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脚痛糖尿病(脚疼是糖尿病引起的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友注意 脚麻脚痛或是失明前奏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病例,这是十年前的事情,当时我自己从事疼痛专业有五年了,一个要好的朋友介绍了一个患者,60岁,男性,糖尿病八年,一直没能控制好血糖。

半年前他开始有一些手麻、脚麻伴疼痛,也没太在意,直到一个月前,突然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一个月内几乎完全失明,只有简单的光感。雪上加霜的是,一周前开始出现一只脚坏疽,来就诊时,查体发现右足拇指湿性坏疽,右侧踝关节及以下皮温低,肤色青紫伴有剧烈疼痛。请了血管外科和骨科医生会诊,建议右膝关节以下截肢。

后来疼痛科综合考虑后,先给予抗感染

及右足创面处理,紧接着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右侧腰交感神经节酒精毁损,手术后,右侧下肢血液循环恢复,感染控制,最后截掉了右足大拇指,保住了右脚。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由这件事,引出两个问题,糖尿病人出现脚麻、手麻疼痛,到底问题大不大?跟眼睛失明又有啥联系呢?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产生并发症。而手足麻木疼痛,又往往最先出现症状,却又常被人忽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引起的手足神经痛有啥特点:

初期可能仅仅是若有若无的麻木感,轻微的间断出现的刺痛,如果不重视并加以控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有的轻微疼痛和麻木,逐渐加重为持续性症状,疼痛麻木特点开始多样化;

可出现双侧手足自发性烧灼样疼痛、闪痛或电击痛;有针刺感或刺痛;

也可以表现为行走痛,常描述为“赤脚走在热沙上”,就算穿最宽大舒适的鞋,也会觉得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

进一步发展,轻微刺激就可引起重度疼痛,常从足趾开始,随后双侧对称性扩展,呈套袜状分布并逐渐影响到足部和下肢。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常于夜间加重,导致患者无法入睡。疼痛症状偶尔也可累及双手,指尖常最先受累。

当手足麻木疼痛伴有如上特点,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出现这样的症状,说明糖尿病的多种机制诱导的线粒体产生反应性氧化产物生成增加,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造成微血管炎,大血管与神经病变,并且有可能已经形成相当程度的损伤。

糖尿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并会在某一时期凸显出来,正如本文开始提及的患者,就是在长达八年时间无明显症状,先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其后半年很快就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和足部溃疡。

此外,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等。这些并发症进展缓慢,但有可能会在疾病某一个阶段突然爆发,造成重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上医治未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手足麻木疼痛这样的早期并发症表现,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防患于未然。

文/岳剑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足,让你痛而不觉的悲哀

(图源网络)

看了上面的图片,想必你隔着屏都能感到阵阵的肉疼。但是我今天要告诉你,有一种人对这种痛“无感”,你一定会质疑:怎么可能,十指连心呢,别说图钉,就是一鞋里的小石籽都会引起不适!那么请你带着这份质疑,仔细阅读下文,你将认识到一种“痛而不觉”的悲哀-----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VS糖尿病族

1956年一名叫Oakley的学者发现很多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常常出现“烂脚”。于是,他首次提出了糖尿病足的概念,但对糖尿病足的具体起因形式还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直到1972年,才有另一名叫Catterall的学者,给了糖尿病足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

图│天舒

随着科学家和医生对糖尿病足的认识越来越深,糖尿病足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完善。现在,糖尿病足的临床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踝关节(包括踝关节)以远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足为什么会“痛而不觉”?

这要先从糖尿病足的第一大病因---周围神经病变说起。

周围神经病变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

简单直白的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较高的血糖损害了为神经供能的小血管,致使周围神经不能正常工作。

图│小徐徐

除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及感染,也将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恶化。

当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足部苍白、足趾冰凉、皮肤温度低等,即证明已发生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结果为动静脉短路,进而引发组织供氧下降、局部缺血。

在神经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溃疡合并感染并逐渐加重,溃疡难以愈合,最终只能截肢。

因此,我们常见的足部破溃,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将是致命的!

