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瘫痪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病足)

小荷健康App 0
文章目录:

医生笔记:糖尿病6年,双脚麻木、蚂蚁爬感觉,怎么治疗?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转自小荷健康App真实经验

【基本信息】男,51岁

【疾病类型】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高血压

【治疗方案】服阿卡波糖,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目前血压仍偏高,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降压;静脉注射硫辛酸、口服依帕司他营养神经治疗

【治疗周期】10天

【治疗效果】病情稳定

初识患者

患者,刘先生,51岁,体型肥胖,他诉说着自己6年前出现口干、喝水多,吃得多,体重明显下降,到医院治疗。医生告诉他有糖尿病,这些年一直口服格列齐特缓释胶囊、阿卡波糖、二甲双胍降糖治疗,平时很少去医院体检抽血化验血糖。最近半月双脚麻木、乏力、夜间睡觉感觉蚂蚁爬的感觉。最近3年发现有高血压,吃氨氯地平降压,无烟酒嗜好。

患者的治疗过程

入院后查血压156/82mmHg,抽血化验空腹血糖15.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60%,血清C肽1.89,患有糖尿病,双脚对称性麻木,双下肢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并多发斑块,排除了双下肢血管堵塞。

目前诊断考虑: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高血压

患者使用三个降血糖药物治疗,目前血糖仍然很高,换为胰岛素控制血糖,门冬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三餐吃第一口饭时口服阿卡波糖;低密度脂蛋白3.08mmol/L,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目前血压仍偏高,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降压;静脉注射硫辛酸、口服依帕司他营养神经治疗。

患者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降糖药物使用有一些注意事项,门冬胰岛素需要餐前皮下注射,注射后可以立即进餐或者休息15分钟左右进餐。阿卡波糖一定要吃第1口饭的时候嚼烂了吃,这样更容易吸收。

2.服用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稳定斑块,还可以控制低密度脂蛋白。

糖尿病患者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主要是为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下肢血管堵塞。他汀类药物少部分人会引起肝功能损害,或者下肢肌肉酸痛,所以服药6周左右要复查肝功能、肌酸激酶。如果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大于80U/L,肌酸激酶大于5倍以上,需要停用他汀类的药物。

3.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一般是不可以逆转,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表现下肢麻木、疼痛、针刺、蚂蚁爬、踩棉垫感觉。

所以为了防止神经病变进一步的进展,营养神经的药物依帕司他也需要长期服用。

4.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糖的控制情况,最好每3个月要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小于7%,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到8~10mmol/L,不要超过11mmol/L。

5.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每年要体检,需要查血常规、血糖、血脂4项、尿常规、肝肾功能、眼底检查、外周血管的B超,比如颈动脉超声评估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情况。

糖尿病最主要慢性并发症是肾功能损害,如果尿蛋白阳性或者肾功能检查肌酐偏高,需要使用保护肾脏功能的药物,常用沙坦类药物,如缬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等。

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需要将血压目标控制更严格,最好要将血压控制在小于130/80mmHg,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过10天治疗,患者双脚麻木、蚂蚁爬的感觉明显缓解,血压控制在125~135/75~84mmHg,空腹血糖控制在6.5~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1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为8%。

由于糖尿病、高血压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随诊复查。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为了减少并发症,控制好血糖是最关键的,药物治疗很关键,饮食控制也是相当重要,需要糖尿病饮食。甘甜类的食品和含糖分比较高的水果尽量不要吃,可以吃青菜、黄瓜、西红柿这些代替水果,每日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2.糖尿病合并了神经病变会导致对温度觉或者是痛觉不敏感,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泡热水脚时,一定要注意水温,温度最好不要超过40℃,要叫正常的人给你摸一下水温,或者是用温度计测一下水温。

3.糖尿病病人由于皮下脂肪重新分布,导致皮肤菲薄,容易磨烂,外出步行、跑步时一定要穿柔软的棉鞋或者布鞋,不要穿皮鞋,皮肤磨烂后,伤口不容易愈合。如果糖尿病患者皮肤上有任何伤口都要引起重视,不要随意乱涂膏药,要到医院正规清创治疗。如果伤口很小想在家处理的,需要将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用双氧水清洗伤口后,再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清洗干净,注意保持伤口干燥,不要碰生水。

医生感悟

1.此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但是幸运的是患者就诊来得比较及时,发现双脚麻木半个月就来治疗,通过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好,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后,麻木症状是明显改善的。

2.糖尿病出现神经病变,早期通过药物可以缓解或者逆转,但是如果病变时间太长是无法缓解和治愈的,严重的会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我也见过有些患者因为疼痛使用任何止痛药物无效,晚上痛哭的都有。

