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山药葛根玉米(糖尿病山药葛根玉米红枣粉)

健康之初 科普 0
文章目录: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3个组方,降糖和防治并发症,实验证实均有效

毫无疑问,糖尿病的诊治目前来看主要是以西医西药为主,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研究不系统,目前只能作为西医治疗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方式,主流的降糖治疗和糖尿病的病情管理模式,完全是西医所主导。守护中国健康的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哪些亮点可以挖掘,又有哪些经典的组方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作用呢?

中医理论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为“辨证论治、整体治疗”。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腻等外因作用所致,多涉及肝、肾、胆、胰等脏器,宜根据适应症给予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证候等情况,基于糖尿病本虚标实的特征,根据中医治疗思路(脏腑气血辨证),进行辨证论治。这一点和西医对于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思路相似,因人而异,千人千方。

中医基于这些基础认识,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型、辩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并没有达到像西医对于糖尿病的分型一样清晰明确达成共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节脏腑功能,整体治疗、双向调节,对于治疗早期糖尿病、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中药治疗的优点有多层次,多靶点的功能调节作用、温和持久作用、综合治疗作用,和较少的不良反应,这一点是西医所不能媲美的。与西医比较,中药的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代谢紊乱进行整体调节。

中西医结合是趋势

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中医精髓之上,必须要以西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药学成果结合,以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方式方法(检测C肽,检测胰高血糖素,检测体内胰岛素,检测血糖)来指导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也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不以单纯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好转和治愈情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糖尿病和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糖尿病的经典组方

葛根汤

葛根芩连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下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按 8∶3∶3∶2组成,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降糖脂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素、黄芩苷等黄酮类和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大量临床实验显示葛根芩连汤降糖疗效确切,长期使用副作用小。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卷下记载:“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由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按 120 ∶6 ∶5∶3∶3∶3 ∶3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降血糖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萜类: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和黄芪甲苷。

消渴丸--中西药复方制剂治疗糖尿病

符合我国药品监管要求的公开中西药复方降糖制剂并不多见,其代表药物是消渴丸。消渴丸是由黄芪、地黄、天花粉、葛根、五味子、山药、玉米须 7 味中药与西药格列本脲组成。从中医角度上看,消渴丸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等功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消渴丸中定量的格列本脲有强效降血糖作用,减轻糖毒性,保护胰岛 β 细胞功能,改善患者倦怠乏力、多食易饥等症状。

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共同治疗糖尿病,一定大有所为,潜力无限!

5个中成药,调理糖尿病有奇效,用对了血糖噌噌降

现如今,糖尿病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困扰着很多患者。在中医领域中,中成药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有着明显的疗效。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在临床上常用的一些中成药,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管控血糖。

一、消渴丸:滋养肾脏,补充阴液,增强气力,生津止渴

消渴丸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成药,特别适合那些气阴不足的糖尿病患者。它由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山药和葛根等成分组成,能够滋养肾脏、补充阴液,还能增强气力、促进津液生成。

对于那些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身体疲乏、腰痛等症状的患者来说,服用消渴丸通常能明显降低血糖。

二、玉泉丸:清热补阴,生津止渴

玉泉丸是另一种降血糖的常用中成药,特别适合阴虚火旺的糖尿病患者。它的主要成分包括葛根、五味子、甘草、地黄和麦冬等。

玉泉丸不仅能补气、止咳、除烦,还能帮助降低血糖。葛根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既能降血糖,又能补充气血,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

三、参芪降糖颗粒:补气养阴,滋养脾胃,强化肾脏

参芪降糖颗粒在中医临床上备受推崇,特别适用于那些气阴两虚且有血瘀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它由黄芪、党参、玄参等成分构成,具有补气养阴、滋养脾胃、强化肾脏的功效。

患者服用后,不仅能看到血糖明显下降,还能缓解疲劳、肢体麻木和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降糖舒胶囊:滋养阴液,补肾固精,生津止渴

