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看不清(糖尿病看不清东西)
糖尿病后看不清了?医生提醒:糖尿病眼病需注意及时就医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曾经被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开始愈发活跃在人们的身边,特别是身体健康状况本就不太理想的中老年群体,由于遗传、肥胖、不合理饮食习惯等因素引起的糖尿病现象更加常见。
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的对视力的影响并不大。但事实上,由于糖尿病的出现,人体失去了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是超高就是超低,而正常人的血管是光滑而柔软的,如果糖在血液中含量太高,过高的血糖就会让毛细血管备受伤害,而视网膜下的毛细血管又多又细,在血管受损后,眼底出血风险随之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重庆普瑞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主任阎晓丽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只有每年定期做视网膜病变及眼部疾病的筛查,同时控制好血糖的指数,保持一个较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尽量避免糖尿病眼病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出现眼部不适、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视力问题,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只有系统性的治疗才能避免视力问题受到进一步损害。
据了解,在目前糖尿病眼底病的治疗中,部分患者可以在手术后恢复部分视力,其重点在于及时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此外,在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通过玻璃体腔注药进行抗VEGF治疗,再搭配激光光凝的治疗方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患者失明。
目前,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出现了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才前来就诊,这样不仅影响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还损害了原本健康的视力,对于患者来说,只有正确认识糖尿病眼病,做到及时的治疗,才能够避免这种悲剧产生的。
阎晓丽提醒,糖尿病眼病预防与血糖是有关系的,发病时间越长造成眼部的损害越重,而血糖控制稳定可以延缓发生视网膜病变,当然除了血糖还要控制血脂和血压,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他们往往并发症多、情况严重,所以更需要注意视力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视网膜病变是很常见的,所以患者发现自己的眼睛有异常后,一定要及时就诊,讳疾忌医是糖尿病视力问题上不可取的行为。(重庆普瑞眼科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小心!糖尿病看不清,可能是失明征兆,别当近视忽略了
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架照相机的话,那么视网膜就好比相机里的胶卷,是视觉成像的区域,由丰富的毛细血管、视觉神经纤维末梢和视觉敏感细胞构成。
如果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或长期血糖波动较大,则就可能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第1点
—The first—
每2个糖友就有1个或失明
近年来,医生们遇到的伴有视功能损伤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有些患者甚至是出现了视力下降,到眼科门诊进行检查,才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其实是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而不是出现了近视或远视。
临床研究与统计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达44%-51.3%,相当于每两个糖友就一个中招;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约 8%~12% 最终失明。
图源网络,侵删
并且这个发病概率还在逐年升高,已成为了继白内障、青光眼后的第三大致盲性疾病,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力损伤同青光眼类似,也属于不可逆的病变。
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很大,糖尿病患者们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2点
—The Second—
如何早期发现、预防视网膜病变
1、严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病程以及血糖控制程度有关,据协和医院统计,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下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10%,大于15年的为63%,大于30年的为90%,同时血糖控制越差,发病风险也越高。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们应重视自己的血糖,积极进行控糖治疗。
有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从9%下降到8%,可以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降低35%。
还有研究表明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减少27%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
2、控制血压、血脂
血压、血脂升高均可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研究指出如果将收缩压从154mmHg降低到144mmHg,可降低37%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
3、合理运动
根据不同年龄分别进行恰如其分的体力活动,如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散步、做广播体操或是打太极拳,年纪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跳绳、骑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
4、生活方式调理
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不吃辛辣、油腻、重盐以及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可多吃新鲜的蔬菜以及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菠菜、白菜、鸡蛋白、瘦肉等,另外还要避免熬夜,戒烟戒酒。
5、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患者可能不会出现特殊症状,等到疾病进一步发展,病变累及黄斑区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如果早期没有及时进行眼科检查,就可能会耽误病情,引起严重的视功能损伤。
好在通过眼底检查,早期可以发现病变。
及时治疗,完全可以减少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风险。
确诊糖尿病后一定要进行正规的眼底检查,而且往后的每年都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如果已经被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增加检查频率,每3-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
面对强大又可怕的眼底病,糖友完全可以把握现在。
做好预防,避免失明。
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或是这4个因素导致,需重视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多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不足,或机体对于胰岛素利用出现障碍导致。
一旦患病,患者需要及时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是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但是,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仍旧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说在看东西的时候,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患有糖尿病后看东西模糊不清是怎么回事?
一、血糖值持续不稳
患有糖尿病之后,如果患者没能进行科学规范治疗,或者是没按时服用药物,以及没有做好生活各方面调理的话,会导致血糖值呈现持续不稳状态。
如果血糖值持续升高,就会使得晶状体代谢异常,从而导致晶体浑浊,就会使患者出现视物模糊以及视力快速降低的情况。
而如果糖尿病患者过量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是长时间过度节食的话,就会使得血糖值快速下降,很容易形成低血糖现象。而一旦出现低血糖,就很容易使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眼花等现象。
二、出现视网膜病变
如果血糖值得不到较好控制,或者是出现波动较大现象的时候,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就会受到损伤。
而且血液会呈现高凝状态,就很容易造成血瘀、血栓,甚至使得视网膜毛细血管发生破裂,从而引起视网膜病变。
那么患者极有可能会患上各种眼部疾病,比如视网膜变性、黄斑部疾病,以及视网膜肿瘤、视网膜血管病等。
而一旦患有这些眼部疾病,就会导致患者的视力快速降低,从而出现视物模糊的现象。
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失明。如果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那么所引起的一系列眼部不适现象都属于不可逆转性现象。
三、患上白内障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占所有白内障患者总数的60%以上。
由于血糖值的持续升高,会导致眼底的神经受到损伤,而且患者体内的代谢也会发生紊乱,患上白内障的概率会特别高。
一旦患有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会呈现浑浊状态,而且视力会呈现缓慢下降状态。
另外,还有患者可能会出现近视、复视、视野缺失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甚至会直接使患者失明,且属于一种不可逆转性的失明。
四、波动性屈光不正
尤其是对于患有糖尿病之后没有进行治疗的人群来讲,很容易出现忽然近视现象,这种近视无需治疗极有可能又会忽然恢复正常。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出现了波动性屈光不正导致。由于血糖值的不稳定,使得防水渗透压降低,从而使患者出现突然的近视现象。
如果血糖值呈现平稳状态时,近视现象又会很快消失。只要患者快速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值呈现稳定性,那么这种屈光不正的现象就能够得到缓解。
总而言之,对糖尿病患者来讲,如果突然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一些眼部问题时,一般是由于以上4种因素导致。
那么患者必须快速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要做好饮食方面的调节,并注意适当运动,才能够改善视力下降现象,也能够最大程度稳定血糖值,并避免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