定喘,祛痰。用于咳嗽。
3强力枇杷露:养阴敛肺,止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4咳喘宁口服液: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老年人宜.
咳喘药中以上四个药均含罂粟壳,不宜过量或长久服用。
痰多阻肺和痰多类
1蛇胆陈皮胶囊:理气化痰,祛风和胃。用于痰浊阻肺。
2杏仁止咳糖浆:化痰止咳。用于痰浊阻肺。
3桂龙咳喘宁胶囊:降气平喘,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
4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
5止咳橘红口服液: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
6止咳枇杷颗粒: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
7清肺抑火丸:清肺止嗽,化痰通便。用于痰热阻肺。
8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用于痰热阻肺。
9橘红片: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多不易咳出
风热咳嗽类
1川贝枇杷颗粒: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湿内阻.
2川贝枇杷露:止咳祛痰。用于风热咳嗽.
3风热咳嗽胶囊:祛风解热,止咳化痰。用于风热咳嗽.
4蛇胆川贝枇杷膏:润肺止咳,祛痰定喘。用于外感风热.
5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用于外感风热.
6止咳平喘糖浆: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用于风热感冒.
肺热咳嗽类
1清肺化痰丸: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痰涎雍盛等。
2蛇胆川贝胶囊: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
3祛痰灵口服液:清热,化痰,解毒。用于肺热咳嗽.
4复方鲜竹沥液: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
5牛黄蛇胆川贝散:清热,化痰,止咳。用于外感所致的热痰,燥痰.这个可以归纳到上面一栏,但从功效来说在这一栏要好记一点.
1参贝北瓜膏: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用于哮喘气急,肺虚咳嗽。
2润肺止嗽丸:润肺定喘,止咳化痰。用于肺气虚弱。
3二母宁嗽丸: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热蕴肺.
1通宣理肺丸: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风寒束肺,肺气不宣.
2止咳宁嗽胶囊:疏风散寒,宣肺解表,镇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
3复方川贝精片: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咳嗽.
1百合固金丸: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痰中带血等。
2养阴清肺丸: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痰中带血。
3蛤蚧定喘胶囊: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
4固本咳喘片: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
1小青龙合剂: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
以上内容有的可以自己记,如肺肾两虚有什么症状应该知道,肺肾阴虚又是什么症状,如果出一个选择题的形式考用什么中成药时,希望大家都不要丢分了.
3.中暑类5味
1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症状.可引起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等不良反应.
2十滴水:健胃,祛暑。用于中暑.软胶囊一日用量不得超过8粒.
3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停滞等.
4清暑解毒颗粒:清暑解毒,生津止咳,并能防止痱热疖。用于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5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含有人参注意十八反,十九畏,和不能吃白萝卜.下面在提到人参我就不重复了。
4.伤食类9味
1槟榔四消丸:消食导滞,行气泄水。食积痰饮,消化不良所致.含五灵脂.
2保和颗粒: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各症.糖尿病忌用颗粒剂.
3加味保和丸:健胃理气,利湿和中。用于饮食不消化.
4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
5香砂枳术丸: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用于脾虚气滞。
6开胃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7开胃山楂丸:健脾胃,助消化。应用如药名
8香砂六君合剂: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
9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脘腹疼痛,恶心等,本药宜空腹用温开水服用.
主要包括有三类:1慢性胃炎2胃肠动力减弱3胃肠功能不调
1保济口服液:解表祛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还可用于晕车晕船.
2沉香化滞丸:理气化滞。用于食积气滞.含有五灵脂.
3舒肝颗粒:舒肝理气,散郁调经。肝气不舒所致.温开水或者姜汤送服.
4越鞠保和丸:疏肝解郁,开胃消食。用于气郁停滞.
5五味清浊丸:开郁消食,暖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温开水送服.
6六君子丸: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
7舒肝片:助消化,舒气开胃,消积滞,止痛除烦。肝郁气滞各症.
5.胃脘痛类药22味
1六味安消散: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用于脾胃不和,食积内停。
2香砂平胃丸:健胃,舒气,止痛。用于胃肠衰弱。
3良附丸: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
4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
5小建中颗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
6左金胶囊:疏肝,和胃,泻火,止痛。用于肝火犯胃。饭后服用.
7加味左金丸:疏肝和胃。用于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8舒肝平胃丸:舒肝,消滞。用于胸胁胀满,呕吐酸水等.
9疏肝和胃口服液:疏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
10气滞胃痛颗粒: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胀痛.
11沉香化气丸:疏肝理气,消积和胃。公众号:思考部落。用于肝胃气滞。个别患者服用后嗳气较重.
12乌贝颗粒: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用于肝胃不和。饭前服用.
13胃逆康胶囊: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用于肝胃不和郁热症所致各症.饭前口服,可见轻度腹泻.
14沉香舒气丸:舒气化郁,和胃止痛。含五灵脂.肝郁滞,肝胃不和.
15胃苏颗粒:理气消胀,和胃止痛。气滞型胃脘痛,偶有口干,嘈杂.
16胃康胶囊:健胃止痛,行瘀止血,制酸。胃脘痛属气滞和血瘀证者.孕妇禁用,其它的有的是忌用有的是慎用.
