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一型糖尿病腹泻(一型糖尿病腹泻的原因)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腹泻,中医分两种类型调理

来源:生命时报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彭亚平

糖友腹泻是临床常见的脾胃功能紊乱症状,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为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多因糖尿病治疗不当或迁延不愈而形成。资料显示,糖尿病性腹泻平均发生在发现糖尿病后8年,有少数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前两年就开始出现腹泻。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水样便,多发生于夜间,可能伴大便失禁,中医认为多因消渴日久、脾胃虚弱、纳化无力所致,日久可脾病及肾、阳虚气弱、腐熟无权,致脾肾阳虚泄泻。另一种为糖友在本身脾胃功能受损的基础上,不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如饮食生冷、熬夜、受凉等,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引起腹泻急性发作。

当糖友出现脾胃功能紊乱时,用中药调理是非常好的方法。对于处于腹泻急性发作期的糖友,中医通常分为寒湿型和湿热型。

寒湿型腹泻。表现为大便稀溏或如水样,脘腹疼痛,肠鸣泄泻,口淡恶心、食欲不佳,或伴恶寒发热、头痛身重肢痛;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中药可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或直接服用藿香正气水,一天之内即可见效,同时可以每日服用一次炮姜粥(炮姜6克、白术15克、茴香及花椒少许布包、粳米30克煮粥)。

湿热型腹泻。表现为一日排便数次,可伴便下黄褐、臭秽不爽或便不尽感、肛门灼热、腹痛等情况,食欲减低、小便黄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药可选用葛根芩连汤或白头翁汤合七味白术散加减,也可使用黄连、土茯苓、薏仁等进行食疗。

糖友急性腹泻期间,应采用少油、少渣、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食物,且宜少食多餐,尤其在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及时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急性期过后,针对糖友脾胃虚弱,如见大便不成形、质稀,面黄无力,食欲不佳或食后作胀,腹部隐痛,呕吐清水等,可用中药调理,如以六君子汤为主方等;若不便煎药,也可食用四君子丸、六君子丸或四神丸等。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专家笔谈:糖尿病患者腹泻~不能一止了之

王玉珍 许樟荣,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内分泌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一位中年男子因腹痛、呕吐、腹泻多次,极度乏力就诊。患者在患病前吃了剩饭。医生按照急性肠炎治疗,输液、补充抗菌素、应用止泻药物,全无效果。看了化验单,发现患者血糖高、尿糖阳性、尿酮体阳性。追问病史,病人两周前被发现患有糖尿病,正在口服二甲双胍,服药后常出现腹部绞痛、腹泻,甚至入睡后突然腹泻。医生考虑腹泻与服用二甲双胍有关,嘱病人停用二甲双胍,另外给予补液补钾和用了胰岛素,腹泻很快终止。

另一位中年病人,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长期口服二甲双胍、拜糖平等治疗,但高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眼底病、肾病。近年来,患者腹泻严重,一天可以腹泻20多次,夜间为重,水样便,无脓血,无腹痛。有时大便有脂肪样油脂。而且,腹泻很突然,一有便意即泻,常将大便拉在内裤上。患者为此十分痛苦。曾经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充血,细菌培养则没有什么发现。患者曾经多次口服止泻药物,症状仍然反复出现。

以上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腹泻的两个病例。

糖尿病患者的腹泻有多种原因,如第一例病人是服用二甲双胍后。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应用非常广泛,该药降糖作用确切,单药应用不会发生低血糖,还能抑制食欲,使一部分患者减轻体重,还可减少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且价格便宜。尤其适应于体型较胖、控制饮食较差的糖尿病病人。但是,少部分病人服用该药后可以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多数患者可以在服药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在减量服用或继续服用后腹泻减轻乃至消失。但个别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腹痛腹泻,不能耐受该药,例如上述第一例患者。