3.有些糖尿病患者觉得的只是双脚麻木,这个症状不严重就不治疗,其实这也错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如果不治疗,不将血糖控制好,会进一步的进展,病变累积到运动神经会出现肌肉萎缩、瘫痪;累及到胃肠道会出现消化不良,吃饭后频繁的恶心、呕吐、腹泻;对男性来说还会导致阳痿、早泄。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觉得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就不治疗,其实糖尿病最主要是长期慢性并发症,一旦出现慢性并发症,很多都不可以逆转,一定不要轻视糖尿病的危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点击>>>「链接」<<<可查看更多相关案例故事,真实经验,安心借鉴~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为保护患者隐私,文章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真实经验是作者本人或家人的真实治疗经验,版权归作者所有,禁止转载。如您发现内容有误,欢迎在留言区或后台进行反馈。

治疗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胃轻瘫,最常用的物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胃轻瘫;今天我们介绍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一、基础治疗:首先必须控制好血糖,并适当注意饮食、增加运动
1、控制血糖
长期的高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是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根源,所以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都需要首先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糖尿病胃轻瘫的的基础治疗也是如此;有研究发现,高血糖对胃动力有抑制作用,血糖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改善胃肠动力紊乱。而糖尿病胃轻瘫( DGP)患者的血糖往往又很难控制;有研究显示糖尿病胃轻瘫( DGP)患者患者选择胰岛素治疗比口服降糖药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但也需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2、注意饮食:糖尿病胃轻瘫( DGP)患者应选择低脂、低纤维饮食,比如应该避免进食油炸、油煎和不易消化的固体食物,因为高脂及高纤维的食物可以明显减慢胃排空速度;少食多餐(平均6 ~ 8次/d),可以避免胃排空加重; 饮酒和吸烟可延缓胃排空,所以也应该戒烟戒酒;如果有严重恶心、呕吐的患者,可通过插鼻胃管或静脉输注等方法补充营养物、纠正缺水和电解质紊乱;
3. 适当增加运动:运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有利于血糖控制和增加胃肠蠕动,每次运动锻炼至少在 30 分钟左右,每日 1~2 次,循序渐进。
4、适当自我按摩:胃部按摩和足部胃肠功能区的按摩。
二 促进胃动力药、止吐药、及营养神经的药

为了改善胃排空延迟所致的各种临床症状,胃轻瘫患者往往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促胃动力药和止吐药、神经营养药;

1、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常用的是红霉素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促进胃动素分泌,促进胃运动,改善胃排空障碍。红霉素的副作用是:可引起上消化道不适,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和肠道菌群失调。 与红霉素作用相似,但作用 时间更长,不良反应更少的阿奇霉素,是否可以治疗胃轻瘫,临床上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个证实;

2、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临床常用的是甲氧氯普胺(曾用名: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依托必利;
甲氧普安: 目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中,只有甲氧氯普胺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用于胃轻瘫的治疗;甲氧氯普胺通过阻断中枢和外周的多巴胺D2受体缓解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并促进胃排空;因为甲氧氯普胺能透过血脑屏障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可导致震颤、肌强直等锥体外系症状,长期使用还可导致高泌乳素、抑郁、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副作用。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能增强胃动力,增加胃排空,能止吐、缓解恶心,但长期使用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风险会增加,也会导致高泌乳素血症和迟发型运动障碍,因此建议:甲氧普胺的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2周,建议肌肉注射。

多潘立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作用于外周的多巴胺D1受体,临床作用类似于甲氧氯普胺,但锥体外系症状明显少于甲氧氯普胺。虽然相关的研究证实多潘立酮对胃轻瘫具有良好疗效,可显著改善胃轻瘫患者的早饱、餐后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并降低总体症状严重程度,但是因为多潘立酮可延长QT间期,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因此美国FDA未批准多潘立酮用于治疗胃轻瘫。
依托必利:具有多巴胺D2受体阻滞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的双重作用,通过刺激内源性乙酰胆碱释放并抑制其水解而增强胃与十二指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并具有中度镇吐作用。

3、5-HT受体激动剂:
5-HT 受体激活后可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加强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胃排空
1)非选择性的5HT受体激动剂西沙必利和替加色罗非选择性地作用于5HT受体,对整个胃肠道都有促动力作用;

