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落米(糖尿病人能吃米子吗)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米饭?医生忠告:真正不能吃的,或是这4类食物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有时候,你会在楼下的菜市场、小区花园或者电梯里,听到大妈们一边聊天一边讨论:“糖尿病人绝对不能碰米饭啊!”但不碰米饭就能保证身体更棒吗?
宋大哥是个公司职员,每天打卡上下班,业余时间他最爱去家附近的公园溜达。
公园里,几个大爷大妈每天早上锻炼后就围在一起侃大山,有的讨论股票,有的聊电视剧,还有的就专门讨论养生。
某天,宋大哥溜达着,就无意中听到几个退休的老朋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糖尿病和米饭的关系。
李大妈没闲着,“我家那个小孙子说,网上专家都说了,米饭的升糖指数高,糖尿病患者要是碰米饭,那就是自杀行为!”
宋大哥他自己也有点血糖偏高,每天还得吃两碗米饭才觉得踏实。听到大家这么一说,他心里也犯嘀咕,难道自己这日子过得不对?
时光飞逝,终于到了韩大哥和妻子去医院体检的那一天。
走到医生办公室门口,韩大哥心里想着那天公园里的讨论,憋了一肚子问题。
这不,刚一坐下,他就迫不及待地问医生:“医生,我听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这是真的吗?”
医生推了推眼镜,笑着回答:“其实,米饭不是绝对不能吃的,关键在于量和搭配。然而,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确有部分食物理应竭力规避。”
医生严肃了起来,开始给宋大哥普及知识:“首先,第一类是某些‘看似健康’的果汁。”
“即使是标着‘无糖’的果汁,其中的果糖也会让血糖迅速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千万别被‘健康’两个字迷惑了。”
韩大哥听得直点头,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平时不怎么喝果汁,但转念一想,自己的侄子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侄子小林,最近迷上了什么“鲜榨果汁健康养生法”,天天打着一杯苹果香蕉汁,美滋滋地喝下去,结果体重涨了十几斤,血糖也上升得厉害。看来这果汁真得小心为上。
医生继续说道:“第二类食物,是一些特别‘隐形’的高糖酱料。诸如番茄酱、沙拉酱,乃至部分醋中,都添加了颇多的糖。这些糖虽然量少,但天天吃,积少成多,对糖尿病患者影响可不小。”
韩大哥忍不住插话:“哎呀,我老婆最爱吃番茄酱,还觉得它健康呢,没想到也是糖分‘大户’啊!”
医生点点头,接着说道:“第三类,是‘高碳水小吃’。这些小吃看起来很无害,像是薯片、米饼、米粉,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吃了以后血糖上升得非常快,而且没什么营养。”
宋大哥不由得想起了小区楼下那家24小时便利店,自己经常下班后不想做饭,就去买点米饼、薯片充饥,觉得挺方便、口感也不错。
现在一听,竟然是“糖尿病地雷”,这让他有些后悔。
“最后一类,”医生压低了声音,似乎想制造一点悬念,“就是——油炸食品。”这话音刚落,韩大哥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盘金黄酥脆的炸鸡腿,旁边还摆着油滋滋的薯条。
每次周末,韩大哥都忍不住点上一份外卖,这回可真是要跟它们说再见了。
医生见宋大哥和他妻子若有所思,赶紧补充道:“其实,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的食物很多,只是要控制好食量,合理搭配。”
“比如,米饭不是不能吃,只要控制好分量,搭配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吃完后再适当运动一下,问题不大。”
从那天起,宋大哥不再轻信那些所谓的养生“真理”,而是开始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搭配饮食。
每次吃饭前,他都会想起医生的话,尽量避免那些“隐形高糖”的食物,果汁也换成了白开水。
于是,每次当他再走进公园,听到大爷大妈们聊起什么“不能吃米饭”之类的讨论时,他总是微笑着摇摇头,心里暗自感慨:“有时候,真相就在细节里。”
关于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米饭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
杂粮之王-米荞的吃法 糖尿病食谱
西盟米荞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药用作物。西盟米荞中的芦丁等元素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它能维持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和脆性,促进细胞增生和防止血细胞的凝结,有抗炎、抗过敏、利尿、降血脂、强心等方面的作用,长期食用具有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西盟米荞的吃法简单便捷,自然随性,可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制作。它也是一种杂粮,吃法和其他杂粮一样,但米荞比其他杂粮容易熟,用开水就可以冲熟。
