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子粑糖尿病(糖尿病人可以吃糌粑吗?)
营养搭配 舌尖上的“春芽” 嚼出春天的健康气息
孔子曰:“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不吃。吃应季蔬菜,顺应自然律法即是“滋补”。我国古代膳食中有四季五补的理论。中医讲究“阴阳”、“五行”,十分重视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关系。
早春时节,冷暖交替,春天虽说宜“升补”,春季进补的原则是以平补为主,忌大热的滋补品。春季人体脾气较弱,也就是说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这个时候应当吃些比较清淡的食物。
因此春日最好食春芽。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苏轼春食菊苗,郭沫若喜欢木槿花煮的清汤。春天正是青菜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春芽”是春天独有的美味,野菜的绿色会在春天里唤醒肠胃,单看看那些翠绿肥厚的枝叶,就已经垂涎欲滴了,再加之鲜嫩生脆的口感,错过了就要遗憾一年。
除了美味,吃春芽有什么好处?首先,就植物本身来说,在发芽期间营养含量会有变化且提升,种子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脂肪变化成脂肪酸,蛋白质也分解为氨基酸,转化后的这些营养素在人体中的消化吸收率会明显提升。
其次,春季万物复苏,也是各种病毒猖狂的时期,芽菜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活性酵素,参与机体的各项新陈代谢,常食芽菜可以提升免疫力,预防春季流感。不仅如此,春天转暖,气血畅通易行,此时食用富含微量元素、蛋白质的芽菜,配合适量运动、均衡膳食,可以达到很好的营养吸收效果,为健康积蓄宝贵资源。
现在,你做好“尝鲜”的准备了吗?
春笋
春笋是立春后已经在泥土面上冒尖或者全部出土的南竹的笋。冬笋通身没有一点绿颜色,特别是笋尖是没有一丁儿绿色,只要一露尖,就是春笋了。冬笋是淡黄色,出土的春笋的笋衣是麻色。
春笋因其肉质鲜嫩,洁白如玉,清香纯正,营养丰富,故常作为山珍佳肴,在民间素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
春笋是最佳的笋,不仅质密细嫩,鲜脆味甘,清香扑鼻,而且含有充分的水分,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人体必须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C、E、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所以春笋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的营养美食。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吃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香椿芽
又叫香椿头、香椿尖,称为“树上蔬菜”。每年春季,香椿树发的嫩芽即香椿芽,其营养丰富,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椿芽中含蛋白质、钙、磷、维生素C、粗纤维、铁、胡萝卜素、尼克酸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香椿芽性寒,具有涩肠止血、健胃理气、杀虫固精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椿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可治肠炎、痢疾、痔疮等多种肛肠疾病。香椿芽所含的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有机物,还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要注意的是,吃香椿芽之前要用开水焯一下。
豆芽
用绿豆、黄豆、黑豆等发的芽都叫豆芽,营养价值很高。
豆芽中除了含有在发芽过程中生成的维生素C之外,还含有原来的豆中所含的优质植物性蛋白质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钾、磷和铁等丰富的矿物质。除此,它还有清除血管壁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防止心血管病变的作用。
豆类发芽时在种子内部贮存的部分淀粉和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转化成生长所需要的糖类和氨基酸,使豆类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利用率大大提高。
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的含量很高,常吃豆芽,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其中黑豆芽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比绿豆芽还有营养。
枸杞芽
枸杞芽又名枸杞头、枸芽子,春季枸杞长出的嫩苗就是枸杞芽,略带苦味,爽口,能清火明目、养肝护肝。《食疗本草》中记载,枸杞芽有补益筋骨的作用。枸杞芽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维生素E、钾、钠、钙、镁、铁、锌、磷、硒、多酚类、生物黄酮等多种营养成分。春季食用枸杞芽可以起到护肝的作用,还可祛除上火引起的头晕目眩、目红赤、眼屎多、嘴角烂、小便黄等症状。枸杞芽既可焯熟凉拌食用,也可做汤食用,都可起到养肝祛火的效果。每次食用最好控制在60-100克之间,建议食用新鲜的枸杞芽,炒熟过夜的枸杞芽最好不要吃。
豌豆尖
豌豆尖以豌豆枝蔓的尖端而得名,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钙和磷等营养成分,还含有大量的抗酸性物质,具有很好的防老化功能,能起到有效的排毒作用。豌豆尖味甘、性寒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热性体质的人食用。豌豆尖既可与肉类同炒、同蒸、同涮,还可凉拌。但最好还是用大火快炒,以保持它的脆嫩,同时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荠菜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荠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荠菜中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
