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打治糖尿病吗(糖尿病打针有没有副作用)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打一针就瘦”?警惕糖尿病药物滥用风险

“千万别打减肥针!吃啥吐啥,最后吐出来都是黄疸水,头特别疼,脑子迷迷糊糊的,最后到医院打了止吐针也不好用。”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其打“减肥针”后的遭遇,根据其就诊记录显示,在自行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后,出现恶心症状,呕吐了6至7次。

事实上,这是注射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物后的不良反应之一。降糖药“变”减肥药并不鲜见,近来这种现象有增加趋势。大批有减肥需求的人士纷纷通过线上平台、代购渠道购买,甚至进入医美机构注射。业内人士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降糖类药物的用药管控,同时加强该类药物网络宣传的监管。

降糖药物被滥用

2022年下半年以来,“减肥针”频现各社交平台。“不节食、不运动,躺着就能瘦”“一周打一针、一个月瘦20斤”“打一针就瘦”见诸众多社交媒体平台,大量介绍注射“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的瘦身效果,甚至包括从哪些渠道购药等。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各大电商购物平台搜索“司美格鲁肽”,发现大部分电商平台均有销售。虽然为处方类药物,但线上问诊开方非常简单,只需自行选择确诊Ⅱ型糖尿病选项即可购药。

“现在不少减肥人群到医院开司美格鲁肽等药物,以致部分医院这类药物断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糖尿病患者在控糖效果能达到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换药,否则容易血糖不稳定。但由于司美格鲁肽等因减肥“患者”开药断货,部分糖尿病患者只能被动换药降糖。

事实上,不只是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被用于减肥,此前,降糖类药物“盐酸二甲双胍”也被视为“神药”,认为能减肥、抗衰老。

“部分降糖药有一定的减重功效,但不能作为减肥药物使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永源在回答“降糖药是不是有减肥的功效”时表示,降糖药是降低身体血糖的一类药物。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缓解糖尿病的病症,主要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是减少葡萄糖摄入,从而达到控制患者血糖的效果。部分降糖药通常有一定的减重功效,如盐酸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等,可以减少身体对糖分的吸收,避免热量堆积,从而减轻患者体重。

值得注意的是,降糖药作为处方类药物,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剂型,私自使用极易导致身体损伤,可能会出现过敏、肾脏损伤等情况。

国内“减肥”适应症仍未获批

资料显示,司美格鲁肽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物,用于治疗成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早在2017年12月,司美格鲁肽就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成年Ⅱ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2020年1月,FDA再次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成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以降低相关疾病风险;2021年4月,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内地获批,适应症同该药在美国市场最早获批的上述2项适应症,并得以进入医保。2021年6月,该药在美国获批用于长期体重管理,且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接受该药治疗的肥胖症患者能够实现68周后平均减重17%至18%。

但记者了解到,在我国,司美格鲁肽用于减肥的适应症目前仍在三期临床阶段,且剂型改为口服制剂,还未获批。《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查询得知,司美格鲁肽“体重管理”适应症的三期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之中,其试验方向是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50mg每日一次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司美格鲁肽作为一种处方药,美国的批准要求是适用于体重指数大于30的肥胖人群,或者体重指数在27至29.9之间,至少合并有一种体重相关疾病,如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或者血脂异常的超重人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在日前中国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药物器械研发创新大会表示,GLP-1受体激动剂之所以能够实现降糖减重,其主要机制在于其可以通过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而增加饱腹感,并通过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的作用而抑制食欲,从而达到降糖减重的效果。“但其仅适合超重人群,正常体重人群使用难以达到减重效果。”他说。

“目前,国内已经获批的司美格鲁肽是1.0mg剂量,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和生理减重的剂量并不相同,所以需要通过临床研究确定。”纪立农表示,临床上超适应症使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是需要得到医院批准、医生指导使用处方药和随访的,在网上购药或者托人买药可能会有比较高的风险。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也表示,司美格鲁肽在国内还没有批准允许肥胖人群使用,但糖尿病伴肥胖的患者使用没有问题。“减肥剂量较糖尿病使用剂量会大得多,也会更科学,所以现阶段不建议没有糖尿病的人群使用。”他说。

专家提示重视减重慎用药

“目前,中国成年人中的超重和肥胖的占比约为50%,这个数字在20年前大约只有20%。”母义明表示,多种慢性病与恶性肿瘤均与肥胖有关,如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此外,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也大多与肥胖有关。

“肥胖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脂肪的异位沉积。”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邹大进表示,皮下脂肪不能储存足够的脂肪量时,它就沉积在肝脏、胰脏、肌肉等处,就会发生脂肪转移的异常。

肥胖危害与否,在于你到底是否发生脂肪的转移,邹大进指出,脂肪的转移在中国人中相当明显,稍微胖一点,糖尿病就容易出现。有数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将达到65.3%,我们需要警惕起来。

但我们还需注意,降低体重在选药和用药上必须做到谨慎,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很重要,不遵医嘱盲目用药更存较大风险。

