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三根汤(糖尿病的汤类)
这些菜根别扔!可对付咳嗽、发烧、便秘…
在日常生活中,蔬菜是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有不少人在择菜的时候,习惯将菜根扔掉,殊不知一些蔬菜的根部也是很好的“养生法宝”。
01
葱根——解热、泻火、止血、镇咳
葱根7个、梨1个,加蜂蜜适量,水煎服,治伤风感冒;
大葱白连根须,洗净捣烂,敷患处,治皮肤生疮;
葱根、白菜根洗净切好,加水煮20分钟,加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祛风驱寒、止咳祛痰。
02
香菜根——发汗退热
香菜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镁、铁、大量挥发油,入食后可增加排汗,有助于排毒、防感冒。
香菜根中的皂甙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并防止细胞老化,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而且香菜根气味比茎、叶浓郁,去腥去异味的效果更明显。会吃的人可能还知道,有一道美食叫做凉拌香菜根,用它来炸料油、煮料汁等,能给菜肴增味不少~
03
白菜根——解毒化痰、清热散寒
白菜根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等功效。
白菜根切小片与葱根、香菜根煮水喝,可以提高免疫力,应对感冒、发烧特别有效;
大白菜根3个,洗净切片,加鲜生姜3片,煎汤趁热喝下,盖被出汗,治伤风感冒;
大白菜根3个,冰糖30克,水煎,1日3次分服,治百日咳。
04
菠菜根——润肠通便、缓解便秘
菠菜根能通肠胃,调中气,活血脉。其营养不比叶子中的少,不仅同样富含铁元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还有膳食纤维和叶酸,润肠通便的效果更佳!
菠菜根洗净,开水煮3分钟,捞出去水,以芝麻油拌食,1日3次,每次半斤,治便秘;
菠菜根10~30个,文火煮烂,1日3次,治消化不良;
菠菜根30~50个,洗净、捣烂,用白酒30~60毫升送服,1日2次,治跌打损伤。
05
芹菜根——平肝清热、安神助眠
芹菜根有清热、利水、降压等作用。
芹菜根50~100克、小蓟30克、水煎服,治高血压;
芹菜根90克、酸枣仁9克,以水煎服,治失眠;
50克芹菜根洗净切碎炒蛋,每日吃2次,治头晕。芹菜根60~90克、橘皮9克,用水煎过滤,加蜂蜜适量,混匀后服,治气管炎。
还有很多以“三根汤”命名的组方:
白茅根、芦根、葛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烦躁不安、喜冷饮等。
葱根、萝卜根、白菜根:治疗风寒感冒。
六月雪根、白茅根、山楂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板蓝根、山豆根、白茅根:治疗咽炎。
黄花苗根、苇子根、茅草根:治疗上火诸症。
苦瓜根、南瓜根、丝瓜根:治疗糖尿病等。■
年龄超过65岁,试试这1种药食同源食材,不仅有助控糖,还能改善微循环!
我们采访过很多中医师,当问及糖尿病食疗时,他们大多会推荐糖友吃点葛根。
葛根明明是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淀粉食物,为什么中医大夫会推荐糖友吃葛根?
01
中医大夫为什么推荐糖友吃葛根?
1.传统医学经验:葛根可以治疗糖尿病
葛根性凉,味甘,入肺、胃经,千百年来都是中医大夫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常用药材。
如果你看过中医、吃过中药,会发现很多治疗糖尿病的经方验方里都有葛根。
例如“玉泉丸”、“消渴丸”等降糖中成药的第一味药是葛根,经典降糖良方“葛根芩连汤”的第一味药也是葛根;“糖脉康颗粒”、“白虎加人参汤”等降糖药方中也有葛根[1]。
2.现代研究证明:葛根素可以降低血糖
现代科学研究则表明,葛根之所以能降低血糖,主要靠它里面的一个东西,叫葛根素[2]。
葛根素可以减少身体里的炎症,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调节血糖和脂肪代谢,改善微循环,减少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2,3]。
临床试验也发现,用葛根素或葛根药方(如葛根芩连汤)治疗各种糖尿病患者,疗效很显著[4]。
不管传统中医还是现代医学研究,均证实葛根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糖友可以适量吃点葛根。
02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葛根,看看你能吃吗?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就是说有些东西既可以当药吃,也可以当食物吃。
葛根就是这样的好东西,它比一般的中药更安全,副作用小,但又比日常食物有更好的养生效果。
葛根虽好,但并不是所有糖友都适合吃,气阴两虚的糖友更适合吃葛根[5]。
气阴两虚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证型,老年糖友中气阴两虚的情况非常多见。因为随着病程延长、年龄增加,日久耗伤气血、阴液亏虚,就会造成“气阴两虚”的情况。
气阴两虚表现为:倦怠乏力、心慌气短、盗汗、自汗,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酸膝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5]。
如果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吃葛根,建议咨询中医师,不要跟风乱吃,以免加重病情。
03
葛根怎么吃控糖效果好?
葛根作为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淀粉食物,自然也会升高血糖,吃的时候要控制食用量。给糖友推荐3种吃法:
1.泡茶
可以将葛根切片后泡水或煮汤,食用时弃葛根、饮汤水,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碳水化合物负担的前提下,享受葛根所带来的益处啦。
三根花茶[1]
芦根30克、葛根15克、白茅根15克、天花粉30克。煮水代茶服。
功效:养阴生津。
适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口燥渴者。
2.炖汤
可以取少量的葛根,和其他食材如肉类、蔬菜类等一起炖煮,混合其他食物一起吃,这样可以降低葛根淀粉本身的升糖能力。
葛根排骨汤
葛根15克、猪排骨20克。煮汤,午餐或晚餐时食用。
3.做馒头
将葛根粉代替部分面粉,与其他谷物、杂粮一同制作成主食,饱腹感强,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葛根茯苓馒头
荞麦面400克、茯苓10克、葛根粉10克,酵母适量。发酵后做成馒头。
最后提醒你:葛根食疗方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糖友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参考文献:
[1]陈利鸿,陈正涛,高泓等.老年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指南[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3,15(04):239-253.