降糖舒胶囊是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另一种中成药,尤其对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全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它的成分包括人参、枸杞子、黄芪、刺五加、黄精等22种中药,具备滋养阴液、清热润燥、补气消渴、滋肾固精、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服用降糖舒胶囊能全面覆盖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理要点,帮助患者稳定血糖。

五、中药泡茶与饮食调理

除了中成药,中医还建议用单味中药泡茶或煮汤来日常调理,比如用蒲公英泡水、黄连煮汤,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血糖。同时,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苦瓜、苹果等,也有助于降低血糖。

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注重因人而异,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用药也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来定。所以在挑选中成药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另外,中成药通常要和西药一起使用,这样能更好地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用于治疗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并发症的中成药(一)

随着现代人群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运动量的缺乏,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将列举用于治疗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并发症的中成药,并详细介绍其药物组成,方药分析以及临床应用。

降糖宁胶囊

  • 药物组成:人参、山药、生石膏、知母、黄芪、天花粉、茯苓、麦冬、生地黄、地骨皮、玉米须、山茱萸、甘草。
  • 方药分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玉米须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效。
  • 临床应用: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等。

甘露消渴胶囊

  • 药物组成:熟地黄、地黄、枸杞子、地骨皮、山茱萸、玄参、人参、党参、黄芪、菟丝子、天花粉、当归、黄连、白术、桑螵蛸、天冬、麦冬、泽泻、茯苓。
  • 方药分析:熟地黄、地黄、枸杞子、山茱萸滋补肝肾;玄参、天冬、麦冬滋阴清热;人参、党参、黄芪补气健脾;菟丝子补肾固精;天花粉清热生津;当归养血活血;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术健脾益气;桑螵蛸固精缩尿;地骨皮凉血除蒸;泽泻、茯苓利水渗湿。诸药合用,具有滋阴补肾,健脾生津的作用。
  • 临床应用: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证尤为适宜,症见口渴喜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

玉泉丸

  • 药物组成:葛根、天花粉、地黄、麦冬、五味子、甘草。
  • 方药分析: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之功。
  • 临床应用: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消渴,症见多饮、多食、多尿;2 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天芪降糖胶囊

  • 药物组成:黄芪、天花粉、女贞子、石斛、人参、地骨皮、黄连、山茱萸、墨旱莲、五倍子、玉竹。
  • 方药分析: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人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效。
  • 临床应用:用于气阴两虚证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症见倦怠乏力、口渴喜饮、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

十味玉泉胶囊

  • 药物组成:天花粉、葛根、人参、麦冬、地黄、五味子、甘草、乌梅、黄芪、茯苓。
  • 方药分析:天花粉、葛根清热生津;人参、黄芪补气健脾,生津止渴;麦冬、地黄、五味子滋阴清热,益气生津;乌梅敛肺,涩肠,生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作用。
  • 临床应用:用于气阴两虚之消渴病,症见口渴喜饮、自汗盗汗、气短乏力、五心烦热等,2 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杞黄降糖胶囊

  • 药物组成:枸杞子、黄芪、黄精、天花粉、山茱萸、地黄、山药、知母、葛根、牡丹皮、泽泻、茯苓。
  • 方药分析:枸杞子、山茱萸、地黄滋补肝肾;黄芪、黄精、山药补气健脾,益肺滋肾;天花粉、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泽泻、茯苓利水渗湿。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效。
  • 临床应用:适用于 2 型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肝肾不足证,症见口渴喜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

津力达颗粒

  • 药物组成:人参、黄精、苍术(炒)、苦参、麦冬、地黄、制何首乌、山茱萸、茯苓、佩兰、黄连、知母、淫羊藿(炙)、丹参、葛根、荔枝核、地骨皮。
  • 方药分析:人参、黄精补气养阴;苍术、茯苓健脾燥湿;苦参、黄连清热燥湿;麦冬、地黄、山茱萸滋阴补肾;制何首乌补益精血;佩兰化湿醒脾;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丹参活血化瘀;葛根生津止渴;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全方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的功效。
  • 临床应用:用于 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症见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形体渐瘦、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等。

