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糖尿病(东北大米含糖量)
糖尿病人能岔着吃的米亮相!这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聚焦大健康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实习生 徐椿
通讯员 曹广戈 李雨珊
抗性淀粉大米、医用呼气质谱仪……7月20日,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中科院大健康专场活动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行政中心举行。本场活动聚焦大健康领域,“针对重要病毒的治疗性抗体开发”等7个来自中科院的优秀项目进行了路演,“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处理在医疗器械的应用”等15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超过1.5亿元。
活动现场
“多数糖尿病人在医院都会被告知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我们承接的就是一个帮助糖尿病人吃饱饭的项目。”来自光谷迈德(武汉)慢性病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凯说。当天,中农海稻科学家、中科院谢华安院士及杨记磙教授团队带来的“高抗性海水稻在慢病医疗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项目,与光谷迈德成功签约。据介绍,双方将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高抗性海水稻从田间地头走向病房,最终走向餐桌,变成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的“医用米”。
谢华安院士开展科研工作
谢华安院士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记者看到抗性淀粉米外形长得很瘦,不像东北大米“圆滚滚”、“胖嘟嘟”。据介绍普通大米的升糖指数在75%-85%之间,而抗性淀粉米的升糖指数大约在48%左右,“吃我们的一碗米的升糖效果相当于两碗普通大米的升糖效果。”陈凯说。加工过程中抗性淀粉米易碎,1吨抗性淀粉米大约会有500公斤成为碎米。陈凯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团队在跟武汉的上市公司良品铺子讨论,如何将碎米变成零食。
高抗性海水稻
“我们现在在加紧努力,预计在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也就是11月14日,让我们的糖尿病患者吃到我们的产品。”陈凯透露。据了解,本次在中科院武汉分院的支持下,中农海稻联合光谷迈德慢性病研究院,组织知名农业科学家、医学家、食品工程师等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将通过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为超过1亿糖尿病患者开发科学的饮食处方。
据悉此次活动由武汉市科技局、中科院武汉分院、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自2019年武汉市科技局与中科院武汉分院签订《中科院系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已联合举办了9场中科院大型专场签约活动和6场“走进中科院”精准对接活动,现场发布成果1800余项,路演项目67个,促成14个院士团队项目在内的145个中科院项目落地转化,为武汉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糖尿病人吃冷米饭能降血糖?糖友的主食搭配,需注意3点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米饭都是吃热米饭,冷米饭觉得太硬了,吃着就跟没煮熟一样,根本就难以下咽,一般吃剩下的米饭,要么再加热,要么汤泡饭,要么就是炒饭。
很少有人会吃冷米饭,而人均寿命一直位列世界第一的日本,却偏爱冷米饭,有人说日本人能够长寿,或许与常吃冷米饭有关系。
还有人说经常吃冷米饭能降血糖,是真是假?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说法,是因为冷米饭和热米饭产生的热量不同,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一样都是米饭,只不过一个是热的,另一个是冷的,差别能有多大。