[2]李小萌,李萧雨,邢海燕.中药葛根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9[2024-03-14].
[3]李佳怡,杨晓琨,高颖等.葛根芩连汤防治湿热型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07):1443-1447.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5]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05):388-391.
浙江大学发现:如果糖尿病患者每周饿3顿,其效果堪比药物作用?
在如今这个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糖尿病这个健康“杀手”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糖尿病,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咱们身体里的“糖”代谢出了乱子,而这和日常饮食的关系那可是相当紧密。
患上糖尿病的朋友,肯定都有过这样的困扰:明明药按时吃,每天也坚持运动,吃饭也小心翼翼,可血糖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不听指挥,控制效果总差那么点意思。不过最近,浙江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就像一道光照进了黑暗,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每周适当地“饿”上几顿,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很多人一听到“饿”,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节食”,但这两者可完全是两码事。节食就像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自我折磨,长期克扣自己的食物摄入量,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而这里说的“饿几顿”,是一种相对短期的、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策略。 为啥这么说呢?咱们得先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身体里的“小秘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就好比一台使用多年、年久失修的发动机。平常要是吃得太频繁、每餐又吃得太多,就等于让这台“发动机”一直超负荷运转,连喘口气、修一修的时间都没有,时间长了肯定会出大问题。但要是适当“饿一饿”,就像是给这台疲惫的“发动机”放个假,让它有机会歇一歇,重新找回往日的“工作状态”,说不定还能恢复不少“动力”呢。
研究里提到的一种方法叫“间歇性断食”,原理其实并不难理解。简单来讲,就是在一周的时间里,挑出特定的几天,有意识地缩短每天进食的时间段。比如说,白天正常按顿吃饭,可一到晚上,就坚决不再碰任何食物;或者一天当中只吃两餐,除了这两餐时间,其他时候就只喝水。这么做可不是为了虐待自己,而是有着科学依据的。当我们进入这种间歇性断食的状态,身体会发生奇妙的变化,进入一个叫做“代谢切换”的过程。平常,我们的身体主要靠摄入的“糖”来提供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但在断食的时候,身体发现“糖”不够用了,就会被迫启动备用能源,开始消耗身体里储存的“脂肪”。这个转变可太重要了,它不仅能帮助降低血糖水平,还能让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显著改善,就好像给身体里的代谢“机器”重新调试了程序,让它运转得更加顺畅高效。
浙江大学的科研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这种饮食调整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甚至能和某些降糖药物相媲美。参与实验的患者们,在坚持了几周这样的间歇性断食后,身体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的空腹血糖数值降低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下降了不少,这可是衡量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更让人意外的是,好多患者还反映,断食之后,自己的精神状态不仅没有变差,反而比以前更好了,每天都感觉神清气爽,充满活力。
除此之外,间歇性断食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对体重的有效控制。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和肥胖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难兄难弟”,体重降不下来,血糖也就更难控制。而间歇性断食正好能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身体负担小了,胰岛的工作压力也跟着减轻,血糖自然就更容易稳定。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心里犯嘀咕:“饿几顿,不会把身体饿垮吧?”别担心,研究中特别强调了两个关键原则,那就是“适度”和“科学”。这里的断食,可不是让你彻底不吃东西,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饮食时间和摄入量。比如说,要是你觉得完全断食有点难接受,不妨试试“轻断食”。在断食期间,适量吃一些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像蔬菜汤,喝上一碗,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部分营养,又不会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还有无糖酸奶,富含蛋白质和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同时热量也不高。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保证身体获得基本的营养支持,又能让身体逐渐适应这种新的饮食模式,不会因为突然的饮食改变而受到伤害。
不过,得提醒大家,这种间歇性断食的方法可不是人人都适合的。比如说,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身体状况比较特殊,贸然尝试断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风险,加重病情;还有那些需要长期依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患者,也不适合随意尝试。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身体对饮食调整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所以断食方式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制。研究团队也再三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打算尝试任何饮食调整方法之前,一定要先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把自己的身体状况、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等信息都详细告诉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合理方案。
对于咱们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来说,糖尿病的预防同样可以从饮食这个源头抓起。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现代人的饮食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吃得太多、动得太少”。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摆满餐桌,每一口吃下去,都是在给身体增加负担。这个时候,适当减少进食次数,给身体留出一些“消化库存”的时间,让肠胃也能好好休息休息,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间歇性断食这种方法,不仅对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有帮助,对于预防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类疾病,也有着潜在的积极作用。
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断食期间,患者的血糖波动明显减少。血糖波动就好比大海里的海浪,海浪越大,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冲击就越强,损害也就越大;而断食能让原本起伏不定的“海浪”逐渐变成平稳的“平流”,这不仅大大减轻了胰岛的工作压力,还能像给全身的血管、神经等器官穿上了一层“保护衣”,长期坚持下去,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浙江大学的这项研究,确实为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但大家要清楚,这可不是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神药”。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合理用药,这三个方面就像支撑健康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间歇性断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想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还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全方位地配合。科学研究的魅力就在于,它能不断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但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通往健康的关键。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