十八味诃子利尿丸

  • 药物组成:诃子、红花、豆蔻、渣驯膏、山矾叶、紫草茸、藏茜草、余甘子、姜黄、小檗皮、蒺藜、金礞石、刺柏、刀豆、熊胆粉、牛黄、马钱子、铁棒锤。
  • 方药分析: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红花活血化瘀;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渣驯膏清热解毒,化瘀止血;山矾叶清热利湿,理气化痰;紫草茸清热,凉血,解毒;藏茜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余甘子清热凉血,消食健胃;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小檗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风;金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刺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刀豆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熊胆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铁棒锤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具有益肾固精,利尿的作用。
  • 临床应用:用于肾病,腰肾疼痛,尿频,小便混浊,糖尿病,遗精。

降糖通脉胶囊

  • 药物组成:太子参、黄芪、黄精、天冬、麦冬、玄参、天花粉、苍术、知母、葛根、黄连、丹参、益母草、赤芍、水蛭、川牛膝、鸡血藤、威灵仙、荔枝核、地龙、川芎。
  • 方药分析:太子参、黄芪、黄精补气健脾,益气养阴;天冬、麦冬、玄参滋阴清热,生津润燥;天花粉、知母、葛根清热生津;苍术燥湿健脾;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丹参、益母草、赤芍、水蛭、川牛膝、鸡血藤、川芎活血化瘀;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全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
  • 临床应用:用于气阴不足,瘀血阻滞所致的消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以及 2 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七味地骨胶囊

  • 药物组成:地骨皮、郁金、水蛭、龟甲(制)、地龙、冬虫夏草、紫苏子。
  • 方药分析: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冬虫夏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润燥,化瘀通络之功。
  • 临床应用:用于阴虚血瘀所引起的消渴,Ⅱ 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可改善口渴、多饮、消瘦、乏力等症状。

十六味消渴胶囊

  • 药物组成:黄芪、地黄、人参、北沙参、山茱萸、山药、苍术、茯苓、泽泻、葛根、丹参、枸杞子、玉竹、知母、川芎、石膏。
  • 方药分析:黄芪、人参补气健脾;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北沙参、玉竹、知母滋阴清热,生津润燥;苍术、茯苓、泽泻健脾燥湿,利水渗湿;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丹参、川芎活血化瘀;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全方具有益气滋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的作用。
  • 临床应用:用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 2 型糖尿病,症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大便干结、肢体麻木等。

芪丹通络颗粒

  • 药物组成:黄芪、丹参、当归、附子(制)、桂枝、赤芍、川芎、地龙、水蛭、土鳖虫、僵蚕、蜈蚣。
  • 方药分析: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当归补血活血;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地龙清热息风,通络;水蛭破血通经;土鳖虫破血逐瘀;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蜈蚣息风镇痉,通络止痛。全方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血瘀、寒凝脉络证,症见四肢自发性疼痛、肢端麻木、四肢发凉、肢软无力、感觉异常或减退等。

木丹颗粒

  • 药物组成:黄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
  • 方药分析:黄芪补气升阳;延胡索行气止痛;三七化瘀止血、消肿定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全方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效。
  •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血瘀证,症见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等。

十味降糖颗粒

  • 药物组成:黄芪、山药、生地黄、枸杞子、天冬、茯苓、麦冬、天花粉、五味子、甘草。
  • 方药分析:黄芪补气升阳;山药补脾养胃;生地黄滋阴补肾;枸杞子滋补肝肾;天冬、麦冬滋阴润燥、生津止渴;茯苓健脾渗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
  • 临床应用:用于 2 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可改善患者的口渴、乏力、自汗、盗汗等症状,对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有一定作用。

