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消酮治疗(糖尿病灭酮治疗)
糖尿病酮酸中毒危害大,送你3味药,稳定血糖防酮酸
李先生,一位45岁男性,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年,这五年期间,他一直在使用胰岛素治疗。
但近期因心理压力的影响,李先生开始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并在两周前停止了胰岛素注射。几天后,他开始感到口渴、多尿和口干,并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呼吸变得急促的症状。
李先生的家人察觉到他的状况不对劲,立即将他送往附近医院的急诊室。在急诊室内,李先生的血压为135/85毫米汞柱,心率为120次/分钟,呼吸频率为25次/分钟,体温为38.5°C,且皮肤干燥,眼睛深陷,舌头上有白色的苔藓,并伴有轻度的意识混乱。
基于这些症状和化验结果,李先生被诊断为糖尿病酮酸中毒。他被立即送入重症监护室,并开始静脉注射胰岛素和盐水治疗,以帮助降低血糖和血酮体水平。
李先生在重症监护室中接受了长达两天的治疗。在此期间,医生持续监测他的血糖、血酮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水平,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调整。
经过两天的治疗,李先生的病情得到了稳定,他被转移到了普通病房。在这里,医生指导他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并提醒他不要突然停止使用胰岛素。医生还建议他保持心情愉悦,遵循适当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维持良好的糖尿病管理。
在医院组织的随访期间,李先生的糖尿病一直都控制的很好,并未再次出现糖尿病酮酸中毒的症状。他也定期接受血糖和血压的检测,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酮酸酸中毒是非常容易出现的急性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也遇到过和李先生一样的遭遇,这种并发症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那么平时患者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酮酸中毒,而一旦出现糖尿病酮酸中毒又该如何治疗呢?
糖尿病酮酸中毒一般是由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偏高引起的并发症,因此要预防这种并发症,控制血糖变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中药,服用这些中药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预防糖尿病酮酸中毒。
1.桑叶
桑叶,又名桑葚叶,是一种中药材。桑叶的主要成分是桑叶素和桑黄素,这些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此外,桑叶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
桑叶能够降低血糖的机制是通过多个途径实现的。首先,桑叶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使得机体更好地利用血糖。其次,桑叶可以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从而减少血糖的积累。最后,桑叶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肝脏的糖原分解,最终减少肝脏对血糖的产生。
2.黄芪
黄芪,又名黄药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中国的黄土高原和山西、陕西、甘肃等地。黄芪的主要成分是黄芪甙、黄芪酸和黄芪素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糖化、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
黄芪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帮助患者身体更好地利用葡萄糖。此外,黄芪还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肝脏糖原的分解,从而达到控糖的目的。
3.苦瓜
苦瓜是一种蔬菜,同时也是一种中药食材,被广泛用于糖尿病治疗当中。苦瓜的主要成分是苦瓜甙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抗糖化、降血糖、抗炎等作用。
苦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例如通过抑制糖原酶的活性,来减少肝脏对血糖的产生。
1.液体治疗
液体治疗是DKA治疗的首要步骤,主要目的是纠正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同时还能够减轻高血糖和酮症对身体的损害。
液体治疗应在胰岛素治疗之前进行,因为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迅速下降,易引起低血糖。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是DKA治疗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降低血糖和酮体含量,从而纠正酸中毒状态。胰岛素的使用应在液体治疗后开始,并且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注射方式。
糖尿病酮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长期的糖尿病控制不当而引起的。患者需要接受紧急治疗以恢复正常的代谢状态,并接受康复治疗以恢复肌肉功能和治疗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患者应该遵循饮食计划、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同时配合适合自己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任何糖尿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1、 陈家伦. 临床内分泌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2、 Kitabchi AE, Umpierrez GE, Miles JM, Fisher JN. Hyperglycemic crise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9;32(7):1335-43.
3、 Adrogué HJ, Eknoyan G. The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 N Engl J Med. 2006;354(24):2503-11.