糖尿病足的危害

据统计,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有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而大多数发生的足溃疡最终引发大约85%的截肢。

图│小徐徐

我国多中心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31.6%。

不仅仅身体上忍受着病痛,经济上还要承担着不小的压力。美国每年糖尿病糖尿病的医疗中三分之一花在了糖尿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美国平均费用为25000美元,瑞典为43000美元。

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分级

临床学者为避免糖尿病患者免受“烂脚”的困扰,积极研究推进糖尿病足治疗进展,发布一系列糖尿病足的治疗指南,针对级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图│小徐徐

0级 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 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 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 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 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 全足坏疽

糖尿病足的早期筛查

事实证明:防大于治。如果早期能够正确预防和治疗,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帮助糖友今早发现糖尿病足的危险信号。

图│天舒

1.感觉评估:通过10克尼龙丝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有周围神经病变造成的感觉缺失。

除了10克尼龙丝检查,还可以用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针检查两点辨别感觉、棉花絮检查轻触觉、足跟反射等检查方法。

2. 周围血管评估:可以轻轻触诊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感知动脉搏动情况。

以及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踝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ABI≤0.9提示有明显的缺血,ABI>1.3也属于异常,提示动脉有钙化或者血管壁僵硬。

以上检查可于医院内分泌科内进行,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糖尿病足预防

图│小徐徐

.严格控制好血糖

根据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非空腹血糖控制<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

2.日常足部护理

日常懂得正确的洗脚方法,不要过分浸泡双脚,一般15分钟尚可切忌水温过高,烫伤皮肤,可用手或手肘测量水的温度(建议不要超过37℃)。期间使用中性的肥皂。洗完请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

不要让趾甲长得过长,剪趾甲时应注意,直着修剪,避免边上剪得过深,不要剪破硬茧和鸡眼,剪去尖锐的部分,并用锉刀将边缘修光滑。

选择舒适的鞋袜,合适的鞋子要有足够的空间,透气性良好,鞋底较厚硬而鞋内较柔软,能够使足底压力分布更合理。袜子建议选择天然材料制成的袜子,不穿过紧或有毛边的袜子,每天换袜子。

3.定期检查,预防感染

除了定期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建议养成每天检查足的习惯,老年人可以用小镜子照一下脚底板,重点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是否有变形、损伤、擦伤、水疱等。


参考文献

[1]. 徐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年5月;第496页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210页

[3].Chantelau E. The "diabetic foot" syndrome. An overview.Zentralblatt für Chirurgie[J] 1999 124 Suppl 1:6-11.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210页

[5].中国2013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为什么糖友们一到晚上更觉得脚疼呢

血糖一定要控制稳定,医生永远都会不厌其烦地把「好好控制血糖」这一条作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叮嘱头条,当然这就离不开每一天的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配合用药!脚麻、脚痛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痛的一种常见症状。但是有不少糖友给阿牛哥留言说:白天感觉倒还好,一到晚上反而疼得不行,晚上睡觉有可能被一阵刺痛惊醒,从脚趾到脚背,就像很多针一起扎,严重时连被子触碰都疼。医生听着也为糖友们感到心疼,那么为什么糖友们晚上会觉得脚痛脚麻更强烈,同时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或者缓解这种疼痛呢?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一种危害很大的足部并发症叫做糖尿病足,不少糖友以为只有得了外伤不认真护理导致感染才会发生糖尿病足,但是其真正的病因却还是在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引起下肢血管病变或皮肤微血管病变,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并难以愈合而造成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部坏疽等。

刺痛、麻木、发凉、趾间变紫这些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不少糖友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仍然觉得腿部寒冷,甚至要用棉物包裹取暖,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这几个症状,是在提示糖友脚部已经开始出现周围神经痛并发症了。那为什么夜间疼痛感更剧烈呢?这是因为白天糖友走动多,不必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加上白天外界刺激多,身体的感觉神经没有那么灵敏,所以对疼痛感比较迟钝。

但是一到晚上身体处于放松休息的状态,大脑皮层对神经末梢传来的刺痛感会更加灵敏,加上长期维持一个姿势导致被压迫的部位血液循环不畅,所以有些糖友在晚上会疼得更厉害,脚都不敢挨着床,只能拿靠枕垫在小腿下面,使脚悬空,才能舒服点,甚至有的要服止痛药才能入睡。

然而止痛药液只能缓解一时之急,非长久之计。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延缓甚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血糖一定要控制稳定,阿牛哥永远都会不厌其烦地把「好好控制血糖」这一条作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叮嘱头条,当然这就离不开每一天的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配合用药!

可以适当补充营养神经的成分,例如维生素B1、B12、甲钴胺、谷维素、辅酶A等。

平时可以多做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事,例如睡前用温水泡泡脚、避免下肢着凉;对小腿和足部进行简单轻柔的按摩;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多去游游泳,在水中倒着行走。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