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甲流(糖尿病甲流吃什么药)
甲流来袭,我们要如何应对?
最近很多人不幸中招“甲流”,陆续出现了头痛发烧的症状。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和普通流感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最近很多人感染了甲流?
甲型流感有高发期。根据既往的流行病研究,我国北纬33度以北的北方省份1-2月份呈冬季流行模式,北纬27度以南的省份4-6月为流行高峰,北纬27-33度之间的省份每年1-2月、6-8月呈双高峰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结构常发生变异,每隔2-3年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异,引起季节性流行。
此外,甲型流感病毒宿主众多,除常见的禽、猪、人等常见宿主,同时还能感染马、海报、水貂等哺乳动物。
感染甲型流感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甲流病毒具有潜伏期,其潜伏期通常为为1~7天。患者一般在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即可排出病毒,症状出现后12~24小时会显著加重,24小时内达到高峰,成人及较大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天。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患者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同时可伴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部分高危人群感染后会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肺炎,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 心脏损伤、 肌炎、横纹肌溶解和脓毒性休克等。
我发烧了,如何判断我得的是甲流还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新冠相比,甲流由于病原学差异,其临床表现、传染性、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不同。
较普通感冒而言,甲流患者的全身症状更重,多伴有高热(39-40℃),部分出现寒战,发热持续时间长、并发症更多,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同时传染性更强,具有明显季节性。
怎样才能预防甲流?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病毒。
重症人群的高危人群包括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并发症患者、肥胖(IBM>30)、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包括甲流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增强体质、 注意手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等,同时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
感染甲流后,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若确诊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对于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同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若患者出现基础病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或出现重症表现,如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7咳脓痰、血痰、胸痛,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腹泻、合并肺炎等症状,需及时住院治疗。
普通人是否有必要提前购买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作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病毒的进一步扩增,同类药物还包括扎那米韦、帕拉米韦,作为处方药物,需到医院就诊,由医师进行评估后开具使用。
对于轻症或非重症患者,发病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充分评价后再考虑是否予以抗病毒治疗。
对于重症或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检测结果,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48小时后开展抗病毒治疗依然可获益。
奥司他韦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儿童需按公斤体重进行剂量换算,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
为什么要重视农村地区重点人群防控?
由于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对于重症风险患者疾病进展较快,对于农村相对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需加强对于重点风险人群的防控和教育,从而进一步降低甲型流感病毒的影响。
对于广大农村居民,需进一步加强对于农村地区高龄及儿童等风险人群的教育,加强手卫生习惯,注意佩戴及更换口罩,增强体质,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等。同时可结合中医辨证,加强对甲流的预防及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及时送医就诊,以争取最佳诊治时间,对于甲型流感确诊的重症患者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策划:张梦凡 谢芸
审核专家:杜博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甲流高峰期,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预防攻略
近期甲流处于高峰期,这让本就需要悉心呵护健康的糖尿病患者面临着更大挑战。不过,咱们传统中医有着诸多妙招,能助力糖尿病患者积极应对,做好预防,安稳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一、扶正固表,增强体质
中医强调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提升自身正气尤为关键。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补益正气,比如常食用山药粥,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既能健脾益胃,又可滋肾益精,增强脾胃运化与肾脏藏精功能,为身体补充气血生化之源,提升机体抵抗力。还有黄芪炖母鸡,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鸡肉营养丰富,二者搭配,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因久病可能存在的气虚之症,让身体的 “防护墙” 更加坚固,抵御甲流病毒的侵袭。
二、中药香囊,辟秽防疫
中药香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散发的药香可起到辟秽化浊、预防疫病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选用艾叶、紫苏、丁香、藿香、佩兰等具有芳香化湿、驱虫避瘟功效的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研成粉末,装入香囊随身佩戴,或者放置在床头、枕边、车内等经常活动的区域。这些药香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能调节人体气机,改善周围环境的气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甲流病毒感染的几率,而且天然的中药香囊对糖尿病患者也没有副作用,是方便又实用的预防好物。
三、艾灸穴位,温通经络
艾灸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可选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艾灸。足三里穴为保健要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脾胃功能强健了,气血生化有源,身体自然更有力量对抗外邪;关元穴位于人体下焦,是元气汇聚之处,艾灸它可温阳补气、益肾固本;气海穴同样有着补气理气的功效,艾灸这些穴位能促进气血运行,温通经络,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身体处于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降低感染甲流的风险。每次艾灸每个穴位 15 - 20 分钟左右,以穴位处皮肤微微发红、温热舒适为宜,每周可进行 2 - 3 次艾灸。
四、适度运动,调和气血
适当的运动能调和气血、增强体质。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这类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太极拳动作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八段锦则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它们都有助于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让气血顺畅流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每天坚持练习 30 - 60 分钟,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以身体微微出汗、感觉舒适为好。
五、情志舒畅,身心同调
中医认为情志对健康影响颇大,糖尿病患者在甲流高峰期更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舒缓情绪,使情志平和。因为情志失调易导致肝郁气滞,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削弱身体的抵抗力,只有身心处于和谐状态,才能更好地预防甲流,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在甲流高峰期,运用中医的这些方法,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定能提升自身抵御病毒的能力,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呀。
#糖尿病##中医##健康真探社##关注糖尿病##血糖##甲流#
\u0026#34;血糖飙升20点?糖尿病+甲流急救黄金指南\u0026#34;
真实案例:南京张先生(糖尿病史8年)感染甲流后自行服用"某花清瘟",2天后血糖飙升至33.8mmol/L(❗正常空腹<7.0),抢救时血酮体4.8mmol/L(正常<0.6),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一、甲流如何让血糖"失控暴走"?