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心成功救治一例重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近日,32岁患者吕某,一天前出现嗜睡、精神萎靡,当日自觉症状加重,便在家属的陪同下急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城院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心就诊。
门诊副主任医师徐琳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吕某2月前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体重更是在短短2月内下降了15kg,平日里喜欢喝碳酸饮料。查体见吕某呈嗜睡状态,呼吸深快,呼气时可闻及烂苹果味,存在严重脱水表现。急测末梢血糖提示:Hi(血糖显著偏高导致血糖仪测不出),血酮4.9mmol/L,病情十分危重。徐琳副主任医师快速做出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告知吕某家属需要紧急住院。
而当下正处在疫情防控期间,按规定住院患者需先排查新冠肺炎后才能入院治疗,核酸结果也要等晚上八点才能出示报告。看到吕某及家属心急如焚,为了让吕某尽快办理入院,徐琳副主任医师立即请示院领导,并在综合办的协调下,为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急派医生刘璇、护士薛吴欢穿好隔离衣,将患者暂时安置在了过渡病房。
入院后,当即为吕某给予胰岛素静滴后急查静脉血糖仍高达49.86mmol/L,血肌酐196.53ummol/L;血气分析:pH 6.98,二氧化碳分压 12.3mmHg,HCO3- 2.9mmol/L,阴离子间隙26.30mmol/L;电解质:钾5.79mmol/L,钠128mmol/L,氯88.72mmol/L,提示吕某病情危重,机体代谢紊乱严重失代偿。吕某家属焦急的神情牵动着科室所有医护人员的心。
徐琳副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医生王晶、刘璇、乔顺及护士陈莎、刘瑾,紧张有序地按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急预案,快速给予吕某最佳救治,经过补液恢复组织灌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降糖、消酮以及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次日吕某精神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血糖下降、脱水纠正,复查血气PH正常,血酮逐渐转阴,病情好转。吕某及家属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连声说道:“谢谢你们!”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共同作用所致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病死率高,抢救难度大,并发症多样,用药复杂。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心全体医护人员,面对急症果断做出诊疗方案,及时有效地扭转了吕某病情的恶化,为吕某赢得了生机。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愿每一位新发糖尿病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科学地指导和治疗!
科室介绍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心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临床学科,技术力量雄厚,是西安市卫健委直属医院中最早设置独立内分泌专业的医院。
科室人员配置:西京医院特聘客座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7人。中心配备有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无针注射器、四肢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测仪、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迈能神经血管治疗仪、眼底照相等先进检查治疗设备。
专业特色:各种类型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如垂体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肥胖症、围绝经期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症、血脂异常等内分泌代谢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专家介绍
张南雁,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历。曾任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专业特长: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如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等内分泌代谢疑难病症有较深入的临床研究。经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七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甲状腺学组第八、九、十届及性腺学组第九、十届委员;解放军内分泌代谢学会委员等学术兼职。门诊时间:周四上午(航天城院区)
徐琳,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专业特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症,内分泌性高血压,垂体肾上腺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内分泌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任陕西省保健学会肥胖专业委员会委员。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妊娠合并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下午(航天城院区)
王晶,副主任医师
硕士学历,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专业特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垂体瘤、肾上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症等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现任陕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
门诊时间:周一、三全天(航天城院区)
来源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糖尿病药物格列酮,有助于杀灭耐药的白血病癌细胞
近日《nature》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接受格列酮药物(一类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和标准CML药物伊马替尼治疗后,可以将无疾病生存期延长至5年,有助于清除耐药的癌细胞。
伊马替尼对CML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疗效,使患者的疾病得到缓解,让患者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骨髓中的白血病癌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骨髓中的癌细胞具有转化为浸润性癌细胞的风险。
白血病和淋巴瘤学会的首席科学家Lee Greenberger对此表示:“伊马替尼可以控制病情,但不能清除疾病的根源,但是在治疗方案中添加格列酮药物,却能达到很好的病源清除作用。”
匹格列酮和罗格列酮是2种有名的格列酮类药物。
CML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的血细胞形成细胞,并且会侵犯血液循环系统的癌症。美国每年有超过6600例患者诊断为CML,1140例患者死于CML。CML多出现在成年人中,是一种生长慢速的疾病,但是也能够转化为快速生长状态,并迅速导致患者死亡。虽然伊马替尼和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显著地提高了CML的治疗疗效,但是白血病干细胞对标准治疗方案耐药。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揭示了导致CML细胞进入休眠状态的分子信号通路。研究显示,格列酮类药物可以封闭这条信号通路,当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即使是停止使用格列酮类药物,也能延长数个月到数年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现在还不清楚这种联合疗法是如果杀死休眠的、耐药的白血病细胞。但是该研究的评论家认为,“可能是直接杀死或驱赶细胞退出休眠期,从而使其被伊马替尼杀死”。
白血病学家Jeffrey Schriber医生说,伊马替尼已经可以让94%的CML患者的生存期达到5年,在此期间只有2%的患者死亡,添加格列酮药物似乎不会很明显地提高疗效。
Jeffrey Schriber医生说:“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这种治疗方案已经超越了CML的治疗领域,对于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白血病类型,这种治疗方案可能有巨大的作用。”
Jeffrey Schriber医生说,这项研究的主要缺陷是规模小,所以很难知道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是否也能得到这样的结果。Jeffrey Schriber医生认为最好能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直接对比联合治疗(伊马替尼 格列酮药物)和伊马替尼单药治疗的疗效。
目前的研究显示,患者接受数个月的格列酮药物治疗后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Jeffrey Schriber医生说:“最好能进行数年的联合治疗,看这种治疗方法是否能彻底根除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