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多和糖尿病(吃糖多和糖尿病)
糖吃多了易得糖尿病?这些事情你要知道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血糖高不等于糖尿病
在公众的认知中,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是血糖过高或尿糖阳性。因此,许多人一旦发现血糖、尿糖升高,就觉得自己患上了糖尿病。然而,除了1型、2型以及妊娠糖尿病外,临床上能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
1.其他内分泌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胰岛α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等均可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暂时性升高,出现“假性糖尿病”。某些恶性肿瘤患者还可能出现异位激素分泌,导致糖代谢紊乱。
2.消化系统疾病。当患者肝功能不全时,肝脏合成糖原功能有障碍,肝糖原储备能力下降,果糖和半乳糖利用失常,从而使其在血中的浓度过高,易出现餐后高血糖;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小肠吸收葡萄糖过快,容易引起血糖暂时性升高;胰腺炎患者因为胰腺损伤可出现血糖升高,但当病情控制,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
3.情绪波动、创伤、应激、药物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可能出现暂时性高峰用来应对不良刺激。当患者因疾病使用激素类、精神类等药物时,也可能导致升糖激素增加或干扰正常糖代谢,进而出现血糖升高。
4.测量方法、误差等。通过检测尿糖判断血糖升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一般检测尿糖的硫酸铜试验是利用糖的还原性来显色。硫酸铜还原为一氧化铜时,有黄、橘黄或砖红色沉淀。但尿中有不少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尿酸、葡萄糖醛酸等,或随尿排泄的药物。当这些物质在尿中浓度升高时,会使尿糖定性试验出现假阳性,这便是假性糖尿。测定手指血糖时消毒剂使用方法不当、采血流程不当、试纸条失效等都可能影响结果。进行糖耐量实验前,有些患者空腹时间不够长(应至少空腹8小时),或检查前3天内饮食没有注意控制都可能干扰结果准确性。
无论糖尿病是真是假,短期轻微血糖升高通常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应查明血糖升高原因,及时去除相关诱因,再做诊断。在血糖升高期间,首先需注意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要求;其次必须密切监测血糖,如果在调整饮食的情况下血糖依然过高,还是需要经过肝、肾功能检查后酌情给予降糖药治疗,避免血糖过高损伤身体。如果能够去除诱因,大部分“假性糖尿病”者的血糖异常能自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