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用药指导(老年糖尿病药物治疗)
老年糖尿病的药物管理:用药指导与副作用预防
来源:海南特区报
老年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药物管理至关重要。合理的用药不仅能控制血糖,还能预防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本文围绕老年糖尿病的用药基本原则、常用药物、注意事项、副作用预防、生活方式调整及总结等方面,为您科普老年糖尿病的药物管理。
一、用药基本原则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应优先选用低风险、易耐受的药物。同时,需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常用药物介绍
老年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包括磺脲类(如格列美脲)、双胍类(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及胰岛素等。这些药物各有特点,如磺脲类降糖作用强但易引发低血糖,双胍类则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对心血管有益。具体使用哪种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决定。
三、用药注意事项
1.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患者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需警惕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监测血糖及肝肾功能,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4.规律饮食:避免进食不规律导致血糖波动。
四、副作用预防
为预防药物副作用,患者应定期接受医生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于易发生低血糖的药物,如磺脲类,应谨慎使用,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方式,如二甲双胍一般建议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
五、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药物治疗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需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提高身体代谢能力;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损害。
总结:老年糖尿病的药物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遵循用药基本原则、了解常用药物、注意用药事项、预防副作用、调整生活方式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昌市人民医院 陈文婷)
老年糖尿病(2024)指南解读:更新要点与防治策略
1.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根据最新统计,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突破3550万,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它不仅反映了我国老年人口的庞大基数,更暴露了老年健康管理中的巨大挑战。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这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胰腺功能逐渐下降,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降低。同时,很多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加上饮食习惯的改变,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与风险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多重健康挑战。他们不仅要应对血糖控制的问题,还常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这种情况下,疾病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举个例子,王大爷今年72岁,除了糖尿病,他还有轻度的心脏问题和关节炎。这种情况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非常普遍。多种疾病的叠加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还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值得警惕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可能导致头晕、跌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我们必须权衡利弊,找到最适合每位老年患者的个体化方案。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老年糖尿病的全面评估与个体化管理1.健康状态综合评估的重要性
面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我们不能简单地只关注血糖指标。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等都可能大不相同。因此,《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特别强调了全面评估的重要性。
这种评估就像是给每位老人量身定制一份"健康档案"。我们会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营养状况等多个方面。比如,我们会询问老人是否能独立完成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动,是否经常忘记事情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将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类:健康状态良好、中等和差。这种分类不是为了给老人贴标签,而是为了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综合评估
2.血糖控制目标的个体化制定
在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上,新版指南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我们不再追求"一刀切"的标准,而是根据患者的健康状态来个体化设定目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举个例子,对于健康状态良好的老年患者,我们可能会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而对于健康状态较差的患者,我们可能会放宽标准到8.5%以下。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尽量减少低血糖等风险。
▲临床治疗路径
- 不合并ASCVD或高危因素、HF或CKD的老年T2DM患者非胰岛素治疗路径图;
不合并ASCVD或高危因素、HF或CKD的老年T2DM 患者非胰岛素治疗路径图
注:ASCVD 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HF 为心力衰竭;CKD为慢性肾脏病;T2DM为 2型糖尿病;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MET 为二甲双胍;DPP‑4i 为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SGLT2i 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GLP‑1RA 为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AGI 为 α‑糖苷酶抑制剂;SU为磺脲类;TZD为噻唑烷二酮类。aDPP‑4i与GLP‑1RA均为肠促胰素类药物,格列奈类与 SU均为胰岛素促泌剂,应避免同类药物联合使用。此路径图适用于健康状态良好(Group 1)和中等(Group 2)的老年患者。
- 合并ASCVD或高危因素、HF或CKD的老年 T2DM 患者非胰岛素治疗路径图。
合并ASCVD或高危因素、HF或CKD的老年 T2DM 患者非胰岛素治疗路径图
- 老年T2DM患者的胰岛素治疗路径图与老年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路径见图3,4。
老年T2DM患者的胰岛素治疗路径图3
老年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路径图
- 单药治疗>3个月仍血糖控制不佳,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药物治疗,尽量避免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风险叠加的药物联用。
- 经过规范的非胰岛素治疗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老年患者应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加强患者低血糖防治及胰岛素注射方法宣教,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胰岛素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特别关注血糖的波动。过大的血糖波动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指南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连续血糖监测等先进技术来更好地掌握血糖变化趋势。
1.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是关键
说到糖尿病的管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少吃糖"。但实际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远不止于此。我们提倡的是"合理膳食",强调营养均衡。
对于老年人来说,适度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尤为重要。蛋白质不仅能帮助维持肌肉量,还能提高饱腹感,有助于控制总热量摄入。我们建议健康的老年人每天摄入1.0~1.3克/千克体重的蛋白质,而对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这个数字可以提高到1.2~1.5克/千克。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和摄入顺序。选择全谷物、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如果在用餐时先吃蔬菜和蛋白质,最后再吃主食,可以有效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
2.适度运动:安全有效的运动指导
运动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我们推荐的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健身舞、骑自行车等。
如何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运动时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但无法流畅地唱歌。我们建议每周运动5~7天,最好每天都活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