尤其是,GLP-1受体激动剂存在的副作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此前,加拿大就曾警告过与“艾塞那肽”相关的胰腺癌风险。美国FDA在2021年7月到9月的不良事件报告中披露:利拉鲁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造成胆囊相关疾病。司美格鲁肽用药也有明确禁忌,如曾患甲状腺髓样癌或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禁用;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禁用;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计划怀孕者前两个月应该停药。

除了盲目用药本身可能引起的风险,药品运输、保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同样值得重视。GLP-1受体激动剂需要2℃至8℃冷藏保存,流入市场的非法“减肥”注射剂,如果储存条件不够严格,不仅减弱效果,甚至会加重副作用,损伤身体。(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降糖针竟成“减肥神药”?专家提醒存在风险

原本被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司美格鲁肽,不久前却被炒作成“减肥神药”。记者打开社交媒体搜索“司美格鲁肽”或“减肥针”,便可以看到不少减肥人士的相关分享:“终于从易胖体质变成易瘦体质了”“打减肥针5个月,从120斤减到98斤,脂肪率从27%降到19%”……而近期,司美格鲁肽口服剂启动在国内的三期临床试验,再次引爆该话题。

降糖药“变”减肥药,大批有减肥需求的人士纷纷通过线上平台、代购渠道购买,甚至进入医美机构注射司美格鲁肽,但也使得不少糖尿病患者发了愁:原本用于治病的药物变得越来越难买,价格也上涨了不少。那么,司美格鲁肽是否真的具有减肥效果?医生是否建议有减肥需求的民众私自购买使用?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降糖药成“网红减肥针”

有使用者称一个半月瘦20斤

市民吴女士由于日常工作繁重,饮食、作息不规律,体重最高时曾达到140斤。肥胖给吴女士带来了一些并发症:精神焦虑、睡眠障碍、代谢缓慢等。从去年开始,吴女士下决心减肥,她报了一个健身班,坚持每周2到3次健身,并配合饮食控制,但体重似乎没有太大波动。

“因为我有糖尿病家族史,所以我想到会不会是存在胰岛素抵抗,所以导致减肥困难。”带着这样的疑惑,吴女士去家附近的医院检查,发现果然存在皮质醇和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医生告诉我,倘若再继续发展下去,很快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为寻求治疗方案,今年2月份,吴女士去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根据医生介绍,她第一次得知“司美格鲁肽”这款药,“司美格鲁肽对我们这类因胰岛素抵抗导致减肥困难的人群是有用的。但医生也明确表示,目前医院不能给非糖尿病患者开这类药,因为货源比较紧张,管理也更严格,目前院内只对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开单。”

最后,吴女士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到司美格鲁肽开始自行使用。“这种降糖针就和打胰岛素一样打在肚子上,一周只打一针,药量逐渐增加,前两周会出现拉肚子、想吐等感觉;之后抑制食欲的效果会降低,再加大药量。现在我打到了第六周,不过感觉药效有所衰减。”吴女士称,过去一个半月通过注射司美格鲁肽再配合运动,她已经减重20斤。

事实上,像吴女士这样存在减肥需求的人并不少。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司美格鲁肽”“减肥针”等词条,就发现一些人把该药奉为“神药”,也有一些“过来人”提醒大家慎重使用。

那么,这种降糖针是否真有减肥效果?记者了解到,司美格鲁肽原本是用于治疗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早在2017年12月,司美格鲁肽就获得FDA批准用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2020年1月,FDA再次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降低相关疾病风险;2021年4月,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内地获批,适应症同该药在美国市场最早获批的上述2项适应症,并得以进入医保。2021年6月,该药在美国获批用于长期体重管理,且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接受该药治疗的肥胖症患者能够实现68周后平均减重17%-18%。但目前,该药尚未在国内获批减重适应症。

专家提醒理智减肥

私自购药用药或存在风险

结合临床经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卫国红教授向记者介绍,司美格鲁肽之所以能够实现降糖减重,其主要机制在于其可以通过激活GLP-1(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而增加饱腹感,并通过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的作用而抑制食欲,从而达到降糖减重的效果。

司美格鲁肽的减肥效果让不少人趋之若鹜,也使得该药品很快出现供不应求。市民王女士去年因为肥胖症前往某医院就诊时就遇到了断货问题,“当天开不出药,过了好几天,糖尿病照护系统通知我有药了,我再挂当天的普通门诊号才拿到的药。”

卫国红告诉记者:“司美格鲁肽前两年刚在国内上市时,大众对其减重效果期待很高,我们医院确实碰到不少有减重需求来就诊的患者,甚至一度导致该药断货,糖尿病患者都没办法正常用药;后来我们作出调整,严格控制适应症,只给糖尿病患者开药,但即便如此,这款药目前在市面上依然供不应求。而我们医院目前调整为仅限于内分泌科医生有处方司美格鲁泰的权限,并且药房仅给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放司美格鲁泰,保证了该药未再发生过断供。”