17养胃舒颗粒: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气阴两虚。
18温胃舒胶囊: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出血者忌用.单指这一节的22个药。
19阴虚胃痛颗粒:养阴益胃,缓急止痛。用于胃阴不足.
20胃安胶囊:养阴益胃,补脾消炎,行气止痛。饭后2小时服用,用于胃脘嘈杂,上腹隐痛.
21洁白胶囊: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浊。用于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等.含五灵脂
22六味能消胶囊:宽中理气,润肠通便,调节脂肪。胃脘胀痛,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6.泄泻类药4味
1葛根芩连片: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湿热蕴结.
2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见泄泻者.
3固本益肠片:健脾温肾,涩肠止泻。30日为一疗程,连服2-3个月.脾虚或脾肾阳虚泄泻.
4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止痛止血,生肌消肿。30日为一疗程,连服2-3个月.主要用于脾虚泄泻.
7.便秘类药8味
1清宁丸: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用于火毒内蕴。
2通便灵胶囊:泄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月经期和孕妇禁用.
3苁蓉通便口服液: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4麻仁丸: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睡前服,加开水或者蜂蜜后服.
5麻仁润肠丸: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
6麻仁滋脾丸:润肠通便,健胃消食。用于年老体弱,久病虚弱,阴虚津亏者。
7便秘通:健脾益气,润肠通便。用于虚性便秘,脾虚或脾肾两虚。个别有口干.
8通乐颗粒: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阴虚便秘。孕妇禁用.
8.实火证类药9味
1复方牛黄清胃丸:清热通便。用于胃肠实热。
2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
3清火片:清热泻火,通便。
4一清胶囊: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5新清宁胶囊: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实热内蕴。睡前服5粒或者5片.
6上清丸:清热散风,解毒,通便。
7黄连上清丸:清热散风,泻火止痛。用于火热上攻等。
8芩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肝脏蕴热。
9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肺胃火盛.
孕妇禁服的有:黄连上清丸,复方牛黄清胃丸,当归龙荟丸.这个可以选择性记忆.
9.头痛类药7味
1都梁丸: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用于风寒之邪引起.
2川芎调茶颗粒:疏风散寒。用于外感风邪引起.
3芎菊上清丸: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
4牛黄上清丸: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
1天麻头痛片:养血祛风,散寒止痛。用于风寒头痛,血瘀头痛,血虚头痛。
2养血清脑颗粒: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亢。偶有恶心.
3正天丸:疏风活血,活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ALT丙氨酸转移酶,可轻度升高,偶有口干,口苦,腹痛及腹泻.含有附片.
10.郁病类药1味
疏肝止痛丸: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肝气郁结.
11 .不寐类药6味
1安神补心颗粒: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虚火内扰。
2养血安神丸:养血安神。用于头眩、失眠多梦,心悸头晕。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
3枣仁安神颗粒:补心安神。用于失眠头晕健忘。睡前服.
4安神健脑液:益气养血,滋阴生津,养心安神。用于气血两亏,阴津不足。含人参.
5解郁安神颗粒: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孕妇禁用
6泻肝安神丸:清肝泻火,重镇安神。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等.
此类药除了枣仁安神颗粒睡前服以外,均宜饭后服用.
12.眩晕类药3味
1清眩丸:散风清热。风热头痛.
2脑立清丸:平肝潜阳,醒脑安神。肝阳上亢.
3眩晕宁片:健脾利湿,益肝补肾。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
13.虚证类药共46味药
1肾康宁片:益气,温肾,和血,渗湿。用于慢性肾炎,肾气亏损。部分患者有口干,偶见一过性心性失常,宜饭后服.
2诺迪康胶囊:益气活血,通脉止痛。用于气虚血瘀。心绞痛持续发作可加硝酸酯类药.
1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含有人参
2五子衍宗丸:补益肾精。用于肾虚精亏.
3锁阳固精丸:温肾固精。用于肾阳不足.
4活力苏口服液: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用于年老体弱,精神萎靡,或者属气血不足肝阴两虚者.
以上药物除活力苏要睡前服以外均可以在饭前或者进食时同服.初中益气丸也可以空服.
1生脉(党参方)颗粒: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含有党参
2生脉颗粒: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含有人参
3生脉饮:益气复脉,养阴生津。公众号:思考部落。用于气阴两亏。含有红参.
以上3味药均宜饭前服用.
1健脑补肾丸:健脑补肾,益气健脾,安神定志。健忘失眠所致,神经衰弱及性功能障碍等.
2大补阴丸:滋阴降火。阴虚火旺.
3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
4七宝美髯颗粒:滋补肝肾。肝肾不足.
上述药物除健脑补肾丸睡前服外,均宜饭前服或者淡盐水送服,知柏地黄丸空服也宜.
1参芪五味子片: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2归脾膏: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
3薯蓣丸:益气合营,调理脾胃。用于气血两虚,脾肺不足。
4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
5八珍丸: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虚
6复方阿胶浆: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虚,可以用于升白细胞.