2)选择性 5-HT4 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和那罗必利(naroxayride)高选择性地作用于5-HT4受体,治疗作用与西沙必利、替加色罗相似,但对心血管 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西沙必利和替加色罗,显著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甲氧普安拮抗多巴胺第D2受体的同时还具有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效应;
4、止吐药:吩噻嗪类和抗组胺药是常用的止吐药物,如氯丙嗪、异丙嗪,等有利于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三环类抗抑郁剂(如盐酸多塞平阿米替林)治疗也可以明显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上述药物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是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多拉司琼等,这类药物有高效、强效的镇吐作用,选择时应该考虑其适应症及副作用。
5、营养神经类药物:常用的有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甲钴胺、硫辛酸等

目前上述促胃动力药、止吐药和营养神经药等内科方法治疗胃轻瘫,仍是最常用和最理想的方式,该类药物可通过影响胃窦的收缩节律及十二指肠的协调性来刺激胃蠕动、改善胃排空。有研究者根据促胃动力药物的不同药理机制 ,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交替用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方法是用红霉素静脉滴注,胃复安肌肉注射,新型胃动力药物替加色罗口服,三者交替或联合使用,同时配合针 灸天枢穴、足 三里等穴位能 迅速缓解胃轻瘫症状 ,对急性期效果好 。

三、 胃电刺激治疗

是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将电极放置于胃窦部肌层,与腹壁囊袋中的神经刺激器连接,用电直接刺激胃起搏点的平滑肌,然后纠正胃电节律紊乱,使胃窦部恢复正常节律,以促进胃排空和改善临床症状。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早饱症状的疗效最佳。有研究显示,这种治疗方法的改善率可达到75%,该疗法为难治性胃轻瘫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侵袭性和创伤性,如果能够通过在内镜下放置电极,实现无创或微创则更能被患者接受;

四、内镜下手术治疗:
糖尿病胃轻瘫( DGP)患者,幽门痉挛是胃排空延迟的重要原因,因此解除幽门痉挛的治疗方法都可改善病情;常用的方法是:
1)、内镜下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 BTA)、2)、经幽门支架置入、3)、经口内镜下胃幽门肌切开术( G-COEM);这些治疗方式的短期疗效较好,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观察;

五、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六、手术治疗

对经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胃轻瘫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幽门成形术、幽门口扩张术、胃大部切除术、胃造口术等。
七、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主要是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节神经,使胃排空时间缩短,增加胃动力;优点为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无不良反应;

八、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胃轻瘫中医多将其归属于“痞满”、“呕吐”、“胃胀” 等范畴。中医治疗因疗效肯定、整体调节、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但是目前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对轻中度的胃轻瘫患者,虽然可以通过现有的治疗方式短期内能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长期效果不佳,需要长期坚持应用药物治疗。而对于严重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目前尚无更好的办法治疗;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最佳方法,如果能够在胃轻瘫的早期发现并加以治疗,可以改善和逆转胃轻瘫。

严重可致瘫痪?有出现下列症状的“糖友”可要注意了

王大爷患糖尿病已经十余年了,血糖一直控制欠佳。近一个月以来,他总感觉手脚疼痛、麻木,严重影响了睡眠及日常生活。在诊室里,他挠着头,显得十分苦恼,“这毛病一上来啊,有时候感觉像蚂蚁在手脚上爬,有时候感觉像穿着厚厚的袜子,有时候还觉着挺疼的,晚上睡觉疼得睡不好,这一天天太难熬了,医生,帮帮我吧!”

我听了王大爷的苦恼,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经过仔细检查后,果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惹的祸。此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因起病隐匿被糖友忽视,是糖友致残的重要原因。今天,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当一回科普小能手,帮助糖友们正确认识这一慢性并发症。

一、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水平关系密切相关,具体指糖友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损伤,继而引起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周围神经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可致肢体瘫痪。

二、糖尿病神经病变会有哪些征兆?

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症状比较明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四肢有针刺、灼烧、蚂蚁爬的感觉,轻微刺激比如盖被子穿衣服也感觉疼痛,夜间较为严重

2.肢体麻木,感觉缺失,对冷热感觉不敏感

3.步态不稳,容易跌倒,感觉“脚下没跟” “像踩在棉花上”

4.头面躯干部大汗,四肢汗少

5.排尿感觉有障碍,大便失常,腹泻和便秘交替

6.突然站立时发现有头晕眼花的症状

7.听力视力下降,发生复视斜视等情况

以上这些症状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容易出现的症状,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类似情况,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糖尿病足等病情恶化情况。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

前面说过,这种并发症起病隐匿,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识症状了,常见的症状如手脚发麻、瘙痒或蚁爬感;感觉减退的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有些“糖友”以疼痛为首发表现,折磨得他们晚上夜不能寐,痛不欲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苦恼呢,目前有一款新药——HSK16149胶囊正在开展临床研究,符合下列条件即可免费用药。如感兴趣可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