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钙是糖尿病(尿钙是糖尿病的症状吗)
近10%的人“尿钙”超标!加速钙流失的4大罪魁祸首,你踩雷了吗?
钙是我们人体需求量很大的微量元素,一旦缺乏很容易引起各种问题——男人缺钙雄风不在,女人缺钙衰老变快,小孩缺钙成长不快,老人缺钙容易摔坏~
但近日,一项发表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的新研究,选取了6个省份2637名志愿者,监测了他们24小时尿钙水平,结果显示,高钙尿症的检出率为9.78%,也就是尿液中钙的排出量超过了正常水平。
正常情况下,体内钙的摄入和排出保持着动态平衡,肠道吸收的钙一部分沉积于骨骼,余下的则经过肾脏重吸收,随着尿液排出。当尿液中的钙排泄量增多时,并不一定代表钙摄入过量,也反应出身体的“存钙”能力不足~
那为什么会发生人体存钙能力下降呢?
一、钙排泄超标,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1、机体功能衰退
过了45岁后,机体衰老会逐渐明显,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减退、肾单位(完成肾功能的基本单位,起排尿作用)逐渐减少。
因此,45~60岁的人尿钙会增高。但60岁后,机体已适应了衰老,钙的流失趋于稳定,尿钙反而处于较平衡的状态。
另外,消化功能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容易引起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而钙的吸收、利用、存储都需要它们的帮忙。
2、激素水平下降
我们人体有个钙的“分配管理中心”——甲状旁腺。它和甲状腺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功能上相差很大,几乎毫不相关。蝴蝶状的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而甲状旁腺掌管着全身钙的分配,调节血钙平衡。
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对抗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减弱,就会使得钙质大量流失,造成尿钙、血钙值增高。
3、肾不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过滤器官,协助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同时肾脏亦担任着激活维生素D的作用。
一旦肾出现问题,肾脏激活维生素D功能会下降,钙的吸收利用率随之降低,排出的就多。
另外,像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都会引起慢性肾脏病,也容易出现缺钙现象。
4、饮食习惯不良
①吃盐太多
人体内的钙是通过与钠相伴从尿中排出的,肾脏每排泄1000mg钠的同时,会耗损26mg钙。
因此,如果吃盐过多,尿钠就排出多,钙的消耗也会随之增加。
②吃肉太多
每顿饭都无肉不欢,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使得膳食总蛋白质过剩,从而造成钙的流失——对于过量补充蛋白质的人,蛋白质每增加1克,可导致1.75克的钙流失。
③含磷食物吃太多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咖啡、汉堡包、比萨饼、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过多的磷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导致钙质加速流失。
现如今,大家都有补钙意识,但此外,我们还要学会留住钙~
二、4种矿物质 2个小习惯,
留住钙、强骨骼
日常一些高钙的食物,像牛奶、乳酪、芝麻酱、西兰花、小油菜、芥菜、黑豆等都需要加入饮食中,此外,我们还需要一些“助攻手”。
1、镁——助攻骨沉积
镁是组成骨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维持和促进骨骼、牙齿生长的作用。补充镁元素,有利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改善骨矿物质的密度。
食物来源:
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适当多食用绿叶蔬菜(菠菜等),而坚果(腰果、榛子等)、豆类食物(黄豆、黑豆等)中含镁也很丰富。
2、锰——助攻骨合成
锰是身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锰在人体中含量甚微,而骨骼中锰的含量约占总量的40%,因此骨骼是锰储存的主要场所。缺锰则可能造成骨结构破坏,增加骨骼关节疾病风险。
食物来源:
干果类、谷类、豆类制品等食物中通常含有较丰富的锰,如核桃、燕麦片、豆腐皮等。
3、锌——助攻骨生长
锌元素对人体起到多种功能,它不但支持免疫调节、影响认知行为,也有助于人体生长发育,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钙化。
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如:贝壳海鲜类、红肉、动物内脏等,都是锌的良好来源,一般植物性食物中含锌较低,尤其过度加工的食物(如小麦加工为精面),可能导致锌的大量流失。
4、铜——助攻骨活性
铜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矿物质,帮助身体维持正常造血功能,而骨髓细胞的形成也需要铜的参与,若缺铜可能引起贫血和降低骨细胞活性,影响骨骼的健康生长。
食物来源:
含铜丰富的食物包括坚果(如腰果)、种子类(如葵花子)、鹰嘴豆,以及谷类、肉类和鱼类等。
5、晒太阳
太阳光里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能帮助储存在皮肤底下的7-脱氢胆固醇,也叫维生素D原,转化成维生素D3,维生素D能够帮助预防钙流失。
晒太阳时,如果不存在紫外线过敏,建议尽量露出皮肤。推荐上午9点-10点,下午3点-5点晒10分钟左右。
6、规律运动
人体不运动时血液循环慢,提供给骨骼的营养素不够会导致成骨作用弱。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使到达骨骼里的血液变多,营养素充足,可以增强成骨作用,增加骨密度。