糖乐胶囊

  • 药物组成:天花粉、山药、黄芪、红参须、地黄、枸杞子、知母、天冬、茯苓、山茱萸、五味子、葛根、鸡内金。
  • 方药分析:与糖尿乐胶囊药物组成类似,天花粉、知母清热生津;山药、黄芪、红参须健脾益气;地黄、枸杞子、山茱萸滋补肝肾;天冬滋阴润燥;茯苓健脾渗湿;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鸡内金消食健胃。全方滋阴补肾、益气润肺、和胃生津、调节代谢机能。
  • 临床应用:用于消渴症引起的多食、多饮、多尿,四肢无力等症,可降低血糖、尿糖,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对伴有脾胃虚弱、气阴不足症状者效果较好。

玉蓝降糖胶囊

  • 药物组成:玉米须、蓝花参、地骨皮、桑叶、苦丁茶。
  • 方药分析:玉米须有利水消肿、平肝利胆、降血糖等作用;蓝花参益气补虚、祛痰、截疟;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苦丁茶清热解暑、明目益智。全方具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
  • 临床应用: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消渴病,可缓解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对轻、中度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降糖作用。

化浊轻身颗粒

  • 药物组成:何首乌、玄参、陈皮、益母草、黄芪、山楂、莱菔子、荷叶、沙棘、菊花、绞股蓝、绿茶。
  • 方药分析: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玄参滋阴降火;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益母草活血调经;黄芪补气升阳;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莱菔子消食除胀;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沙棘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绞股蓝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绿茶有清热生津等作用。全方具有滋补肝肾、清热降浊的功效。
  • 临床应用:可用于糖尿病伴有肥胖、血脂异常等情况,有助于降低血脂、减轻体重,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对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参芪消渴颗粒

  • 药物组成:人参(去芦)、黄芪、地黄、枸杞子、麦冬、五味子、天花粉、葛根、知母、玉竹、何首乌、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 方药分析:人参、黄芪补气健脾;地黄、枸杞子、麦冬、五味子、玉竹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天花粉、葛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山茱萸补益肝肾;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小便而泄肾浊;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全方具有益气养阴、滋肾健脾、清热生津的功效。
  • 临床应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可改善患者的口渴多饮、腰膝酸软、乏力自汗等症状,对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

参芪降糖片

  • 药物组成: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 方药分析:人参茎叶皂苷大补元气,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二者共为君药。黄芪补气升阳,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地黄滋阴补肾、清热凉血,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麦冬养阴生津,茯苓健脾渗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泽泻利小便而泄肾浊,枸杞子滋补肝肾,诸药共为臣佐使,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之效。
  • 临床应用: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适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口渴喜饮、自汗盗汗、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安全性较高,可长期服用。

消渴灵胶囊

  • 药物组成:地黄、五味子、麦冬、牡丹皮、黄芪、黄连、茯苓、红参、天花粉、石膏、枸杞子。
  • 方药分析: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五味子、麦冬滋阴生津,黄芪、红参补气健脾,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牡丹皮清热凉血,茯苓健脾渗湿,天花粉清热生津,石膏清热泻火,枸杞子滋补肝肾,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阴、益气生津、清热泻火之功。
  • 临床应用:用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气短乏力等,适用于各型糖尿病,尤其是伴有燥热症状明显的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

玉盘消渴片

  • 药物组成:人参、天花粉、苍术、知母、葛根、黄芪、黄精、枸杞子、茯苓、玉竹、地黄、牡丹皮、丹参、川芎、泽泻。
  • 方药分析:人参大补元气,天花粉清热生津,二者共为君药。苍术燥湿健脾,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黄芪补气升阳,黄精补脾润肺、益肾,枸杞子滋补肝肾,茯苓健脾渗湿,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地黄滋阴补肾,牡丹皮清热凉血,丹参活血化瘀,川芎活血行气,泽泻利小便而泄肾浊,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之效。
  • 临床应用:用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消渴病,可改善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自汗盗汗、肢体麻木等症状,适用于 2 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的患者,可降低血糖,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以上中成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各有特点,但具体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