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学会有哪些)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防治糖尿病,要学会驾驭“五驾马车”

来源:【厦门日报】

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的神经病变,患者无法感知水温,容易被烫伤,医生建议患者不要泡脚。AI制图/黄平

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但在前期容易被人忽视。当患者察觉时,为时已晚,有的患者不得不截肢。翔安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懿医生介绍自己见过最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就诊时腐烂的伤口已经生出蛆虫。

医生提醒市民,防治糖尿病,要学会驾驭“五驾马车”。

案例

因为挑破一个小水泡 老糖友截肢失去右腿

王大爷是“老糖友”,曾因患病时不按时用药、不及时治疗,最终不得不将左足部分截肢。但这并没有给王大爷敲响警钟,此后王大爷仍不遵医嘱。今年年初,王大爷发现自己的右脚长了一个水泡,他感觉不适遂将其挑破。但当时王大爷没想到,因为自己一时的手痒,自己的右腿面临截肢。

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末端血液循环差以及神经病变,造成了水泡破溃的伤口始终无法愈合。三个月后,水泡挑破留下的伤口不仅流脓,甚至隐隐见骨。当王大爷察觉到不对,前往翔安医院就医时,被告知自己已经“病入骨髓”。最终,经内外科专家和王大爷及其家人讨论,只能通过截肢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提醒

无法正常感知水温 糖尿病患者不要泡脚

孙子懿医生说,在所有治疗手段中,截肢乃是下下策。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伤口破溃后,常因为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造成伤口愈合慢,容易感染,若没有及时就诊,伤口将逐渐加重,最严重的便同王大爷一样,只能“断肢保命”。医生常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泡脚,也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的神经病变,由此患者无法正常感知水温,容易被烫伤。

今年已有400余名2型糖尿病患者到翔安医院住院治疗,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孙医生表示,大部分就诊者都已经有并发症,血管动脉硬化伴有斑块,甚至有些患者已经出现颈动脉或者下肢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孙医生提醒“糖人”患者朋友们,出现伤口需及时入院接受治疗,避免悲剧发生。

肥胖易引发代谢综合征 是2型糖尿病易患人群

厦门莲花医院内科主任刘景富介绍,我国2型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已达到14.92%。这意味着平均每 6 - 7 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患有糖尿病,其患病比例和高血压相近。

糖尿病分为1型与2型,前者多为先天性的,也有部分后天出现。两个月前,刘医生就收治了一位72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功能损伤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属于先天性缺乏有效调节血糖的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则多为成人发病。常见原因包括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损伤引起的糖尿病。需要注意的是,肥胖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易患人群,因为肥胖易引发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糖、高血脂、睡眠呼吸暂停、高尿酸血症等。

支招

通过“三多一少” 可以初步判断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糖尿病?刘主任介绍,患者自己可以通过 “三多一少”进行初步判断,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中症状不典型,有的患者会表现为下肢或皮肤瘙痒(女性可能出现外阴瘙痒)、长期口腔溃疡、胃溃疡久治不愈等。

另外,身体皮肤破溃处愈合比正常人慢、晚,也可能是血糖增高的表现。

血糖检测最科学 建议复查避免误差

更为科学的方法是进行血糖检测,正常人血糖值在 3.5—6.1mmol/L 之间。当餐后血糖在 7.9—11mmol/L 之间,属于中间高血糖,是糖尿病前期表现。若随机血糖超过 11.1mmol/L,可初步定义为糖尿病,但如果随机血糖超过 11.1mmol/L,建议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复查,避免因饮食、情绪等因素造成误差。若连续两次检测都超过 11.1mmol/L,基本可确诊。

治疗

遵医嘱按需用药 别滥用民间土方

患者在被确诊糖尿病后,除了治疗还能做什么?刘景富医生建议可以根据“五驾马车”原则管理: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这5点都是必不可少的。

糖尿病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糖尿病的危害,会给家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促使患者配合医生后续治疗。

饮食治疗: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进行地中海饮食。这种饮食习惯首要特点是摄入足量的水果、蔬菜和全麦谷物,饮食中也会包含豆类食品、坚果、脱脂牛奶、橄榄油和一些鱼类,以及少量的红肉、盐和碳水。

运动治疗:每周保持三次心率达标的运动,达标需要根据自身的素质、体制进行区分。

自我血糖检测:增加体检次数,当察觉身体不适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血糖检测。

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按需用药治疗。刘医生特别提醒,滥用民间土方有可能适得其反。

