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跳性糖尿病(反跳性高血糖现象)
糖尿病患儿突然意识模糊、躁动、抽搐 原来是低血糖惹的祸
急救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危害较大,不容忽视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利用障碍导致的,通常表现为高血糖。而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通常为药物应用过量或饮食控制、运动不当等原因导致,危害较大。
近日,大东区某小区有一名儿童在家突然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沈阳急救中心大东二分中心薛鹏急救小组紧急救治,发现儿童是糖尿病患者,因为饮食问题引发低血糖。
病因
糖尿病患儿注射药物后未及时用餐
7月29日10时57分,薛鹏急救小组接到120指挥中心下派的急救任务,大东区某小区有一名儿童在家突然意识模糊、躁动、抽搐,需要急救。急救小组紧急前往患者家中,到达现场后患儿抽搐已停止,但仍意识模糊、躁动。
医生向家属了解病史后得知,患儿既往有1型糖尿病病史5年,平时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治疗,当日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用餐,导致上述症状出现。家属给患儿服用饮料后未完全缓解,故急呼120。
因患儿未进食,在胰岛素作用下有再次低血糖的可能,于是急救人员立即给予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由于患儿本次发病有抽搐症状,需要尽快送医,以便进一步检查及治疗。途中经过补液治疗后,患儿神志逐渐清醒,安全送达医院。
盘点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通常为药物应用过量或饮食控制、运动不当等原因导致,危害较大,如导致大脑损害,交感神经兴奋,会产生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和其他危害。
1.大脑损害:人体的脑细胞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血糖供能,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影响到脑细胞。持续6个小时以上的严重低血糖,可能会对大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主要是对大脑供糖、供氧的破坏,如出现癫痫,影响认知能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
2.交感神经兴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较严重,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患者出现焦虑、震颤、出汗、饥饿感等症状。
3.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在应用降糖药物等治疗时需要进行调整,对于整体治疗方案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也可能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低血糖的情况,导致体内升糖激素增加,引起血糖反跳性增高,影响治疗效果。
4.其他危害: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心脏病变,如冠心病,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影响心肌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本身有脑梗或其他基础病,再发生低血糖则危害会相对较大,所以针对老年人低血糖要十分警惕,严格控制血糖。必要时重新梳理治疗方案,明确其中是否用药量大或饮食控制过于严格,亦或饭后运动量太大。
支招
预防低血糖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除吃主食以外,还需要补充如蛋白质、肉类、牛奶等食物。
2.经常监测血糖,对血糖降低的情况有所判断。
3.随身携带糖块,一旦发生低血糖,要及时补充糖块,也可以喝果汁、饮料。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低血糖可能是需要一直面对的问题。如果患者积极做好预防,能够大大降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吴强
来源: 沈阳晚报
糖友血糖老是“上蹿下跳”?其中的原因和对策必须了解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很多糖友都有这样的疑问,明明自己已经管住嘴和迈开腿了,为什么血糖还是忽高忽低呢?长期血糖波动较大会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提前出现,减少血糖波动也是血糖控制达标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我们看看,除了饮食和运动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呢?