▶ 三重致命机制:
⚠️ 胰岛素抵抗↑300% → 同等剂量胰岛素效果只剩1/3
▷ 病毒入侵β细胞 → 胰岛素分泌减少40%(Diabetologia 2023研究)
⚠️ 升糖激素暴增:
• 肾上腺素↑5倍 → 肝糖输出翻倍
• 皮质醇↑3倍 → 肌肉分解加速
⚠️ 药物协同毒性:
• 退烧药损伤肝肾 → 二甲双胍蓄积中毒
• 止咳糖浆含糖量≈10块方糖 → 血糖每小时↑3mmol/L
二、糖尿病专属"甲流症状警报系统"
⚠️ 普通甲流 VS 糖尿病危机对比表
症状/指标
普通甲流症状
糖尿病死亡预警信号❗
急救措施
口渴程度
轻度口干
狂饮不止 尿频(24小时>5L)
立即测血糖/血酮
呼吸气味
无特殊
烂苹果味(丙酮堆积)
静脉补液 胰岛素泵入
血糖波动
升高2-4mmol/L
餐后血糖>20mmol/L
追加短效胰岛素(遵医嘱)
意识状态
清醒
嗜睡/胡言乱语(高渗昏迷前兆)
侧卧防误吸→立即送医
血酮检测
<0.6mmol/L
>3.0mmol/L(酮症酸中毒)
每小时测酮体 调整胰岛素
酮症酸中毒自检口诀:
"三多一少突加重,呼吸深快苹果味,
恶心呕吐加腹痛,立刻检测莫侥幸!"
三、用药死亡红黑榜(糖尿病版)
✅ 安全用药清单:
▶ 退烧药:
• 对乙酰氨基酚(日剂量≤1.5g)← 糖尿病肝损风险高需减量
• 物理降温优先(冰袋放置颈动脉 腋窝)
▶ 中成药:
• 板蓝根颗粒(无糖型)→ 每次1包兑300ml温水
• 金银花露(自制无糖版):10g金银花 500ml水煮15分钟
致命药物黑名单:
▶ 含糖止咳药:
• 某川贝枇杷膏(含蜂蜜)→ 血糖每小时↑3-5mmol/L
• 某止咳糖浆(含蔗糖)→ 相当于喝下半罐可乐
▶ 激素类退烧药:
• 地塞米松 → 血糖飙升持续72小时
• 甲泼尼龙 → 胰岛素抵抗增加5倍
▶ 含酒精消毒剂:
• 藿香正气水(酒精浓度40-50%)→ 诱发双硫仑样反应
• 与磺脲类降糖药联用 → 严重低血糖昏迷
四、胰岛素调整生死线(居家必会)
速效胰岛素追加法则(ADA 2023标准):
血糖值(mmol/L)
追加剂量(单位)
注意事项⚠️
10.0-13.9
原剂量 10%
2小时后复测
14.0-16.9
原剂量 20%
同时检测血酮
≥17.0
原剂量 30% 立即就医
禁用长效胰岛素❗
真实教训:
杭州李阿姨(使用门冬胰岛素30)发现血糖22.1mmol/L,自行将晚餐前剂量从12单位加到20单位,3小时后出现严重低血糖昏迷(血糖2.3mmol/L)。医生指出:"速效胰岛素过量会导致血糖过山车,每小时监测才是保命关键!"
"直线平稳最理想,爬山快打胰岛素,
悬崖速补糖水喝,波动太大找医助!"
发热期饮食红黑榜:
食物类别
✅ 推荐清单
禁忌清单
主食
燕麦粥(升糖指数55)
白粥(升糖指数88❗)
蛋白质
蒸蛋羹/无糖豆浆
红烧肉(脂肪抑制胰岛素作用)
蔬菜
冬瓜汤/芹菜汁(补钾)
土豆泥(淀粉转化糖速度快)
水果
西红柿(限量200g/天)
香蕉/荔枝(含糖量>15%)
饮品
淡绿茶(多酚稳定血糖)
蜂蜜水(≈75%葡萄糖)
六、 医院急救标准(符合任意1项立即送医):▶ 血酮>5mmol/L
▶ pH值<7.2
▶ 呼吸频率>30次/分
▶ 意识障碍(格拉斯哥评分<12) 七、糖尿病甲流康复计划(两周黄金期)
每日必做清单:
时间
核心任务
达标标准
晨起空腹
▶ 测血糖 血酮
血糖<7mmol/L且血酮阴性
每餐前
▶ 15分钟胰岛素注射
注射后等待时间≥10分钟
午后
▶ 30分钟低强度运动
心率<(170-年龄)次/分
睡前
▶ 检查足部微循环
皮肤温度差<2℃
八、心理防线加固计划 焦虑破解三招式:
1️⃣ 血糖日记法:用不同颜色标注血糖值 → 可视化掌控趋势
• 绿色(4-10mmol/L)→ 正常区间
• 黄色(10.1-13.9mmol/L)→ 警惕区
• 红色(≥14mmol/L)→ 立即行动
2️⃣ 呼吸训练:4-4-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8秒)→ 降低应激激素
3️⃣ 病友联盟:加入线上糖友群(每日打卡互相监督)
结语:稳住血糖,赢得生机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甲流既是免疫考验,更是血糖控制大作战。本文提供的预防及用药建议基于群体研究数据,不能替代个体化临床诊疗,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内容仅作科普参考。
❤️请点亮右下角小红心❤️、收藏⭐、转发✅为更多在病毒阴影下守护心跳的人传递力量!,让更多糖友在病毒风暴中守护生命之光!
数据来源:
- ADA 202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管理指南》、《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