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加高度近视(糖尿病跟高度近视相克)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高度近视易早发白内障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困扰。“如果把人眼比作一台照相机的话,镜头就是晶状体。白内障就是晶状体由透明变得混浊,从而阻挡光线进入眼内成像。患者会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视物雾感或成双,看不清远处却能看清近处,甚至完全看不清东西等。白内障患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但糖尿病和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发病会相对提前。需要提醒的是,尽管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会随着疾病的进展日益下降,但仍有相当多的老年人对白内障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治疗和视力恢复。”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专家表示。

首先是治疗时机的选择,白内障手术不是越晚做越好。一些老人确诊白内障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积极治疗,一拖再拖,直至完全丧失视功能,为后期治疗带来很大难度。其实白内障就像果子一样,分为初发期、未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一般选择在未熟期进行白内障手术。因为白内障时间越久,晶状体会变得越硬,手术损伤越大,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概率也会明显增加。对于某些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更早期接受手术。

其次是白内障的治疗方式,那些号称可以治疗白内障的药物并不能逆转白内障过程,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的结果,类似煮鸡蛋,生蛋清透明,煮熟后透明蛋清变白。随着科技的进步,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微切口时代。常规白内障手术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宽度在1.8至2.2毫米,手术时长10分钟甚至更短,基本无痛,安全性高,恢复快,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是软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可终生使用,分为非功能性人工晶状体和屈光性人工晶状体两大类。前者包括单焦点球面人工晶状体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恢复患者远视力,满足一般生活需要,价格相对较低,但视近需佩戴老花镜。在环境较暗时,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要好于球面人工晶状体。屈光性人工晶状体主要包括散光矫正型、老视矫正型和散光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分别适用于存在角膜散光的患者、希望术后视远视近均不配戴眼镜的患者以及存在散光又想获得全程视力的患者。飞秒激光是近年来国际上应用于白内障的最先进技术,属于无刀手术,可使手术操作的每个步骤更加精准完美,与具有屈光功能的人工晶状体联合应用,可使患者术后获得接近年轻人的全程视力。

再次是术后效果,有人说有眼底病变的老年人就不能做白内障手术,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即使手术效果不理想,也应早日进行白内障手术,以方便继续观察眼底病变。如果不做白内障手术,医生便无法清晰观察患者眼底的情况,不利于眼底病治疗,视力提高也就无从谈起。而如果患者除了白内障以外没有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那么术后会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一般术后第1天视力即可比术前明显改善,病情复杂的患者需要几天的时间恢复。常规白内障切口是免缝合的,会在术后1个月左右长好。

(据《天津日报》)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41岁男子糖尿病并发白内障,都是“甜蜜”惹的祸

白内障一直被众人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实际上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也有可能会患上!今年才41岁的肖先生,就在近期发现自己患上这种“老年病”,竟然还是糖尿病引起的。

据肖先生回忆,他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着电焊工作,早在10余年前就已经发现自己视力下降了,但是当时的他由于工作忙没有重视,以为是长期的电焊而引起的职业病,直到最近一年视物越发不清,还严重影响了工作,烧焊速度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最后肖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湘潭爱尔眼科医院。医护人员在系统的检查以及沟通下得知,原来肖先生患有十几年的糖尿病,这次也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我才41岁,怎么会得白内障这种老年病呢?”肖先生大吃一惊。胡栋院长解释道,这与常说的老年性白内障不同,并发性白内障是指眼内疾病引起的晶状体混浊,也是糖尿病的第二类常见眼部并发症,通常出现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表现为视力下降、眩光等。最好的办法还是先控制血糖,并通过白内障手术置换掉浑浊的人工晶体,达到提升视力的目的。

胡栋院长考虑到肖先生还这么年轻,对视觉质量要求比较高,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尽快回到工作岗位。选择创口小、恢复快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是肖先生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敲定了手术时间,胡栋院长亲自主刀为其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 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肖先生视力已经提升到了0.8,但术后仍要保持血糖和血压在稳定范围,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胡栋院长介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病风险较无糖尿病患者高了4至5倍,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发病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核硬度更高、病情程度更严重,晶体可在短期内快速变混浊,视力严重下降。并且糖尿病患者有血糖高、伤口较难愈合等特点,若等晚期再做手术将会大大增加手术难度与风险。

为及时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无论有无视力改变,糖尿病患者均应定期接受眼部检查。对于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可根据眼底病变的分期及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当然还需要配合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控制血糖。

