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营养补充剂(糖尿病 营养补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宜补5种维生素

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是机体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微量有机物,但糖尿病患者却是不少维生素的“贫困户”。《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中提出,Ⅱ型糖尿病患者以B族维生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D、E缺乏较为常见。糖尿病消耗、饮食控制不合理、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等,常是这些维生素缺乏的诱因。

缺B族维生素,冠心病发病率增加 作为关键酶的辅酶,B族维生素在糖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可减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冠心病发病率。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进行补充,包括酵母、全谷类食物、牛奶以及蔬果等。

缺β胡萝卜素,核性白内障风险增加 β胡萝卜素有较好的抗氧自由基能力,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如果缺乏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合成也会减少,可引发Ⅰ型糖尿病和胰岛细胞凋亡,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核性白内障的风险。补充β胡萝卜素可适当多吃红薯、小米、黄玉米、柑橘以及芒果等。

缺维生素C,不利于糖尿病控制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水溶性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一般推荐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100-500毫克维生素C,可多吃菠菜、芥菜等深绿色蔬菜以及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缺维生素D,胰岛素分泌减少 除了促进钙磷的吸收利用,维生素D也可抑制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胰岛素抵抗,缺乏时则易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建议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升至800国际单位。生活中,可多吃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以及坚果等,尽量增加户外运动。

缺维生素E,加重糖代谢紊乱 维生素E是天然的脂溶性抗氧化剂,缺乏时糖代谢紊乱会加重,促使或加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100-200毫克维生素E,麦胚油、大豆油、花生油及芝麻油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维生素均可在食物中获得,但必要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剂。

来源: 甘肃日报

糖友的福音!2个降糖新药进医保:改善胰岛素抵抗,还保护心血管

经过国家医保局的谈判和酝酿,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近期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新版目录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74种新药首次进入目录,且平均降价61.71%。除了抗肿瘤药物之外,新版目录同样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2个降糖新药被纳入医保,它们分别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2个降糖新药,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相信许多糖友们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艾塞那肽、利拉鲁肽或者度拉糖肽吧?没错,司美格鲁肽也是这一家族中的成员之一,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除了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外,与其他类药物所不同的是还能够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来达到双重降糖的作用。

从全球开展的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其他口服或者基础胰岛素治疗,司美格鲁肽均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最高降幅可达到1.8%,可使糖尿病患者HbAlc达标率(<7%)高达86.1%。另外,司美格鲁肽对心血管还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多项心血管代谢指标,包括血压、血脂和体重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达26%,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风险达39%。

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

两种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组合,在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例如降压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现在,降糖药组合套装也来了,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就是其中之一。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单药本身就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且都具有多种降糖作用以外的保护作用,例如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改善血脂代谢等

另外,恩格列净还能够降低血压和尿酸水平,对心脏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有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比各自单药治疗能够更显著降低HbAlc、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升高,可见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联合使用是安全有效的,这样的组合不仅性价比更高,患者服用更加方便,还能够有效保护糖友们的心脏和肾脏,可谓是相得益彰。

总之,这两个降糖新药进入最新医保目录,让广大糖友们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又多了个选择,不得不说是广大糖友们的福音。

参考文献:

[1]《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临床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家庭健康合理用药# #南方健康#

Nature综述:膳食补充剂“多如繁星”,糖尿病患者吃了到底有没有用?| 研究速递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导读:糖尿病患者使用膳食补充剂的情况并不少见,更有甚者相信其比降糖药物“更安全、更有效”,而这也引出了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膳食补充剂到底能不能帮助控糖?最近发表于Nature子刊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评估了7大类膳食纤维的“控糖证据”,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什么是膳食补充剂?与药物有什么区别?

膳食补充剂又被称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营养补充剂、营养剂、饮食补充剂等,顾名思义其旨在辅助饮食,用来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常见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蛋白质、锌制剂、膳食纤维等。2018年我国膳食补充剂的市场规模达到628亿元人民币,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膳食补充剂与药品有明显的区别,如药物在上市前都要经历严格的多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审批流程,具有明确的疗效、适应证和安全性信息,但膳食补充剂则不同,因此包装上不可以标注功能主治,简而言之,药物可以治病,而膳食补充剂只能算“强身健体”。

不过在法律框架内,即便缺少明确的证据,厂家可能会通过在宣传过程中“打擦边球”——例如宣称产品“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来扩大宣传效应。而这种做法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导致消费者产生错误理解。

膳食补充剂能不能帮助控糖?值得认真探讨

膳食补充剂能否带来血糖控制获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指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对“没有潜在缺陷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补充剂治疗能够带来控糖获益,可见ADA并不推荐其用于血糖控制。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叙述性综述研究强调某些膳食补充剂对糖尿病治疗的潜在益处。

糖尿病患者服用膳食补充剂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患者真的认为“使用膳食补充剂比降糖药更安全、更有效”,这也使得科研人员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此类产品多如繁星,其中是否真的存在有益于血糖控制的膳食补充剂呢?

