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瘦怎么调理(糖尿病瘦了怎么挑食)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友”日渐消瘦?可能是这4个原因!增重要讲究科学方法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超重或者肥胖状态,部分降糖效果是以增加体重为代价的,比如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的病人,容易出现体重增加。控制体重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甚至明显消瘦,这是什么回事呢?

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有哪些?

01血糖控制不达标

虽然患者进行了降糖治疗,但是由于平时忽视了血糖管理,未定期监测血糖,不了解血糖状况,治疗方案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甚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葡萄糖利用不足,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出现体重下降或消瘦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体重下降,伴有多食、易饥饿,说明血糖可能又升高了。

02治疗方案不合适

有一些降糖药物有减重作用,比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选用这类药物是合适的。但是体重偏低或者是体质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纳差、恶心、腹泻,也会出现体重明显的减轻。

03饮食控制过于严格

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压力过大,过于紧张、焦虑,为了血糖数据漂亮主食都不敢吃,什么都忌口;或者过于追求血糖正常范围,运动量过大,而能量的摄入不足。这样出现了负平衡,最终出现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情况。注意锻炼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而不是过度消耗。

04病情有变化

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合并发症,比如近期出现感染性疾病、较大的手术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原有方案不合适、血糖升高了;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反复腹泻;或者是合并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或长期的失眠,抑郁症等,也会出现体重的减轻。要注意出现体重减轻伴有相关系统的一些症状,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警惕,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增重?

01专业指导,制定个体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如何增重,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说高血糖状态时就应该及时用胰岛素治疗;胰岛ß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在多种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应该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体重不达标患者慎用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

02科学饮食

饮食一定是要科学,定时定量,不要担心血糖升高而过于严格的饮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要注意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的血糖应宽松管理,注意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活质量。对于体重不达标人群,在医生的帮助下,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或者调整饮食结构。

03坚持运动

坚持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能够增加肌肉含量,保持健美的形体。

04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

定期体检及专科复诊,出现合并症或者是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要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还要经常测量体重,发现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都要认真查找原因。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消瘦,该如何调理,做好这6点,体重或能平稳下来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糖尿病出现的高危因素之一,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来说,因长期吃的过多、运动量极少导致的肥胖,就是促发该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

但是,在糖尿病找上自己之后,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体重不仅不会增长,还可能会越来越瘦!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糖尿病属于代谢类疾病,它的病发原因就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更多的能力;

继而造成脂肪、蛋白质的过度分解,消耗量变得越来越多,最终发展为负氮平衡,患者体重逐渐下降,甚至是消瘦。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消瘦,到底该怎么调理呢?

1、控制血糖:如上文中提到的一般,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消瘦,与代谢紊乱有直接关系。

这也就是说,糖友在得到有效治疗后,体重就不会再下降了。

如果患者仍然有明显的体重下降或消瘦,则往往是病情控制不佳的表现,患者应当按照医生建议用药,对血糖进行监测;

2、全面筛查:如果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用药,且病情控制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但体重就是直降不升,这很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

因为糖尿病本身就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同时年龄较大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其他不同的急慢性并发症,比如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以,患者如果过度消瘦,应当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3、饮食调节: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让血糖迅速稳定,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

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也就是过分节食、不吃主食、不吃蛋白质和脂肪。殊不知,糖尿病患者虽然需要严格限制热量摄入,但是需要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

过分控制饮食,很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过度消瘦,且有一定的低血糖风险。因此,糖友应当合理限制饮食,保证各类营养的基本需求;

4、运动调节:糖尿病控制的三驾马车,就是用药、饮食和运动。运动的作用是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减缓胰岛素抵抗症状,同时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但是,过度运动却会造成能量的大幅度消耗,不仅会让你异常消瘦,还可能会促发低血糖。因此,糖友的运动也需要循序渐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氧锻炼项目;

5、药物调整:有部分降糖药物本身具有减肥的作用,比如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用到的二甲双胍,它能够减少肝糖的输出,并抑制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所以患者体重会随之下降。

但是,如果糖尿病患者已经到了过度消瘦的程度,就应当就医进行咨询,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的原因相当复杂,绝大部分都与病情控制不佳、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有明显消瘦,患者应当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在必要时还应当调整药物,让体重逐渐平稳下来。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严格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足越来越瘦怎么办?

有朋友问:都说有糖尿病的人要少吃,如果严格控制了饮食,导致营养不足越来越瘦怎么办?

这还真是一个有糖尿病的人需要了解的问题,有糖尿病的人体重下降、消瘦就与此确实有直接的关系。那么,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呢?

众所周知,人每天都要吃饭,就是要从食物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供机体利用,血糖实际上就是从食物中吸收的葡萄糖,它是供给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能量物质,但它不能直接进入细胞中被利用,必须通过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为运载工具运送进去。

这就给糖尿病的发生带来的机会,可想而知如果胰岛细胞分泌不出足够的胰岛素,血糖不能被运送进细胞,不仅血糖会升高,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也无法进行,人就会生病。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确保细胞能获得足够的血糖供应,仅仅关注血糖是否控制下来并不是最合理的治疗。

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要注重促进体内胰岛素最大化地利用,比如多做运动就有这样的作用;比如服用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降糖药,可以增加胰岛素数量给细胞运送进更多的血糖;比如注射胰岛素就是为了弥补体内胰岛素的不足等等。

如果细胞利用血糖的这个过程不能得到改善,细胞为了获取足够的能量,就不得不通过分解脂肪与蛋白质来供能,而人体的脂肪主要存在于皮下,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分解过多就会出现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因此,有糖尿病的人发生体重下降、消瘦时,表明自身体内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有了更严重的下降,血糖更加难以控制,常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弥补不足。

这也就是有糖尿病的人在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后,体重会逐渐回升的原因。但胰岛素的注意量要恰当不能过多,因为胰岛素在促进血糖利用的同时,还会把多余的血糖转化成脂肪贮存在内脏及皮下,所以注射胰岛素的人如果掌握不好注射量,又可能发生肚子大的向心性肥胖。

综上所述,有糖尿病的人合理地控制饮食,安排好各种营养素的配比,不会造成营养摄入不足,也不会造成营养进不了细胞。只有确保体内有恰当数量的胰岛素,才能既保证细胞有充分的营养供给和利用,同时又把血糖控制在目标水平。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