薄荷叶
新鲜的薄荷叶味道清凉,能医用,也能日常食用。在食用上,既可以作为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其本身也可以用开水冲泡,待香味溢出后即可饮用。冲泡时需要以带盖的器皿冲泡,避免薄荷油挥发,晾凉后喝,不禁让人满腹清凉、心旷神怡。
马兰头
全株可入药,幼嫩的地上部茎叶可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食用。可炒食、凉拌或做汤,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原产亚洲南部及东部。我国各地极为常见,以长江流域分布较广。我国各地很早就有春季采食马兰的习惯。
更多有关,健康,养生,美食,搭配等资讯,请关注微信号:tehaokelove
本是极好的主食 却一直被当菜
土豆开花挺好看。
采访专家:农绍庄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刘春鹏本报记者王亚茹
“土豆营养全面,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土豆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据农绍庄介绍,土豆属于膳食宝塔最底层的谷薯类,碳水化合物较多,从营养素含量来说,土豆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比普通大米、白面要高,具有蔬菜和水果的特性。同样重量的土豆和大米、白面相比,热量较低,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很好的饱腹感。日常饮食中添加薯类食品,可以更好控制热量摄入,富含的膳食纤维还能改善便秘。土豆可以说是“蔬菜里的粮食,粮食里的蔬菜”,把土豆推广为第四大主食是一种正确的回归。
另外,与其他主食相比,土豆因蛋白质含量较低,更适合某些特殊的人群,如肾病患者需要控制不完全蛋白质的摄入量,土豆可满足需求。也正因为如此,农绍庄提醒,儿童不宜长期食用土豆,较低的蛋白含量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和蛋白质。
土豆完全可以胜任主粮“大任”
土豆这么吃才健康
既然土豆这么好,那是不是只吃土豆就可以了呢?从营养价值角度来说,土豆是一种极好的主食,但如果土豆用来做菜吃,效果就反过来了。在蔬菜当中,土豆的淀粉含量极高,通常在14%~20%之间,而绝大多数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在5%以下,淀粉多意味着热量高,而且大部分国人并不会经常吃烤土豆和蒸土豆,而是加了大量油脂烹调,或者和肉类一起红烧、炖煮。土豆本身很擅长吸油,虽然本身比米饭热量低,但吸了油之后的土豆所含热量很高,如果用土豆当菜,便应适当地减少主食的数量。若不减主食,结果便是:吃土豆菜比吃青菜容易发胖。
另外,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土豆不是一种好的零食。土豆高温加热后,特别容易形成一定数量的丙烯酰胺,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虽然现有数据并不足以说明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可以导致人身体发生某种癌症,但经常食用炸薯条或炸薯片之类可能产生丙烯酰胺最多的食品,仍然具有一定致癌风险。所以,土豆类脆片、油炸片、薯条之类零食都应控制数量,每天最好不要超过25克。餐馆中的“香脆土豆丝”等油炸土豆食品,以及在温度超过170℃条件下烤制的土豆食品,也不要过多食用。
农绍庄建议,讲究食物的多样化,保证荤素合理搭配才是健康膳食的重要原则。各类食物均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健康起着不同的作用,扮演不同角色,相互不能替代。我们在选择食物时,要注重多样性的选择,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各种肉类、蛋奶类,要以平衡的态度,遵循适量的原则。
土豆发芽发青要慎食
家中买的土豆放置一段时间会发芽,有的还会变绿,这样的土豆能吃吗?“家中的土豆如果发芽变绿,一定要谨慎食用。”农绍庄解释说,正常的土豆是没有毒素的,但是,当它颜色变绿或发芽的时候,会产生大量龙葵素,又叫茄碱。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这种毒素不仅存在于土豆的表层中,而且它的芽、芽眼和芽根及变绿的地方含量更多。有时我们在吃土豆时舌头上偶尔会有发麻的感觉,就是由于土豆中含有龙葵素的缘故。中毒症状较轻的停食后会自愈,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极少数人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食用土豆时,一定要注意挑选,如发现土豆发芽或是表皮变绿、皮肉青紫或是腐烂时,千万不要食用。对于稍稍发芽发青的土豆,应把芽子、芽眼和发青的部分挖掉,并且还得把芽周围多挖去一点,而且一定要煮熟再吃,不要吃半生不熟的土豆,更不要生吃土豆。在炒土豆丝、片、块时,要加上点醋,充分炒熟,以加速龙葵素的破坏。
■新闻背景
马铃薯将由副食
转变为主食
本报讯日前有报道说,中国将推动马铃薯主粮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显著增加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主粮化产品。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据中国农业部官网,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前天在北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深入研讨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途径。会议提出,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并将马铃薯由副食消费转变为主食等,逐渐使之成为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
土豆
其实很古老了
