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生育能力(糖尿病患者生育得糖尿病的概率)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可以备孕吗?医生给出血糖标准值,能达到的问题不大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疾病,妊娠可使血糖升高,糖尿病病情加重,增加胎儿及孕妇发生各种意外的风险,如巨大胎儿、感染、流产、早产、新生儿窒息等等。

糖尿病不仅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同时还关乎着女性是否能正常生育的问题。如何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平安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成为了很多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命题。

血糖控制在多少才能备孕?

生儿育女、晋升妈妈是不少女性的愿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不例外。然而不少女性糖尿病患者都面临这么一个问题:血糖控制在多少才可以备孕?

糖尿病患者备孕前,对血糖的管控较平时更为严格,正常情况下,建议在血糖控制良好2-3个月后再计划怀孕。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极大可能会影响胎儿以及孕妇身体健康。建议备孕前先控制好血糖,客观准确地监控血糖数据,达到可怀孕的标准范围再考虑怀孕。

建议先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其次,怀孕之前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3.9到6.5mmol/L,餐后血糖尽可能小于8.5mmol/L;另外,在注射胰岛素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要小于7.0%;避免低血糖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有利于胎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孕妇的血糖标准比普通人低。怀孕期间由于本身消耗比较多,此时的血糖比非孕期血糖会更低一些,如果孕期血糖偏高,会给胎儿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比如巨大胎儿、孕期胎的畸形等,因此孕期血糖的控制必须要达到上面说的标准。

糖尿病患者怀孕期间应注意什么?

在怀孕期间,糖尿病患者同样要控制血糖,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或者使用经过认证的家用便携式血糖仪,随时监测血糖,掌握血糖波动规律,并且积极与内分泌医师联系,这是糖尿病孕妇安全平稳度过孕期的重要措施。

孕妇在进行血糖监测的前一晚,晚上10点后尽量不要进食含有能量的食物,同时要保证心态平和、睡眠顺畅,第二天最好在上午八点半之前测空腹血糖。对于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监测,建议在相对比较平稳安静的状况下进行,避免剧烈的运动、情绪剧烈的波动、外界干扰因素。当然也要避免应激状况,比如发热、感冒等会影响血糖的数据,不适合进行血糖监测。

另外,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方面要注意起居有节,作息规律,适当运动,营养搭配合理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由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特殊的生理状况,在孕期里需要比一般孕妇更注重血糖的控制。最好在控制好血糖再备孕,在孕中也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及早住院调整降糖方案。

#家庭医生超能团# ##真相来了#—糖尿病的真相# #青云计划#

糖尿病对生育有什么影响

糖尿病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病之一,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会对女性的生育有很大的影响。

一.受孕率下降

糖尿病会导致受孕率的下降,有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与没有糖尿病的女性相比,女性的受孕率分别降低了24%(1型)和36%(2型),当然,这可能会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影响,但糖尿病对受孕率的影响却是实际存在的。

二.妊娠期并发症

1. 妊娠丢失

一直以来,孕前合并糖尿病会增加围产儿死亡率风险,包括自然流产和死产。

(1)相比普通人群,1型糖尿病的死产风险增加5倍,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增加10倍。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1型糖尿病流产风险,虽然随着糖尿病护理的改善,1型糖尿病女性的自然流产和死产的患病率似乎在下降,但 1型糖尿病的流产风险仍然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2)而2型糖尿病女性发生婴儿死产风险,围产期死亡率,先天性畸形风险都有增加。

高龄和肥胖都会增加胎儿发育不良的风险,特别血糖控制不好的话,更是会引起围产儿的意外风险。

2. 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

(1)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在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中很普遍,在1型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中,高达50%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超过90%百分位。孕前和怀孕期间,特别是孕晚期,血糖控制不佳是预测巨大儿的重要指标。

(2)对于2型糖尿病女性,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亦可高达30%-40%。:近一半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有过多的妊娠体重增加,这与婴儿出生体重较高独立相关。随着妊娠期体重的过度增加,2型糖尿病的女性发生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和剖腹产的风险也会增加。

3. 先兆子痫

糖尿病会增加妊娠期间发生先兆子痫风险,尤其是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而且血糖控制不良似乎是预测先兆子痫的可靠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先兆子痫的几率就增加1.5倍。

三.糖尿病的交叉反应

1.月经不调

胰岛素抵抗或缺失的问题容易引发女性的月经不调,使月经变得没有规律。

2.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本就是是育龄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它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为基础的病症。而糖尿病也是内分泌的异常所致,所以糖尿病女性更容易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糖尿病,不管是1型还是2型,都需要好好治疗,特别是准备生育的家庭,更是要与医生沟通好。

做好这5件事,糖尿病患者同样生育健康宝宝,别再因这事破坏婚姻

李女士,30岁,诊断为糖尿病1年,与相处3年的男朋友迟迟没有领结婚证,竟因为男方父母担心李女士日后无法生育。

王女士,32岁,女儿4岁时想生二胎,结果被诊断为糖尿病,婆家觉得王女士以后不能生孩子了,导致王女士离婚。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感情有时禁不起疾病的考验,根源就是对糖尿病的误解。

事实是:女性患有糖尿病,是可以生育健康宝宝的。但比健康人群会麻烦一些,需要做好以下5项工作。

1.计划怀孕

糖尿病患者首先应做到计划妊娠,要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和肾功能检查,进行糖尿病分级。

如糖尿病伴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严重肾病已经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或者严重高血压者不适合怀孕。

其次怀孕前应严密监测血糖,建议在怀孕前先使用避孕工具避孕3个月,严格控制代谢紊乱,将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确保血糖接近正常后再怀孕。

第三,孕前和孕早期口服叶酸片,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

2.孕前和孕期血糖要达标

餐前、夜间及空腹血糖:(3.3~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5.6-7.1mmol/L。

孕早期血糖控制不应过于严格,防止低血糖。

3.孕期控糖措施要得当

孕期血糖治疗原则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胰岛素治疗。

  • 孕期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搭配各种营养,保证孕期营养均衡。

  • 适当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对与体重增长幅度大的孕妇可适当提高运动量,尽量控制体重在孕期控制范围内。

  • 孕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但严密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4.孕期加强母婴监测

  •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天血糖检查,即7次/天血糖监测;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随着孕周进展,尤其是妊娠中晚期,由于妊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形成,血糖会逐渐升高,胰岛素的用量可能需要不断增加。

  • 妊娠22周左右彩色超声检查排除胎儿畸形。

  • 妊娠32周后需要加强胎儿宫内监测及时发现胎儿有无宫内缺氧,并动态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速度。

5.产后最好接受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产后胰岛素需要量减少,此时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同时,鼓励糖尿病患者母乳喂养,有助于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帮助身体恢复。

当然,母乳喂养期间最好使用胰岛素,因为许多口服降糖药物不适合哺乳者应用。

总之,糖尿病患者是可以生育的,通过合理规范的治疗,保证血糖控制正常,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生出健康可爱的宝宝。

别动不动就因为糖尿病,拆散一桩婚啦!

作者:陆小玉 主治医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怀化分中心

审校:张美彪 主任医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怀化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