许多已经确诊多年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慢性腹泻,就像第二个病例。这些患者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尤其是自主神经病变。胃肠神经的损伤使胃肠蠕动缓慢,食物在胃部内排空减慢。而食物在小肠的堆积,造成细菌生长过度,肠道菌群失调,小肠运动过快,导致腹泻。这种情况也称为小肠激惹。胆囊神经病变使胆囊收缩无力,胆汁排泄障碍,脂肪吸收不良,造成腹泻。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脂肪吸收不好,也造成腹泻,大便内还有脂肪样油脂。糖尿病慢性腹泻一般是间歇性的,连续腹泻几日后,肠道内的粪便排干净了,腹泻停止了。以后胃肠道再次食物积存,又发生腹泻。有些病人发生腹泻便秘交替。因为长期腹泻,患者营养吸收障碍,比较消瘦。在便秘时口服通便药物后可能促进了腹泻,而腹泻时口服抗菌素和止泻药物效果不佳。患者血糖控制差,餐后容易发生低血糖。许多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如下肢麻木、疼痛等,十分痛苦。

糖尿病患者的腹泻也可以因为细菌感染而发生,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感染的途径是通过不洁的食物和水。因为有传染性,可能在人群中播散。在夏季比较常见。患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大便水样,甚至有脓血和粘液。严重腹泻可以使患者脱水,加重高血糖,甚至造成酮症或高渗性昏迷的危险。

糖尿病患者的腹泻原因如此复杂,因此不能单纯止泻治疗。如果腹泻是感染造成,止泻治疗可能会导致致病菌在肠内滞留,加重疾病。以腹泻为表现的酮症酸中毒靠止泻也不能奏效。糖尿病慢性腹泻则要针对神经病变治疗,需要调节胃肠蠕动,增强胃动力,改变食物在胃肠堆积。

如果是二甲双胍副作用引起的腹泻,这种腹泻在停用二甲双胍后即停止。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需要及时补充液体,给予针对细菌的抗菌素,例如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头孢类抗菌素。患者需要一定的隔离,防止传染他人。由于是糖尿病患者,因此要密切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老年患者要特别防止脱水和低血压。

自主神经病变所引起的糖尿病慢性腹泻的治疗首先是控制高血糖,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缓解胃肠病变的进一步进展,减少有些药物的消化道副作用。由于这些患者腹泻极不规律,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加强血糖监测和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很有必要,同时不宜将血糖控制到完全正常。这些患者不宜口服部分降糖药,如第二例病人口服二甲双胍和拜糖平就不适宜。糖尿病胃肠道疾病往往是腹泻、便秘同时存在。患者胃肠蠕动缓慢被称为胃轻瘫。在食物选择上,要减少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圆白菜、韭菜、芹菜、粗粮等。进食清淡的软食,减少高脂肪、油炸类食物和糯米等难以消化的食品。最好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鸡蛋羹、蔬菜汁、肉汤等。夏季减少冷饮,避免生冷食物,注意胃脘部保暖,防止腹部受凉。提倡少量多餐。口服加强胃动力的药物,如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片等。同时可以减轻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如患者有胆汁排泄障碍,可以口服消胆胺,减少患者的脂肪泻。也可以口服复方胰酶片等改善胰腺外分泌,促进代谢吸收。马来酸曲美布汀具有胃肠道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恢复正常胃肠动力,改善患者腹胀、腹泻和腹痛症状。也就是说,药物兴奋胃平滑肌,减轻胃轻瘫,减缓因小肠激惹造成的腹泻和腹痛。严重腹泻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口服易蒙停、思密达等。复方苯乙哌啶可以减少大便次数。注射奥曲肽能够减少腹泻次数,预防脱水等严重问题。有些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素片、培菲康等,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如果有明确的肠道细菌感染证据,可以酌情用药黄连素、四环素、喹诺酮类抗菌素。还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从补益脾肾,利湿益气等途径调整胃肠功能,减轻腹泻,改善体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1岁孩子低烧拉肚子,竟确诊糖尿病……“糖宝”妈妈: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作为母亲,晓珂的梦想很具体,她希望能尽量不让柏如有并发症,同时希望有更多人关注“糖宝”群体,早日有新的治疗方式,让柏如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面对自己5岁的女儿柏如(化名),母亲晓珂坦言:“我愿意陪柏如一辈子,但也特别希望她能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人生。”

