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型糖尿病用药(适合消瘦人用的糖尿病药)
一针减重20斤!这一降糖药竟成“减肥神药”,糖友称:买不到药
1,网上爆火的“减肥神药”竟是降糖药
“扎一针,不用节食、不用运动,就能轻松瘦......”
不知何时起,一款糖尿病治疗药物在网上名声大噪,备受关注的原因竟然是能够减肥........这款被传疯的“网红药”竟然是司美格鲁肽,本是效果明显的降糖药现在却被当成了“减肥神药”。
2,减重是司美格鲁肽降糖后的副作用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通过GLP-1受体影响对葡萄糖代谢产生多种作用的生理激素,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机制来降低血糖,两者均为葡萄糖依赖性。
因此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反之亦然,也就是双向调节,和普通的降糖药物不同,属于一种“智能”的降糖药,血糖正常的时候,注射再多它也不会发挥作用。
通俗地讲,体重减轻是司美格鲁肽降糖后的副作用,它可以减少人体饥饿感,延缓胃排空,从而减少进食、增加饱腹感,达到减重的作用。
3,糖尿病患者称:已经买不到药
司美格鲁肽在国内的使用很普及,除了显著的降糖效果外,还有减重、降压和降脂的多种功效。
然而现在却遭到大批量“减肥人士”的哄抢,市场上购买司美格鲁肽的人群里,用来减肥比用来糖尿病治疗的人还多,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司美格鲁肽供不应求,有不少粉丝朋友说,现在一药难求!个别医院确实出现了短期“断供”的情况,导致有用药需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拿到药。
4,国内并未批准用于减重治疗,司美格鲁肽减重有风险
现在门诊中也有不少“减肥人士”来开药,但在中国,司美格鲁肽只被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一种降糖药,且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作用,暂未批准用于减肥。
是药三分毒!司美格鲁肽虽有较好的减重效果与安全性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人会出现头晕、反胃、腹泻甚至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建议减肥还是要按照最好最健康最科学的方式:增加运动、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
消瘦的糖尿病朋友,如何选择降糖药物才能做到既增重又平稳血糖?
“医生,是不是胖人才容易得糖尿病,得了糖尿病会瘦?听说很多降糖药都有减肥的作用,我都这么瘦了,我一男人也没有减肥的需求,您有没有让糖尿病患者保持体重的方法?”
的确,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是事实上也有很多“瘦人”也得糖尿病,他们不需要通过减重来控制血糖,因为本身就不胖,而且较高的血糖还会使他们体重下降,同时确实很多降糖药都有减重的作用。
一、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体重减少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指的是多饮、多尿、多食,所谓一少指的是体重减少。那么有的糖尿病朋友要问了,既然是多食,也就是吃的多了,怎么还体重减少了呢?
我们每日摄取的主食也就是米面类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转化成糖,糖类分解产生能量,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除了问题,对糖的代谢调解受到影响,大量未完成代谢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机体能量不足反馈到大脑,给出饥饿的信号,出现多食的反应。虽然吃的比以往还多了,但是大部分糖类都在没完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情况下排出去了,脂肪形成的少了,甚至原有的脂肪还被分解来弥补能量的不足,所以就出现了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少。
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是为了控制血糖而主动减肥造成的体重下降,同时还有应用降糖药物的作用,比如一线降糖药二甲双胍就有减重作用,还有GLP1受体拮抗剂利拉鲁肽等都是经典的具有减轻体重作用的降糖药。
二、衡量消瘦和肥胖的标准同样一个人,自己可能觉得太胖了,父母可能觉得挺瘦的。衡量胖瘦其实是有标准的。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胖瘦”诊断标准BMI即体重指数,成人标准值是18.5-23.9,BMI大于或等于25.0就是超重,如果大于或等于30.0,就是肥胖了。怎么计算BMI呢?简单,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再除以身高(米),得出的结果就是个人的BMI,参照上面的标准,如果大于或等于30.0,肥胖;如果小于或等于18.5就是偏瘦。