科普

正确认识胰岛素

孙子懿医生强调,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并不会产生依赖性,坚持使用胰岛素是因为身体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差,无法满足身体正常的代谢需求。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身体完全无法分泌胰岛素,因此只能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身体正常的血糖代谢,避免高血糖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而2型糖尿病的情况则相对复杂一些。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是因为身体功能不足,胰岛素分泌量不够,需要请“外援”。还有一部分2型患者,是器官需要 “休息一下”,因此胰岛素充当“临时工”,给过度劳累的身体一个调整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部分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会慢慢恢复,后续可以逐渐撤掉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

释疑

大肚子小细腿的人

为何易得糖尿病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大肚子、小细腿的身材被称为腹型肥胖。大肚子可以储存能量,但能量长时间过多地储存在体内,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3.8,赶紧去查糖尿病。

身体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的平方(㎡)。例如,一个身高1.75m、体重75kg的成年人,他的体重指数为:75÷(1.75×1.75)=24.49。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体重指数≥23.8 kg/㎡,建议赶紧去查糖尿病。

(据《健康时报》)

(文/ 厦门晚报记者 陈恩泽 通讯员 黄浩 宁倩妃)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友”吃饭学会这三法

伏天血糖容易波动,很多“糖友”直接采用饥饿疗法……其实健康饮食没那么难,天津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高桦副主任医师为“糖友”带来一次健康饮食科普课。

六个细节该注意

高桦介绍说,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同时也适合正常人。具体来说,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50%-60%,主要来源为米饭、面包、馒头、面条、玉米等主食,薯类、豆类等也含较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食物应占总热量15%-20%;脂肪占总热量25%-30%,其中胆固醇应控制每日300毫克以下,像一个鸡蛋黄就含胆固醇200毫克,基本满足每日所需。

日常饮食也需注意:首先要提防的是肉、禽、鱼、奶制品、蛋以及坚果类等食物中看不见的脂肪;还应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主要从粗粮、蔬菜及菌藻类中摄取,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最好达到20-35克;再有就是减少甜食和食盐的摄入了,并应禁烟限酒。血糖控制好时,“糖友”可以适量食用水果,但应将水果的热量计入每日总热量之内,并在食用水果时配合血糖监测。

吃饭学会“三法 ”

替换法。鼓励选择健康的食物,以替换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脂肪或热量较多的食物。

减少法。鼓励减少某些食物或行为。如减少每份食物的量;确定每天加餐的时间,减少加餐的次数;烹调时减少油脂用量等。

限制法。包括进餐时不要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进餐只在家中指定的进餐区进行等。(张昭)

糖尿病人学会“吃”很重要!坚持这样吃,血糖或能再降几个点

一说到吃,很多糖尿病人都会感觉非常痛苦,想吃又不敢吃,不知道怎么吃,的确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学会“吃”,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要让自己开心的吃,还要通过吃来稳住自己的血糖,让你越吃越开心!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千万不要因为着急降血糖而什么都不敢吃,吃的太少了护花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对身体的危害也不小!一般来说,建议患者一定要定时定量地吃东西,如果早餐吃了之后很长时间不吃中餐,特别是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的话,可能就会发作低血糖,所以一定要按时进餐。

除了进餐时间要规律以外,进餐的配比一定要注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种营养元素一定要搭配得当。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糖尿病的患者一到医院里头去,因为在医院里头伙食规律化之后,他的血糖很快就下来了,反而在家里的时候,他的血糖忽高忽低像过山车一样,可见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

很多糖尿病人觉得糖太多会使血糖升高,而糖又大部分来自于碳水化合物就是主食,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就不吃主食了,这个做法对吗?不吃主食叫低碳水化物生酮饮食,对一些肥胖的患者减重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要注意这样的饮食方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监测。

其实主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科学合理地吃。那么哪些主食可以吃,哪些主食要少吃呢?实际上,最容易使血糖升高的是白面馒头、白米饭,这些都算精致食物,相对而言的话,小米算是一种粗粮,窝窝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是粗粮和精粮两者搭配制成的。在这几种食物里头,如果兼顾口感和营养成分以及对血糖升高的程度的话,中等GI的主食是最合适的,也就是窝窝头。如果对口感没什么要求的话,食用粗粮也是很好的选择。小米如果是做成小米饭的话,口感是很干的,吃起来并不好吃,如果熬成小米粥的话,它的升糖指数也会升高,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总结来说,白面包、白面条、白馒头和白米饭都是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小米饭、杂豆米饭、杂粮馒头和燕麦粥是中等GI食物,可以适量吃。窝窝头、黑米、糙米、小米是低GI主食,可以多吃。如果病人的血糖已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那这些主食是都可以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