晓珂是一名1型糖尿病儿童的妈妈,4年前,女儿柏如确诊后,晓珂的人生似乎踏上了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柏如刚出院在家,胳膊上扎着针。

一切就像一场梦

2018年7月的一天,刚过完一岁生日的柏如发了一场低烧,伴随着些许拉肚子,不过对这个年纪的小孩儿来说,这不是什么很不寻常的现象,医生也说没什么大问题。到了晚上,晓珂发现柏如退烧后,仍然太嗜睡、呼吸过重,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坚持再次带着女儿来到了北京的一家儿童医院。

但这一回,急诊室医生看完柏如的血液检测报告后,直接告诉晓珂,需要马上打120送孩子到儿科的权威医院儿研所抢救,他们这里没有办法治疗。

“在救护车上,护士让我搓搓女儿的手心脚心,我一摸,已经几乎冰凉了。”晓珂回忆道,“午夜十二点多跟救护车到了儿研所,直接开始抢救。孩子的爸爸回家拿住院的日用品,我不停地奔走在各个科室,血一管一管地抽,到最后已经抽不出来了,期间让我签了两次病危通知书。”

“医生后来说幸亏送来的及时,哪怕再晚一个小时就可能没有希望了。”晓珂说道,在抢救之后的住院期间,每当柏如睡着,自己都觉得这一切像做梦一样,直到柏如确诊1型糖尿病。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1型糖尿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诱发1型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如果血糖疏于控制,随着时间推移,长期血糖增高会带来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可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器官,发生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我到现在也难以相信,一岁的孩子,低烧拉肚子怎么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真的想象不到。”说到这里,晓珂近乎哽咽。

出院3个月后,晓柯一家去补拍了柏如的周岁全家福,妈妈有意用手挡住了柏如胳膊上的针。

被糖“捆绑”的生活

“柏如小时候每天要采指尖血10~15次,注射胰岛素3~4次。”晓珂计算着数量,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经常被称做“糖宝”,看似可爱的称谓背后是难以诉说的艰辛。

晓珂向记者介绍,小孩子处在成长发育中,各项指标都不如成年人稳定,血糖控制起来格外复杂,哪怕碳水部分选择吃同样的面包,但一旦饮食顺序不同,甚至是心情有所起伏,孩子的血糖都会有很大的差距。

而这每一个数字,都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而意味着一辈子的重复。

“柏如的手指被扎的全是老茧,每次都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扎破指尖采血,真的不忍心。”晓珂强忍着泪水说道。

“因为一日三餐每次饭前都要给柏如打胰岛素,还要时时刻刻监测血糖、严格控制饮食,家里不得不有一个人全职照顾她。”权衡之下,作为母亲的晓珂选择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晓珂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美术了,2011年来到北京,在一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从事设计工作,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设计总监。

离开了互联网公司的设计岗位后,晓珂的第一份“工作”是跟女儿一起上幼儿园。

“只要能跟在身边给孩子打针,我做什么都行。”跑了几家幼儿园,终于有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同意晓珂和女儿一起“入学”。晓珂就在幼儿园里做起了行政工作。

“‘糖宝’一个月光耗材和药品就得要两三千元,之前安装的胰岛素泵花了七万多元,还有各种器械的费用,再加上我又没什么收入,北京物价又高,柏如以后还得上小学,处处都需要用钱。”晓珂一家慎重考虑了很久,最终在去年11月正式从北京搬家到了太原。

“走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不甘心吧,我和柏如爸爸都是北漂,我在北京待了11年了,他待了14年。”晓珂细数着在北京的日子,“不过带着柏如回来,全家在一起也挺幸福的。”