另外一个计算标准的办法相对更简单,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个人的实际体重在计算出的标准体重上下10%以内都属于正常,小于20%为偏瘦体型,大于20%为肥胖。
三、搞清原因,对症下药清楚的认识自己体重的划分范围之后,偏瘦的糖尿病朋友们还要分析一下自己“瘦”的原因。
1. 本来就瘦。在患糖尿病前就比较清瘦的糖尿病朋友们直接跳过“原因”,“对症下药”就可以了。
2. 血糖高导致的消瘦。一般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刚刚诊断糖尿病的朋友身上,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并不一定是糖尿病本身导致的,尤其是在患者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的时候,那么三多一少的症状基本就缓解了。随着治疗方案的跟进,血糖逐渐得到控制之后,这种高血糖带来的能量流失、体重下降就会好转,而且随着体重下降,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也会增强,血糖会更容易控制,是良性循环。
3. 饮食、降糖药导致的体重下降。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体重是相当必要的。只要体重尚在正常及以上范围,都不需要干预。除非体重已经下降到标准体重以下,是消瘦的程度了,那么需要更换降糖药。
排除其他疾病。很多如肿瘤、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都会导致体重下降,而我提到的三种疾病都容易与糖尿病伴发而行,所以如果明显的体重下降,首先要筛查这三种疾病,如果有隐匿的疾病没有发现,那么任何阻止体重减少的治疗都是治标而不治本的。
通过分析发现确实属于比较瘦的糖尿病患者,而且没有肿瘤等疾病,那么选择降糖方案的时候要注意了,目前共有9大类的降血糖药物可供选择。
1.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减轻体重的药物。
①双胍类。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具有明确减轻体重作用的二甲双胍。
②GLP-1受体激动剂。以利拉鲁肽(诺和力)为代表,同类药物还有同是皮下注射的艾塞那肽(百泌达)、贝拉鲁肽(谊生泰)、度拉糖肽(度易达)等。
③SGLT-2抑制剂。这是一类对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而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药物,代表药物是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
2. 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下列药物:
①胰岛素。胰岛素因具有钠水潴留的副作用,对使用者而言会有体重增加。所以过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是尽量不选择胰岛素治疗的,因为会“越打越胖”,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内往往不缺胰岛素,只是胰岛素的敏感性不足。相反,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是体内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为主,故外源补充胰岛素既能使自己残存的胰岛功能得到“休养生息”,应对未来数十年生命旅程中或感冒发烧、或创伤手术等不能预知的应激情况,又能完美的降糖,何乐而不为呢?我们知道胰岛素是代谢病科医生的杀手锏,是最强大的降糖手段。
②磺脲类。代表药物是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是一类胰岛素促泌剂,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同样具有强大的降糖作用,同时有增加体重的伴随作用。一天服药一次,非常方便。
③格列奈类。这是一类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胰岛素促泌剂,代表药物是瑞格列奈,餐前口服。
总结:尽量选择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降糖,在饮食上不要过分限制,糖尿病患者建议每餐吃七分饱,消瘦的糖尿病患者每餐可以吃九分饱,运动方式选择有氧、低速运动,综合这些因素,可以使消瘦的糖尿病朋友们既增加体重又平稳降糖。
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才能做到既增重又平稳血糖?