还真是会有不同,主要在于产生的淀粉不一样,这一点详细解释一下。
我们经常说的淀粉,可以分为支链淀粉和直连淀粉,这两种淀粉在不同的方式加工后,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被热加工的淀粉,不管是支链淀粉还是直连淀粉,产生的热量都相对比较多,是为了给人体提供能量,保证机体需求。
另外一种加工就是冷加工,也就相当于将剩饭放进冰箱中冷藏,经过冷藏过后,两种淀粉容易形成结晶,也就会加速老化,也就不容易产生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需要减肥的肥胖人群,吃冷米饭确实对减肥有帮助,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真起不到降血糖的作用,也就只是短暂的让餐后血糖降低一些。
直白来讲,也就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冷米饭始终是米饭,还是会存在过量的高质量碳水,升糖指数也就会变高,也就是糖尿病人想要吃冷米饭降血糖,根本没有科学性。
糖尿病人,吃主食时,注意3点会更有助于降血糖。
第一,主食多样化
中国的大部分人,不光是糖尿病人群,都会存在主食太过单一的情况,总是喜欢偏爱一种主食,这样的话,就比较容易摄入较多的碳水,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尤其是对精细主食更加偏爱,其实,想要合理控制血糖,主食不要吃的太精细,应该粗细搭配着吃会更有利于稳定血糖。
每天的主食可以精细主食搭配上一些杂粮和杂豆,或者全谷物食物,可以减少低质量碳水的摄入,提升高质量碳水摄入,同时,还能补充到一定的膳食纤维,促进新陈代谢,对平稳血糖会有益。
喜欢吃面和米饭的人,可以将面条做成杂粮面条,比如说荞麦面条、黑麦面条或其他面食,又或者换成燕麦和玉米粉,这些都属于杂粮和全谷物类。
第二,限制摄入量
相对于粗粮或全谷物食物,精细主食的口感会更为细腻,再加上中国人已经吃惯了精细主食,因此,在主食的摄入量上,可能会控制的不太理想。
更关键的一点,就是糖尿病患者容易饿,而精细主食含淀粉量较高,可增加饱腹感,自然也就会容易摄入量超标。
对于此类人群,建议用土豆、红薯、玉米来代替一定量的精细主食,同样可以增加饱腹感,还不容易升高血糖。
第三,少量多次
想要合理的稳定血糖,糖友们在饮食上,最好能少量多次,不仅仅是主食要少量多次,就是整个用餐规律需要调整一下。
正常是一日三餐,而糖友们每天至少5餐,增加用餐次数,减少主食的摄入,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也不会出现太饿的情况,对人体其它系统运作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糖友想要控制好血糖,除了要合理摄入主食,建议多走走路,有益于降血糖。
走路能降血糖,是由一项研究发现的,此项研究由尼日利亚研究人员进行,一共针对46个患有2型糖尿病志愿者进行分组考察。
在研究期间,也是有10人选择退出,剩下的36人,都在尽力完成研究要求,主要就是每天需要坚持走路一定量的人,会有点困难。
毕竟这些志愿者在没有参加研究之前,每天也就走4500步左右,而其中一个组,是需要在原有运动基础上加运动量的,每天增加20%,直到走到一万步。
有的人并没有坚持走到一万步,但通过10周的长期跟踪分析,发现每天走7500-10000步,糖化血红蛋白就下降了,由此可见,适度的进行走路,是有益降血糖的。
如果想要走路降血糖效果更好一些,还可以尝试不同的走路方式,比如说快走加慢跑,对调节人体代谢及血管弹性会比较有益,还可以踮着脚尖走路。
为了更好、更安全的降血糖,建议走路时间也能有所注意,比较好的一个时间,就是在餐后90分钟进行,不建议餐后马上就步行,这个时间也只是参考,具体什么时间,仍然是看个人选择。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方面,确实要有合理的计划方案,不能太过于盲目,在主食、运动方面多注意,再配合用药,血糖不容易产生过大的波动。
参考资料:
1. 《糖尿病患者主食营养现状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虞水芬,谷卫,内分泌与代谢专业
2. 《糖尿病人饮食有讲究》·健康博览
3. 《糖尿病患者无须怕主食》·糖尿病天地:文摘刊,2013年 第9期 26-26页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不用担心血糖升高
