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35(糖尿病35度体温正常吗为什么)
患糖尿病35年,如今78岁,无明显并发症,5大控糖经验分享给大家
我有一个亲戚,他在43岁的时候被查出糖尿病,一眨眼35年过去了,如今已经78岁了,依然没有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虽然他本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但是控制都相当好,而且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都达标了。
糖尿病
但是,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糖尿病病史不足十年就出现多种并发症的,这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痛苦。为了让广大糖友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我来分享一下我这个亲戚的5大控糖经验!
1.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我为何要把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放在首位,其实这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国有一个俗语:无知者无畏,如果对某个事情不了解,那您就没有畏惧之心。
秘方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之后,一直都相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然后就去寻找根治的办法,比如某某偏方、某某祖传秘方等,结果不但没有根治糖尿病,还多花了冤枉钱。
还有一些朋友对糖尿病不了解,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控糖的办法,比如饥饿法、低碳饮食法、吃糠咽菜法等。
主动学习糖尿病知识,可以让你对糖尿病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科学地控制血糖,避免走弯路。
我相信,如果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更多的了解,那他们肯定会在开始被确诊糖尿病之后就重视自己的血糖,自然就能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2.经常测量血糖: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觉得经常测量血糖没有必要,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糖尿病这种疾病目前是无法被根治的,我们能做的主要是控制血糖达标,要想知道血糖是否达标,最准确的就是经常测量血糖。
测量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血糖不是太高,那他们多数是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但是需要注意,只要血糖高于正常值,那对人体都是有损害的。
经常测量血糖,可以让我们对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如果血糖偏高,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提前对血糖进行干预。
但是,如果血糖一直不达标,而我们又不知道这个情况,那无疑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3.一定要坚持运动:很多糖尿病患者身体肥胖,稍微运动就气喘、胸闷,所以不少人都不喜欢运动。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坚持运动的话,那不仅会增加糖类的消耗,而且还能增强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能够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我之前认识一个病人,他是农村的,得了糖尿病也有20多年了。自己一个人种了十几亩地,每天都很忙碌,平时虽然也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但是饮食不怎么控制,即便这样,人家血糖控制的依然不错,一直也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
当然了,我说这个病人的情况并不是建议大家不控制饮食,而是告诉大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运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安全的运动方式就是散步,这种运动方式不仅仅容易坚持,而且还不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每周应该至少运动5天,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
4.要严格控制饮食:俗语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能做到严格控制饮食,那无疑对控制血糖有比较大的好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控制主食的摄入量,不能吃的太多,也不能吃的太少,否则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血糖偏高,吃的太少容易引起低血糖。
平时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喝稀饭,这是因为稀饭的升糖指数很高,喝了稀饭以后,血糖会快速飙升,这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吃米饭和面食的时候,应该统计每天吃的量,保证每顿饭的主食的摄入量控制在75g以内。吃副食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营养均衡,比如每天吃一个鸡蛋、3两瘦肉、1盒纯牛奶、400g蔬菜、300g低糖水果等。如果对乳糖不耐受,也可以换低乳糖牛奶及其奶制品替代。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吃饭以后,血糖会有明显的波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注意一些细节,就可以显著降低血糖的波动。刚出锅的馒头、包子、米饭等食物,不要立刻就吃,而是等凉了再吃,这是因为凉的淀粉变成了抗性淀粉,升糖指数就会有明显的下降。
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吃饭的顺序,尽量先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然后再吃相对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比如先吃鸡蛋、喝牛奶,然后吃包子、饺子的馅,最后再吃包子或者饺子的皮。
5.晚餐不适合吃的太饱:根据权威的书籍晚餐提供的能量应该占全天总能量的35%左右,如果晚餐吃的太饱的话,那就会引起血糖升高,这个时候人体为了降低血糖,就会分泌很多得胰岛素。