胰岛β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重要组织,若该细胞受损就会导致人体缺乏胰岛素而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导致血糖异常升高。若胰岛β细胞分泌不足时,也会导致激素调节水平变紊乱。通常细胞抵抗与胰岛素发生反应的情况叫称之为胰岛素抵抗,多发于体型清瘦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利用率低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刚吃完饭后也会感觉到饥饿,虽然吃的很多,但是体重却越来越瘦,这是由于血糖的利用率太低所引起的。
葡萄糖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但糖尿病患者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较差,并不能充分有效的将葡萄糖合理利用消化,此时,身体只能将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掉,才能保证机体正常运转,但是若这两者消耗的速度过快时,人就会产生饥饿感,同时越来越瘦。
●饮食控制过度严格
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饮食,才能更好的维稳血糖,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但是若过度控制饮食摄入,就会导致身体缺乏营养,导致热量供应不足,而让细胞活性降低,出现身体或许消瘦的情况。
●运动量过大
合理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但若过量运动时,就会导致机体超量消耗热量,当消耗量大于摄入量时就会引起过度消瘦。
●降糖药作用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降糖药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但是用药剂量需要结合患者的严重程度来调配,若盲目追求降糖效果而服用大剂量降糖药时,会出现血糖降低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低血糖、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让细胞受损而不能正常代谢,还会出现消瘦的情况。
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避免选择药效过强的降糖药
葡萄糖只有被合理的吸收消化后,才能避免囤积在机体内,诱发血糖上升,若代谢葡萄糖机制受损后,机体就需要调动蛋白质、脂肪来产生热能,将糖分进行易生处理,当脂肪和蛋白质不断被消耗掉后,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也会慢慢被消耗而导致体重下降。因此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时,应避免选择降糖能力过强过强的药物。
●按糖尿病类型选药
II型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而I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生活干预或药物干预,但是若出现尿毒症、视网膜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则应选择注射胰岛素,以维稳血糖。
●按有无其他疾病选药
◆若同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类疾病,则应优先选择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降糖药;
◆若患者的肠胃功能紊乱,则不应使用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因为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引发恶心想吐或者消化道出血,可以考虑服用益生菌来调节肠道功能,或者在餐前服用降糖药,都能减少不适应症的发生机率;
◆若患者有支气管炎、肺部囊肿等肺部疾病,则不适合用双胍类,不然容易导致肺部炎症加重;
●按高血糖类型选药
◆若餐后血糖高,但餐前血糖和空腹血糖低,则应选择糖苷酶抑制剂;
◆若餐后血糖、餐前血糖均升高,则应选择苯甲酸衍生物;
◆若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升高,则应选择磺脲类、双胍类药物。
●选择磺脲类
消瘦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功能调节不佳,导致分泌量不足,因为可以选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磺脲类药物比较合适,因为这类药物的药理机制为刺激分泌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既能增重又平稳血糖,但是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肾脏代谢功能,避免诱发肾脏疾病。
●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是较为常见的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而不应选择胰岛素增敏剂,避免过多刺激胰岛β细胞,同时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则不适合选用双胍类降糖药,因为这类药物会消耗掉更多脂肪,造成体重持续下降。
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还行增加无氧运动,以增加肌肉来升高体重,若在服用降糖药期间,发现体重下降严重,则应及时更改用药方案,避免让代谢系统被持续攻击。
●排除器质性病变
除了自身降糖机制出现异常外,若患有甲状腺亢进、肝炎等器质性疾病,均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合理搭配饮食
遵循荤素搭配,平衡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摄入量,而不是采用全素食的饮食方式来降低血糖,若营养不均衡,也会让体重下降,同时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更多疾病。
●定期测量体重
肥胖或者消瘦都不是一天之内形成的,很多消瘦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在某个时间段才发现自己的体重下降了,但此时机体内的已经有大批细胞产生衰老的趋势了,因此,在定期称体重,若体重持续下降,则应及时调整。若体重恢复得当,则应在达到正常体重后,停止进补,以免出现体重超标的情况。
●增加运动
很多消瘦型糖尿病患者认为运动只会消耗肌肉,让体重更轻,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应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肌肉的形成,提升细胞活力,让肌肉合成速度变快,才能更好的与胰岛素发生敏感反应,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检测血糖
若在体重降低的同时,血糖也呈现降低的趋势,则应尽早治疗,因此,定期观察血糖变化,以便尽早的纠正不适合的治疗方案。
对于消瘦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重视肝肾的健康,因为长期用药会导致肝肾受损,让代谢失常,也会让体重下降,因此,可以考虑服用既能降糖又能护肝的药物,这样能在保护肝肾的同时,促进血糖代谢循环,对于治疗糖尿病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