经常感觉口渴了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口渴时机体已经轻度脱水。脱水与血糖升高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体内缺乏液体会导致高血糖,因为血液循环中的糖浓度升高了。
更糟糕的是,高血糖会导致患者排尿更多,进一步加重脱水。
应对策略:建议糖尿病患者主动、少量、多次饮水,定时喝水。每天1500-2000毫升,如晨起250毫升,早餐与午餐间、午餐与晚餐间、睡前各饮500毫升水,最好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饭前和饭后半小时不要喝水,以免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用药依从性不佳很多糖友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忘记和遗漏服用降糖药物,从而导致血糖升高。不少患者用药后血糖正常,认为自己的糖尿病好了就停用药物,等血糖升高再用药时,剂量不好把控,就导致血糖波动较大。
应对策略:糖友应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切不可随意停药,如果要加量或者减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降糖药物剂量是否合适药量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很好理解,其实用药剂量过大也会导致高血糖。这是因为药量过大时,血糖降得太快会引起低血糖,而低血糖可导致反跳性高血糖。
应对策略: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夜间低血糖后高血糖表现。此时,可以测一下夜间血糖水平,若是存在低血糖,那么睡前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应该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情绪波动当情绪紧张变化时,交感神经高度兴奋,机体为应对各种刺激,会分泌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进入血液,以满足大脑调度兴奋和肌肉的能量需要。
这些升糖激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血中葡萄糖的含量,以满足机体应对紧急状态的需要,出现血糖升高。
应对策略:在生气、发怒之前先做几次深呼吸,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
大量进食含人工甜味剂的食品很多糖尿病患者将无糖饮料作为碳酸饮料或果汁的替代品,因为他们认为无糖饮料不会升高血糖。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营养学家发表在《营养学前沿》上的研究成果显示,人工甜味剂并不是完全中性的,或导致葡萄糖稳态受损。
梅奥诊所的内分泌学家提醒,食用人工甜味剂时可能会遇到“反弹效应”。人们误认为无糖食物是健康的,所以最终摄入过量或吃了其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此外,摄入某些人工甜味剂会造成腹泻,从而导致脱水。
应对策略:尽量少摄入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食品。
服用了某些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除了糖尿病,治疗其他健康问题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也会扰乱血糖水平。
如类固醇类药物(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哮喘),它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
避孕药、某些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一些利尿剂和鼻减充血剂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也有一些其他药物会降低血糖或更难以识别低血糖的迹象。
应对策略:请医生开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患有糖尿病,并向药师咨询药物的副作用。
应激因素感冒发烧、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梗、脑卒中等应激因素,均可导致血糖显著升高。另外,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或妊娠、分娩,血糖多数升高。
应对策略:首先应保持生活规律,加强饮食控制,或者选择可以减少血糖波动的药物。
睡眠不足晚上休息不好不仅影响情绪和精力,也会给血糖带来麻烦。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内分泌学家发表在《糖尿病治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睡眠不足会妨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睡眠具有恢复功能,睡眠不足相当于对身体施加了慢性压力,压力增加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
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睡眠问题,体质指数高的人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还会升高。
应对策略:为提高睡眠质量和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患者要养成稳定一致的睡眠习惯,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入睡和醒来,每晚保证7-9小时高质量的睡眠。
血糖监测有误血糖监测准确与否对血糖控制非常重要。一个不准确的检测结果,往往会误导临床用药,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的发生。
应对策略: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有检测步骤一定得按照规范进行。
糖尿病人运动虽好,但是运动不当反而会造成3大危害!
相信很多糖尿病人都知道自己通过运动可以让血糖稳定,并且让自己的体重正常,因此生活中也有很多糖尿病人会通过运动来得自己的血糖下降和稳定,但是有一些糖尿病那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会为了让血糖下降而让自己运动过度,或者是采取高强度的运动,却不知道这些运动不当的方式都是会导致自己出现一些危害,特别是以下这几个危害是比较常见的。
糖尿病人运动不当容易导致哪些危害出现?
一、血糖容易出现波动
一般来说糖尿病人进行运动是想通过消耗能量让自己的血糖下降并且稳定,而如果过度的运动会让身体的能量被大量消耗,特别是在使用降糖药期间如果运动不当就会让自己的血糖下降,从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而低血糖发生就会导致反跳性高血糖,也就容易让患者的血糖出现波动。因此糖尿病人要注意,在运动前要避免使用降糖药物或者是避免在降糖药物作用最强的时候进行运动,另外如果是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人,就要注意尽量避免在大腿等部位进行注射,可以选择腹部注射,在注射腹部的时候尽量不进行腹部运动,另外还要注意当运动量过大的时候,在运动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加餐,避免身体的能量不足而导致低血糖发生,另外在运动前还要监测一下血糖,知道自己的血糖情况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二、导致视网膜出血
由于糖尿病人本身容易引发视网膜病变,而如果糖尿病人在运动的时候运动量过大或者是运动过激都容易导致眼底出血的症状,从而促进对眼睛的伤害,因此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人要注意避免运动,另外糖尿病人要注意如果要进行运动要做好身体检查,知道自己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
三、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有些糖尿病人还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脏不好等疾病,而如果但患有这些疾病的情况下还进行运动,而且如果运动不当就容易让心率过快,最终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在发生时如果严重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温馨提示,糖尿病人在平时虽然可以通过运动让自己的血糖稳定,但是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运动方式以及适当的运动,不要为了让血糖快速下降而采取运动不当的方式,这样就容易让自己的血糖不稳定,而且还容易导致一些危害出现。