7当归补血口服液:补养气血。用于体弱,气血两亏。
8十全大补丸: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
9人参养荣丸: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
10阿胶补血膏: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用于久病体弱,气亏目昏,虚劳咳嗽。
11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滋补药除了上述我单独说的,一般都宜饭前,或者空腹吃,饭后的只有一个就是第一个药肾康宁片.
1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
2天麻首乌片:滋阴补肾,养血息风。用于肝肾阴虚,脑动脉硬化.
3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
4左归丸: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用于真阴不足,儿童禁用.
5全鹿丸:补肾填精,益气培元。用于老年阳虚。老年阳虚.
6麦味地黄口服液: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
7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
8二至丸: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亏
9补肾强身片:补肾填精。肾虚精亏.
10壮腰健肾丸:壮腰健肾,祛风活络。用于肾亏腰痛,风湿骨痛。肾亏腰痛.
11壮腰健身丸:壮腰健肾。用于腰膝酸软.
12青蛾丸: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
1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
2参茸卫生丸:益气补血,兴奋精神。用于气血两亏,思虑过度。
3参芪片:补益元气。用于气虚体弱,四肢无力。
4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含有附片.用于脾胃虚寒,冷痛等.宜饭前服,肾阳不足.
5桂附理中丸:补肾助阳,温中健脾.含有附片,肾阳虚弱,脾胃虚寒等,用姜汤或者温开水送服.
6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冷痛等.
7参苓白术散:健脾胃,益肺气。用于阴虚气弱.
8健脾丸:健脾开胃。脾胃虚弱.
9人参固本丸:滋阴养血,固本培元。用于阴虚气弱等.
10补脑丸:滋补精血,安神镇惊。公众号:思考部落。健忘,记忆减退.
二外科用药7味
分为虫螫伤类药,冻伤类药,疖肿类药,手足皲裂类药,水火烫伤类和痔疮类药.1连翘败毒丸: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疖溃烂,流浓水等.
2如意金黄散: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热毒瘀滞肌肤,亦可用于跌打损伤.外用药
3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各种痔疮。
4京万红:活血解毒,祛瘀止痛,解毒排脓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轻度水,火,电灼烫伤。外用药
5地榆槐角丸:疏风润燥,凉血泻热。用于脏腑实热,大肠实热。
6槐角丸:凉血止血,清肠疏风。用于血执所致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7消痔软膏: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炎性,血栓性外痔。
三妇科用药
1.月经不调类药共15味药
1加味逍遥口服液: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
2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带。用于阴虚血热,
3调经活血片:调经活血,行气止痛。主要用于调经.
4复方益母草膏:调经养血,化瘀生新。用于血瘀气滞.
5调经丸:理气和血,调经止痛。用于气郁血滞.
6七制香附丸:开郁顺气,调经养血。用于气滞经闭,湿寒白带,含有人参.
7定坤丹:滋补气血,调经疏郁。用于气血两虚兼有气滞血瘀.含有红参.
8同仁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血不调.含有人参.
9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血不调.含有人参.
10调经止痛片:补气活血,调经止痛.治疗痛经.
11妇科十味片:养血疏肝,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肝郁.
12女金丸: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血两虚.
13八珍益母丸:益气养血,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兼有血瘀.
14当归养血丸:益气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
15四物合剂:养血调经。主要用于血虚.
2.痛经类药7味药
1益母草颗粒:活血调经,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
2妇女痛经丸: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血凝滞含有五灵脂.
3妇科得生丸: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孕妇禁用.
4痛经丸:温经活血,调经止痛。用于下焦虚寒所致。
5妇康宁片:调经养血,理气止痛。公众号:思考部落。用于气血两亏.
6元胡止痛片:活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
7艾附暖宫丸: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
3.绝经前后诸症类药2味药
1坤宝丸: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用于肝肾阴虚,妇女更年期见前症状者.
2更年宁心胶囊:滋阴清热,安神除烦。用于妇女更年期属阴虚火旺者.偶见腹胀,胃痛,可改为饭后服药或停药处理.