我们都知道,人在晚上的运动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也是降低的,这个时候多余的能量就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人体内,从而引起肥胖。
大家不要小看肥胖,它会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对于肥胖者来说,他们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胰岛素要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就必须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当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时候,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健康明星计划#
也许一两天的超负荷工作,胰岛细胞还能承受得了,但是长期“加班”,它也会有累死的一天。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胰岛细胞的功能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再有肥胖,那无疑会加速疾病的进展。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35岁小伙体检查出糖尿病!医生:其实都是吃出来的
小赵是一家外资企业的老员工,大学刚毕业就进入这家公司工作,至今也有十来个年头了。35岁的小赵没有别的爱好,就好一口美食,可以说是地道老饕了。
就在今年,小赵升职成为部门经理,他十分高兴,本来打算像平时一样吃一顿大餐庆祝一下,但是想到第二天一早还要去体检,就暂时按捺住了激动地心情,想着体检结束以后再去大吃一顿。谁承想,第二天检查完准备回去,等过几天才会拿到提交报告,却被医生叫住了。
原来医生看到小赵有些肥胖,并且似乎有些疲乏无力,当下上了心,叫住他并让他再做一个血糖检测。结果就是医生担心的那样,小赵的空腹血糖达到9.4mmol/l,确诊患上了2型糖尿病。
事业有成的年轻高管,竟查出患有糖尿病!医生叹息:这么吃就是“自毁”血管。
这对小赵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刚刚升职的好心情一下烟消云散。医生向小赵了解情况后发现,原来小赵这么年轻就患上糖尿病,全是因为他的那个小爱好。
小赵平时喜欢吃美食,下班之后到处走街串巷寻找美食,尤其是烤肉、火锅、高热量菜式是他的最爱。而这也是引发小赵患上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了。
医生提示:这些动物肉类食物中饱含脂肪、胆固醇、蛋白质还有可食用酸。这些营养成分是在我们人体所需范围内的,适当摄入是有益的。但是当这些营养成分被过量摄入到人体内时,就会出现有害物质的产生,再加上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结果就是诱发糖尿病。
不要以为脂肪只会产生胆固醇,它们出了会堆积附着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硬化和高血脂外,也会导致2型糖尿病,甚至加重、加速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患者都是吃出来的吗?医生:一般有这3个高风险因素。
第一,饮食因素
很多人在这方面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糖尿病只跟高糖食物有关。
很明显这是不全面的。事实上,糖尿病和饮食是有多种关联的,比如患者吃过多高热量、高糖分、油腻食物和进食量过大等等,都会导致肥胖出现,而这就是2型糖尿病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

第二,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遗传倾向,约1/4~1/2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有至少60种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第三,长期久坐不运动
现在社会很多工作都是一坐一天,根本没有时间做运动。看似这与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长期不运动就会导致热量消耗减少,脂肪也就更容易堆积、包裹在细胞周围。而这也就导致了细胞会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更易患上糖尿病。

生活中做到这2点,或能恢复健康的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低碳低脂肪饮食,营养均衡
现在糖尿病仍然是2型糖尿病为主,占了所有糖尿病患者百分之九十以上,而我国近年来的糖尿病高发和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人只知道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糖,少吃油,其实我们的主食也是糖的一种,在体内会转变成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少吃点主食尤其是精制主食,少吃一些油腻的东西,不但可以减少体重改善肥胖,同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来说,往往很多患者通过控制饮食 增加运动就可以吧血糖控制非常平稳。

2、坚持适当运动
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对于血糖比较高的人来说,更应该保持运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适中的运动。比如:散步,练太极,慢跑等。
运动对于血糖有调节作用,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运动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的糖分,帮助控制血糖,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还有益于养护胰岛功能,加强血糖的稳定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六月份检查出糖尿病,今年35岁,后面的日子怎么过?我来告诉你
昨天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六月份检查出糖尿病,今年35岁,后面的日子怎么过?[泪奔][泪奔][泪奔]。后面三个泪奔的表情符号,让我看到后也有些感慨和遗憾。
的确,35岁的人,正值青春金色年华,是而立之年之后的奔跑者,奔跑在生活和幸福的道路上。这个年纪的人,无论家庭、生活还是工作,都处于上升期,身体应该是最棒的时候。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检查出糖尿病,对于身心都是不小的打击。
35岁查出糖尿病,在我看来,就当是在你的漫长的人生篇幅中,画上的一个小小的逗号,这个逗号的作用,在于你的健康而言,主要是想让你停顿一下,审视一下昨天,整顿一下今天,展望一下未来。
是否你注重过自己的饮食健康?
