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嘴片高(糖尿病的人嘴巴是什么症状)

匆匆过客 0
文章目录:

糖友需要知道的医学小知(2)

我们今天接着(1),继续分享其他的降血糖的药物。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包括三种常见的药物: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这类降糖药药物的降糖机制是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争,与葡萄糖苷酶可逆性结合,抑制此酶的活性,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从而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这类药物主要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水平,很适合管不住嘴的糖友。阿卡波糖片(拜糖平)规格 50mg/片,起始量是50mg每次,一天3次,用餐前吞服或与食物一起嚼服,一天最多可以600mg(12)。此药的常见副作用是腹泻、腹胀,有个别糖友可能过敏,起皮疹。另外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糖友的家人们),如果糖友出现了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高血糖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就不能继续使用此药了。如果长期服用一定要记住定期查肝功能(每年1—2次)。如果服用此药后出现了低血糖,可以口服适量的葡萄糖水,而不是其他糖水(如蔗糖或红糖)。伏格列波糖片 规格有 0.2mg和0.3mg两种,通常的服用方法是 0.2mg/次,一天3次,餐前服用,服药后立即进食,如果餐后血糖仍高(餐后2小时高于11.1mmol/L),可以增加至0.3mg/次,一天3次,次要的主要副作用与阿卡波糖相似。服用此药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极个别糖友可以出现爆发性肝炎的发生,合并有肝硬化的糖友们,一定要记住要密切观察大便的排出情况,以免加重病情。米格列醇片 规格 50mg/片,此药的起始剂量是25mg/次,一天3次,要根据餐后血糖的水平与胃肠道反应情况,逐渐增加至最佳剂量,这样的服用方法是为了减少胃肠道的副作用,最多一天不要超过300mg(6片)的推荐的最大剂量,糖友们如果同时服用其他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要一定注意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其其他的副作用与阿卡波糖相似,就不多说了。

噻唑烷二酮降糖药物常见的有:吡格列酮、环格列酮、曲格列酮、罗格列酮,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胰岛素增敏剂,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细胞,作用靶点是PPAR—y(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y)和PL3K(磷脂酰肌醇3激酶)而降低血糖水平。还未上市的新药有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法格列酮和日本武田制药的达格列酮。此类药物除了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外,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治疗皮肤病(牛皮癣)、治疗PCOS(多囊卵巢综合症)、改善肾损伤及一些免疫学疾病。此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有一定的肝损伤,增加体重,引起水钠潴留,诱发水肿,可能有加重心功能不全及肺水肿的发生。今天重点分享一下吡格列酮,规格有两种15mg和30mg,一天1次,餐前或餐后服用,起始量为15mg—30mg,每天的最大量为45mg,如果有糖友服用此药时同事还服用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物,而出现了低血糖反应,可以适当减少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剂量即可(10%—20%),同时要经常监测血糖水平,最长3个月要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另外此药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衰,引起头疼,胃肠不适,损害肌肉及骨骼系统以及引起肌病发生,近几年发现其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正向相关,应引起注意,有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停用。

氨基甲酰甲基苯磺酸衍生物类常见的是瑞格列奈,规格是0.5mg,服用的方法比较灵活,通常可以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服用时间也可以掌握在0—30分钟内,如果加餐了,要增加一次服用,缺餐了,要相应减少一次服用,这样可以更加平稳的控制血糖水平。此药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而降低血糖,可以和双胍类降糖药物联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本药低血糖反应的的风险也有增加,如果加用本药后血糖水平不降反而持续升高,应立即停用,改用胰岛素治疗。副作用是有一定的肝损伤、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等,此药主要经肝脏排泄,只有一小部分从肾脏排出,所以肾功能不全慎用。

目前市场出现的新型降糖药物 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运蛋白—2抑制剂)、DDP—4抑制剂(二肽酶—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等。

SGLT—2抑制剂主要有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一些已经上市了。此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钠—葡萄牙协同转运蛋白—2,而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使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可以和其他的降糖药物联合使用,能减少胰岛素注射用量。此药主要的常见副作用与其降血糖的机制有关,可引起包括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骨质疏松、骨折等风险增加。下面以达格列净(安达唐)分享此类药物的特点。规格10mg/片,起始量是5mg,一天1次,不受进食限制。可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增加至10mg/天。此药为新型降糖药,价格偏高,另外对其严重过敏的、有严重的肾损伤、肾病终末期、正在透析的糖友不能使用。