今天在门诊有个老爷爷跟我抱怨,自己中午和晚上必须要吃米饭,不然就会感觉饥饿,谁知道现在查出糖尿病,米饭不敢吃了,每天总感觉吃不饱,饿得心慌慌,这可怎么办呢?我被老爷子的话逗笑了,没错,中国人大多数对米饭情有独钟,一顿不吃就饿得慌,但是正因为吃得太精细了,对老年人不太友好,那么,米饭真的就不能吃了吗?忍不住想吃怎么办?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饭吗?6个“干饭技巧”告诉你,让你放心吃米饭
首先我们来看下常见的主食GI值是多少:
米饭:83.2
米粥:89.4
黑米饭:42.3
玉米粥:51.8
小米粥:61.5
可以发现,同样是大米做的,不同的做法却会影响GI值;同样是主食,不同种类的米GI值也有很大区别,就像黑米和大米,二者之间相差一半,所以,选择吃什么,怎么吃,是非常重要的。
1、不要单吃米饭,黑米、玉米、荞麦都可以做饭吃
每顿都吃大米饭肯定是不行的,它太精细了,最好能加两三种其他粗粮,把大米的占比降一点,粗粮的占比升一点,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吃米饭的愿望,又不会让血糖升得太快。比如说大米、黑米、小黄米、燕麦仁四种混合在一起,吃起来口感还是很不错的。
2、不要煮得太软太烂,尽量不要煮大米粥
发现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喝白米粥,还经常用高压锅煮,米粒完全煮化了,这样的食物吃进肚子里,血糖肯定容易升高。建议不要“吃软饭”,平时蒸饭的时候少放一点水,另外,不同的米吸水性不一样,需要大家多试几次,找到最合适的水位。想吃粥的话就米杂粮粥,少抓一把大米增加黏稠度,同样别煮太烂。
3、心急吃不了热饭,放凉一会再吃
米饭的温度高低也会影响GI值,一般温度越高,GI值也越高,所以建议米饭盛到碗里了不烫嘴了再吃。但是,这不是让你吃冷饭,小心把肠胃吃坏了。
4、用小碗吃米饭,注意控制饭量
一般喜欢吃米饭的人都爱用大碗,吃起来过瘾,建议您用小碗吃,一顿不超过2两,如果身材很胖,还应该再控制一点。有人说我吃得少了就会饿,怎么办呢?不吃米饭可以多吃菜、多吃肉,啃两个玉米,它们都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就算米饭吃少了也不会饿。
5、按照喝汤、吃肉、吃菜、吃米饭的顺序进行
不想血糖升得那么快,又想吃米饭,就要注意一个进餐小细节,那就是把米饭放在最后吃,一个是为了控制血糖上升,另一个是为了控制饭量,可谓是一箭双雕。
6、慢点儿吃,多嚼几口
吃饭没人催你,再饿也别火急火燎,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优雅的贵族,小口慢吃,至少持续15分钟,让大脑接受“吃饭信号”。另外,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能帮助你分解食物,消灭部分细菌,对口腔和肠胃都有好处。
学会了以上6个“干饭技巧”,就可以安心吃米饭了,不过还是建议糖友们,米饭再好吃也别常吃,还是要适当控制一点,和其他谷物、豆类、薯类交换着吃,这样身体才健康。
另外,有一件事让人想不通,日本的主食也是米饭,为何中国糖尿病患者那么多,日本却那么少呢?
首先,米饭的做法不同
中国人吃米饭一般是把大米、水加入锅里蒸,蒸熟了直接吃,日本人喜欢将米饭搓成饭团,外面包上蔬菜或紫菜,带到学校和公司食用,等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基本已经凉了,不会二次加热,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吃热食的情况,对控制血糖也有帮助。
其次,食用量不一样
中国人吃饭非常热情,会告诉你“敞开肚皮吃!”、“不够再加!”而且加饭还不要钱,很多男性朋友都会吃第二碗。日本人注重质量和健康,吃多少是固定的,吃完就结束,不会继续加饭。如果中国人能把饭量控制一下,血糖就不会上升得那么快。
最后,大米的品种不一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的米饭特别养人,东北大米、河南大米、新疆大米都很出名,绵软略黏,做出来的饭闻着味儿就香,日本的大米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有韧性、不太黏,大米品种不一样,GI值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总之,糖友们是可以吃米饭的,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太快,最好能和其他食物搭配在一起吃,学习正确进餐顺序。除了米饭这一点,糖友们还需牢记其他饮食注意事项,合理安排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