胡栋院长提醒,白内障是世界上第一的致盲眼病,虽然高发于中老年,但是患有糖尿病或者高度近视的年轻人同样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记者张树波

来源: 潇湘晨报

这个杀手有点狠,悄咪咪就能夺走视力|世界青光眼日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

作为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青光眼

常常在不知不觉中

偷走了我们的视力。

青光眼是中老年人常见眼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的人患有青光眼。

青光眼最主要的类型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中,闭角型青光眼又可以再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不知不觉 视力已被偷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表现为急性发病,症状明显且典型,表现为突发的视物不清、眼部胀痛、同侧头痛,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一些亚急性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有眼部酸胀、眶周疼痛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在劳累、焦虑、情绪激动、大量饮水或大量输液、暗处待的时间过久、散瞳时可以造成急性发作。

但是,多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典型症状,患者自己很难察觉。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医时,往往病变已发展到中晚期,出现了明显的视力减退、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等无法逆转的视功能损害。因此,青光眼也被称为静悄悄的视力杀手,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患者的视力。

视力特好且花眼早 要小心

闭角型青光眼主要和眼球,尤其是房角的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多见于短眼轴,也就是眼球比较小的人。这些人多数为远视眼,表现为年轻时视力特别好,但花眼很早,多数在40岁以前就开始表现出老花眼倾向。

这种结构发育异常有遗传性,如果父母之中有人患闭角型青光眼,而子女视力特别好,无近视表现,则应该常规去医院排除一下青光眼的可能,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

开角型青光眼也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但是遗传方式还不十分清楚。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度近视、过于肥胖或者过于消瘦,以及全身的血管疾病都是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对于围绝经期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也是青光眼的一个危险因素。

升高眼压的事情 “绕着走”

由于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一旦发生了视神经的损伤,则不可恢复。因此,预防青光眼的重点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预防,如果有上述危险因素,应尽早到医院筛查,在临床前期或早期,通过简单的激光治疗,或许就可以完全控制病情。

对于开角型青光眼的预防,推荐以上危险人群和40岁以上人群,拍一张眼底视神经的照片。青光眼专科医生通过这张照片,就可以基本判断出是否具有青光眼的可能,准确率可以超过80%。

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只有少数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临床前期或早期通过激光治疗,可让病情彻底缓解,多数患者均需要定期复查,终生维护。一般推荐确诊青光眼的患者一年复查一到两次。青光眼的控制重点在于控制眼压,防止其异常升高,因此,引起眼压升高的事情均需要尽量避免。

杜绝“暴饮”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应该少量多次饮水,一次饮水不要超过200毫升。当然,全天的饮水总量还是应该满足生理所需,不应被过分限制。同时要避免治疗中静脉补液过多过快,尤其是全麻手术中与身体丢失量不符合的补液措施,这可能诱发青光眼的发生或者病情发作。

适当锻炼 适当的有氧运动和锻炼,可以短暂降低眼压,促进血液循环。但不要进行举杠铃等增加胸腔、腹腔压力的运动,同时应当避免长时间吹奏乐器。

对于没有经过治疗和干预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都有“前房角较窄”“前房的空间狭小”的特点,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NO.1避免长时间低头

因为重力的原因,长时间低头会导致眼前房的空间被压缩得更小,如田间劳动、伏案工作都可能诱发疾病,也曾有过长时间俯卧位的骨科手术后诱发青光眼的案例。

NO.2避免黑暗

黑暗环境下,瞳孔会扩大,虹膜堆积在周边房角,这也使房角进一步变小。长时间呆在黑暗环境,天气阴霾都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我们推荐夜间长时间看电视、看手机应适当开灯照明。

NO.3控制情绪

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还和情绪紧张、悲伤、生气、发怒等有关,这些情感变化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瞳孔散大,虹膜堆积,使得房水难以有效排出。

NO.4避免散瞳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宜散瞳检查眼底,推荐用免散瞳的眼底照相方式检查眼底。如果必须散瞳检查,应该在监测眼压的情况下,或者散瞳后尽早使用缩瞳药物恢复瞳孔大小。

NO.5慎用药物

硝酸酯类(比如硝酸甘油)、安定类药物不宜使用,患者应在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后,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NO.6及时治疗白内障

青光眼患者如果发生了白内障,应该比一般人更早一些接受白内障手术,这对改变房角的结构有一定帮助。

(来源:健康中国)

来源: 中国疾控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