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痛(糖尿病足痛脚发黑寿命)
顽固性糖尿病足疼痛有了“新疗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通讯员 范晓苹
日前,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主任孔军带领团队,为两名饱受糖尿病足截肢术后疼痛困扰的患者顺利实施脊髓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SCS)。这在全省开创了脊髓神经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的先河,填补了技术空白,为饱受顽固性疼痛折磨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诊疗方案。
患者于先生73岁,双足发黑坏死5个月余,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足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经过常规治疗后,于先生的脚部疼痛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疼痛导致他彻夜难眠。虽然遭遇截肢,但于先生和家人没有放弃希望。孔军对他的症状做了一系列评估,认为目前最适合的疗法是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该疗法也是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
为于先生手术过程中,孔军先选择好手术部位,然后将电极放置在脊柱特定节段硬膜外。因为脊髓质地脆嫩,对术者的要求极高,必须以极其轻柔、精准的技术操作,避免脊髓损伤。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医生将程控参数调至患者舒适的状态。手术过程十分顺利,1小时后于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双足的疼痛感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酥酥麻麻的感觉。于先生事后感激地说:“当晚我便睡了个好觉,终于不用每天被疼痛折磨了。”疼痛缓解的同时,于先生双腿皮温也迅速提升,这说明他的双下肢血液循环得到迅速改善。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约有1亿人以上患有糖尿病,其中8.1%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足,这也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5%至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溃疡,2%至16%的患者会截肢,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2%。面对如此“凶险”的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友甚至到了“谈足色变”的地步。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作为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缓解疼痛的同时,可帮助患者降低截肢率。早发现早治疗,可更大程度降低截肢风险。
据孔军介绍,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微创局麻手术,该疗法通过植入脊髓硬膜外腔的电极导线,将神经刺激器产生的电脉冲传至脊髓,对脊神经进行低压电刺激,阻断和干预疼痛信号的传导。这在有效缓解由糖尿病足导致的疼痛的同时,可帮助舒张下肢血管,改善肢端微循环,进而一定程度上避免坏疽和溃疡的产生或恶化,并促进其愈合和修复,为患者保肢带来正面积极的作用。第一期手术是“体验治疗”,如果患者对止疼效果满意,肢端微循环改善明确。第二期手术会将脉冲发射器植入皮下,来持续发射电脉冲,改善患者肢端微循环,降低疼痛。
植入脊髓刺激器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术后的程控和综合管理是关键。患者植入电极后,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电压、频率等刺激参数设置,才能使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也将开设程控门诊,为复诊患者进行术后的程控,确保参数设置,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专家简介
孔军,海慈医疗集团脑科诊疗中心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等肿瘤切除术;熟练掌握三叉神经痛、癫痫以及帕金森等神经外科手术。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监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神经调控与康复学组委员、浙江省癫痫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作者:范晓苹
来源: 青岛日报
糖尿病足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哪些?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后期病情恶化加重后所出现的并发症状,该病的产生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患上糖尿病足而无法正常的工作生活,很多患者因为对疾病不了解,患病后不能及时的发现治疗导致症状不断恶化加重,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进行治疗,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糖尿病足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哪些?
一、休息痛,是糖尿病足部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这种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有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时心输出量特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二、肢端溃疡坏疽,有三种类型:
1、干性坏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导致感觉迟钝或消失,局部皮肤呈现暗褐色,出现缺血性坏死,皮肤肌腱干枯、变黑,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行脱落,无分泌物,无水肿。约占糖尿病肢端坏疽的5.9%-7.5%。病理基础为中小动脉闭塞导致血流缓慢或中断。
2、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组织皮肤糜烂,形成浅溃疡,深入肌层,甚至烂断肌腱,破坏故质,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的分泌物。常见的肢端水肿,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3、混合性坏疽: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湿性坏疽,约占18.1%-20%。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同时并存,静脉阻塞及感染严重。
三、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缺血缺氧,导致足部疼痛,走路时因足痛,表现为间歇性破行。卧床后下肢缺血加重,而引起体息时疼痛。查体时可发现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局部皮肤营养不良,皮温降低,色泽异常,指高患胶时苍白,下垂呈紫红色,足部易发生慢性溃疡。
肢体缺血严重时,可发生足坏疽,即组织坏死。坏疽呈黑色,好发部位是足趾及足跟,坏疽发生后逐渐向上发展。坏疽可突然发展,疼痛剧烈。有的病人团神经病变也可痛觉不明显,坏死组织中易发生细菌感染。
以上就是济南中医静脉曲张医院专家对糖尿病足症状表现方面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专家提醒:糖尿病足是现在危害性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并发症,我们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平时多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一旦有什么症状及时的去进行检查治疗。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为什么糖友们一到晚上更觉得脚疼呢
血糖一定要控制稳定,医生永远都会不厌其烦地把「好好控制血糖」这一条作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叮嘱头条,当然这就离不开每一天的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配合用药!脚麻、脚痛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痛的一种常见症状。但是有不少糖友给阿牛哥留言说:白天感觉倒还好,一到晚上反而疼得不行,晚上睡觉有可能被一阵刺痛惊醒,从脚趾到脚背,就像很多针一起扎,严重时连被子触碰都疼。医生听着也为糖友们感到心疼,那么为什么糖友们晚上会觉得脚痛脚麻更强烈,同时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或者缓解这种疼痛呢?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一种危害很大的足部并发症叫做糖尿病足,不少糖友以为只有得了外伤不认真护理导致感染才会发生糖尿病足,但是其真正的病因却还是在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末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引起下肢血管病变或皮肤微血管病变,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并难以愈合而造成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部坏疽等。
刺痛、麻木、发凉、趾间变紫这些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不少糖友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仍然觉得腿部寒冷,甚至要用棉物包裹取暖,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这几个症状,是在提示糖友脚部已经开始出现周围神经痛并发症了。那为什么夜间疼痛感更剧烈呢?这是因为白天糖友走动多,不必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加上白天外界刺激多,身体的感觉神经没有那么灵敏,所以对疼痛感比较迟钝。
但是一到晚上身体处于放松休息的状态,大脑皮层对神经末梢传来的刺痛感会更加灵敏,加上长期维持一个姿势导致被压迫的部位血液循环不畅,所以有些糖友在晚上会疼得更厉害,脚都不敢挨着床,只能拿靠枕垫在小腿下面,使脚悬空,才能舒服点,甚至有的要服止痛药才能入睡。
然而止痛药液只能缓解一时之急,非长久之计。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延缓甚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血糖一定要控制稳定,阿牛哥永远都会不厌其烦地把「好好控制血糖」这一条作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叮嘱头条,当然这就离不开每一天的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配合用药!
可以适当补充营养神经的成分,例如维生素B1、B12、甲钴胺、谷维素、辅酶A等。
平时可以多做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事,例如睡前用温水泡泡脚、避免下肢着凉;对小腿和足部进行简单轻柔的按摩;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多去游游泳,在水中倒着行走。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