柏如一家去冰雪世界玩。

不应被忽视的少数群体

“我以前经常是天天啥事都不做,光盯着柏如的血糖了,但就算很用心,她的血糖还是经常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是黯淡的,一眼望不到边儿。后来,我结识了许多同样患糖尿病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其中我获得了一些成就感,就像帮了以前的自己一样,特别幸福。”柏如确诊后,晓珂选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分享治疗经验,通过短视频平台,晓珂结识了很多家长,在他们的呼吁下,晓珂还建立了一个名叫“开心童年”的微信群,供大家一起讨论“控糖”心得,互帮互助。

“有时候,一天有不下十名家长私信我,说孩子刚确诊了糖尿病,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孩子患糖尿病,有这么多家长正在遭受着与我们家一样的磨难。”晓珂向记者感慨道。

事实上,虽然患病率相对较低,但“糖宝”群体的绝对数量也不容小觑。据《东南早报》报道,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五,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速达5%到34%,发病呈低龄化趋势,10岁时发病率达最高峰。

“那些家长跟我们一样,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孩子还那么小,却要一辈子离不开胰岛素,每天都要扎那么多针。”晓珂难过地说。

孩子确诊糖尿病后,很多迫切的难题摆在面前。比如,购买最常规也最重要的胰岛素也并不那么容易。

据晓珂介绍,虽然儿童和成人使用的胰岛素并没有区别,但在北京她只找到了儿研所和儿童医院能开胰岛素,而许多大型综合医院因没有设立专门的儿童内分泌科,而经常碰到常规内分泌科和儿科医生无法开出胰岛素的情况。即便是在专门的儿童医院,医生一次开药的数量也有限制。

“我们之前住得远,跑一趟医院开胰岛素来回要4个小时,平时家里也无法囤货,就很没有安全感。”晓珂说道。

同时,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医疗器械都是为成年人设计的,孩子几乎无法使用。例如,柏如现在使用的动态监测血糖仪,在理论上就只提供给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使用,但如果没有这个仪器,孩子就只能不停地扎手指采血。

2021年12月,柏如因感染水痘住院治疗,在病房里和妈妈一起玩手工串珠子。

懂事的孩子们等待着被治愈

对孩子而言,更直接的压力在于感受到“我和别人不一样”。

“有一天晚上临睡前柏如跟我说,‘妈妈,我要谢谢老天爷让我得糖尿病,让我生活得很健康’,我当时听到觉得特别受不了,因为得糖尿病,她的饮食控制的很严格,很多高糖的东西都不能吃,小孩子自己说出来没什么,但是大人听到,心里真的不是滋味。”讲到这里,晓珂再次哽咽了。

由于担心孩子因患病而感到自卑,晓珂总是教柏如保持乐观的心态,告诉她,她跟其他孩子没什么不一样,就像有人近视一样,虽然避免不了,但戴个眼镜就能解决问题。

“柏如之前比较内向,我就鼓励她主动跟同龄的小伙伴们玩耍,后来她变得开朗了许多,现在遇到不理解的玩伴,甚至是成年人,柏如还会主动跟他们介绍糖尿病。”

这是柏如5岁生日时候的照片,她邀请了好朋友参加。

在晓珂发起的“开心童年”微信群里,家长们之间还流传着两个常用文件,《幼儿园入学承诺书》和《“糖宝”家长给老师的一封信》,一个向幼儿园保证因孩子患病所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由家长承担,一个向学校和老师详细介绍了糖尿病孩子在学校里需要哪些特殊照顾。

“‘糖宝’家长们都希望学校和社会能够多关注我们这个群体,对我们的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异样的眼光。孩子们真的很乖,只要跟他们说‘你血糖高了’,这些小孩都会立刻去运动。每个孩子都特别懂事和聪明,除了有糖尿病,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一样。”

谈及梦想和未来,五岁的柏如说自己将来想当一名医生,研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

而对母亲晓珂来说,梦想就更为具体,她希望能尽量不让柏如有并发症,同时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这个疾病,早日有新的治疗方式,让柏如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作为母亲,我愿意陪她一辈子,但是也特别希望她能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人生。”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蔡冷玥

图片/受访者供图

来源: 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