日常可以试试将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每天运动半小时。
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中上尿路结石占泌尿系结石的绝大部分。上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其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临床表现1、疼痛:肾、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常位于肋脊角、腰、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可表现为钝痛或绞痛。
2、血尿:疼痛后出现血尿,多在身体活动时出现。
3、膀胱刺激征:下段输尿管结石或伴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4、恶心呕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近,有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血糖升高是泌尿系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尿路结石成分特别是尿酸结石和磷酸钙结石的形成与糖尿病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因素如体重指数、摄入高动物蛋白和代谢紊乱均可促进尿酸结石的形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发病机制糖尿病与上尿路结石存在着相关性:
1)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高尿酸血症,但单纯高尿酸血症并不一定会发生上尿路结石,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使尿pH值降低,而尿酸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下降,析出沉淀增加,容易形成尿酸结石;
2)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脂代谢紊乱,研究表明,脂代谢紊乱也是肾结石的危险因素;
3)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合并蛋白尿,虽然尚无研究表明蛋白尿在尿路结石形成中有一定作用,但在草酸钙结晶中提取出了白蛋白,表明白蛋白可能参与了最初的成核过程。
4)低枸橼酸尿症和尿钙排泄增加是尿路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铵排泄减少会导致低枸橼酸尿症,而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会增加尿钙的排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治疗1)心理治疗:糖尿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者思想负担重,因此要对病人做好耐心的思想工作,做好卫生宣教及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解除患者顾虑或思想负担,使患者接受治疗。
2)饮食护理: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应禁食高嘌呤食物,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发展,从而延缓上尿路结石继续增大。高嘌呤食物包括猪肉、牛肉和猪肝、猪肾等动物内脏以及各种肉汤。豌豆、扁豆及其他豆类、菜花、龙须菜及蕈类等。
3)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血尿酸。按时应用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病情应用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4)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临床上常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等微创取石技术,具有清石率高、创伤小等优点。
5)术后护理:术后按泌尿外科术后常规护理, 还需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患者需在术前和术后一段时间禁食易发生低血糖,因此要合理使用葡萄糖与胰岛素,在输液的同时监测血糖、尿糖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 观察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同时也应避免发生术后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综上所述,糖尿病伴发上尿路结石症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将有利于疾病的预后和发展。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纯净水中测出“尿钙”!这种健康检测小便池靠谱吗?
现代快报讯(记者谢喜卓文/摄)上个厕所,顺便就能把尿检做了?近日,在南京湖北路吾悦广场的男洗手间里,有市民发现一种健康检测小便池。上面显示,只需简单三步,就可以现场对尿液进行检测。那么,这种新型小便池,检测结果靠谱吗?是否会泄漏个人隐私?5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利用该小便池实测后,竟然在纯净水中发现了“尿钙”。
△ 健康检测小便池与普通小便池对比
【实测】纯净水也能检测出“尿钙”
从外观上看,这种小便池比普通的小便池体积更大,中间设有一个蜂巢状尿液留样口,顶部带有显示屏。“简单三步,快捷准确。”屏幕周边,还有使用的步骤图示:留尿采样,扫码支付,查看报告。此外,显示屏旁边另注有一段红色小字:“本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使用,仅作为健康管理数据参考使用!”