DDP-4抑制剂(二肽酶-4抑制剂),已经上市的有 西格列丁、沙格列丁、利格列丁、维格列丁、吉格列丁、阿格列丁等,这类药物的降糖机制是抑制GLP-1(胰高血糖素)和GL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分解,提高其水平,并且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降低血糖水平。其优点是不易诱发低血糖和没有增加体重的风险,副作用比较少。据目前使用来看,安全性和耐受性较高,极个别使用者出现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一般不影响进一步服用。其他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观察。下面以沙格列丁片来分享此类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规格有 2.5mg和5mg两种,推荐剂量是5mg/次,一天1次,轻度的肝肾功能不全可以不用调整剂量,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不推荐服用。对此药过敏者严禁服用,不能用以1型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的糖友,有个别糖友服用后头疼,其他的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GLL-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其降血糖的机制是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起到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一样的作用,而降低血糖水平。GLP-1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而降低血糖的,保护胰岛细胞、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通过抑制食欲而降低体重。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有: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等,与胰岛素一样,都是注射剂型,价格偏高。不过也有其优点,其微球注射剂可以做到只需每周给药一次,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水平,用药的依从性好,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可以试一试,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祖国医学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作用,我们将在《糖友需要知道的医学小知识(3)中医篇》,继续与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血糖不稳,嘴先知?糖尿病患者口腔有这6种情况,说明血糖超标了

刘女士,65岁,近期早晚刷牙或吃的食物稍微硬一点,就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就诊前2天,刘女士出现牙疼症状,她以为是牙齿上火发炎所致,自行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但效果欠佳,故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刘女士自述患有糖尿病,一直在应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在7.0mol/L左右,监测餐后血糖在11.0mmol/L左右。1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有皮肤蚁走感,偶有针刺样疼痛,近2天开始出现牙痛症状。

口腔专科检查发现,刘阿姨的牙龈红肿,牙颈部有牙结石,牙龈缘变厚并脱离牙面,探针触及有出血情况,部分牙的龈沟深度达4~6mm,初步诊断为牙龈炎。同时,大夫告知她这是糖尿病引发的口腔病变,需要在控糖良好的前提下进行龈下刮治术等治疗。

这一检查结果,让刘女士很是困惑,牙疼不是上火了吗,怎么还跟糖尿病有关?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唾液中的糖分也会增加,因此有利于口腔内细菌的滋生。另外,糖尿病患者身体内免疫状态不正常,即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更易引起口腔疾病,牙齿特别容易出现龋齿合并感染,甚至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牙痛等。

口腔,作为人体的门户、语言的功能器官,同时参与消化与呼吸过程,其健康至关重要。

临床经验发现,口腔症状常是糖尿病的先兆,口腔症状可作为糖尿病的线索,沿着这些蛛丝马迹,往往能一举“擒获”糖尿病患者。

有数据显示,糖友伴发口腔疾病的总发病率为83.37%,比正常人高出2~3倍。

01

糖尿病患者口腔有这6种情况,说明血糖控制不佳

01龋齿

糖尿病患者的龋齿问题普遍存在,很多患者龋洞进展迅速,牙齿破坏严重。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唾液葡萄糖含量要高于正常人,牙齿组织内的葡萄糖可形成糖原,降低了牙齿对细菌的抵抗力,唾液呈酸性等条件促进口腔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出现菌群失调,可促进菌斑形成和黏附在牙齿表面上,是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02口腔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口腔黏膜干燥,常有口干、口渴等症状,唇红部可见燥裂,齿龈、舌黏膜也可能出现糜烂及小溃疡、疼痛。这些症状容易引发感染性口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等。

03牙周病

据调查显示,近22%已诊断的糖友受到牙周病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牙龈问题。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增高,唾液中葡萄糖含量亦会相应升高,导致细菌生长和繁殖,钙质增加,易形成牙结石,诱发牙龈炎,出现牙龈肿胀充血、水肿、疼痛等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还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逐渐松动等。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年纪不大却满口牙都脱落,显得老态龙钟。

04颌骨及颌周感染

口腔颌面部有互相连通的筋膜间隙,上至颅底,下达纵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在发生化脓性炎症时可以迅速蔓延。

当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机能下降,将导致炎症扩展更加严重,出现皮肤红肿、局部剧烈疼痛,张口受限,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05口腔溃疡

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并发口腔溃疡,这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做好血糖控制,可能导致口腔内环境紊乱,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易导致皮肤或者口腔黏膜表面出现小伤口,而且伤口非常容易出现感染或者不愈合,从而诱发口腔溃疡。