4.带下病类药6味药
1妇科千金片: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瘀阻。
2抗妇炎胶囊: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用于湿热各症。
3盆炎净颗粒:清热利湿,和血通络,调经止带。用于湿热带下(白带多)
4千金止带丸:健脾补肾,调经止带。用于脾肾两虚。
5妇炎康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慢性附件炎,盆腔炎等。
6花红片: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湿热下注所致各症带下黄稠。
除了千金止带丸孕妇慎用,妇科千金片是忌用外,均为禁用。
5.下乳类药1味药
1下乳涌泉散:养血催乳。用于产后乳少。气血虚弱者慎用。
四儿科用药 :
1小儿感冒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
2小儿退热口服液:疏风解表,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
3小儿感冒宁糖浆:疏散风热,清热止咳。用于风热感冒。
4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外感风热
5金银花露:清热解毒。用于小儿痱毒。用于小儿痱毒,暑热口渴。
6小儿解表颗粒: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
7小儿退热宁口服液:清热解表,化痰止咳,解毒利咽。用于外感风热,内郁化火。
2.小儿咳嗽类药6味药
1健儿清解液: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滞和中。用于口腔糜烂,咳嗽咽痛。
2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于热邪犯肺。
3小儿咳喘灵颗粒:宣肺,止咳,平喘。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有痰。
4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用于外感风热。
5儿童清肺口服液:清肺,解表,化痰,止咳。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
6小儿止咳糖浆:润肺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内热发烧。
3.积滞类药4味药
1小儿消食片: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2健儿消食口服液:健脾益胃,理气消食。用于小儿不节伤食。
3健脾消食丸:健脾消食化积。用于小儿脾胃不健引起积滞。
4香苏调胃片:解表和中,健胃化滞。用于胃肠积滞,外感受时邪。
4.小儿厌食症类药5味药
1小儿化食口服液:消食化滞,泻火通便。用于胃热停食。
2肥儿宝颗粒:利湿消积,驱虫助食,健脾益气。用于小儿疳积。
3肥儿疳积颗粒: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
4健儿口服液: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用于消化不良。
5儿康宁糖浆: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用于脾胃气虚。
5.小儿脾虚泄泻类药4味药
1启脾丸: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虎弱,消化不良。含有人参。
2小儿健脾贴膏:疏通经络,温中健脾。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外用。
3龙牡壮骨颗粒: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等。服用时用牛奶冲服。服此药多晒太阳。
4双苓止泻口服液:清热化湿,健脾止泻。用于湿热内蕴,脾虚失健,偶有呕吐不良反应。
一内科用药
1.感冒类19味
风寒感冒类(注意没说应用的都是大标题共性的内容)
其实可以分三类下面我只分了二类,还有一类其实也可归纳为暑湿感冒.
1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环A同用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
2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初起。孕妇禁用.外感初起.
3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要记单独的能祛湿.
4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5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体弱者适应.
注意共同的使用注意,一般共性的考的较少,都以功效为主,各自的特点为辅来考.
风热感冒类
1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
2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3感冒舒颗粒:疏风清热,发表宣肺。使用注意事项中最多的一个,稍留意一下.
4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5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注意是服用方法是可以芦根汤和温开水服用.使用方法同羚翘解毒丸.
6小柴胡颗粒:散热解表,疏肝和胃。用于病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
7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用于流行性感冒。
8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主要用于执毒壅盛所致.
9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火热内盛,高热所致的.孕妇禁用这一点可以联系记一下.
10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热毒雍盛。
11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型脑炎。
12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注意同口服液区别,抗病毒颗粒剂在体内有一个崩解在释放的过程,比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肯定要强.
13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公众号:思考部落。凉血解毒。孕妇及哺乳都禁用
14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顾名思义,应用于感冒属暑热型.
2.咳喘类35味
含有婴粟壳类.
1止咳丸: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于肺,肺气不宣.
2克咳胶囊:止咳,定喘,祛痰。用于咳嗽。
3强力枇杷露:养阴敛肺,止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4咳喘宁口服液: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哮喘。老年人宜.
咳喘药中以上四个药均含罂粟壳,不宜过量或长久服用。
痰多阻肺和痰多类
1蛇胆陈皮胶囊:理气化痰,祛风和胃。用于痰浊阻肺。
2杏仁止咳糖浆:化痰止咳。用于痰浊阻肺。
3桂龙咳喘宁胶囊:降气平喘,止咳化痰。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
4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
5止咳橘红口服液: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
6止咳枇杷颗粒: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
7清肺抑火丸:清肺止嗽,化痰通便。用于痰热阻肺。
8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用于痰热阻肺。
9橘红片: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多不易咳出
风热咳嗽类
1川贝枇杷颗粒: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湿内阻.
2川贝枇杷露:止咳祛痰。用于风热咳嗽.
3风热咳嗽胶囊:祛风解热,止咳化痰。用于风热咳嗽.
4蛇胆川贝枇杷膏:润肺止咳,祛痰定喘。用于外感风热.
5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用于外感风热.
6止咳平喘糖浆: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用于风热感冒.
肺热咳嗽类
1清肺化痰丸: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痰涎雍盛等。
2蛇胆川贝胶囊:清肺,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
3祛痰灵口服液:清热,化痰,解毒。用于肺热咳嗽.
4复方鲜竹沥液: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
5牛黄蛇胆川贝散:清热,化痰,止咳。用于外感所致的热痰,燥痰.这个可以归纳到上面一栏,但从功效来说在这一栏要好记一点.
1参贝北瓜膏: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用于哮喘气急,肺虚咳嗽。
2润肺止嗽丸:润肺定喘,止咳化痰。用于肺气虚弱。
3二母宁嗽丸: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热蕴肺.
1通宣理肺丸: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风寒束肺,肺气不宣.
2止咳宁嗽胶囊:疏风散寒,宣肺解表,镇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
3复方川贝精片: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咳嗽.
1百合固金丸: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痰中带血等。
2养阴清肺丸: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痰中带血。
3蛤蚧定喘胶囊: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
4固本咳喘片: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
1小青龙合剂: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
以上内容有的可以自己记,如肺肾两虚有什么症状应该知道,肺肾阴虚又是什么症状,如果出一个选择题的形式考用什么中成药时,希望大家都不要丢分了.