⊙ 米荞饭/米荞粥
1、直接煮食。
2、大米与米荞煮食(每次10至20克,指1人份,淘洗净后与煮饭方法相同,因米荞容易熟,在米饭熟时再放进去,或者直接用烧开的水泡一会,直接与大米饭拌匀着吃)
3、熬米荞粥(与一般米粥做法相同)
⊙ 米荞饼
米荞粉适量,牛奶一袋
1、米荞粉放入大碗中,倒入牛奶搅拌,边搅动边加牛奶。
2、米荞调成糊状,筷子挑起时能光西滑的成条直线落下去即可。
3、电饼铛放入少许油预热,把米荞糊舀上去均匀摊开煎,一面煎熟翻过来煎另一面即可。
⊙ 米荞茶
将适量的西盟米荞放入保温杯中用开水冲开即为一杯清新的米荞茶。
听糖尿病音乐、了解糖尿病饮食问题请加糖顾问微信号:itangyou
糖友生活饮食运动小常识:大实话,主食不控制,运动降糖也白搭
我的邻居老张今年54岁,正处于中壮年时期。据他说,他是四年前查出糖尿病的。当时医生就告诫他,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要延缓并发症发生,就要控制好血糖。要控制好血糖,就要控制好饮食,多加运动,按时按量吃药。
图1:网络配图。
邻居老张依从性很强,他按照医嘱来做,几乎做到分秒不差,而且坚持每天对"饮食、运动与血糖"做记录。但经过几个回合后,血糖控制还是不对劲,糖化一检查,竟然还是8%,属于控糖较差。
图2:网络配图。
为此,邻居老张百思不解,饭量也减半了,运动也增加了,药更不用说按时按量吃了,为什么血糖还不达标,开始对医生医术产生怀疑,甚至曾一度失去治疗信心。
图3:网络配图。
在一次晨跑中,邻居老张跟我说了这件事。我非常同情他的这种"不幸遭遇",并安慰和鼓励他,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效果的;同时运动后跟他回去仔细看了他每天做的"饮食、运动与血糖"记录内容,竟发现,他全天进餐的主食总量,虽然凭感觉由发病前的每餐两碗饭,减少到一碗饭,但仍超过依照他本人身高、体重和工作强度制定的主食重量的50%。这就难怪他,即使"饭量也减半了,运动也增加了,药更不用说按时按量吃了,为什么血糖还不达标"的原因。
图4:网络配图。
经我这么一说,邻居老张似乎有些恍然大悟,重新按照他本人身高、体重和工作强度调整每餐进食主食的重量(原则上全天进食主食的重量不低于或超过225-300克范围),结果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餐后血糖由10mmol/L降到8.1mmol/L,再由8.1mmol/L降到6.1-7.0mmol/L。后来,干脆尝试停药,在进食主食分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坚持运动,直至今年4月份和7月份,糖化由之前的8%下降到6.5-6.7%,并连续保持三年半不变(见图5-7)。
图5:实物拍摄,今年7月邻居控糖记录显示出空 腹血糖和糖化分别达到理想和良好标准。
图6:实物拍摄,今年4月邻居糖化检验报告单显示糖化达到良好标准。
图7:实物拍摄,今年4月邻居生化检验报告单显示"四项指标"达到理想标准。
糖尿病控糖的最佳办法是"四驾马车",即饮食控制、科学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从邻居老张控糖经历也充分说明,"四驾马车"之间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依从和缺一不可的。
但有些糖友在对控糖方面往往是走极端,犯了跟邻居老张之前一样的错误,让饮食中决定血糖高低的主食份量没有尺度而凭感觉随意增减,把降血糖的希望全寄托在单纯的运动上,以为增加运动量就能消耗多出的糖分,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但结果不仅收效甚微,反而得不偿失,因长期过量运动而伤筋动骨,为此有些糖友对运动控糖又失去信心和耐心。
图2:网络配图。
既然运动效果收效甚微,甚至过量运动得不偿失,那为什么医生总要嘱咐糖友"加强运动"呢?
医生说的"加强运动",首先是有针对性的,一般糖友在查出"糖"前,就像邻居老张那样几乎是不运动的,而医生说的就是指这类糖友;其次"加强"并不等于"过量",而是根据年龄、病情和耐受程度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和时间,像邻居老张那样50多岁的年龄,病程不长,可选择每分钟100-120米的快步走,但无论如何,如果主食控制不好,就像邻居老张那样,每天坚持运动想降糖也白搭,因为一次30-45分钟的中等强度有运动只能消耗160多千卡能量,也只能下降血糖1-1.5mmol/L,如果想把血糖降到2-3mmol/L,那就要延长运动时间和加大运动强度,对于中壮年,尤其是老年人,其结果是得不偿失,要么低血糖,要么关节受损难以复原而终身落个"残疾"!
图9:网络配图。
总而言之,当糖友过量进食,使餐后血糖超过10 mmol/L以上,以每分钟100米速度快步走30分钟,顶多只能降到血糖9 mmol/L以上,如果长期不从控制饮食着手,只巴望单纯运动抗糖达标,三个月后这样的血糖给糖化贡献至少可超7.5%,换句话说,糖友的控糖属于极差,这样的控糖结果,并发症注定离糖友不远,到时可别怨"为什么天天按时运动、按时按量吃药,并发症还是来"。
图9: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