不暴饮暴食;不觉得盐放少了菜不香;不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不过多食用甜食;不会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工作忙了少吃一顿;不会不喜欢青菜,不乐意吃水果。
是否你注意过不吸烟喝酒?
不吸烟,也排斥二手烟。不喝酒,哪怕在别人极力的劝说下,你也仅仅喝一点点酒,更不会酗酒和经常醉酒。
你是否注意过身体锻炼?
让自己抽出时间来,参与到有氧运动中,每周能有5-7,天,每天能30分钟以上。
你是否注意过作息规律?
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不熬夜刷剧,更不熬夜“吃鸡”。
你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心态?
没有让每日负情绪萦绕在你的周围。没有每日情绪低落,习惯郁郁寡欢;没有经常生气、愤怒和压抑;愿意倾诉自己的委屈。
你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
没有过大的工作压力,没有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不经常接触一些有害的化学物品,即使接触时也做好了个人防护。
你是否注意过自己的体重?
不会过于肥胖,也愿意积极减肥,保持身材。
诚然,糖尿病有很多的因素我们是无可避免的,比如遗传因素。我们不能更改我们来自哪里,但我们可以决定去向何处。
糖尿病是一个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它并不仅仅是跟哪一个去作对。它的到来,不在意你是富贵还是贫穷;不在意你是男士还是女士;不在意你是老人还是年轻;不在意你是高矮还是胖瘦;不在意你是漂亮还是丑陋。总之,它其他什么都不在,仅仅在意你对它的在意。
那么既然得了糖尿病,就要有正确的心态去接受它,不是有句话吗,既然你无法改变,就要选择接受,用在这里最合适。
接受糖尿病,意味着你要从心态上不要被它打败。
用正确的心态坦然的接受它,不要自寻烦恼,整日从网路中搜索它的危害,不要被所谓的糖尿病并发症吓倒,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心态和行动不一样,都决定糖尿病的走向和并发症的来临早晚。
想过来,其实它并没有非常可怕,无非是血液中糖分高了一点,更何况目前糖尿病可防可控。
接受糖尿病,意味着你要从日常中做出行动。
积极的在医生指导下,完美的控制住血糖,并且持之以恒的保持住。
目前有很多的降糖药物,其中有口服的降糖药,也有注射的胰岛素,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最佳方案。
而目前很多专家表示,初期检测出的糖尿病,可以先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不仅可以尽快控制血糖,而且也可以让自身胰岛得到休息,为了以后更好工作。
而且有调查显示,有些人初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几个月后,停掉胰岛素,可以单单用日常生活方式控制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接受糖尿病,就意味着从此刻开始,你你需要按照糖尿病的管理规范来管理自己。
要善于搜集对自己有利糖尿病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要听信偏方包治糖尿病之类广告,更不要因为应用偏方治疗而中断了正规的糖尿病治疗。
要学会检测血糖,目前正规的家庭用血糖仪很便捷也很准确,不妨买一个放到家中,并学会它如何准确测量。
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很简单,该怎么过就怎么过!35岁的年级,日子还长呢,幸福时光还在后面。不要仅仅的纠结在糖尿病中不能自拔,要走出来,去专注于生活工作,专注于家庭朋友,专注于过好每一天,积极去迎接明天的阳光。
但要结合前文你在审视自己以前有哪些不足时,去改掉它。
无非,以后的日子里,你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无非,以后的日子里,你要戒烟戒酒。
无非,以后的日子里,你要注意锻炼身体,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但也要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无非,以后的日子里,你要规律作息不熬夜。
无非,以后的日子里,你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
无非,以后的日子里,你要按时应用降糖药物,多与医生沟通,多去检测血糖,用血糖结果指导用药。
无非,以后的日子里,你要更关注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肢体麻木、皮肤瘙痒、心慌胸闷、头晕乏力等等一切不适,密切关注,必要时及时就医。
无非,以后的日子里,你不要怕麻烦,要贵在坚持。
其实想来,这些事情,除了需要服药检测血糖,其他的一切不都是健康需要的吗?为了身体健康,即使没有糖尿病你也需要这么做啊!难道不是吗?
得了糖尿病,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这次你有答案了吗?
我是@全科医聊 传递正能量,用心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