3.中暑类5味
1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症状.可引起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等不良反应.
2十滴水:健胃,祛暑。用于中暑.软胶囊一日用量不得超过8粒.
3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停滞等.
4清暑解毒颗粒:清暑解毒,生津止咳,并能防止痱热疖。用于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5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含有人参注意十八反,十九畏,和不能吃白萝卜.下面在提到人参我就不重复了。
4.伤食类9味
1槟榔四消丸:消食导滞,行气泄水。食积痰饮,消化不良所致.含五灵脂.
2保和颗粒: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各症.糖尿病忌用颗粒剂.
3加味保和丸:健胃理气,利湿和中。用于饮食不消化.
4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
5香砂枳术丸: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用于脾虚气滞。
6开胃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7开胃山楂丸:健脾胃,助消化。应用如药名
8香砂六君合剂: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
9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脘腹疼痛,恶心等,本药宜空腹用温开水服用.
主要包括有三类:1慢性胃炎2胃肠动力减弱3胃肠功能不调
1保济口服液:解表祛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还可用于晕车晕船.
2沉香化滞丸:理气化滞。用于食积气滞.含有五灵脂.
3舒肝颗粒:舒肝理气,散郁调经。肝气不舒所致.温开水或者姜汤送服.
4越鞠保和丸:疏肝解郁,开胃消食。用于气郁停滞.
5五味清浊丸:开郁消食,暖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温开水送服.
6六君子丸: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
7舒肝片:助消化,舒气开胃,消积滞,止痛除烦。肝郁气滞各症.
5.胃脘痛类药22味
1六味安消散: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用于脾胃不和,食积内停。
2香砂平胃丸:健胃,舒气,止痛。用于胃肠衰弱。
3良附丸: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
4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
5小建中颗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
6左金胶囊:疏肝,和胃,泻火,止痛。用于肝火犯胃。饭后服用.
7加味左金丸:疏肝和胃。用于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8舒肝平胃丸:舒肝,消滞。用于胸胁胀满,呕吐酸水等.
9疏肝和胃口服液:疏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
10气滞胃痛颗粒: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胀痛.
11沉香化气丸:疏肝理气,消积和胃。公众号:思考部落。用于肝胃气滞。个别患者服用后嗳气较重.
12乌贝颗粒: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用于肝胃不和。饭前服用.
13胃逆康胶囊: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用于肝胃不和郁热症所致各症.饭前口服,可见轻度腹泻.
14沉香舒气丸:舒气化郁,和胃止痛。含五灵脂.肝郁滞,肝胃不和.
15胃苏颗粒:理气消胀,和胃止痛。气滞型胃脘痛,偶有口干,嘈杂.
16胃康胶囊:健胃止痛,行瘀止血,制酸。胃脘痛属气滞和血瘀证者.孕妇禁用,其它的有的是忌用有的是慎用.
17养胃舒颗粒: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气阴两虚。
18温胃舒胶囊: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出血者忌用.单指这一节的22个药。
19阴虚胃痛颗粒:养阴益胃,缓急止痛。用于胃阴不足.
20胃安胶囊:养阴益胃,补脾消炎,行气止痛。饭后2小时服用,用于胃脘嘈杂,上腹隐痛.
21洁白胶囊: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浊。用于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等.含五灵脂
22六味能消胶囊:宽中理气,润肠通便,调节脂肪。胃脘胀痛,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6.泄泻类药4味
1葛根芩连片: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湿热蕴结.
2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见泄泻者.
3固本益肠片:健脾温肾,涩肠止泻。30日为一疗程,连服2-3个月.脾虚或脾肾阳虚泄泻.
4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止痛止血,生肌消肿。30日为一疗程,连服2-3个月.主要用于脾虚泄泻.
7.便秘类药8味
1清宁丸: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用于火毒内蕴。
2通便灵胶囊:泄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月经期和孕妇禁用.
3苁蓉通便口服液: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4麻仁丸: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睡前服,加开水或者蜂蜜后服.
5麻仁润肠丸: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
6麻仁滋脾丸:润肠通便,健胃消食。用于年老体弱,久病虚弱,阴虚津亏者。
7便秘通:健脾益气,润肠通便。用于虚性便秘,脾虚或脾肾两虚。个别有口干.
8通乐颗粒: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阴虚便秘。孕妇禁用.
8.实火证类药9味
1复方牛黄清胃丸:清热通便。用于胃肠实热。
2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
3清火片:清热泻火,通便。
4一清胶囊: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5新清宁胶囊: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实热内蕴。睡前服5粒或者5片.
6上清丸:清热散风,解毒,通便。
7黄连上清丸:清热散风,泻火止痛。用于火热上攻等。
8芩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肝脏蕴热。
9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肺胃火盛.
孕妇禁服的有:黄连上清丸,复方牛黄清胃丸,当归龙荟丸.这个可以选择性记忆.
9.头痛类药7味
1都梁丸: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用于风寒之邪引起.
2川芎调茶颗粒:疏风散寒。用于外感风邪引起.
3芎菊上清丸: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
4牛黄上清丸: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
1天麻头痛片:养血祛风,散寒止痛。用于风寒头痛,血瘀头痛,血虚头痛。
2养血清脑颗粒: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亢。偶有恶心.