由于非糖尿病患者在正规医院线下渠道不能开药,于是一些人开始想办法买药。潘女士最早从媒体端了解到司美格鲁肽,由于她所在城市的医院没有针对肥胖患者开药的规定,潘女士便通过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以在某医院开药后转卖给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注射。两个月内,120斤的潘女士瘦了6斤。而更多购药者则是选择将目光投向线上互联网医院、药房,甚至通过医美机构或海外代购以便获得该药品。

记者在网上检索时发现,有多个正在售卖司美格鲁肽的平台,包含运费价格的1.5ml/支的规格(0.25mg,0.5mg剂量),售价在578元~650元不等;此外还有3ml/支的规格(均为1.34mg/ml),价格则在1000元~1200元不等。而该价格比起中山一院的价格有所上浮,且该药需符合医保报销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给予报销。

网络平台上,该药品的购买量也格外惊人,有的购买页面用户评价均破5000,甚至有的评价过两万条。记者以需要购买司美格鲁肽为由进行操作,发现只需要经过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再勾选“糖尿病”选项,且并不需提供相关处方证明即可在线购买。而吴女士则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她在线购买司美格鲁肽时还曾有“肥胖症”选项,“现在可能也是因为药物管理的原因,没有了肥胖症这个选项。”

从临床医生角度,卫国红则提示,大众不应把司美格鲁肽当成“减肥神药”。“肥胖的原因很多,从专业角度来说,建议最好先排除继发性肥胖,先经过规律的生活方式干预,在减肥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且健康生活方式干预需贯穿减肥及后续管理的全过程,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且停药后会反弹。对于并不属于肥胖的人,如果只为追求所谓的‘瘦为美’,则更不应私自购买使用这款药物。”

“虽然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副作用。”卫国红补充说,使用司美格鲁肽后往往会对胃肠道产生副作用,比如腹胀、腹痛、便秘甚至呕吐;此外,在动物实验里发现包括司美格鲁泰在内的GLP-1激动剂有刺激甲状腺C细胞增生的作用,所以该药禁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既往史或家族史,以及有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患者。“另外这个药品使用久了之后,抑制食欲和减重效果也会逐渐降低;停药后,倘若不注意饮食和运动,体重反弹的情况也会存在,因此建议大家谨慎私自购药。”卫国红说。

肥胖问题不可忽视

“减肥针”治不了本

据记者了解,除司美格鲁肽外,目前国内获批的GLP-1受体激动剂还包括礼来、阿斯利康、豪森药业、仁会生物等公司的共计7款产品,且都具有一定的减重效果。

而这些“减肥针”“减肥药”受热捧的背后,透露着目前民众的“身材焦虑”,也侧面反映出肥胖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尤其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有20%以上的肥胖患病率,基数很大。”卫国红表示。而据中国营养学会报告,超重、肥胖将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女性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这些病人,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运动来实现体重逐渐下降。”

近10年,王女士在减肥方面花了不少心力和金钱。“现在,司美格鲁肽是一次成本更高的减肥尝试。”王女士告诉记者,这大半年她在该药方面的花费已经超过4000元。

王女士认为,仅依赖该药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不同个体对该药的反应也不同:同样是减20斤,有的人称花了一个半月,王女士却花了7个月。“因为我实在没有时间运动,所以减重比较慢。” 最高时王女士的体重一度达到160斤,这使得不到40岁的她要面临腰椎间盘突出、脂肪肝、三高等问题。“中间只有一年半我坚持打羽毛球和控制饮食减掉了15斤,但后面没有坚持下去,加上暴饮暴食,体重便再次反弹。”

与肥胖“对抗”近10年,王女士才明白那个朴素的道理:“哪有‘减肥神药’,想要健康还是得管住嘴、迈开腿。”

来源: 广州日报

解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恐惧”,我国无针给药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在一家餐厅,一位老先生在座位上忽然把裤腰带解开,“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可能认为他的行为不正常,但是对我来说,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他要打胰岛素了。”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在首届“科技×爱 快舒尔无针给药技术创新峰会”说。

纪立农说,这位老先生拿出针来,犹豫了下,开始注射胰岛素,打了四次才打进去。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一天要注射多次胰岛素。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纪立农表示,在门诊中,给患者加药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告诉患者需要注射治疗,患者就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纪立农说,对注射的恐惧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导致患者反复推迟使用胰岛素的时间。在此次峰会上,快舒尔“X无针给药技术平台”发布,该平台整合快舒尔无针递送最新科技,实现不同药物特性精准匹配给药参数,可以为药物研发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给药解决方案并量产。据了解,自2005年起,快舒尔医疗专注无针递送技术研发,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药物以极细液体流注入皮下,0.3秒内即可抵达预定深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快舒尔的临床实验单位之一。纪立农强调,药物生产因规模化成本优势显著,而在给药成本核算上,无针注射有着巨大潜力,若能进一步优化,将对整体药品生产成本的降低起到关键作用。

“当前全球的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创新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监督处副处长于浪摆在峰会上表示,医疗器械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不断涌现的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正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预期。

北京市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副局长郭萌表示,作为经开区内的优秀企业代表,快舒尔填补了我国在无针注射领域的技术空白,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是经开区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未来,经开区还将持续优化经开区内对医疗器械的相关扶持政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药制造产业高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