因此,如果患者经常出现口腔问题,且长时间无法愈合,或频繁地出现口腔溃疡,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因为这很可能是血糖异常所致。

06口腔异味

血糖高的患者由于胰岛素的缺乏,升糖激素升高,可导致血糖和血酮体明显增高,从而引起酮症酸中毒,患者所呼出的气体会有一股“烂苹果”的味道。

另外,血糖高的患者由于血浆渗透压升高,水分随着尿液排出,使口腔唾液减少,导致口腔清洁能力比较弱。

如果平时口腔卫生不洁或免疫力低下,容易使口腔受到微生物感染,引起牙龈炎、根尖周炎、龋齿等疾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分解发酵,也容易引发口臭。

02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口腔护理?

1. 饭后漱口: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饭后使用不同的溶液进行漱口,例如2%~3%的硼酸溶液,它可以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到抑菌作用。

此外,1%~4%的碳酸氢钠溶液对适应在酸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和真菌有很好的抑菌作用,0.1%醋酸溶液则可以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等。

0.02%呋喃西林溶液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

这些溶液不仅可以改善口腔生态环境,还可以使用后再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 早晚刷牙: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并且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药物牙膏来刷牙。

定期更换牙刷和牙膏的种类,建议每次刷牙宜3分钟,采用水平颤动法和旋转法,每日2次刷牙及经常饭后漱口,维护口腔微生态环境,是预防龋病、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

3. 正确使用牙线、冲牙器:对于中老年人牙间隙较大、牙龈萎缩、食物嵌塞较为严重的情况,推荐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来去除牙间食物残渣,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清理牙齿间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4. 定期检查治疗:定期让牙医清理和检查牙齿,一旦发现蛀牙或蛀洞应立即进行治疗和填补。

参考文献:

[1] 陈广垠.专家解答糖尿病百科[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9

[2] 陈卫文,张小德.解密糖尿病[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10

[3] 赵涛,赵步长,伍海勤,等.糖尿病百岁之路[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5] 依貂.糖尿病口腔病变[J].糖尿病新世界,2014(3):38-39.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口腔#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老糖友血糖异常升高竟是牙齿惹祸,医生:管住嘴迈开腿还要治好牙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9日讯(记者毛茵 通讯员吴萍)王爷爷没想到自己血糖异常升高竟是牙齿惹祸。“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尿病患者人人皆知的健康“名言”,但对同时患有口腔疾病的糖友们来说,医生提醒:治好牙也很重要。

63岁的王爷爷是个非常自律的老糖友,一直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血糖控制得不错。三周前他发现自己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从7.5升到了9.9,他以为是偶然情况,还是每天按时按量用药,但一周过去血糖值还是没有降下来。10月8日,他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接诊医生详细检查后判断他是血糖代谢异常,建议他前往口腔科。经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袁凯详细检查发现,王爹爹患有严重的牙周炎,牙结石也非常严重,多处牙龈红肿,牙周袋内有脓液和出血等炎症反应,正是他严重的牙周炎导致了血糖代谢异常。

医生在为患者治牙。

原来,王爷爷觉得牙齿有点炎症不要紧,一次性做全口假牙更方便,所以虽然有些不舒服却一直没有进行口腔治疗。经过医生针对性的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半个月后王爹爹出血有脓的牙周炎症状得到控制,血糖指标也恢复正常。

据袁凯介绍,牙周炎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后,牙周红肿、出血就相当于口腔内出现了很多的小“伤口”。口腔中有数百种细菌,其中有些细菌可以产生毒素,就会从这些“伤口”进入血液,降低身体细胞表面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受体不能与胰岛素结合,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导致血糖升高。这位王爷爷牙周炎非常严重,牙龈、牙周袋等处小“伤口”很多,面积加起来几乎相当于一个人的手掌大小了,而这么大的创伤面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又会给他的血糖代谢带来更大负面影响。

袁凯强调,糖尿病患者伴有口腔炎症时,尤其是伴有化脓性炎症时,血糖往往升高,而且比较难以控制到正常范围内。所以,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不妨检查一下口腔,看看是否存在牙龈和牙周的炎症,最好能够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

袁凯还提醒,牙周炎有它特异性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可以通过唾液流入到胃,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流入到肾,流入到心脏,牙周炎患者的胃、肾、心脏中几乎都能够检测到牙周炎的特异性致病菌,致病菌会对这些脏器造成不可逆的非常严重的器质性的损坏。严重牙周炎甚至会导致心肌炎。所以一定要重视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积极治疗牙周炎。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