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关于糖尿病论文题目(关于糖尿病论文小结)

Attain学术 0
文章目录:

审稿快!5本医学糖尿病相关SCI期刊推荐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5本医学收稿范围涵盖糖尿病的sci期刊,审稿比较快,下面从期刊的收稿方向和期刊各项指标来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论文方面的问题可以问哦!

需要期刊推荐 发表帮助可以找@Attain学术

为您提供预审评估缩短审稿周期,提升录用率

1、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期刊介绍:该期刊是JCRQ1,中科院医学2区混合OA期刊,可以选择是否付费出版,期刊在内分泌学与代谢领域排名第26,是比较高质量的期刊。收录率挺高的,每年收稿量大约1800篇。初审5天,从提交到接受73天

收稿方向:发表临床和实验药理学和治.疗学期刊,涵盖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的相互.关联领域。包括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在人类或动物和细胞系统中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的任何方面的影响。

影响因子:5.4

自引率:7.4%

2、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期刊介绍:JCRQ1,中科院医学3区混合OA期刊,在内分泌学与代谢期刊排名21。初审5天,从提交到接受大约74天。年发文量为365篇,国人作者排前三,对国人比较友好

收稿方向:发表糖尿病和相关领域的文章,重点包括转化科学、遗传学、免疫学、营养学、社会心理研究、流行病学、预防、社会经济研究、并发症、新疗法、技术和疗法。

影响因子:6.1

自引率:3.3%

3、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期刊介绍:JCRQ1,中科院医学2区TOP期刊。每月更新,混合OA期刊

收稿方向:发表用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的理解、诊断和治.疗临床研究和前沿临床实践

影响因子:5

自引率:6%

4、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

期刊介绍:JCRQ3,中科院医学4区混合OA期刊,初审9天,审稿周期2个月。年发文量比较少

收稿方向:发表与肥胖的流行病学、并发症和治.疗以及肥胖并发症相关的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影响因子:2.5

5、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期刊介绍:JCRQ3,中科院医学3区混合OA期刊,发文量不多,但期刊审稿很快,只要一个月

收稿方向:发表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包括神经病学、肾脏病学、眼科学和心血管病学等

影响因子:2.9

自引率:3.4%

关注Attain学术,为您提供更专业

更权威的介绍和指导,私信答疑解惑~

北大团队《柳叶刀》子刊发表糖尿病精准分型成果

日前,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子刊(SCI影响因子19.13)2019年第7卷,第1期以研究短文的形式发表了北大人民医院纪立农团队的研究成果‘Novel sub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ult-onset diabetes in Chinese and US populations’。该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中国及美国的新诊断糖尿病人进行了重新的分类,为糖尿病的精准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常见的糖尿病分几型?当前已经使用了20多年的糖尿病分型系统虽然按照病因和病理生理特征将糖尿病分为多个亚型,但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结局的作用有限。近期,来自北欧的Groop团队率先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子刊上发表了糖尿病5分类的学说,即在原有的1型及2型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中的聚类方法将2型糖尿病再次分为截然不同的4个亚型,并证明该4种亚型的临床表现及结局有显著的差异,为糖尿病精准分型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然而,该种分析方法对于中国人群及美国人群是否适用仍为未知,基于以上理论,北大人民医院纪立农团队采用了中国及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的新诊断糖尿病人群,通过人工智能中的聚类方法,以年龄、BMI、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R)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B)等5个维度将目标人群分成了4个亚型。各亚型的主要临床特征在中国及美国人群以及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基本一致,并与原北欧人群的亚型特点相重合。采用人工智能的tSNE可视化方法对样本进行三维投射,各亚群之间从图像上彼此独立,相应视频在柳叶刀Youtube频道(Lancet TV)同期发表。该研究证实了5型糖尿病的理论在不同的人群及种族之间保持稳定,迈出了中国人群的糖尿病精准分型及治疗的第一步。

以上为中国及美国糖尿病人群中,各亚型的临床特征。

本研究受到了“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来自北大人民医院的邹显彤医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周翔海主任医师为第二作者,来自北大前沿交叉研究院的朱占星研究员为第三作者,北大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为通讯作者。

团队简介:纪立农教授,198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3-1998年期间在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学习和工作。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等大量社会兼职。担任中国糖尿病杂志主编,中华糖尿病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执行编委,Diabetes and 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共同主编。担任大量核心期刊及SCI杂志编委。

曾多次获得国家863计划项目、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基金资助,开展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共在国内外一流专业杂志(SCI影响因子>5,包括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Diabetes, Journal of Diabetes, Diabetologia,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Genomic,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Hypertension等)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为第二和第三获奖人),中华医学奖(第二完成人),卫生部优秀中青年临床医学奖,中华医学基金会(纽约)杰出青年学者奖,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邹显彤医师,2003年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8年制,2009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基础医学硕士及博士,2014年获心血管病学理学博士学位(Ph.D.),此后继续于北京大学攻读临床博士学位(M.D.),师承我国著名糖尿病学家纪立农教授,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2016年起就职于北大人民医院。发表SCI 7篇,第一作者最高影响因子19.2(《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子刊),核心期刊2篇,获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5优秀壁报及2016年优秀论文奖,并获得该协会第四届甘舒霖杯青年医师英文大赛全国一等奖。从2014年起担任国际大会同声传译。

朱占星,北京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2016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机器学习方向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大规模优化及贝叶斯计算,以及机器学习在医疗健康、网络安全及交通大数据中的应用等,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顶级期刊及会议有多篇文章发表,包括 NIPS, ICML, ACL, IJCAI, AAAI, ECML及 Lancet等。

武大研究: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更高

当地时间3月20日,预印平台SSRN上发布了一篇研究论文,探讨了糖尿病患者合并COVID-19的临床特征和结果。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后死亡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非糖尿病患者,同时更容易出现多器官障碍、继发性感染,预后较差。

该论文题目为“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VID-19,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A Two-Centre, Ret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论文团队成员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等。

这项双中心病例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研究选取的是1月1日至2月25日的79名糖尿病COVID-19患者。研究者为每位糖尿病患者随机选择一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无糖尿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收集的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实验室参数、结局、临床过程和治疗等。

论文数据显示,在823名COVID-19确诊患者中,有79名(9.6%)是糖尿病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IQR,56.0-73.3)。糖尿病患者和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35.4%和20.3%。

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患有潜在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同时,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包括ARDS(急性呼吸窘迫)(39.2 vs 20.3%),急性心脏损伤(46.8%vs 22.8%),AKI(急性肾损伤)(17.7% vs 6.3%),继发感染(43.0% vs 21.5%)和休克(35.4 % vs 20.3%)。

研究显示,在新冠病毒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中,非幸存者年龄更大(74.5 vs 63岁),并且更有可能患有基础疾病。非幸存者报告住院期间随机平均血糖较高(13.5 vs 7.3 mmol / L)。

与糖尿病幸存者相比,包括ARDS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00.0% vs 5.9%),急性心脏损伤(96.4%vs 19.6%),AKI(50.0%vs 0),继发感染(75.0%vs 25.5%)和休克(96.4%vs 2.0%)在非幸存者中发现。

研究者分析认为,糖尿病患者的COVID-19病死率为35.4%,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多器官功能障碍,继发感染和预后较差。糖尿病本身与老年,其他潜在合并症以及住院期间血糖控制不佳共同导致糖尿病患者COVID-19的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