△ 健康检测小便池顶部的显示屏
在使用这款小便池过程中,顶部的显示屏会自动切换页面:一张“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居左显示,占据了整个屏幕近三分之一,证书上面盖有国家知识产权的印章。屏幕正中间是一个扫描支付的二维码,最右边是10项“2021尿检异常率分布”:“尿钙37.89%,葡糖糖24.30%,微量白蛋白21.19%,蛋白质19.64%,抗坏血酸15.51%……”
△扫描显示屏中间二维码即可付款
27日上午10点前后,记者首先用尿液取样,按照屏幕提示操作,打开微信扫描显示屏上的二维码,进入一个名为“遇测”的小程序,最后成功支付19元。大约两分钟后,手机微信小程序上弹出了一份检测报告,里面标明了白细胞、尿胆原、微量白蛋白、蛋白质、胆红、抗坏血酸素等14项数据结果。其中,9项显示为“阴性”,剩余5项显示为具体数值。
△用纯净水测试
△纯净水检测报告
为了验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记者打开了一瓶全新的纯净水,在旁边另一小便池进行检测。不料,这瓶水也被检测出了相关数据,而且这个检测数据与上一次尿液检测是相同的结果。特别是“微量白蛋白”“比重”“肌酐”“PH值”“尿钙”等显示数值的5项数据,前后两次检测对应选项的数据,也是一模一样。
【回应】测出的是样本数据的区间值
难道正如有些人所担心的,用这种设备是交智商税?
27日中午,现代快报记者拨通了小便池上的客服电话:400-6488698。“我们的检测数据相对比较标准,跟网上购买试纸检测的原理一样。”电话里,北京少多科技有限公司的张经理表示,设备采用“干式化学分析法”,是很多医院都在用的方法。“这是一个定性的检测,并不是定量的检测,相当于电子元器件识别颜色,去给尿液定档。”
“设备内有14个色块,每个色块代表一项值,当采样区的尿液淋到色块时,会有对应颜色的变化,而后呈现出相应数据。”张经理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无论是纯净水还是尿液,机器都能检测出样本的性状,然后机器通过色块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样本数据的区间值。“比如说白细胞,一共有5个区间选项,机器检测时,至少要选择其中1个。”
△ 健康检测小便池
在这14项检测数据中,最后一条“尿钙”共有1.0,2.5,5.0,7.5,10等5个选项,记者拿到的两份检测报告中,该项指标均为“2.5mmol/L”,下方提示文字:“尿钙长期偏高,泌尿系统可能有结石或者肾钙化风险……”纯净水中难道也有“尿钙”?对此,张经理先表示“受到的影响环境比较多”,后又称“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回答你……”
健康检测小便池是循环使用的,那么,如何能保证每次检测的数据准确性呢?张经理表示,由于设备上自带红外感应,当有人前来小便时,系统会感应到,待检测结果出来,相关人员离开后,系统会自动将小便器及采样区进行冲洗,确保下一位使用者检测时,留尿采样区没有残留的他人尿液。
有人质疑这样的新型智能小便池是否会泄露个人隐私,对此张经理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整个装置除了一个红外感应灯之外,没有大家所担心的摄像头之类的东西,而系统获知的尿检报告也是匿名的,不存在泄露他人隐私的问题。“用户微信扫码支付,不用实名认证,系统每次得到的检测报告,对应的使用者只有一串数字,但是这一串数字具体是谁,我们是无法获知的。”
【建议】仅供参考,尿检请选专业医院
这样的健康检测小便池靠谱吗?带着疑问,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科主治医生张文。张文说,这种自检设备以及不少人家中备的检测试纸,所谓两分钟出结果的,都只能反映出检测者身体的大概问题,最多算是一个健康提醒,并不能准确判断病情。他建议,如果市民确需进行尿检,一定要去专业医院。
张文介绍说,小便检查分很多类型,一般做的都是简单的尿常规化验,进一步可以做尿沉渣定量分析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先做普查,可以很快得到大概的化验结果,如果哪方面发现问题,可以再针对性地进行定量检查分析。“比如,尿常规发现葡萄糖阳性,需考虑患糖尿病的可能,如果出现白细胞阳性,就存在尿路感染的可能,如果尿蛋白阳性,需要进一步做尿蛋白定量。”
“类似这种健康检测小便池的检测数据,相对于专业医院的检测,肯定还是有一定误差的。”张文表示,“干式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快速检测方式,但受到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很多医院都采用高精密度生化仪设备检测。患者在医院进行尿检时,除了每个人单独取样、检测的硬性要求之外,医生还会专门叮嘱患者最好留取晨尿,而且在留尿取样时,要选择中段尿液,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纯净水为何会与尿液的检测数据相同?张文说,水的确会有一定的“PH值”,但是在里面竟然检测出来“微量白蛋白”“比重”“肌酐”“尿钙”等数据,“根据现有结果来看,这个检测明显是不准确的。”
(现代快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