3正天丸:疏风活血,活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ALT丙氨酸转移酶,可轻度升高,偶有口干,口苦,腹痛及腹泻.含有附片.
10.郁病类药1味
疏肝止痛丸: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肝气郁结.
11 .不寐类药6味
1安神补心颗粒: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虚火内扰。
2养血安神丸:养血安神。用于头眩、失眠多梦,心悸头晕。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
3枣仁安神颗粒:补心安神。用于失眠头晕健忘。睡前服.
4安神健脑液:益气养血,滋阴生津,养心安神。用于气血两亏,阴津不足。含人参.
5解郁安神颗粒: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孕妇禁用
6泻肝安神丸:清肝泻火,重镇安神。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等.
此类药除了枣仁安神颗粒睡前服以外,均宜饭后服用.
12.眩晕类药3味
1清眩丸:散风清热。风热头痛.
2脑立清丸:平肝潜阳,醒脑安神。肝阳上亢.
3眩晕宁片:健脾利湿,益肝补肾。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
13.虚证类药共46味药
1肾康宁片:益气,温肾,和血,渗湿。用于慢性肾炎,肾气亏损。部分患者有口干,偶见一过性心性失常,宜饭后服.
2诺迪康胶囊:益气活血,通脉止痛。用于气虚血瘀。心绞痛持续发作可加硝酸酯类药.
1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含有人参
2五子衍宗丸:补益肾精。用于肾虚精亏.
3锁阳固精丸:温肾固精。用于肾阳不足.
4活力苏口服液: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用于年老体弱,精神萎靡,或者属气血不足肝阴两虚者.
以上药物除活力苏要睡前服以外均可以在饭前或者进食时同服.初中益气丸也可以空服.
1生脉(党参方)颗粒: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含有党参
2生脉颗粒: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含有人参
3生脉饮:益气复脉,养阴生津。公众号:思考部落。用于气阴两亏。含有红参.
以上3味药均宜饭前服用.
1健脑补肾丸:健脑补肾,益气健脾,安神定志。健忘失眠所致,神经衰弱及性功能障碍等.
2大补阴丸:滋阴降火。阴虚火旺.
3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
4七宝美髯颗粒:滋补肝肾。肝肾不足.
上述药物除健脑补肾丸睡前服外,均宜饭前服或者淡盐水送服,知柏地黄丸空服也宜.
1参芪五味子片: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2归脾膏: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
3薯蓣丸:益气合营,调理脾胃。用于气血两虚,脾肺不足。
4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
5八珍丸: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虚
6复方阿胶浆: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虚,可以用于升白细胞.
7当归补血口服液:补养气血。用于体弱,气血两亏。
8十全大补丸: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
9人参养荣丸: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
10阿胶补血膏: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用于久病体弱,气亏目昏,虚劳咳嗽。
11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滋补药除了上述我单独说的,一般都宜饭前,或者空腹吃,饭后的只有一个就是第一个药肾康宁片.
1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
2天麻首乌片:滋阴补肾,养血息风。用于肝肾阴虚,脑动脉硬化.
3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
4左归丸: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用于真阴不足,儿童禁用.
5全鹿丸:补肾填精,益气培元。用于老年阳虚。老年阳虚.
6麦味地黄口服液: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
7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
8二至丸: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亏
9补肾强身片:补肾填精。肾虚精亏.
10壮腰健肾丸:壮腰健肾,祛风活络。用于肾亏腰痛,风湿骨痛。肾亏腰痛.
11壮腰健身丸:壮腰健肾。用于腰膝酸软.
12青蛾丸: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
1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
2参茸卫生丸:益气补血,兴奋精神。用于气血两亏,思虑过度。
3参芪片:补益元气。用于气虚体弱,四肢无力。
4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含有附片.用于脾胃虚寒,冷痛等.宜饭前服,肾阳不足.
5桂附理中丸:补肾助阳,温中健脾.含有附片,肾阳虚弱,脾胃虚寒等,用姜汤或者温开水送服.
6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冷痛等.
7参苓白术散:健脾胃,益肺气。用于阴虚气弱.
8健脾丸:健脾开胃。脾胃虚弱.
9人参固本丸:滋阴养血,固本培元。用于阴虚气弱等.
10补脑丸:滋补精血,安神镇惊。公众号:思考部落。健忘,记忆减退.
二外科用药7味
分为虫螫伤类药,冻伤类药,疖肿类药,手足皲裂类药,水火烫伤类和痔疮类药.1连翘败毒丸: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疖溃烂,流浓水等.
2如意金黄散: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热毒瘀滞肌肤,亦可用于跌打损伤.外用药
3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用于湿热瘀阻所致各种痔疮。
4京万红:活血解毒,祛瘀止痛,解毒排脓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轻度水,火,电灼烫伤。外用药
5地榆槐角丸:疏风润燥,凉血泻热。用于脏腑实热,大肠实热。
6槐角丸:凉血止血,清肠疏风。用于血执所致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7消痔软膏: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炎性,血栓性外痔。
三妇科用药
1.月经不调类药共15味药
1加味逍遥口服液: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
2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带。用于阴虚血热,
3调经活血片:调经活血,行气止痛。主要用于调经.