特别要提醒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要格外注意预防低血糖。建议在运动前、中、后都要监测血糖,并随身携带一些含糖食物,以防不时之需。
3.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我们鼓励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包括传统的面对面讲座,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如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等方式进行。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涵盖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血糖监测技巧、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希望患者能够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信心。
1.降糖药物的选择原则
当谈到老年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时,我们必须谨慎而周全。新版指南强调,药物选择应遵循"简约治疗理念"和"去强化治疗策略"。这意味着我们要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简化用药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负担。
对于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仍然是首选药物。它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需要谨慎使用或调整剂量。
除了二甲双胍,新型降糖药物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也在老年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药物不仅能控制血糖,还可能带来额外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
2.注意事项和用药监测
-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时调整用药。
-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
- 对于使用胰岛素等容易导致低血糖的药物的患者,要加强血糖监测,预防低血糖。
我们建议患者或家属记录用药情况和血糖变化,定期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记住,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既能有效控制血糖,又能保证生活质量的方案。
1.常见并发症的筛查与管理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我们特别关注以下几种并发症:
- 心血管疾病: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建议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必要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 糖尿病肾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检查。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 糖尿病足:每次就诊时都应检查足部,教育患者日常如何护理双脚。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是预防并发症进展的关键。我们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不要因为"没有症状"就掉以轻心。
2.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措施
提高生活质量是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终极目标。除了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 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我们建议医疗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 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还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 家庭支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我们建议将家属纳入健康教育的范围,共同参与疾病管。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
#头条创作挑战赛##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冬日生活记录#
营养与健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方案
【来源:中国食品】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也与日俱增。从饮食的角度而言,老年人每天摄入的糖类、脂肪等较为恒定,相应的活动量较少,能量消耗少是引发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而且老年人的身体代谢能力有所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也在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随一些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加重病情,危及生命。以饮食作为治疗与护理的靶标,合理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均衡摄入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有助于从源头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难点
01.
一是配合度不够。由于接受的教育及生活饮食习惯不同,不同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医生的工作抱有不同的态度。一些知识储备丰富的老人了解自己的病情,理解饮食护理的原因及方法,能够自主控制饮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饮食治疗。然而,有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并发症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认为单从饮食方面不能缓解糖尿病症状,只有药物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饮食治疗,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带来了阻力。
二是营养难以均衡。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饮食种类极其丰富,很大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是由于摄入的营养物质比例失调才患上糖尿病。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的口腔及胃肠功能减弱,糖类及脂质代谢能力下降,偏好摄入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从而导致矿物质等摄入不足,营养结构失衡。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让患者明确平衡膳食的重要性,接受科学的饮食护理;另一方面要以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为出发点,饮食搭配既注重营养结构的平衡,又要兼顾老年人的个人口味,真正符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需求。
三是伴随并发症的发生。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随并发症的发生,轻则一种,重则有多种并发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为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困难。对于伴随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不仅要考虑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还要综合考虑饮食对并发症的影响,使血糖水平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也能够对并发症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对策
02.
一是饮食营养要均衡。对于没有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以及致敏信息,结合患者的经济能力、口味特点等,合理设计饮食方案。一方面,控制饮食次数,做到少食多餐,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保证机体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注重饮食种类的合理搭配,如面粉等主食虽易消化,但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全面,可以搭配适量的蔬菜、肉类等,丰富饮食结构,均衡营养。
对于伴有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考虑众多因素。例如,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常伴随高血压以及水肿的情况,饮食中要减少钠盐的摄入,并补充蛋白质等以平衡血糖,改善并发症状况。
二是紧密观察患者饮食状况。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并配合适当的饮食护理,患者及相关的医护人员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应当与患者及时沟通,餐后对血糖等指标进行检测,了解患者的治疗状况,根据反馈信息灵活调整饮食护理方案,以适应患者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指标变化,进行适当的营养知识教育,让患者能够做出一些基本的判断。例如,对于长期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次摄入胰岛素后要密切观察反应,如果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相关的症状,要及时为患者补充糖类物质,以达到护理效果。
三是加强相关教育。医护人员或家庭成员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的教育,增加患者对病情以及病理特征的了解程度,明确饮食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医护人员应当兼顾不同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及理解能力,选择恰当的形式及用语。例如,多举一些实例,淡化专业词汇,用通俗用语突出重点内容,让患者了解饮食护理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作用,从而配合医生工作。
在进行饮食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饮食状况及血糖指标,注重营养均衡,不断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效果。
文章摘自《中国食品》杂志2024年第23期132-133页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