土豆,又名马铃薯。是现代世界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今天,马铃薯只是餐桌上的大众食物,而在人类文明史上,如同美国知名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所说:“马铃薯曾经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土豆的原产地在遥远的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随着西班牙殖民者对安第斯山区的征服,马铃薯也被殖民者作为一种“战利品”带回了欧洲。最初的马铃薯是以它妖娆的枝叶和艳丽的花朵受到人们青睐,由此开始了它在欧洲跌宕起伏的命运历程。
在登陆欧洲之后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马铃薯还只限于园圃栽植,人们对其食用价值几乎一无所知。据说,西班牙人最初尝试生食马铃薯的块茎,味道当然不佳;法国人奇怪地去吃它结出的浆果,自然酸涩不堪;苏格兰人甚至认为马铃薯会导致麻风病,理由是欧洲人以前从未吃过块茎类食物。
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在欧洲大陆得以广泛传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一位平凡的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是他认识到马铃薯良好的食用价值:它可以制作面包,而且容易蒸煮。当历史迈过19世纪的门槛时,马铃薯已经传遍了全欧洲。
上世纪20年代,随着马铃薯自动削皮机的发明,马铃薯片从小规模制作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一个美国南方的旅行推销员赫尔曼·莱带着皮箱在美国南部的杂货店叫卖此机器,之后他更创立了公司,令他的名字“乐事”几乎成为马铃薯片的同义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条开始流行起来。在大众眼里,“薯片(条)”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
这就是马铃薯,印第安人对全人类的馈赠。因为养活了更多的人而改变了整个世界,也由于养不活人而改变了世界,作为食物传遍了世界……一个在历史进程中产生巨大作用的小东西。
在中国,对土豆的记载可追溯到明代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
目前,中国土豆的种植面积和鲜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品种培育方面的不足和粗放的经营方式,我国的土豆单产较低,荷兰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土豆单产量是我国的七八倍。“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多几种粮食储备,无疑就给自己多留了一条后路。
(刘春鹏)
意大利科学家:新冠病毒可能破坏血红蛋白,阻止氧气送达全身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意大利药理学者安娜丽莎·基乌索洛(Annalisa Chiusolo)表示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可能致病机制:新冠病毒会破坏血红蛋白,而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用于运输氧气的蛋白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4日报道,根据基乌索洛的理论,新冠病毒破坏血红蛋白,从而让人体中的氧气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也就是说,红细胞无法将氧气输送到全身,最终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这种状况下液体会积聚在肺部气囊中,阻止人体获得氧气。
基乌索洛认为这种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相对于女性受到新冠病毒的影响更大,而孕妇和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较小。
基乌索洛指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值可能是一个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的重要参数。男性体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要高于女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性患有新冠肺炎的几率会高于女性。而儿童则是因为对铁的需求更高,因而血红蛋白值较低,所以儿童和孕妇的感染几率较低,且感染后恢复情况较好。
基乌索洛还表示,老年人或是中年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患上新冠肺炎,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附着于血液中的糖而形成的。
基于这种理论,基乌索洛评估了新冠肺炎治疗备选药物羟氯喹的药效。根据基乌索洛的说法,羟氯喹通过与芽子碱甲酯(EME)的铁原卟啉结合而阻断疟疾致病的关键酶。铁原卟啉是血红蛋白分子的一个成分,可帮助氧气与其结合,因而也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
但基乌索洛也承认,羟氯喹可能有不良副作用,尤其是在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当中。
基乌索洛的理论得到了一些顶级科学家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专家表示疑惑。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药物模型和药物设计研究所所长,弗劳恩霍夫药物发现与传递项目中心负责人阿米拉姆·戈德布鲁姆(Amiram Goldblum)表示,在最近3个月提交的8500多篇与新冠病毒有关的论文当中,都没有提及新冠病毒会攻击血红蛋白的卟啉。
“据我所知,新冠肺炎重症发作时,血氧的降低是因为肺细胞转变为更坚硬的纤维状实体,这与肺气肿相类似。”戈德布鲁姆对《耶路撒冷邮报》表示,如果病毒“吞噬”了血红蛋白的卟啉,那么第一个作用应该是贫血,这会影响人体氧气的摄入量,但也会让人身体虚弱,这一点很容易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