4复方益母草膏:调经养血,化瘀生新。用于血瘀气滞.
5调经丸:理气和血,调经止痛。用于气郁血滞.
6七制香附丸:开郁顺气,调经养血。用于气滞经闭,湿寒白带,含有人参.
7定坤丹:滋补气血,调经疏郁。用于气血两虚兼有气滞血瘀.含有红参.
8同仁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血不调.含有人参.
9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血不调.含有人参.
10调经止痛片:补气活血,调经止痛.治疗痛经.
11妇科十味片:养血疏肝,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肝郁.
12女金丸: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血两虚.
13八珍益母丸:益气养血,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兼有血瘀.
14当归养血丸:益气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
15四物合剂:养血调经。主要用于血虚.
2.痛经类药7味药
1益母草颗粒:活血调经,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
2妇女痛经丸: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气血凝滞含有五灵脂.
3妇科得生丸: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孕妇禁用.
4痛经丸:温经活血,调经止痛。用于下焦虚寒所致。
5妇康宁片:调经养血,理气止痛。公众号:思考部落。用于气血两亏.
6元胡止痛片:活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
7艾附暖宫丸: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
3.绝经前后诸症类药2味药
1坤宝丸: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用于肝肾阴虚,妇女更年期见前症状者.
2更年宁心胶囊:滋阴清热,安神除烦。用于妇女更年期属阴虚火旺者.偶见腹胀,胃痛,可改为饭后服药或停药处理.
4.带下病类药6味药
1妇科千金片: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瘀阻。
2抗妇炎胶囊: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用于湿热各症。
3盆炎净颗粒:清热利湿,和血通络,调经止带。用于湿热带下(白带多)
4千金止带丸:健脾补肾,调经止带。用于脾肾两虚。
5妇炎康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慢性附件炎,盆腔炎等。
6花红片: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湿热下注所致各症带下黄稠。
除了千金止带丸孕妇慎用,妇科千金片是忌用外,均为禁用。
5.下乳类药1味药
1下乳涌泉散:养血催乳。用于产后乳少。气血虚弱者慎用。
四儿科用药 :
1小儿感冒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
2小儿退热口服液:疏风解表,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
3小儿感冒宁糖浆:疏散风热,清热止咳。用于风热感冒。
4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外感风热
5金银花露:清热解毒。用于小儿痱毒。用于小儿痱毒,暑热口渴。
6小儿解表颗粒: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
7小儿退热宁口服液:清热解表,化痰止咳,解毒利咽。用于外感风热,内郁化火。
2.小儿咳嗽类药6味药
1健儿清解液: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滞和中。用于口腔糜烂,咳嗽咽痛。
2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于热邪犯肺。
3小儿咳喘灵颗粒:宣肺,止咳,平喘。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咳嗽有痰。
4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用于外感风热。
5儿童清肺口服液:清肺,解表,化痰,止咳。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
6小儿止咳糖浆:润肺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内热发烧。
3.积滞类药4味药
1小儿消食片: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2健儿消食口服液:健脾益胃,理气消食。用于小儿不节伤食。
3健脾消食丸:健脾消食化积。用于小儿脾胃不健引起积滞。
4香苏调胃片:解表和中,健胃化滞。用于胃肠积滞,外感受时邪。
4.小儿厌食症类药5味药
1小儿化食口服液:消食化滞,泻火通便。用于胃热停食。
2肥儿宝颗粒:利湿消积,驱虫助食,健脾益气。用于小儿疳积。
3肥儿疳积颗粒: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
4健儿口服液: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用于消化不良。
5儿康宁糖浆: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用于脾胃气虚。
5.小儿脾虚泄泻类药4味药
1启脾丸: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虎弱,消化不良。含有人参。
2小儿健脾贴膏:疏通经络,温中健脾。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外用。
3龙牡壮骨颗粒: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等。服用时用牛奶冲服。服此药多晒太阳。
4双苓止泻口服液:清热化湿,健脾止泻。用于湿热内蕴,脾虚失健,偶有呕吐不良反应。
这些常中用的清热类药与哪些常见西药不能一起吃
清热药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现代医学用于治疗急性传染病、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白血病、肿瘤、糖尿病等,常与抗微生物药物、解热镇痛药、降糖药等化学药物合用。有研究表明,部分清热药(如石膏、黄连、穿心莲、鱼腥草等)含金属离子、生物碱、鞣质、萜类、黄酮类成分,可能与部分西药存在配伍禁忌。
(一)石膏及其制剂
石膏甘、辛、涩,寒,具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之功效,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具有解热、消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含石膏的中成药有:新雪颗粒、清眩片(丸)、风痛安胶囊、清肺消炎丸、止咳定喘口服液、咳喘宁口服液、绿雪、九一散、创灼膏、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齿痛消炎颗粒、石膏散、白清胃散等。