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本项综述型研究,旨在确定糖尿病管理中常用的膳食补充剂成分外,评估支持其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科学证据,研究结果近期于Nature子刊发表。

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膳食补充剂办公室提供的交互式数据库,科研人员确定了最常出现在膳食补充剂产品中的100种成分。将这些成分关键词与糖尿病相链接,在PubMed数据库中对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了糖尿病疗效评价,最终纳入了425项研究。其中有关补充纤维、硒、锌来改善糖尿病治疗效果的研究最为多见。某些成分无相关研究或研究质量不符合纳入标准。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2……

本项研究涉及的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生物素(维生素H)和烟酸。

维生素C:评估补充维生素C和糖尿病相关结果的meta分析表明,维生素C的补充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但不能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不过人体研究和动物研究给出了不一致的结果。

叶酸:三项关于补充叶酸与糖尿病治疗相关性的meta分析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

维生素B12:评估补充维生素B12血糖控制的相关研究仅限于服用二甲双胍的个体(因为二甲双胍的使用会降低血清B12水平),因此无法给出补充维生素B12与血糖控制相关性的一般性结论。

维生素B6和生物素:有关维生素B6和生物素的糖尿病相关人体研究极为有限,不过相关的叙述性综述得出结论,认为目前缺乏证据证明它们对T2DM患者有益。

烟酸:一项关于补充烟酸与糖尿病治疗的meta分析发现,烟酸的补充反而会增加T2DM发病风险。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

在脂溶性维生素中,仅检索到维生素E有相关研究。纳入的meta分析显示,维生素E的额外补充未能带来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改善。但有一项研究显示出了HbA1c的改善,不过参与者为基线血糖失控并且维生素E缺乏人群。人体和动物研究在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炎症标志物上显示出了不一致的结果。

矿物质——锌成亮点

有关矿物质与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最为广泛,本综述共纳入了106项相关研究。涉及的矿物质包括铬、钾、硒、钠和锌。

铬:一项综述强调了铬缺乏与高血糖和糖耐量受损之间的潜在联系。但是,在人类和动物研究中补充铬带来的结果却是不一致的。

钾:一项关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补充钾的研究得出结论,尽管体重有所增加,但补充钾可以改善空腹血糖。不过,并未观察到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显著影响。

硒:纳入了25项相关研究,多数结果为阳性结果。有两项meta分析调查了使用硒补充剂后糖尿病的罹患风险,但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带来糖尿病预防益处。人体临床试验发现,补充硒在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血脂和炎症标志物方面带来改善;动物试验发现硒的补充可带来抗氧化酶活性、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

钠:相关研究数量有限,并且没有meta分析被纳入。唯一的人体临床试验发现,钠补充剂的使用与GLP-1表达改善有关,但在血糖、胰岛素等方面没有改善。

锌:纳入了36项相关研究,其中30项报告了阳性结果。3项meta分析发现,锌的补充可带来空腹血糖、HbA1c和胰岛素的改善;另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肾脏损伤标志物有所改善;在一项纳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试验中,锌的补充降低了糖尿病进展,同时改善了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一项试验中,锌的补充显示了增强二甲双胍改善血糖控制的潜力;其他动物试验也显示,补锌对葡萄糖控制、胰岛素和氧化应激大多有积极作用。

氨基酸——牛磺酸、亮氨酸、β-丙氨酸

涉及的氨基酸包括亮氨酸(18项研究)、牛磺酸(17项研究)和β-丙氨酸(1项研究)。

亮氨酸:虽然纳入了18项研究,但仅有一项人体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亮氨酸的补充,没有影响血糖水平或胰岛素敏感性。

在动物研究中,亮氨酸的补充具有潜在的改善血糖(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结果)和胰腺胰岛素分泌的相关获益。并且,有叙述性综述强调了亮氨酸作为潜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来改善葡萄糖稳态的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

牛磺酸:纳入了三项相关的人体交叉试验,其中两个得出的结论是,牛磺酸的补充对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没有益处。另外一项是在T1DM患者中进行的,结果显示牛磺酸的补充对血管硬度的改善有益。

12项随机对照动物研究中,牛磺酸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敏感性和多饮/尿有很好的疗效,但关于细胞功能和血糖的改善,结果不一。

β-丙氨酸:β-丙氨酸的补充对于血糖控制的影响并不清楚,叙述性综述认为其可能对糖尿病有益,但缺乏临床证据。

膳食纤维、宏量营养素和咖啡因

膳食纤维:纳入了26项膳食纤维的相关研究。一项针对人体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发现,可溶性纤维的补充对HbA1c、空腹血糖和HOMA-IR产生了有益影响。有关多种不同类型纤维的人体试验也得出了阳性结果,如不溶性纤维、低聚半乳糖(GOS)、菊苣菊粉和β-葡聚糖。

脂肪酸:有6项关于补充反式脂肪的研究。最常见的反式脂肪是共轭亚油酸(CLA),但是研究显示CLA的补充在糖尿病前期男性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表现出了负面影响。

蛋白质:有4项关于补充蛋白质的相关研究。在人体研究中,补充蛋白质对脂联素浓度有复杂的影响,但在动物研究中提高了脂联素和胰岛素浓度。

咖啡因:一项交叉试验评估了咖啡因的补充对T1DM患者运动后葡萄糖浓度的影响,发现其可能导致迟发性低血糖,应谨慎使用。

本文小结

在本综述中,科研人员评估了7大类膳食补充剂与糖尿病相关性的证据。其中,有关膳食纤维、硒和锌的研究有很多,侧面支持了这些膳食补充剂可能会带来相关益处,但总体来看仍偏向于中性结果,并且考虑到研究设计的局限,目前仍没有强力的证据明确支持这些膳食补充剂的使用能够有益于糖尿病或其共病的治疗。未来需要进行更为严密的人体临床试验,来评估这些膳食补充剂在糖尿病相关结局中的作用。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Hannon BA,Fairfield WD, Adams B,et al.Use and abus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in persons with diabetes[J].Nutr Diabetes.2020,10(1):14.

任由甲减“千张面孔”,一文炼就火眼金睛

冲出内科,走向外科?二甲双胍又双叒叕爆新技能!

最新中国糖尿病地图出炉!1.3亿人患病,竟然有一半“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