1.理化禁忌
有实验研究表明,石膏含钙离子,不宜与异烟肼、四环素类抗生素、多巴胺等联用。异烟肼分子中含有肼类功能团,四环素类药物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和酚羟基,多巴胺中含游离酚羟基,它们能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使疗效降低。
不宜与磷酸盐类(如磷酸可待因、磷酸氯化喹啉等)、硫酸盐类西药(如硫酸亚铁、硫酸胍生等)合用,可形成磷酸钙、硫酸钙,不被胃肠道吸收,影响西药药效。
不宜与碱性西药同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可使钙质溶解度降低。
不宜与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合用,可形成溶解度低的复合物或沉淀,降低铁的吸收。
2.药理禁忌
有资料表明,石膏与强心苷合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Na -K -ATP酶,增加强心苷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合用会促进神经肌肉接头阻滞,毒性增加。与硝苯地平、心可宁等合用可引起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二)黄连及其制剂
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黄连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作用;能降血糖、抗溃疡、抗肿瘤;对心血管有抗心律失常、负性心率等作用。
含黄连的中成药有:双黄连含片、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一清颗粒、芩连片、黄连胶囊、导赤丸、葛根芩连片、香连片(丸)、泻痢消胶囊、复方黄连素片、脏连丸、清胃黄连丸等。
1.理化禁忌
有研究表明,黄连含生物碱,与酶制剂、含重金属盐、部分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等)、碘化物、溴化物等西药合用时,可产生难溶解物质或沉淀,使药效降低,不宜同时服用。
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碱性较大药物的合用时,使西药的解离度降低,疗效降低,不宜合用。此外,含黄连的中药注射剂与部分西药注射剂存在配伍禁忌,不可盲目合用。
2.药理禁忌
有资料显示,黄连主要含盐酸小檗碱(即黄连素),能抑制大肠杆菌色氨酶系统及类粪球菌的酪氨酸脱羧酶,而维生素B6可拮抗其抑制作用。
黄连素可使胰蛋白酶活性降低84%~100%,故不宜合用;低浓度的黄连素能特异性兴奋β1受体,而普萘洛尔能阻断β1受体,两者合用可发生拮抗作用;黄连素是季铵型生物碱,呈碱性,胆碱酯酶复活药解磷定的pH3.5~4.5,呈酸性,两者合用时,解磷定易分解,效价降低,且黄连素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故黄连不宜与胆碱酯酶复活药合用。
阿托品、颠茄等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解痉药物能阻断乙酰胆碱和M受体结合,使内脏平滑肌松弛,黄连素则可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使平滑肌蠕动加快,产生拮抗,不宜合用。
— THE END —
▶ 版权声明:
1、文源:人卫中医, 编校/李雅文。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头晕头痛难缓解?快试试清眩丸,解除头部症状有良效
头晕、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许多疾病都可引起。
如果头晕头痛伴有面红目赤、口渴等不适,可能是中医所说的风热上攻,这种情况可用清眩丸来调理。
那么,清眩丸有何功效?下面一起来了解。
组成与功效
清眩丸源于宋代杨士瀛所著《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九之芎芷散。
原方为川芎、白芍、荆芥穗、软石膏(煅)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食后,沸汤调下,用治“治头风风壅”。
清代吴谦等所著《医宗金鉴》中载芎芷石膏汤,由川芎、白芷、石膏、菊花、羌活、藁本组成,主治“头痛眩晕,头风盛时发作,日久不愈”。
两方均以川芎、白芷、石膏三药为骨干,用于治疗头风、头痛、眩晕之类病证。
中成药清眩丸吸收古方精髓,其药物以芎芷散为基础加薄荷而成,全方仅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穗、石膏5味药,辅料为蜂蜜。
本药有散风清热之功,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的头晕目眩、偏正头痛(多为胀痛、剧痛、前额或眉棱骨痛)、鼻塞牙痛、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
现代医学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紧张型头痛、偏头痛、额窦炎、副鼻窦炎、慢性鼻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
头晕、头痛古称“头眩”“头风”“脑风”等,中医认为,其发病多由外感或内伤因素,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致。
而感受外邪以风热者居多,所谓“巅高之上,惟风可到”“火(热)性炎上”是也。
本药所针对的病机就是风热,故以疏风清热为治则。
方中川芎辛温走窜升散,上行头目,可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古有“头痛必用川芎”之说,为治疗头痛之要药;生石膏辛寒,辛可升散,寒可泻火,为清泻阳明经实火之要药,与川芎配伍,既可升散清解火热,又能祛风止痛,故二者合为君药。
白芷芳香上达,以解表散风,通窍止痛,乃治疗阳明头痛、鼻渊头痛、风火牙痛之常用药,为臣药。
荆芥穗辛而微温,长于发散风邪;薄荷辛凉,长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二者共为佐药。
诸药相配,辛以散风,寒凉以清热,芳香以通窍止痛,共奏清热定眩之功,故得名清眩丸。
服法及禁忌
本药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而有辛凉感。每丸重6克,一次1~2丸,一日2次。
服药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可嚼服或分份吞服。
目前市售的同成分品种还有片剂,按说明书服用即可。
服药期间,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食物。保持情绪乐观,忌生气恼怒。
辨证属风寒头痛或阴虚阳亢头痛、眩晕者不适宜,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有严重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